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5185200000026

第26章 社会实践活动范文(4)

10年来,广大青年学子在“三下乡”这个大课堂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把了解现实国情同增进农民感情结合起来,把学习书本知识与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更加坚定了在社会实践这条正确的道路上锻炼成长的信念。

用创新铸伟业。用创造辟未来

实践无止境,创新不停步。10年来,广大青年学子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本着尽心尽力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参与社会实践,运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专业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在方城县设立“解决农民生产实际问题现场服务站”,为烟农解难答疑。为推动烟草种植业现代进程献策。一名服务团成员这样表示:“怀揣着希望与梦想出发,携带着成果与收获返回,是对我们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运用所学知识,关注地方经济发展,是我们无悔的选择。”

2006年暑期,秦岭深处的林间小路、田间地头、深山沟道旁,活跃着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博士。他们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从事科技支农的博士团成员们,10多天里,博士们辗转1000余公里,翻山越岭,穿河过溪,下田间,访农情,开展科技讲座、现场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4000多名群众从中受益。

在佛坪县栗子坝乡西华村村民熊礼霞的农家小院里。村民们在听了李建明博士关于经济林、农作物、养殖等方面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农民如何通过转变观念、引进科技、能人带动、适度聚居、重视信息等途径提高经济效益后,脸上泛出会心的笑容:“一听就懂,管保能用!”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浙江师大服务团成员徒步从乌岩溪河的源头出发,一路对水样外观、温度、pa值、透明度等进行详细测量,掌握资料、增长知识;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兴农服务团。帮助农民学习计算机、果树病虫害防治、香蕉种植等农民所喜欢学的知识,还教当地农民学习烟草、蔬菜种植和食用菌的培植。

让爱点燃希望。让情滋润心灵

2006年7月18日清晨,云南永胜县程海镇人流如织。

云南中医学院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与医疗服务团的师生们,正在这里为群众无偿发放药品,发放新农村建设宣传材料。艺术团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不顾环境简陋,不怕炎热为乡亲们演出,舞蹈队的姑娘们直接跪在坑坑洼洼的地面上,几乎把膝盖磨破。

爱心的流露,善意的升华,美德的弘扬。10年来,广大青年学子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具有的先进事迹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具有一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精神。

2005年6月,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毛诗焙来到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南宽坪小学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支教活动。2006年,当再次走进南宽坪小学,毛诗焙惊讶地发现,南宽坪村小学以及南宽坪村本身都已发生了变化……

南宽坪小学校长徐立锋说:“去年和今年的两次支教活动给孩子们的心灵注入了新活力。孩子们活泼好奇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支教期间,实践队把8000多元义演募捐所得及6000元(20位困难学生结对款项)全部捐给了南宽坪小学。

以祖国的需要为第一需要,以人民的选择为第一选择。走上讲台就成了乡村教师,穿上白大褂就成了乡村医生,走进田间卷起裤腿就成了地道的农民……

10年来,一批批青年学子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将自身成长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唱响了一曲曲激越雄壮的青春之歌。人们坚信,时代的车轮必将在他们的推动下前进,事业的蓝图必定在他们的奋斗中实现。民族的未来必因他们的努力而充满希望。

(《新华社》2006年9月25日)

二、广播稿

为广播宣传而写的文字叫做广播稿。写广播稿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广播稿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二)广播稿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三)要写得口语化。

例文1:

从陶信仪《辍耕录》谈起

我国元末明初有个文学家叫陶信仪,他写过一本书,叫《辍耕录》。为什么起这么一个怪名呢?原来他在晚年时,一面为政,一面在地里干活。干活累了到树下休息时也不忘写作,想起什么,见到什么,就立即摘去身边的树叶写在上面,回家后贮存在一种叫盎的瓦器里,这种盎口小腹大,他装满一盎便放起来。这样日积月累,十年中竟积下了几十盎。后来他把盎一个个打开,取出平时积累的树叶,一张张重新加以修改整理,一共抄成三十卷,这就是他积叶成章的《辍耕录》。

陶信仪正是靠着这种锲而不舍,日积月累,孜孜不倦的精神才获得成功的。他的故事应该给我们一个启示:只要我们也能抓紧平常的分分秒秒,注重随时留心这种点滴积累,长久坚持下去,我们也会迎来学习上的丰收的。

例文2:

