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5185400000022

第22章 更新观念走向市场(4)

吊水峡瀑布:位于积石山东麓,距居集街道15公里,该处花草幽香,鸟雀啼鸣。香水坪中一股汩汩而出的泉水清冽甘甜,爽心润肺。登坪远眺,附近八乡一镇尽收眼底。坪西吊水峡四级瀑布从积石山飞流直下,落差达30多米,其下石潭(俗称石缸)瀑水飞溅,深不可测。峡内怪石嶙峋,形状奇特,民间传说颇为丰富。

周家夹滩:位于四堡子乡周家黄河之滨,距大河家街道3公里,当地群众自古以来就有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用牛、羊皮筏子载人放货的娴熟技能。80年代起,县上先后投资90多万元,治理滩涂300多亩,发展了防护林带,栽植了桃园,开挖了渔塘,已初具规模。

尕护林:位于积石山麓中部,距县城吹麻滩约5公里,该处草场绿茵如毯,溪流纵横,常年有人放牧。附近有一座高约7米、长约12米,可容纳七八十人坐卧的巨石,相传为鲁班休息时所坐之石,人称“鲁班石”。

(三)民族风情。

积石山县是全国惟一的保安族聚居地,保安族人口占全国保安族人口总数的95%以上。保安族的民间习俗如婚俗独特新奇,保安、东乡人的特色饮食如手抓羊肉、酸菜面片、豆面搅团、地锅洋芋等,价格低廉,也颇能吸引游人。

除此而外,邻近各县的主要旅游景点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起着依托和辐射带动作用,有被称之为“青藏高原西双版纳”的循化县孟达天池;有集保健、消食、杀菌、除病之功效为一体的民和县七里药泉;有驰名中外的永靖县炳灵寺石窟等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文化遗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至今还没能有效地加以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当地至今尚无一家专门从事旅游经济开发的机构,这不能不说是在旅游经济已风靡全球,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首选消费时尚的今天,保安族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一大憾事。因此,积极开辟旅游市场,发展旅游经济,将旅游业的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势在必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总体思路应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鼓励单位、集体、个人一齐上,尤其是要注重引导外资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享受当地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方式,有计划按步骤地分期分批加以开发利用。政府有关部门要负责搞好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论证、评估等工作,研究制定旅游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同时要协调搞好旅游业发展中的硬件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培训旅游业专门人才,组建旅游经济发展公司,从一个方面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发挥水资源优势,做好水的文章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保安族聚居的地方地处黄河沿岸,黄河流经积石山境内的地段有30多公里,况且这里地处黄河上游,河床窄、水流急、落差大,蕴含着丰富的水利资源。据有关方面估测,像大河家电站这样的电力企业,在积石山境内的河段上可建5座,如果每座电站年上缴税金60万元,每年就有300万元的税金入库,这对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提高和整个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不仅如此,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还可大力发展水产规模养殖,再加上沿河的旅游景点开发,民族风情观光,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更为可观。要做好“水”的文章,最关键的,仍然是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建设资金的筹措上,一方面,要在投融资体制上进行探索,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抓住国家投资向中西部倾斜的有利时机,争取资金,争取项目,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从县外、州外、省外、国外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利用外资发展自己,以此来带动黄河沿岸整个保安族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做好“山”的文章

据积石山县志载:积石山县地层出露不全,地质构造简单,侵入岩不发育,因而可开发利用的矿藏资源很少,零星散布的铜、金矿藏,品位不高,储量不大。但是,花岗岩、石英、硅铁的储量很大,品位较高,颇具开采价值。如何将已经探明的地矿资源加以有效地开发利用,是做好“山”文章的关键,目前这方面的开发其力度还不是很大,应继续加大力度,论证筛选一批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为地方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创新思路,进一步加强对地矿资源的勘探,盘活资源,摸清家底,为采掘业、加工业的再发展、再扩张打好基础。

五、发挥林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畜牧业

大河家地方有45万亩的草山,有着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天然优势。从2000年统计报表上看,甘河滩、梅坡、大墩三村存栏大牲畜为3094头(匹、只),其中羊2378只,户均1.7只,牛496头。户均0.36头,这一养殖规模同45万亩的草山资源相对照,是极不协调的。因此,进一步发展畜牧业生产,扩大养殖业规模应成为保安族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主要任务。要按照当地实际。利用现有条件,尽快建立新型畜牧业规模养殖技术体系,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开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高效低耗畜牧业养殖模式、技术体系和设备设施,大力发展草产业,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六、发挥民族品牌优势,打好“民族牌”

民族品牌从广义上讲,它涵盖了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从狭义上讲,是指民族特需用品、工艺品以及体现民族特色的民居、服饰、音乐、舞蹈、器具、编织、制绣、民间故事、诗歌及其反映这些文化内涵的造形、图案、文字等等。保安族作为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有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闻名遐迩的保安腰刀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内容,此外像民族语言、民族习俗、民族体育、民间艺术、民族饮食文化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挖掘、整理的东西,如果将这些民族的东西搞成系列专题片,制成VCD光碟,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让世人都了解中国甘肃还有一个保安族,那么这中间所包含的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是巨大的,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这就是发挥民族品牌优势,打“民族牌”,这张牌打好了,对整个保安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发挥区位优势,走横向联合的路子

保安族聚居的积石山大河家一带,地处甘青两省三县交界,除了上文提到的有着很大的水资源、旅游资源、林草资源、地矿资源,农产品资源以及民族本身的品牌优势外,从地理位置上看,由于地处甘青咽喉,距甘肃省会兰州和青海省会西宁几乎是等距离的,均为200多公里,有着一定的区位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利用中心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相对密集的有利条件,走联合发展的路子。城市是市场的依托基地,城市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场经济。要构筑包括保安族区域经济发展在内的西部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各类市场的形成和发育,离开中心城市的依托是难以想象的。要选准选好自身有一定基础和实力,同时又能利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开发性项目,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寻找合作伙伴,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有一定实力的公司企业实行横向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还可以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实行招商引资,外引内联,东西协作,按照“你赚钱,我发展”的思路进行开发建设。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存在诸多的、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只要敢于面对现实,彻底转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旧观念,冲破旧模式,审时度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继续保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保安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一定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