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5029800000013

第13章 不吼不叫,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3)

宽容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智慧,如果父母教会孩子学会宽容,那么孩子就掌握了跟任何人交往的一种智慧。但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做事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且对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一点伤害总是耿耿于怀,不懂得宽容。

小强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但就是爱告状,一点小事就去找老师,“老师,朋朋欺负我,他刚才把我撞倒了”、“老师,巧巧把水彩墨水撒到我的书上了,我的书都没法看了”等。

一天,同学们正在玩游戏,忽然,彤彤不小心踩了小强一脚。看到刚买的白球鞋上有了一个大大的黑脚印,小强生气地跑到彤彤的身旁,狠狠地踩回她一脚。当老师质问小强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却理直气壮地告诉老师:“我妈妈说了,不能受别人的欺负,别人打我,我就要打别人。彤彤踩了我,我当然也要踩她。”

孩子不是生来就满腹仇恨的。歧视、偏见以及陈规是学来的或因为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产生的。生活中,许多产生偏执的观念已经渗透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而且对他们宽容的发展起着反作用。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忽视对孩子宽容心的培养。一个没有宽容心的孩子将很难融入社会大家庭和人们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发展,以及对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为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因此,教孩子学会宽容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为孩子今天能和伙伴处理好关系,更是为孩子将来的人生奠定基础。

有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到度假村去玩,那天去游玩的孩子较多,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将她的孩子留在了网球场。等工作人员找到孩子后,小孩因为一人在空旷的网球场呆着受到惊吓,哭得非常伤心。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在安慰这个四五岁的小孩。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见了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孩子。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女儿,并且很理性地告诉她:“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应该亲亲那个姐姐的脸,安慰她一下。”她的孩子踮起脚尖,轻松地亲吻蹲在她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并柔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宽广的胸怀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加以注意,抓住每一件可资教育的事情,不断对孩子进行宽容待人的引导和教育,逐渐使宽容的理念融入他们的品格之中。

为孩子做出宽容的表率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要培养善良、宽容的孩子,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的表率。

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儿子去拜访他的同学。在公共汽车上,一位背着大包的青年挤进了车厢,妈妈被大包撞到了一边。

儿子关切地问:“妈妈,你没事吧?”同时,他恼怒地看了那青年一眼,喊了一句:“太可恨了。”

年轻的妈妈看着儿子,说道:“可不能这么说,这位叔叔不是故意的。”这时,那位青年也连连向她道歉。儿子听到这些,惭愧地低下了头。

几天以后,妈妈早早地下了班,她骑着车子来到学校,准备接儿子回家,结果发现儿子的手破了皮,血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妈妈心疼极了,赶快找来一些纱布,将他的伤口包好。然后就去问老师是怎么回事,老师也很纳闷,因为她既没有看到他来报告,也没有听到他哭过。

妈妈不解地问:“为什么没有告诉老师呢?”儿子笑着说道:“妈妈,小朋友不是有意弄伤我的呀!因为这事,他已经深感不安了,如果再去告诉老师,他会更加自责的。”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他摸着儿子的头说:“好孩子,你已经学会了谅解别人。”

故事中的妈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榜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一颗宽容的种子,让孩子懂得了一个人要学会宽容和关心他人。

宽容的种子往往需要父母用心去播种,只有宽容的父母才能培育出宽容的孩子。孩子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所以,只有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与人处。

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阳阳将一本新买的《海贼王》漫画书带到了学校,他一下课就翻出漫画书高兴地翻阅起来。不巧,同桌起身时不小心把墨水瓶碰翻,墨水洒到了漫画书上,把一本精美的《海贼王》漫画书弄得脏兮兮的,无法继续看下去了。阳阳很生气,不但让同桌赔她新的《海贼王》,还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老师。结果,阳阳的同桌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放学回家,当阳阳跟妈妈诉说这件事情的时候,妈妈严肃地对她说:“谁都有不小心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你犯了同样的错误,你的同桌大喊大叫,让你赔,还告诉老师批评你,你舒服吗?”

阳阳说:“我会很难受的呗。”接着,妈妈又告诉阳阳,要和气、友好地待人,不能斤斤计较,尤其是对待同学,更要大度、宽容,像今天这样的情况,应该说没关系。这样,才能成为受同学欢迎的人,成为快乐的人。这件事给阳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妈妈的启发下,阳阳渐渐理解了宽容的含义,学着去宽容待人了。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别人,真正理解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只有学会理解别人,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敢担当,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人到瑞士访问的时候,在一个洗手间,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响声。由于响声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不知不觉中吸引了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这一看使他惊叹不已: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装置。他一问才知道,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装置出了问题,没能把脏东西冲下去,因此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修复那个冲刷装置,而他的父母当时并不在他的身边。

这件事令这个人非常感慨。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啊!虽然他仅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但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种道德素质和能力要素,它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同时,它也是一个人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现在许多父母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才艺培养,却往往忽视了对其责任感的关注,这对孩子的成长成才不利。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应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他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美国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母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从口袋里拿出12.50美元递给他说:“这些钱先借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并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心”。

