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王宁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实现党和国家政策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生态文明和发展现代农业等要求鼓舞和指引着亿万人民沿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新农村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培训干部”。还就新农村建设干部教育培训作了“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重要批示。因此,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全面加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新农村建设干部培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将是促进农业科学发展、深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一、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干部培训的“需求点”。
准确把握干部培训需求,是新形势下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的现实要求,也是构建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的前提。为使乡村干部从以往由于干部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的固定性,对教育培训产生相对的一些不积极心理转变过来,提高对培训必要性的认识,提高乡村干部对培训工作兴趣,就必须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干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需求,从培训的课程、设置,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面对新时期干部对教育培训的新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积极研究新时期干部教育思想理念的变化和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干部教育观念,开放式、网络化的大培训理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才自身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理念,探索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干部教育思想和观念。同时,要增强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科学把握新形势下干部教育规律和发展态势,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干部教育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干部教育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乡村干部队伍服务。
二、改革培训方式,增强干部培训的“着力点”。
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具实际效果。对乡村干部培训可采取以下六种方式:一是菜单式培训。即通过建立专家库,将掌握各种适合农村应用的科技成果的专家收入专家库,农村党员干部可以根据自身生产需要,及时请教专家,解决广大农村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着力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能力,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保姆式培训。即在培训的基础上配送生产规划、生产技术管理方案、市场信息等服务,确保受训农村党员干部学得好、用得上。三是带动式培训。即通过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户的成功事例带动周边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先进种植、养植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和增加收益。四是会诊式培训。即对种植、养殖中出现的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性问题,组织各方专家联合会诊,共同探讨良策,解决疑难问题,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五是网络式培训。即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党员电化教育、农业信息服务等网络阵地,开办各种专题讲座。六是联动式培训。即通过龙头企业、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形式,根据联合经营产业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既传授技术,又合作开发,形成规模效益。
三、整合教育资源,夯实干部培训的“基础点”。
新形势新情况使对干部教育培训有了更高要求,干部培训,尤其针对乡村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就要有新内容、新形式。针对不同干部的培训重点,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此,首先要充分发挥好培训轮训干部的主渠道--党校的作用,深刻认识新形式下,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意义,增强作为党校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党校要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把培训工作放到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大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去推进,结合实际情况,创出新的路子,加强培训,求得实际效果。通过重点建设,使各级各类党校有较为优质的教学师资人才,有干部教育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及一些相应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形成干部教育的整体优势,发挥示范和辐射功能,同时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干部培养目标需求建立起若干具有各自特色的干训基地,加强党校与其它培训学校的合作,在师资、学科、教学方法、教学器材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加强教员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业务水平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有效机制。对教学内容作深层次研究,加强与学员的思想交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考察调研、交流挂职等办法,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员外出考察、调查研究,到其它单位进行交流、挂职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大影响,起示范作用的教师骨干的同时外聘专家学者、部门领导、企业经营者为兼职教师;整合培训资源,将农广校、农函大、乡镇党校、所属院校教学资源合理整合,建设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如建立包括专业技术人才、法律宣讲人才、党校教师、乡土拔尖人才为主体的专业培训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宣讲理论政策、指导农业生产、开展法律服务、传授技术经验;整合农业项目资金、技术和示范基地资源,开展针对性培训。
四、把握工作方向,突出干部培训的“主攻点”。
政府涉农部门的干部培训要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重点,全面准确地加深对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丰富内涵的理解,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就如何搞好城乡统筹“一体化”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问题,交流探讨各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养一支适应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更是要加快发展,精选培训内容,并使培训内容紧贴新农村建设对干部队伍的实际需求。
一是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突出“深”。对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时,不拘泥于理论知识培训,而是把重点放在利用理论知识探讨、研究实际问题上,提高他们“五种能力”,促进工作创新。培训教学方式上,克服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加强课堂交流和社会实践,引导领导干部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对后备干部教育培训突出“严”。对后备干部教育培训时还是努力把好培训工作的力度和强度,严格管理,把后备干部培养成为高素质、懂管理、基础牢、作风实的干部。与此同时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在覆盖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干部潜能的激发,以求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其头脑,并采用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加强后备干部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是对乡镇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突出“土”。整合各涉农部门和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采取办班授课、现场传授、电化教学等形式,对乡镇干部和农村致富能手开展正规化、长效化的政策理论和实用技能培训,把基层干部培养成为农村实用技术的“土专家”和实用政策法规知识的“土秀才”,做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促进“学习型、技能型”干部队伍建设。同时,鼓励开展村干部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组织村级干部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在学习费用和学习时间上予以充分保障,让村干部真正“充电”提升。
四是对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突出“新”。通过项目实施、定向培训等形式,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让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先进的技术成果、学习先进的工作理念,提高指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在教学上要多采取实地教学、讲授并用的方式,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
五、完善工作机制,抓住干部培训的“关键点”。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制度创新是根本。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着力健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构建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宏观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领导责任,落实保障措施,形成培训工作“有人去抓,有钱来抓,有章可抓”的良好机制;建立干部培训调研制度,全面掌握新农村建设对干部的客观需求和各级干部能力素质方面的实际需求,增强培训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对大规模的培训班次进行跟班检查、质量评估,及时反馈,帮助培训机构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推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制度,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主要领导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二是坚持学用结合,健全激励机制。推行全面轮训、教育培训档案、择优使用制度,促使干部努力学习加快成长步伐;坚持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和运用理论解决新农村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干部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学习培训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干部优先使用,形成正确的教育培训导向,充分调动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干部是带领农民致富的先锋、模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这种身份决定了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因此,大力加强培训工作,探索出一条适合乡村干部培养模式的路子,通过培训着力提高乡村干部的自身素质,使乡村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承担起带头人的作用,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更是显得极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