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早期教育成就一生
5029600000013

第13章 尽早挖掘孩子的潜能(2)

的确,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会认为学习是有趣的,他们经常会摆弄一些东西,也很好动。他们认为这是很有趣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逐步地认识这个世界。但是,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这种对学习的乐趣最长将持续到上学前。上学后,许多孩子都会逐渐对学习——在学校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他们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很枯燥,没有意思。现在,家长应该提前帮助孩子转变他们的观念,让孩子发现学习中的乐趣,使他们以后也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

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他也会学得更快、更好。也许你会发现,学龄前的孩子学习的速度是惊人的。他们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学会了走路、说话,认识了身边的许多事物。这就因为孩子们非常希望了解身边的事物,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斯宾塞说:“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好时机。”

这里有个问题家长们要注意:对于幼儿来说,我们注重的应该时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孩子是否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我们把学习重点放在过程还是结果上有很大的关系。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

一个孩子4岁时,对星球发生兴趣。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他的父亲经常带他到儿童图书馆借阅天文资料。儿子看到星球的图片,就会爱不释手,为此父亲和他展开了整整一年的天文之旅。那一年,孩子脑子想的、嘴里说的、笔下画的,几乎都是星球,而父亲也顺着孩子的兴趣,提供儿子各种与天文有关的信息。家里墙上是星球的挂图,地上是星球的拼图,买的DVD和电脑软件也都是和星球有关的。不仅如此,父亲还特意带着儿子参观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由于抱着学习是一个过程的原则,家长提供学习活动的目的就不在于儿子是否记住或学到很多天文知识,而是让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一年后,孩子的兴趣开始转移到世界地理上了,而家长也随着孩子的兴趣转入了另一个学习旅程。

在这个案例中,也许这个孩子当初学到的天文知识已经忘了不少,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当年的学习经验,孩子需要天文知识时,已经知道怎样找资料。更欣慰的是,这种顺着孩子兴趣引导他学习的过程,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印象,使他对未知领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孩子有了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还会对学习没有兴趣吗?

我们一直在强调,所有的孩子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所有的孩子也都喜欢学习,绝对不会有厌学的孩子,也绝对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和老师,只有厌学的成人。这与先天的智商没有关系,与孩子之间的个性和智力差异也没有关系,每一个小孩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导致孩子厌学和消极态度的,其实是家长和学校的态度和不当的教育方式引起的结果。抛开学校的教育不说,家长的激发孩子的学校兴趣方面,也是需要讲究策略的。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骆羽飞虽然只有3岁,但妈妈每天在睡前都要与她聊会儿天。一天晚上,妈妈又和羽飞聊天,当时她手里拿着一个小玩具,突然她就把小玩具藏到妈妈衣服里了,故意假装找不到,然后可爱地两手一拍之后就说:“妈妈,玩具怎么没有了,去哪儿了?”这时妈妈也假装找不到,羽飞马上从妈妈的衣服里拿出玩具来,装着聪明地说:“妈妈笨,在这里呢!”这让妈妈灵机一动,便和孩子做起了藏东西的游戏。妈妈把玩具每次藏的地方都不一样,在孩子寻找的时候,妈妈发现一个小问题:每次在藏完玩具让她找时,她都会去上次藏的地方找,证明了她已经记住了藏东西的地方,等下次再藏的时候,她会把所有藏过的地方都找一遍,这样的游戏反复去做,结果她一下记住了十几个地方。游戏做得越多,她记住的地方就越多,于是在游戏中她的记忆力得到了锻炼。

我们说,游戏的方式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游戏同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孩子喜欢游戏,有强烈的玩游戏的欲望,因为这是孩子对世界的一种研究和探索的方式。孩子对未知的世界都特别好奇,急于了解这个世界。孩子也特别想学会认字和读书,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大人读书讲故事中那个美妙的世界,但缺乏语言的他们无法参与,所以很有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而且,学习的天赋也在幼儿时间最强,他们能够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学习和进步。如果在这个阶段有意地引导孩子学习,可以很轻易地建立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终生的学习习惯。如果缺乏引导,孩子即使玩也只会傻玩,缺乏创新的想法,反而是喜欢学习的儿童,玩得更有趣,更自信,也更快乐!

