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5028700000009

第9章 超脱——别给自己念紧箍咒(2)

自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统帅三军,运筹帷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完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并制订了“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以便继续积蓄力量,为讨伐曹魏做准备。后来,关羽与东吴交恶,不仅失了荆州,还败走麦城。刘备为了给义弟报仇,决计倾全国之兵,一举灭亡东吴。诸葛亮等人一再劝刘备以大局为重,刘备哪里肯听,结果被东吴火烧七百里连营,元气大伤。

刘备死后,诸葛亮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但岁月不饶人,年纪渐高的诸葛亮自知再不出兵,就永无希望“兴复汉室”。因此,他虽知以当时蜀国的国力不足以战胜曹魏,但还是毅然出兵。有一次,诸葛亮用计火烧司马懿,眼看曹魏大军就要覆灭,不料一场大雨忽然降下,救活了司马父子,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天下终成司马氏的江山。诸葛亮一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仰天长叹,遂成千古绝响。

此后,诸葛亮又几度出祁山北伐曹魏,每一次都计划周详,可是每次都因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功败垂成,最终星落五丈原。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在后人心目中的份量如此之重,就在于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实现自己的夙愿尽了最大的努力。

常有人哀叹,“老天爷瞎了眼”,这绝不是所谓的“无能的表现”。君不见,有些人天资聪颖、勤学苦修,却始终被排斥在“圈子”之外,穷困潦倒,“混”得还不如普通人;有些人平庸无德,甚至极端缺德,只因投胎投得好,便轻易攫取财富、权利和荣誉。但若因此向命运低头、自暴自弃,或不讲方式方法,以卵击石,以身殉道,不论动机如何,其行为终不可取。《汉书》上有句话,天道有常,不以尧兴,不因桀亡。意思是说,世界绝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讲道德而兴旺,更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行恶事而毁灭。同样,上天也绝不会因为某一个人努力就一定让他成功。从一定程度上说,努力只意味着成功的几率比那些不努力的人稍大,努力只意味着有可能成功。如果非要把“可能”变成“一定”,从心底排斥那些客观存在的意外,岂不是自欺欺人?

人生如浮萍,我们既不能随波逐流,又必须顺着水流向彼岸荡漾,这一个奋力、拼搏、改变命运的过程,也是一个无法预知的过程,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浪花,就能把我们推向未知世界;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漩涡,就能把我们打翻。对此,我们只能坦然面对,用努力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纳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生在世,只要尽心尽力,尽本分尽良心去做就是,至于做到什么程度,其实并不太重要。

我们常说,“有耕耘就有收获”,这句话需要辩证地去看待。大旱、洪水、蝗灾……大自然随便都有可能让我们颗粒无收,但我们又不能因为有可能发生自然灾害就不播种,毕竟,还是丰收的年景多。

让不幸到此为止

并非每一个灾难都是祸事,早临的逆境常是幸福。克服的困难不但给了我们教训,并且对我们未来的奋斗有所激励。

——李大钊(共产主义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曾任北大经济学教授)

不幸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尽管我们总是在刻意回避。

生而为人,无论是国王或乞丐、诗人或农夫、男性或女性,谁都免不了遭遇不幸,因为生命时时摆动在幸与不幸的模式中。我们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堆里,拒绝面对,还要练就一种让不幸到此为止的能力。因为,不幸感才是真正的不幸。如果我们心中总是装着不幸,充满怨恨和痛苦,那么我们的生活只会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最后,只会堵死自己前进的道路,让自己的人生失去幸福快乐,愈陷愈深。让不幸到此为止,是一种气魄,也是一种境界。

佛经中说,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位修行者慕名前往讨教。刚入舍卫国,修行人看到有一对父子在田中干活,杂草中突然蹿出一条毒蛇,咬中了儿子的大腿,片刻儿子便中毒身亡。而那个父亲却从始至终连头都没抬,继续干着自己手上的活。

修行者疑惑地走上前去,指责那个父亲这是何道理?父亲平静地说:“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痛苦伤心又有什么用呢?我家就住在城边,你路过时请转告我的妻子,就说儿子被毒蛇咬死了,准备一个人的晚饭就行了。”

修行者心想,这个父亲可能是个白痴,我还是赶紧通知他的妻子吧!他本以为把噩耗告诉孩子母亲时她一定会悲伤,没想到她也像个没事人似的,平淡地说:“谢谢你,那我就准备一个人的晚饭好了!人生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的儿子也是一样!”

“莫非我走错了地方?”修行者心想,“我是来这里学佛的呀,但是这里的人一点儿人情味都没有,看来传授他们佛法的释迦牟尼也好不到哪儿去。”修行者心灰意冷,准备返程,但他转念又一想,既然来了,岂能空手而归?最少也要问问释迦牟尼是怎么让这些人变得这么没有人情味儿的。

见到佛陀,修行者说明来意,佛陀微笑着说:“你错了,这些人是真正的明白事理啊!他们知道人生无常,伤心悲哀无济于事,所以能正视这一自然规律。而尘世之人不明此理,互相贪慕爱恋,等到突发事件来临,就会痛不欲生。若能明白无常之理,一切烦恼自然尽除,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和解脱。”

修行者当下了悟。

修行者的境界,普通人是难以企及的,让世人都像他们那样生活,显然也不现实。我们讲这个例子,只不过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诸如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像生、老、病、死或其他不幸,其实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我们只能适应这个现实,并争取在残酷中发掘一些快乐和甜蜜。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超脱之人。《庄子》上记载,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一进门,却发现庄子坐在地上,一边敲打着瓦盆一边唱歌。惠子说:“妻子跟你生活了一辈子,给你生儿育女,照顾你,如今死了,你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还敲着瓦盆唱起歌来,这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你说的不对。她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何尝不难过得流泪!只是细细想来,她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产生了气息,又经过变化产生了形体,又经过变化产生了生命。如今又变化成初始状态,这种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不是太不通达了吗?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姑且不论他这番道理是否经得起科学检验,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之上。“千古艰难惟一死”,人生最难突破的便是生死,因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最在乎的往往是死亡的问题,有些人甚至到了说都不能说的程度。其实,正如同我们不说死亡,死亡也从未远离我们一样,不幸绝不会因为我们忌讳它就远离我们。有天就有地,有阴就有阳,那么,有幸福,就应该有不幸。我们对自然界的一切都能习以为常,为什么唯独对不幸不能接受、难以忘却?更何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如果你感到你的生活实在太难堪,你的不幸令你难以维持下去,那么请你暂时容忍片刻,让我来告诉你一个终极故事:

一个美国青年坐在酒吧里喝闷酒。他近来很烦,经常光顾这里。一位调酒师小心地问他:“先生有什么困难吗?说说看,也许我能帮的上忙。”

年轻人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解决。”

调酒师微笑着说:“我在这里工作多年了,我15岁就出来打天下,也有过你这种感觉,后来一位高人指点过我,明天,如果可以的话,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他曾带我去过那儿……”

年轻人点点头。

第二天,他们如约出发。

年轻人做梦也没想到,调酒师竟把他带进了一座陵园。

调酒师指着一座新坟,说:“躺在这里面是没有问题的。不管你的问题有多少,也不管你有多么不幸,只要能活下去,你就是幸运的。”

年轻人豁然超脱。

能够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事。只要我们还坚强的活着,我们总得往前走。我们需要的是采取行动,而不是浪费时间去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