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5029800000037

第37章 不吼不叫,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2)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听不太懂,所以下课之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所以考试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就考了100分。”莉莉高兴地对妈妈说。听了莉莉的话,妈妈更自豪了,虽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聪明,却如此好学和努力。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表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激励。当孩子表现出勤奋的行为时,父母可以抓住时机,给孩子以赞赏或认同,孩子自然会变得更加勤奋。

做事有计划的孩子人人夸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者,计划也。古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计划的重要性,凡事只有做好了计划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否则就可能导致失败。

有一项调查显示,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不到3%的成年人会一本正经地写出他们的计划,并在每天工作开始之前进行自己的计划。还有一部分人甚至从小时候就开始计划起他们的人生了,在他们看来,要想获得成功似乎非常容易,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就行了,他们所获得的成就足够令我们惊异,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杰出的人。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商人,在小镇上做了十几年的生意,到后来,他竟然失败了。当一位债主跑来向他要债的时候,这位可怜的商人正在思考他失败的原因。

商人问债主:“我为什么会失败呢?难道是我对顾客不热情、不客气吗?”

债主说:“也许事情并没有你想像得那么可怕,你不是还有许多资产吗?你完全可以再从头做起!”

“什么?再从头做起?”商人有些生气。

“是的,你应该把你目前经营的情况列在一张资产负债表上,好好清算一下,然后再从头做起。”债主好意劝道。

“你的意思是要我把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详细核算一下,列出一张表格吗?是要把门面、地板、桌椅、橱柜、窗户都重新洗刷、油漆一下,重新开张吗?”商人有些纳闷。

“是的,你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按你的计划去办事。”债主坚定地说道。

“事实上,这些事情我早在15年前就想做了,但是一直没有去做。也许你说的是对的。”商人喃喃自语道。后来,他确实按债主的主意去做了,在晚年的时候,他的生意成功了!

对于生意人来说,“善于做计划”比脑子好使更重要。可见,做事必须有计划。没有计划、没有条理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取得成绩。

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态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有计划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计划是原地通往目的地的灯塔和桥梁。一个科学而周密的计划,往往能减少人们通往目的地的阻力和波折。计划行事可以让人们明确目标,鼓舞斗志,而明确的目标和高昂的斗志又为计划的顺利执行提供了重要保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计划与行动的能力是生涯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年人一般都知道按计划做事,具有一定的计划能力。这一点已越来越被人重视。马鹤凌先生就有句名言:“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强调透过生涯规划与工作实践,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可见目标设定与妥善计划的重要性。有目标,有计划,努力去实践,不管做事的结果如何,总可以使生命更活跃,使人生更多姿多彩。

做事有计划不仅是一种做事的能力,更是一个人性格的一部分。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情缺乏条理、没有计划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自然反应,但如果此时父母不注意引导,孩子们往往会养成不良的个性,从而给一生带来麻烦。

一项调查表明,凡是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大多在学习中缺乏计划的头脑,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常常是一味的埋头苦干,结果付出也不少,但收效不好,事倍功半。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会做事有计划,即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

孩子总有一天是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的,如果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计划性,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己定,这对于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

让孩子做事有计划是每一位家长朋友的良好愿望,然而真正付诸行动却没那么简单。因为即使是大人也很难做到有计划地去做每一件事,更别说自制力相对来说还比较差的孩子。所以说,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既是培养孩子,同时也是在锻炼家长。家长应对孩子从小用心进行培养。

帮孩子建立目标

有个名叫约翰·戈达德的美国人,当他15岁的时候,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单,被称作“生命清单”。在这份排列有序的清单中,他给自己所要攻克的127个具体目标。比如,探索尼罗河、攀登喜马拉雅山、读完莎士比亚的着作、写一本书等。在44年后,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在与命运的艰苦抗争中,终于按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了106个目标,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电影制片人、作家和演说家。