重走长征路革命圣地行

——兰州商学院赴会宁至六盘山段“红色之旅”考察活动纪实

为了进一步深入考察长征精神,从2006年7月14日开始,我校“红色之旅”长征精神考察队一行23人先后来到甘肃会宁和宁夏隆德,对革命圣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现状进行了调研。

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70年前,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是经今甘肃、宁夏再到陕西的。这一路,最终决定了中央红军的走向和命运;这一路,无论电影还是电视,过去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更多的是荒凉、黄土和水土流失后贫瘠的千山万壑。但据实践团队考察。这里的山川模样正在大变:

一、历史之魅——“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三大红军主力为什么选择在甘肃会宁会师?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1936年9月下旬,中央在陕北讨论三军会合地点,毛泽东说,红军三大主力会合地一定要慎重考虑,要选择一个好地方。周恩来说,会宁是陇东重镇和交通枢纽,建议在会宁会师。毛泽东听了兴奋地说:“会宁,好地名啊!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近8万人在会宁会师。红军在长征中经历7次会师,会宁会师最壮观、最重要,它宣告了长达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那么,今天的会宁,最有特色的是什么?如果问10个会宁人,9个会回答是教育。

作为我国贫困地区教育的典型,“会宁教育”的成败折射着中国贫困地区教育的成败。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大县,自然条件严酷,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全县辖29个乡、4个镇,总人口接近60万,是甘肃省第一人口大县。农业人口约56万,占96%以上。会宁十年十旱,一碗油不一定能换来一碗水。

会宁的孩子以苦读著称,农人们把孩子抓得很紧。如果你早晨到各个中学去看看孩子们的晨读,那才真叫感人呢!感人只是一个方面。这里的娃读书苦啊,每天要走七八里山路,随身只带三样东西:书本、馍和水。学校是不供应水的,因为没水。娃们中午只能啃着干馍喝凉水,咸菜几乎都没有。

“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啊!”当地老百姓说。“陇中苦瘠甲天下”的会宁,十年十旱,“我们这里年降水量300毫升,但蒸发达到1800毫升,如今会宁北部山区已经一年多没下雨了,你知道那里的土成什么样了吗?不是照片上拍的干得裂了缝,而是成了面粉一样的灰!全是灰!这样的环境下,娃们不奋斗行吗?所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在会宁不光是政府的口号,更是百姓的自觉行动。”

怎样理解人才辈出与山河依旧的关系呢?

按一般逻辑,一个地方穷,就必须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建设家乡,但问题是,会宁培养的人才都出去了,层次越高走得越远,那么该由谁来改变会宁面貌呢?精英们都走了。会宁岂不是越来越穷?

经调查,老百姓是这样说的:其一,回不回来要看是否学以致用,“譬如我们考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学成后大部分都回来了,目前全县7000多教师中,很大部分就是这一批人。”其二,回不回来是个相对概念,“譬如我们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他学的是核物理、生物工程,你让他回来干什么?会宁籍的200多个博士,真要他们全部回来,以会宁目前的经济、社会水平,根本不可能给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岂不是在浪费有限的人才资源?人要有大家乡观念,要有宽广胸怀,会宁学子在各自岗位上服务了全国,就是会宁人民的骄傲!”温家宝总理的秘书田学斌、国防大学副军职博士生导师姜汉斌、清华大学教授赵有健和曹树良、央行金融研究所主任张之等,“都是会宁学子,让他们用才智服务更广阔的社会,岂不比窝在会宁强?”其三,恢复高考二十多年后。会宁教育的回报期到了。确实有人曾认为会宁是“人才辈出,山河依旧”,但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教育的回报期不能立竿见影,“得有耐心”。二十多年后,会宁人慢慢等来了这样的回报期:一是大批学子向家乡提供信息、引进项目,“把外面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引进到会宁,作用是很大的。”二是一些人回乡办教育颇有成效,如一个叫张宁的学子,向家乡投资4000万元,兴办一所新高中,会宁人胡帅(甘肃日报记者)为家乡引资40万元兴办希望小学,“这几年投资几十万元在会宁办的学就有40多所”。三是如果说西部别的县是以输出劳力为主,那么会宁则以输出智力为主,“三四万学子啊,每年寄回来的钱,不也帮家人改变了贫穷吗?还有学子把父母接出去的,这不也很好吗?”“所以,会宁人办教育,这条路值得肯定!”

