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决定命脉全集
5087000000030

第30章 人际交往,巧用心理效应(4)

人们常常都有叛逆心理,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而不喜欢去服从别人的意见。这既是人的本性所致,也与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异有关。你可以让对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对方认为你的看法也不是错的。不要试图和对方争论,卡耐基说过:“你赢不了争论。如果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你还是输了。”因为在争论的过程中,你让对方觉得羞惭,伤害了对方的自尊,他可能会因此怨恨你。所以,在发生冲突时,要尽量避免和对方发生争论,因为双方一旦意见相左,说出了那个“不”字,彼此所有的神经都会高度动员起来,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将那个“不”字进行到底,会坚持争论下去。如此一来,双方的冲突不但得不到解决,反倒还会被扩大化。

3.情绪降温,合理让步

让步并不代表忍气吞声,把握好让步的尺度也是一种智慧。因为在人际冲突发生时,双方都处于比较激动的状态,在这种情绪状态的控制下,很可能说出中伤彼此的话,从而导致尴尬的局面无法挽回。

以上三点是应对冲突的方式,记住这三条原则,至少可以保证你和对方的冲突不会被恶化,而要真正解决你们之间的冲突,就要想办法让对方认为你的观点是正确的,让他意识到没有必要与你发生这样的冲突,这就需要让对方开口说“是”。

让对方开口说“是”,其实是一种说服的技巧。只有试着用温和的方式说服对方,你才有可能保证在不伤害彼此感情和利益的情况下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条说服对方、让对方说“是”的技巧。

1.缓和气氛

在说服开始前,你首先应该运用适当的方法缓和谈话的气氛。如果你可以和颜悦色,用提问的方式代替命令,并给人以维护自尊和荣誉的机会,气氛就会是友好而和谐的,说服起来也就相对容易成功。如果因冲突已经造成了剑拔弩张的气氛,那么可以和对方谈论一些中性的话题。中性话题的范围很广,一切和你们的冲突来源不相干的话题都可以说是中性的。比如,“昨天晚上电视转播的球赛你有没有看?”“今天晚上有个电影,你是否有兴趣一起去?”等。

2.找出问题的本质,分析彼此的需求和愿望

在气氛得到缓和之后,找出冲突发生的原因,然后快速分析双方各自的需求,便于继续下一步的行动。

3.为别人着想

谈论导致冲突的原因时,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他着想,表示出对对方意见的认同,设定出自己的底线然后做出适当的让步,是为“以退为进”。

4.谈论有共识的东西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一旦沉醉于某些想法,就难以自拔,这是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而人的思维也存在惯性。当你一旦开始朝某个方向思考问题,就会倾向于无法控制地一直考虑下去。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如果懂得并运用这一原理,在与人讨论某一问题时,就不会一开始便指出双方的分歧,而是先引导对方讨论一些容易产生共识的东西,让对方不断说“是”,赞同你的观点。慢慢的,再提出你们存在的分歧,这时由于对方思维的惯性,也会习惯性地说“是”,一旦发现涉及你们的冲突时,可能为时已晚,只好顺着你的思路继续下去。

5.赞美并感谢对方

赞美能使人感到心情愉悦,感到一切生机勃勃,感到世界是美好的。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并让赞美出于真心,由衷地赞赏才不至于让事情走向反面。

以前的你可能不知道如何应对冲突,也不知道如何巧妙地解决冲突,这是正常的。不过,这些情况我们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变,只要下定决心,掌握我们上述简单实用的方法技巧,相信面对任何冲突、任何人,你都可以用自己的真诚将他转变,最终说服他赞同你,认可你。

睡眠效应——让时间来美化一切

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是一首很讨厌的“口水”歌,却在各大媒体、大街小巷千百遍地播放着,有时候我们就会不经意地哼起那熟悉的旋律。