责任心是促使孩子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孩子赢得成功的催化剂,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小强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对孩子进行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从而对社会负责。

一位外国妈妈带着8岁的女儿到中国一户人家里来做客。女主人对外国友人的到来非常重视,特别学习了西餐的做法。她对外国母女说:“今天我做西餐给你们吃,你们尝尝中国人做的西餐味道好不好。”

8岁的女孩听女主人要给她们做西餐,心想:中国人做西餐肯定不好吃。于是,当女主人问她吃不吃的时候,小女孩坚定地回答:“我不吃。”

等女主人把西餐端上来的时候,小女孩一眼就看到了漂亮的冰淇淋。这么好看的冰淇淋味道肯定很好!小女孩有点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冰淇淋。”

女主人很高兴小女孩能够喜欢自己的冰淇淋,就高兴地把冰淇淋端到小女孩面前,说:“来,吃吧!”

谁知,女孩的妈妈严肃地对女主人说:“不行,我女儿说过她不吃西餐,她得为自己所说过的话负责,今天她不能吃冰淇淋!”

女儿着急地哭起来:“妈妈,我就想吃冰淇淋!”但是,女孩的妈妈根本不为所动,只是对女儿淡淡地说:“你得为自己负责。”

女主人看着这个场面,觉得女孩的妈妈也太认真了,就说:“给她吃吧,孩子总是这样的。”

女孩的妈妈正色对女主人说:“亲爱的,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结果,无论女孩怎么哭闹,妈妈就是不同意让她吃冰淇淋。

孩子处于成长之中,对一些事情往往没有责任感,因为许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责任是什么,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后果,教孩子如何去面对并接受这次失败的教训,从中获得成长。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父母必须高度重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在有责任感的氛围下快乐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责任心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激励孩子的责任心

当孩子帮家里做了某件事情以后,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简单的一句鼓励可能就在孩子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

有位10岁的小女孩,负责倒垃圾已经5年了。在她5岁时,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她的父母为了维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培养她倒垃圾的责任感,对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扬,说她能干、勤快,还经常当着女孩的面在外人面前称赞她。这样,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所以说,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以律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有一天晚饭后,父亲带着儿子去公园散步,忽然发现前面的地上有一个被丢弃的饮料瓶,强烈的责任心使父亲不由自主地捡起来,然后扔进了附近的一个垃圾箱里。儿子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父亲说,良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这么做。听了父亲的话,儿子略有所悟。以后,每当在公共场所见到别人丢弃的废纸或饮料瓶,他都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内。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这个观念的树立,对成长中的孩子有重要影响。

在美国,有一个小学生因破坏性行为受到停乘校车一周的处罚,孩子只好每天步行上学。有人问他的母亲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去上学,孩子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以适度的惩罚,让其以自己的行动弥补过失,就会达到“自食其果”的教育目的,使其记住教训,懂得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以养成可贵的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

爱是人世界最珍贵的感情。爱心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它是人性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人。

曾经有人做过这么一项调查:今天的孩子缺什么?调查结果中一致认同的一项就是缺少爱心。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由好几个大人围着他们一个人转。家里所有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都是他们优先;生活被照顾得尽善尽美;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完全包办代替了。长此下去他们就失去了爱心,形成了一种习惯——“人人都要为我”、“唯我独尊”,而且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最终几乎成了他们的天性。

作为父母,看到这样的结论,不得不感到痛心。痛心之余,我们也应该做一些反思。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孩子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培养其懂得“爱”的高尚情操,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

鑫鑫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小朋友,爸爸经常鼓励她去帮助他人。有一次,鑫鑫跟爸爸一起上街去买东西。在过马路的时候,鑫鑫看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奶奶,她看了看爸爸,爸爸正用鼓励的眼光望着鑫鑫。于是,鑫鑫主动走上前去,扶着老奶奶走过了马路。走到马路对面后,老奶奶十分感谢鑫鑫,夸她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这时,走在后面的爸爸对鑫鑫说:“鑫鑫,你注意了没有?旁边的叔叔都微笑地看着你,后边的阿姨向你投来赞许的目光呢!”果然,鑫鑫朝旁边一看,好多叔叔阿姨都微笑地看着她。鑫鑫高兴地回答道:“老奶奶过马路时会很困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是吧,爸爸?”

爸爸赞许地点点头。

“爱”是人类社会一个不可缺少而又举足轻重的因素。对于孩子,父母不但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被爱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只有在“爱”与“被爱”的双重环境下,孩子才可能健康地成长起来。因此,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努力让孩子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孩子拥有一个更加光明、辉煌的未来!

以身示教,胜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时,父母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

芳芳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里,父母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家庭条件虽算不得很糟,不过因为芳芳的奶奶长年卧病在床,所以生活得有些平凡和简单。

每天,芳芳的妈妈下班回家后,就先要照顾老人,然后做饭,等芳芳的爸爸回家了,三个人便开始匆匆吃晚饭。饭后爸爸和妈妈又忙着给老人擦身,换洗衣服。耳睹目染,芳芳也尽可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