二、历史之美——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7日。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毛泽东站在山顶上一眼望去,它好似一条天然分界线。山南是一色黄坡。到处是麦田。山北则如同不毛之地,到处是荒山秃岭,只有黄土,没有树林。那几天秋高气爽,毛泽东极目远眺,心胸开阔,想到一年来的艰难险阻,如今终于胜利在望。此刻的心情,正如他在《清平乐·六盘山》中所述。毛泽东写下大气磅礴的诗篇。抒发了一代伟人面对长征即将胜利和开创新局面的情怀。跟随毛泽东翻越六盘山的7000精兵,后来成为中国的中流砥柱。

六盘山是我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交界地带,逶迤200余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山上有高等植物788种。乔木林达2.6万公顷,有38种兽类、200种脊椎动物和147种鸟生活在这里。在北方干旱区,怎么会有江南风光般的秀丽山川?行走在六盘山上,队员们惟有感叹造物主的神奇。队员们是经隆德上六盘山的,当日大雨滂沱,百米开外难辨景物。至山顶,长征纪念亭显现在队员们的面前,巍然壮观,让人肃然起敬。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红二十五军,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经过六盘山地区,一路战凶顽,播火种,气吞山河,勇往直前,英雄豪气彪青史。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军登临六盘山主峰。时值仲秋,云淡天高。毛泽东目穷千里,心潮逐浪,畅吟一阕《清平乐·六盘山》,遂将高山美景、红军英姿、伟人壮志传颂天下。

猛志逸四海,声名垂万古。旷世壮举,恢弘气概,先烈足迹,伟人风范,永远激励六盘山各族儿女。

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实践队员们缅怀先驱,再颂勋祺,面对巍巍六盘,浩浩长风,队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使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三、墙报与板报

墙报与板报,只是在用具上有所不同。板报用粉笔、毛笔和水粉写在黑板上。墙报又称壁报,有的用纸写了张贴在墙上、宣传栏上。有的在墙上置块固定的黑色地板,也用粉笔写。墙报与板报是人们常用的宣传手段,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报刊上适当地选编一些国内外大事,也可报道一些本地新闻,介绍经验,表扬先进,批评落后,讲授新知识等。墙报和板报的几个共同特点:(1)篇幅短小;(2)内容丰富多彩;(3)形式活泼、排版美观。墙报与板报的写法相同,由标题和正文组成。标题,一要吸引读者,二要有导语的效果。所以应采取新闻报道的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引起读者的悬念与注意。可以图文并茂,用一些辅助形式,如图画、表格等以增强读者的形象感受,加深读者的印象。

例文1:

义务摘瓜一万斤

兰州商学院赴会宁河畔镇朱河社的20名大学生。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义务帮助65岁的张天德老人摘西瓜一万余斤,并从田间将西瓜背到附近的农场,使老人的西瓜得以顺利销售。为大家做了榜样和表率,值得其他实践队员学习。

例文2:

兰州商学院团委2004年暑期社会实践中爱心捐助清单

为了奉献爱心,校团委在2004年暑期社会实践中同时开展了“爱心奉献大行动”活动,向比较贫困的实践点进行了爱心捐助。具体捐助清单如下:

1.捐助榆中县南山乡路口小学实达电脑一台、四通MSY一816A速印机一台、衣服2000件;

2.捐助临洮县上营乡电脑一台、衣服2000件、现金1000元;

3.捐助定西市景家泉乡电脑一台、衣服2000件;

4.捐助天水市东岔乡衣服1000件;

5.捐助靖远县乌兰镇衣服1000件;

6.捐助会宁县河畔乡车川村衣服500件、文化体育用品价值2000元。

四、倡议书

倡议书是倡导开展某项有意义的活动、推广或发展某一行之有效的做法的文体。倡议书所倡导的活动和做法应考虑到其广泛性。(1)在第一行正文中写“倡议书”三个字,字体较正文大些。(2)写对发出倡议对象的称呼。(3)正文:①写清发出倡议的根据、原因和目的。只有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目的、意义,对方才能理解、才能变成自己自觉的行动,否则就很难响应。②重点是写清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做到的具体事项。这部分一般是分条开列,以求清晰、明确。(4)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5)最后要写上倡议者的名称和发起倡议的日期。

例文:

倡议书

兰州商学院全体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