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5028700000010

第10章 简单——人生为何如此多事(1)

我们中国毕竟还有儒家的思想,还有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还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是让人奋进的、让人努力的,多亏还有这样的思想传统。那个天天睡觉,回去拿绳系扣、甭写字的思想成不了主流,咱们国家现代化了。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认真地来面对:幸福并不完全是从生产力、从GDP——不仅仅从这一方面得到,我们还要考虑到人民本身对幸福的感觉。

——王蒙

越简单,越幸福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很简单,大可不必费九牛二虎之力去伤透脑筋,很多时候都只是相当于一年级的数学一样,或者根本就没有上过学、一字不识的人看待鸡兔同笼这一问题时的思维一样——打开笼子数数不就知道了?干吗费那么大力气列许多方程式计算?更重要的是为何把鸡和兔一起关到笼子里呢?只不过有的时候人们走了太多太远太辛苦的路,却意识不到有些路是根本就不必走的。

——叶舟

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小船靠了岸,船上有十几条肥美的鲜鱼,商人大为羡慕,他走上前去,恭维—番后,问渔夫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抓这么多的鱼。

渔夫说:“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

商人再问:“那你为什么不多干一会儿,多抓一些鱼?”

渔夫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

商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余的时间都在干什么?”

渔夫解释道:“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和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朋友玩玩吉他,我的日子过得又悠闲又充实!”

商人想了想,帮他出主意道:“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硕士,我可以帮你的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抓鱼,卖了钱你就可以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再买更大的渔船,时间一长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或者你可以自己开一家加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和销售,发展到一定程度,你就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搬到纽约,在那里生活,经营你不断扩大的企业。”

渔夫问:“这得花多长时间?”

商人回答:“大概二十年。”

“然后呢?”渔夫接着问。

商人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享受生活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者。到时候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再然后呢?”渔夫又问。

商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每天睡到自然醒,上午出海随便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朋友玩玩吉他……”

“我现在不是这样吗?”还没等商人说完,渔夫困惑地问。

这个故事还有中国版本:一个教授旅游时发现了一个放羊娃,问他放羊做什么?放羊娃说“卖钱”;教授又问卖钱做什么?放羊娃说“娶媳妇”;教授接着问娶媳妇做什么?放羊娃说“生娃”;教授再问生娃做什么?放羊娃说“放羊”。教授大笑后感慨道,农村孩子毕竟不如城里孩子。其实真是那样吗?城里人不也是在工作赚钱、赚钱后结婚、结婚后生孩子中轮回吗?或许农村人在很多方面的确比不上城里人,但在幸福指数上,他们肯定比城里人高。

有一次坐出租车,车上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一档谈心节目,一位女士向主持人求助说自己烦恼太多,每日困扰其中,不堪重负,主持人耐心地听完她的抱怨后,就问她究竟为哪些事情烦心,不妨举例说明,于是这位女士打开了话匣子:“我现在的薪水只能负担一套房子,但我的同事们很多人都有两套以上,儿女们的房子都准备好了。我上班的地方其实挺方便的,骑自行车十分钟就能到,但看着同事们都买了车,我也贷款买了一辆,可油价一天比一天贵,停个车都要钱……邻居的孩子去国外留学了,我也得攒点钱,好把孩子送到国外学校去读……我朋友的老公每年都会送给她价值不菲的生日礼物,而我却是全家出去吃一顿就算了,点菜的时候还得顾着老公和孩子……领导的孩子要结婚了,同事们私下商量了一下,决定都给五千,否则以后在单位怎么混呢……噢,我家的厨房太小了,影响了我的厨艺,我想换个大的……

这位女士还未抱怨完,我便到站下车了,不过我们可以试想,如果让她从小生活在大山里,连楼房、汽车是何物都不曾见到过,长大后让她背着蛇皮袋子进城洗盘子,儿女只能在打工子弟小学借读,每日住在郊区的平房或者地下室里,这位女士的心情又将如何?人生就是这么不公平,我们认为最有理由抱怨的人,往往一言不发,而这些已经生活得很好的人,却还在强烈不满,这只能说她们是心理作怪了。生活原本很简单,生活本不该复杂,是人们在私欲、面子、虚荣心和盲目攀比之中,自己把自己的生活复杂化了。