这种现象其实不难解释,因为那首歌经过长时间地频繁播放,让我们产生了睡眠效应,最后不但忘记了对它的讨厌,反而不经意间记住了它的旋律。这种由低可信性来源的信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说服力增大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睡眠效应”。

睡眠效应被系统地研究始于著名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为了验证睡眠效应,著名心理学家霍夫兰和卫斯设计了一组系列实验:

他们对两组大学生进行完全相同的传播,传播内容涉及4个话题。对一组对象说明这些内容来自高可信性的信源,而对另一组对象则告知这些内容来自低可信性的信源,并对每个话题的观点都使用正反两个版本。研究者分别于传播前、刚结束时和结束一个月后对被试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首先确认了被试对象对信源可信性高低的观点与研究者是一致的。随即发现,被试对象对来自低可信性信源的信息内容,被评价为“不公正”、“不合理”。

但是,4周后再次调查时,却发现高可信性信源带来的传播效果降低了,而低可信性信源的效果却在上升,甚至最初的负效果正转化为延迟的正效果。

于是,霍夫兰最终的结论是,信源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在即时效果上更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逐渐缩小。也就是说,从长远看,不管受众感知的信源如何,他们从传播中得到的信息内容是一样的,信源可信性的影响仅限于受众的接受动机。

我们再来解释一下睡眠效应的内涵。所谓低可信性来源就是指那些不权威的、看上去不符合自己审美的人或事。这样的东西往往本身并没有问题,但人们却觉得他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慢慢又会接受这些低可信性来源。

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将睡眠效应善加运用,它将为我们排除很多麻烦并带来效益。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实际运用的案例:

曾经充斥于各个频道的丰胸、减肥类电视购物广告现在大部分已经禁播了,很多人都很反感它们。这是为什么呢?一是这类电视广告严重名不符实;二是凭借所谓“专家”之名,凭主持人三寸不烂之舌,对受众进行狂轰滥炸,同样的解说词重复多达十几遍,这样的强度早已超过了普通人的耐受力。有时一些广告发布后,业内人士批评其平庸的创意,受众反映其乏味甚至反感,指责牵强的情节,拙劣的表现,蹩脚的名人登场等,总之,是不好看的广告。但奇妙的是,也许当广告主还在为广告反响不佳懊恼时,却惊喜地发现,广告产品的销量却在上升。挨骂的广告居然也能卖产品?广告主无心之下栽的一根“刺”,却意外开出了花。

国外消费行为学家的研究表明:过多地重复广告信息虽然会引起受众的反感,但却不影响受众对信息的记忆以及日后的商品购买行为,这些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内容将随时间的推移而不复存在,只有广告信息本身牢牢地保持在消费者记忆深处。也就是说,只要产品本身没有质量问题,那么就算给消费者的感觉是不够权威的、不够讨人喜欢的,但只要运用好睡眠效应,就可以让消费者慢慢接受这些产品并产生购买欲。

和陌生人成为朋友的过程,在某一层面上也可以理解为推销自己的过程,细水长流远胜于穷追猛打。当你的地位、经历、学识各方面不如他的时候,他会觉得与你交往似乎没有太大益处。这时候你积极地进行自我修炼,也就是在运用睡眠效应,通过时间来使事情变得柔和。当你们再次见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对方对你的感觉肯定大不一样了。睡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也有很多妙用,当你遇到对方不接受你、拒绝你的情况,不妨用睡眠效应和时间的力量来影响对方,让他不自觉地接受你。

首先,要增加输出信息的可信度,即我们所传递的信息应该是对方认为有价值的。当你想推荐一个东西给对方,但对方却不肯接受时,你可以给予对方一段思考的时间,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劝说者与劝说内容的暂时分离会增加信息的可信度,使对方做出冷静判断。无论人们多么讨厌脑白金、黄金搭档之类的广告,但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质量确实不错,人们才会接受它。如果你传递的信息对对方没有任何价值,却又希望通过睡眠效应改变对方的态度,那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