书城历史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5185400000003

第3章 序三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既是三个少数民族联合组成的自治县,又是我国保安族惟一的民族自治地方。这个“惟一”(还是同另外两个民族联合方组成的“惟一”)的事实本身就说明,这个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族群中人口绝对少数的民族之一。1949年新中国建国初期,保安族人口仅有4300余人,按1990年人口统计数来看,全自治县人口总数为19440人,其中保安人也仅有10565人。据10年后的2000年统计,保安族举族人口也不超过14100多人。

可以说,按中国56个民族的人口情况看,保安族真正算是人口很少的那类“小民族”了。

这个人口很少的“小民族”,对于21世纪和对中国西部地区实施大开发战略的今天,意味着什么呢?一面是保安人祖先理想的承袭和当今保安人满怀着的民族兴旺、社会发展的期盼有了难逢的机遇;另一方面,不可讳言也存在着严重的挑战。

如何办?这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目前这类“小民族”所共同存在的最现实的问题之一。

虽然可幸的是有识之士及有关部门和高校已开始了关注性的研究课题,但毕竟“小民族”势单力薄,被关注的领域不是较宽,科研成果的效益不易及时得到体现。就在广泛关注、群策群力、成为迫切的时候,甘肃省民族研究所妥进荣同志在选题、调查后主持编写、出版了《东乡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一书,之后,又立项、组织调查、主持编写了这本《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专著。他们关注自己本土“小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虽受条件所限成果中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他们眼睛朝下的求实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朴实的科学态度,无哗众取宠之心,无售学术“大力丸”之举,有的是西部社科工作者的忠诚和孜孜不倦的工作。我认为在今日中国市场经济的时期,尤其应该学习和提倡他们的这种精神。从这个意义上看问题,我们对甘肃省民族研究所妥进荣等同志的科研成果,只能以敬佩的心情看待了。

关于“小民族”经济与社会研究,一是要抓准本民族社会与经济的固有特点;二是要摸清周边“大”民族与其之间的关系,关注生态环境或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设计好发展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科学研究的起码出发点,不从这一点做起,不是隔靴搔痒,也会沦为空洞泛说。不论本书所提出的对策是否都能应验,但作者们是实事求是的,并做了认真的探索,这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西北民族学院社会人类学郝苏民

民俗学系教授、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