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战国记
5169500000025

第25章 文中外话(16·5)

春秋战国时期,周国王道势弱权微,顿时风起云涌,各诸侯为了争霸夺权,连连发动一场又一场的战争。那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尸横遍野,血雨腥风。

有人说,尸体和鲜血是花朵最好的肥料,战争与悲愤是文明最绚丽的篇章。

我们不相信那是真的。但有些事实又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伍子胥在逃亡的路上时他已三十岁了,那时五十岁的李耳(老子)已写好‘道德经’,他牵着一头青牛已走在了出关的路上;

那时四十岁的孔丘(孔子)已私设学校,广收学生,由于在鲁国官场不如意的他,心中有了周游天下的想法;

那时三十五岁的孙武(孙子)已厌倦战争,他却仍然在穷困潦倒的家中研究他的兵法;

那时十岁的范蠡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少年,他常常因为嘲笑乡间的繁文缛节,而被村民骂为疯子;

那时六岁的西施已是苎萝乡最美丽的小萝莉,她每天在江边帮母亲浣纱。

——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岁月,却英雄辈出,人才济济,百家争鸣。但是他们创造的思想文化,取得的那些伟大成就,最主要不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他们那时思想的自由!

——因为人类的创造力是丰富无限的,那些动荡不安的岁月,只是将其压出了一道口子罢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功成名遂,知足之足,常足矣,行身退!”

这些话源自道德经,它也是那老者在竹园小道中,自言自语的‘无心’之话。可是它是对伍子胥的预言,它也是对伍子胥未来人生的警句。或许,它也应该成为每个人心中铭记的格言。

战争,不祥之器,慎之又慎,恬谈为上,但是战争又永不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