可见,计划与成功是分不开的,有了计划就有了行动的方向和准则,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设定目标是一个关于设定计划,遵循该计划取得一个个进步,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的过程。一旦孩子学会如何去做,他们能利用这一工具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向孩子强调目标的重要性,并给孩子的各项行为制定一些目标。当然,这些目标的制定应该让孩子参与进来,与父母一起来制定目标。

让孩子严格落实计划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向孩子强调计划的重要性,并给孩子的各项行为制定一些计划。计划制定后就不要轻易改变,关键是落实。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要尽量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使孩子愿意遵守规范,乐于执行有关要求。长此以往,不仅能培养良好的做事习惯,还能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小强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每周日,爸爸都会监督并帮助他制定出一周的计划。可是,计划制定出来之后,小强总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落实。这让爸爸很是郁闷!

爸爸决心帮孩子改正这一坏习惯。这天晚上,爸爸和小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谈话,爸爸告诉他制定计划的目的就是落实计划,计划制定了没有落实,等于没有制定。如果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工作上,是非常严重的失误。同时,爸爸还要求小强把计划进一步细化、量化,分解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最好,如果不能完成,要有惩罚措施;如果提前完成,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而且还有奖励。每天晚上,爸爸都要抽出时间对小强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如果计划全部落实,就加以表扬,零用钱如数发放;如果有计划没有落实,扣发一天零用钱。

爸爸说到做到,每天小强一放学,爸爸就拿出一天的计划表,逐项进行检查。没有落实的,除了扣零用钱之外,还责令在不影响当天计划落实的情况下把前一天未完成的补上。这样就要求小强做事情要努力一次就做好,不能应付了事。现在小强对于时间的安排越来越科学,学习和做事的效率明显提高。

经过一个多月的监督,小强不能落实计划的坏毛病改掉了。以前,他做作业要做到夜里12点多,严格落实计划之后,不到10点就做完了,而且做得又快又好。通过严格落实计划,小强也增强了时间观念、任务感和责任感。

教孩子做事有条理

生活中,不少孩子总是丢三落四的,不是找不到作业本,就是丢了橡皮,打开他的书包,里面乱得好像垃圾桶;而且在功课上也常常碰到麻烦,不是忘记了老师布置的某些作业,就是做着做着又开了小差……可这不一定是孩子故意要犯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的条理性还没有发展完善。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做事有条理性。

有一位爸爸是这样教孩子有条理地做事的:

这位爸爸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他发现自己的女儿做事非常没有条理,常常是乱放东西,用的时候又拼命地找。为了使女儿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这位爸爸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有一天,爸爸对女儿说:“一个人如果爱好收藏,他就会感到很快乐。”

女儿有些怀疑地看着爸爸,说:“是吗?那应该收藏一些什么呢?”

爸爸说:“什么都可以,比如你喜欢画画,那就可以收藏各种美术作品。”

女儿说:“那很容易,我会收集好多好多画片的。”

谁知,爸爸却说:“‘收’容易,‘藏’就不容易了。”

女儿有些纳闷了:“怎么不容易?”

爸爸说:“‘藏’就是会分门别类,就是要学会条理化。”

然后,爸爸就给女儿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藏书条理化的“资料十进分类法”。这个分类法就是把所有的资料由粗到细分成类、纲、项、目四个层次,每一层次以0到9为记号分成10等份。于是,全部资料便可分为10类、100纲、1000项、10000目。

爸爸告诉女儿,“类”代表知识体系,“纲”代表专门知识,“项”代表专业,“目”代表形式。如,知识可分成10类:A.哲学;B.历史;C.社会科学;D.自然科学;E.工程、技术;F.产业;G.艺术;H.语言学;I.文学;J.总类(即不包含在以上九类之内者)……

在爸爸的指导下,女儿把自己的图书分门别类地整理了一下,而且把经常要使用的书放在比较醒目的地方,把暂时不看的书放在其他地方。这样,她就做到心中有数,在寻找图书的时候非常方便。