反之,如果我们一味地以小学的学习内容,如认字、读拼音、做算术题等要求孩子,孩子体会到的只是学习活动本身的枯燥无味和学习后的挫败感,这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即使在幼儿阶段认识了不少字,会做数学题,也很难说这些学习对小学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

适当重复引发孩子的兴趣

我们知道,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但同时,小孩子一种矛盾的表现——喜欢重复同一件事情。我们应该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常常缠着父母讲同一个故事,一个小红帽的故事就能听上十几遍,自己都会讲了,可还是要大人再讲一遍。

孩子对外界的事物都有一种强大的激情,这会让他们不知疲倦地、长久地对某一事物保持高度兴趣。而幼儿期的一再重复,对他们的脑部智力发育有加强功能,而且还能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比如孩子如果反复听许多种音乐和童话故事,就会渐渐地提出要求,想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故事,或对所听到的音乐或故事提出各种问题。而这些,正是孩子对其产生兴趣的表现。

日本早教专家井深大认为,孩子在这个阶段产生兴趣十分关键,因为有了乐趣,就可以产生“想要做什么”的意志。比如经常听音乐的孩子就会对音乐、歌曲、乐器等产生兴趣,进而产生想要自己唱、自己操作乐器,甚至自己编写音乐的愿望。而经常听故事的孩子,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对故事、书本、文学、图画等产生强烈的好感,甚至自动自发地编故事、读书、识字等。

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

为了使孩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及时表扬,积极引导,以稳定、巩固孩子的学习兴趣。

比如孩子对一些动植物感兴趣,时而跑来告诉家长的新发现,如:“小草发芽了”、“蝌蚪变青蛙了”等等,家长就要适当地表扬他们观察细心,并鼓励他们看得更仔细些。久而久之,孩子不仅能发现动植物的某些细小变化,还能对家里养的金鱼、种的花草等产生兴趣,并会主动去种植、观察,这就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NO.4尽早对孩子实施语言教育

有时家长们会突然发现,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似乎一夜之间词汇量就有了迅猛增加。科学家研究表明,这很可能是一种“滚雪球”效应。

科学家认为,幼儿学习语言不是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学习的,而是存在突然的“语言爆发期”现象。例如在2岁之前他们对语言的把握很模糊,而2岁之后突然某一天就很能够很容易掌握了各种很复杂的表达技巧了。

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即无论一种语言多么复杂,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本民族人都会熟练地运用。比如拉丁语,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但那时候连罗马帝国的奴隶都会讲拉丁语,而且当时拉丁语的难度与现在几乎一样。

研究发现,3岁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通常来说,孩子到了2岁的时候就会表达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甚至会使用不同时态和语态的动词或连词,有的还会使用长句和分句。在这个年龄段,孩子逐渐从无意识的状态过渡到有意识的状态,而且已经建立了他所在的生存群体和特定社会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表达机制。

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在生活中熟悉语言,在模仿中学习语言。到五六岁的时候,孩子又开始学习新的词语,并逐渐完善语句的表达。这时,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周围人的发音是方言,孩子也会照着模仿;如果他们经常和一些语言丰富的孩子玩耍,时间一长,他们也会变得像这些孩子一样能说会道。

总之,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学习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当中,他们从能听懂成人的语言,学说单词句,发展到能用基本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要想让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家长就需要掌握一些恰当的教育方法,尽早帮助孩子掌握语言的技巧。

尊重孩子,让孩子想说

幼儿期是语言和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在一种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产生想说的愿望,使语言得到发展。作为家长,我们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尊重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捕捉孩子喜欢的话题,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他们亲密的伙伴,值得信任。

在每天的生活中,家长都可以用愉快的态度与孩子聊天,或利用空余时间,有目的地提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说话。如让孩子叙说一下自己一天的生活,早晨起床、吃早饭、和爸爸妈妈做游戏、看电视等,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还可以问孩子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如:“今天幼儿园阿姨都教宝宝什么了?”“你在幼儿园和谁是好朋友?”“你想怎样过生日?”这些话题都是孩子的最爱,他们往往乐意与家人分享其中的快乐。