现如今,人们追求的越来越多,拥有的也越来越多,但幸福和自由却越来越少,原因就在于人对生活的需求还是吃喝拉撒睡,但生活细节却大大地复杂了:写字,是用电脑还是用手写呢?打电话,是用座机还是用手机呢?洗衣服,是用手洗还是用洗衣机或者拿到干洗店呢?做饭,是用电饭煲还是电磁炉或者微波炉还是去麦当劳肯德基抑或是去中式餐馆呢?化妆,要用那个霜还是那个露或者那个奶抑或那个面膜,再不敷两根小黄瓜?出门前应该穿哪件上衣,配哪条裙子、哪双鞋子、哪双袜子、哪个帽子?背哪个包?挂哪件饰品?要不要戴个假发……诸如此类,再坚强的人也得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自古以来,一切先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活和健康的所需物品并不多,超乎于此的皆属于奢侈品。它们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强求于服务,反而成了一种奴役:电脑坏了,我们便写不了字;手机坏了,我们立即心慌慌;停了电,几乎无法生活……是生活变了吗?生活还是老样子,是我们把本来就很简单的生活复杂化了。

古时候,有个僧人向禅师请教:“禅师您修习禅道很用功吗?”

禅师说:“当然。”

僧人又问:“那您是怎样用功的呢?”

禅师说:“很简单,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僧人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说:“世上有谁不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难道说世人都像禅师一样,是在参禅用功吗?”

禅师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两者实际上不一样。”

僧人问:“怎么个不一样法?”

禅师说:“他们吃饭时百般挑拣,睡觉时辗转反侧,怎么可能跟我一样。”

禅师的回答,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吃饭睡觉的确再简单不过,但是许多人却偏偏食不知味、辗转反侧。其实这也怪不得人们。人们之所以穷其一生追名逐利,是因为人生在世,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要生存要发展,就得追求。但是,凡事都应有个尺度,把物质当成人生的终极追求,肯定会给人带来无尽无休的苦恼。

当然,简单代替不了一切,任何事物都需从两面甚至多面着眼。如果我们都像墨西哥渔夫那么想,中国今日不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该奋斗时我们还得奋斗,该努力时我们还得努力。这一点,正如王蒙老师在《老子十八讲》中所说:“但是这个故事我听了以后,觉得很庆幸,我觉得我们中国并不都是这种思想,我们中国毕竟还有儒家的思想,还有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还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是让人奋进的、让人努力的,多亏还有这样的思想传统。那个天天睡觉,回去拿绳系扣、甭写字的思想成不了主流,咱们国家现代化了。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认真地来面对:幸福并不完全是从生产力、从GDP——不仅仅从这一方面得到,我们还要考虑到人民本身对幸福的感觉。

你为什么这么忙

宇宙的道理,都是一增一减,非常简单的,好像天秤一样,一高一低,这头高了,另一头就一定会低。

——南怀瑾(国学大师,诗人)

美国人安德雷·帕拉迪奥是目前为止建筑史上作品被模仿最多的建筑师,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大可不必那样忙!”

成名之前,风风火火的帕拉迪奥一天到晚没有闲着的时候,除了设计和研究,他还要用去将近一半时间去管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很多朋友都说:“你怎么那么忙,好像时间总不够用?”这个问题,帕拉迪奥自己也搞不清。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学者对他说:“你大可不必那样忙!”

一语惊醒梦中人,帕拉迪奥恍然大悟。经过深刻的反省,他发现,原来自己曾经付出巨大努力的很多事,其实都没什么用。它们不但无助于自己取得成就,反而使自己日益忙碌,疲惫不堪。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帕拉迪奥彻底抛开了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一门心思把时间花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结果没多久,他就写出了被誉为建筑学圣经的《建筑学四书》。

我们也需要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己:我是不是太忙了?这种忙碌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成就?当你确定现在的自己就像一个团团乱转的陀螺,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却从来没忙出任何成就时,那么请立即跳出那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时间用在了这件事情上,在另一件事情上花费的心思必然就会减少,事实证明,只有量的积累才能引发质的飞跃,而平均分配时间基本上相当于浪费时间。人生匆匆,千万别让小事耽误你的行程。

对于已经有所成就的人来说,又该如何呢?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人生求名求利求能干,要功名,要富贵俱足的人,都是不愿意好好地活着。忙忙碌碌地过一生,卖命换来的功名利禄,最后功成名就,自己也不见了,就像一个苹果一样落下地来。所以,庄子认为,自己的价值没有发扬,没有好好地活着,都是自找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