更重要的是,女儿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会了做事有条理,她开始注重自己安排事情,比如,书包整理得非常有条理,语文课本、数学课本都是按顺序摆放的,只要把手伸进书包摸到第几本书就知道是什么,再也不用拼命翻书包了。

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父母坚持要求,反复强化,不断激励并加以督促引导,就能使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团结就是力量,让孩子懂得合作

曾有研究人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适当位置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房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伤的缺了耳朵断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间房子的猴子也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活得好好的。

究其原因,第一间房子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难度过大,够不着,被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着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难度增大,两只猴子只有协作才能取得食物,于是,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都能取得够吃的食物,很好的活了下来。

由此可见,学会合作才能得以生存。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是,在竞争的同时,更加要求合作,如果没有合作,任何事都将一事无成。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共同目标或者获得共同利益而自愿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和配合,最终实现共同目标、满足个人利益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一家大公司招聘高层管理人员,九名优秀应聘者经过面试,从上百人中脱颖而出,闯进了由公司老板亲自把关的复试。

老总看过这九个人的详细资料和初试成绩后,相当满意,但此次招聘只能录取三个人,于是老总给大家出了最后一道题。老总把这九个人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指定甲组的三个人去调查婴儿用品市场,乙组的三个人去调查妇女用品市场,丙组的三个人去调查老年人用品市场。老总解释说:“我们录取的人是用来开发市场的,所以,你们必须对市场有敏锐的观察力。让你们调查这些行业,是想看看大家对一个新行业的适应能力。每个小组的成员务必全力以赴。”临走的时候,老总又补充道:“为避免大家盲目展开调查,我已经叫秘书准备了一份相关行业的资料,走的时候自己到秘书那里去取。”

三天后,九个人都把自己的市场分析报告递到了老总那里。老总看完后,站起身来,走向丙组的三个人,分别与之一一握手,并祝贺道:“恭喜三位,你们已经被录取了!”随后,老总看看大家疑惑的表情,哈哈一笑说:“请大家找出我叫秘书给你们的资料,互相看看。”

原来,每个人得到的资料都不一样,甲组的三个人得到的分别是本市婴儿用品市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其他两组的也类似。老总说:“丙组的人很聪明,互相借用了对方的资料,补齐了自己的分析报告。而甲、乙两组的人却分别行事,抛开队友,自己做自己的,形成的市场分析报告自然不够全面。其实我出这样一个题目,主要目的是考察一下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看看大家是否善于在工作中合作。要知道,团队合作精神才是现代企业成功的保障!”

可见,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竞争酷烈,只有借助众人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辉煌的人生。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有良好的与人合作的能力。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社会,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也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然而,当今孩子的合作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被一家两代甚至是三代人宠着。过度的呵护与溺爱,让很多孩子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这都是现在孩子心理品质上的弱点,而通过人际交往和孩子间的必要合作,则能够改变和矫治这种不良的心理品质。

16岁的郑爽以优异的成绩升入省重点高中,开始了寄宿生活。可是开学不到一个月,他便向爸爸出转学的想法。爸爸再三追问,可是他一脸不耐烦的表情,闭口不答。

于是,爸爸去学校了解了一下情况。老师和爸爸反映,郑爽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凡事都太争强好胜,太以自我为中心。一次,郑爽和同学一起参加演讲比赛,获得了团体第二名,可是奖状只有一张,两人互相争夺。最后,郑爽一怒之下竟然把奖状撕了,说谁也别想要。平时,他和宿舍其他5个人相处也有很多小矛盾。久而久之,他不受同学欢迎,变成了“独行侠”。

了解儿子的这些情况后,爸爸开展了一连串的行动,让他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周末,爸爸带郑爽参加了一次拓展训练营。活动期间,父子二人完成一些只有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活动也都很有意思,郑爽玩得很兴奋。当教练讲评每一次活动胜利的根源都在于彼此信任、支持、互助时,有了切身体验的郑爽频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