鼓励孩子,让孩子敢说

一些孩子在家里时,与家人交谈比较自然,声音也宏亮,甚至手舞足蹈。可一到幼儿园,或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就不愿意说话或声音很小了。这说明,孩子年龄较小,在同伴多的人面前比较胆怯。对此,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善于表扬孩子的优点,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当孩子学会运用一个优美的词语,或能学会使用一句完整的语句时,家长要鼓励他们说给其他小伙伴听,并表示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做到。如果孩子回来后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做到了,家长要给予孩子表扬和赞许,多说“你好棒啊!”“妈妈就知道你一定行!”等积极性评价语言,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说。

也可以与幼儿园的老师提前交流,让老师多鼓励孩子说话,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也会勇敢起来,变得喜欢说话。

创设环境,让孩子喜欢说

家长可以把孩子的房间布置得生动有趣、富有情调,使孩子一进入这个环境就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情不自禁地有表达的愿望。

4岁半的唐心儿不爱说话,妈妈很着急。在幼儿园老师的建议下,心儿妈妈在心儿卧室的一角为布娃娃布置了一个小家,并和心儿一起在娃娃的小家中挂满各种小动物的吊饰,比如小鸟、小老鼠等,然后让心儿把自己喜欢的娃娃“送回家”。

在游戏中心儿妈妈发现,心儿每“送”一个小娃娃“回家”,嘴里都会念叨着:“鸭宝宝该回家了,要不然妈妈会生气的。”“小熊也要回家,外面太冷了。”有时候心儿还会让妈妈和自己来给娃娃们布置小家,比如给娃娃们找个小凳子,让娃娃坐上去;或者给娃娃穿衣服等。在游戏当中,心儿会非常兴奋地说个不停。妈妈发现,自己这个办法还真管用呢!

在布置环境时,要让孩子成为环境的小主人。因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往往从中学会欣赏、学会选择,学会有自己的喜好,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见解。比如,在孩子的墙壁上贴上孩子喜欢的壁画,既可欣赏又可讲述,对提升孩子语言能力大有帮助。

纠正孩子,让孩子正确地说

孩子较小时,家长对孩子说“吃饭饭”、“睡觉觉”之类的话,孩子或许非常喜欢听。但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逐渐发展,家长如果还继续使用这种娃娃语和孩子说话,就会在潜意识里影响孩子的语言思维。一旦形成娃娃语习惯,孩子的语言能力就很难得到快速提高。

因此,当孩子快3岁时,家长和孩子说话时就要尽量使用规范的语言和连贯的句子。比如孩子要表达开灯,可能会说:“亮亮灯灯”;要表达打电话,可能会说:“打打话话”,这些不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孩子语言能力尚未成熟的表现。如果家长觉得这样表达很有趣,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和孩子说话,就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的表达是正确的,这无意就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陷入了一个误区。

会说连贯的句子也是孩子语言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如果家长还是和过去一样,将一个句子拆成几句和孩子说,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能停留在只会说单个词的阶段上,最终无法将整段话连贯起来进行表达。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发音是否准确,如果发音不准或不清一定要及时、耐心地给予纠正。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会将“吃饭”中“吃”的音说成“cī”,这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纠正过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读音。

NO.5多给孩子涂鸦的机会

小孩子天生都爱画画,特别是他们还不会画的时候,尤其爱涂涂抹抹。一见到纸张,不管有用没用,拿起画笔就兴致勃勃地乱涂乱画。在雪白的墙上、干净的地上,有时甚至在他们的衣服上,画得乱七八糟的,让人看半天,也猜不出究竟画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涂鸦”。

看到孩子到处乱涂乱画,有的家长很厌烦,禁不住要粗暴地训斥,甚至有的一气之下,把孩子的画笔给扔了,把孩子呕心沥血精心绘制的“作品”撕得粉碎。还有的因为孩子画得不是地方,糟踏了衣服或别的什么有用的东西,就把孩子痛打一顿,并狠狠下禁令“今后绝不许再乱画”。

家长之所以武断地剥夺孩子涂鸦的权利,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孩子,不理解孩子。其实,我们自己小时候也都有过这样一个喜欢“涂鸦”的阶段。

在成年人看来,儿童的“涂鸦”似乎没有任何价值,也不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但是,“涂鸦”客观上对孩子手、眼、脑的协调配合,增强脑、眼对手的指挥能力,确实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

一般来说,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涂鸦”会有一个“飞跃”,他们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或想象到的事物,都通过画画表达出来。但是,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我们成人很难明白,这就需要父母要用“心”去发现孩子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