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5026600000022

第22章 读国学,学制度管理(2)

小沃森无法相信在他的工厂里也会发生这种事情。他立即给那个工厂的经理打电话。他把这个机工的话一字不漏地告诉了经理。经理并没有否认真实,但吞吞吐吐地解释说:“他是一个非常不愿合作的工人。他不是IBM俱乐部的成员,他不参加我们的厂外活动,有时他来上班时甚至穿着不整齐。”

小沃森对经理的回答很不满意,这些根本不是他想要听到的答案。他又给那个申诉的机工的工头打电话,他直截了当地质问道:“机工说他干的活最多,拿的工资却最少,这是不是真的?”

工头说:“他在给公司丢脸,他家的院子里放着几辆破汽车,他不好好照管他的子女。”

经理和工头的话让小沃森明白了那个机工面临着所谓的IBM保护协会的虐待。在这个协会里,地方管理人员相互包庇,受到伤害的始终是毫无过失的底层员工。最后,小沃森查清了事实,那些管理人员不得不承认机工没有说谎。

小沃森决心改变公司这种赏罚不分的局面。这件事发生以后,小沃森带领高级经理到美国所有的IBM工厂考察,并制定了将工资同效率挂钩的奖勤罚懒制度。此举曾在IBM公司引起相当大的轰动。

老沃森在创建IBM公司时一心想要把公司创建成具有明确原则和坚定信念的公司,其中一个原则是:必须尊重每个员工的权利与尊严。

公正机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尊重个人,就应该以每个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大小来核定大小,绝非以资历或其他方面因素来论。有优异成绩的员工就会获得表扬、晋升、奖金,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准则。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对公平的感受取决于个人投入与回报的比率和他人投入与回报的比率的比较,当员工感觉对等时,将会受到激励,就会努力工作;反之,员工将产生不满,就会跳槽或消极怠工。

上述理论要求我们在绩效考核中要做到公平,通过考核结果公平、真实地反映员工绩效。但是,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真正做到公平的几乎很少,商业人士更多地倾向充当“老好人”的角色,最终导致团队缺乏活力,业绩低下。

安利先进的绩效考评体系是值得企业商业人士学习的,因为正是这个体系的存在,由此产生的人才忠诚度使安利的全球化市场战略的宏伟目标得以实现,成为财富500强排行榜里最长盛不衰的公司之一。

安利绩效考评机制是建立在突出员工间的伙伴关系的企业文化和明晰的才能要素基础上的。基于“真诚的伙伴关系”这样的企业文化要求,安利员工除了要有适应其岗位工作的知识技能外,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员工还需要具备和企业文化相匹配的七项才能要素,即负责的行动、创新的精神、坦诚的沟通、周详的决策、团队精神、持续学习的态度和有效的程序管理。这是安利公司对全球员工的总体要求,但不同地区又根据当地文化对这些才能要素进行具体定义。

公司对这七项要求做成标准化的明晰表格,考量每一项能力的时候还设定了细致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又分五个等级进行评估。在经理级员工的绩效考评表里,共设计了十六大类四十八个问题。这样细致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让内在素质最吻合该公司企业文化的人才脱颖而出,得到最好的激励。

更为独特的是,绩效考核表的第三部分要求所有主任级以上的员工在上一年度都要对下一年度的工作订立3~5个目标,对一年中达成目标的情况考核评分,而这些评估表现的量化得分将决定加薪幅度、升职机会、浮动花红(奖金)的多少等,所有这些评估都客观、公平、公开,而不是像某些企业通过商业人士、上司的“主观取向”来决定奖金和机会的分配,从而达到用奖励去有效推动业绩的目标。

在绩效评价后,安利还有一个独特的绩效沟通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经理和员工就绩效目标达成协议,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持续的双向沟通,帮助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完成工作目标。

有位企业领导谈到他目前遇到的难题:年终奖发了以后,有两个业务骨干不满意,来找他理论。原因很简单,双方在年初签订业绩合同并达成一致,现在这两位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他按照年初双方签订的业绩合同办事,导致他们牢骚满腹。

业务骨干的任务没有完成很可能并不是自身的能力不够,或者工作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整个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或者竞争对手投入重兵来抢夺份额。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业务骨干不是受委屈了吗?绩效考核难道没有问题?这个案例反映的是一个普遍现象:员工的“绩效”不仅仅由他的能力和努力所决定,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很大影响。企业领导怎样才能“非常准确地衡量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呢?

李峰先生在《绩效考核的七宗罪》里给绩效考核定的“第一罪”,就是,“绩效评估评估的是个人业绩,但所用指标却是团队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绩效评估还有一个逻辑错误:绩效评估让员工对自己不能控制的结果负责。”

考评的难度和指标的设计这样的“技术性工作”逐渐随着工具的掌握而变得相对容易,目前流行的考核工具往往都是为了达成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而很多企业导入这样一些工具,希望能够解决员工层面的合理奖惩问题,造成目的和手段之间的不匹配。

那企业领导怎样进行有效的考核,才能让员工既不会懒散又不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抱怨呢?

第一,从综合考核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社会贡献能力出发选择一定的、对企业具有代表性的比率,并根据企业或行业的特点,赋予其一定的权重。

第二,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计算一定数量的财务比率;利用计算的实际财务比率与行业或产业基本财务比率进行比较,计算相对比率,并考虑“正”指标、“负”指标和“中性”指标问题。所谓“正”指标,指实际比率大于基准比率为理想,且越大越好的财务比率,如主营业务利润等;所谓“负”指标,是指导实际值小于行业基准值为理想的;“中性”指标为实际值脱离(包括大于或小于)标准值均不理想的指标,如流动比率等。

第三,利用赋予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的本企业的相对比率”,计算所选择的各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值,最终通过计算“∑权重×计算的本企业的相对比率”来确定综合评价指数;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判断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优劣。

这样的考核也许不算最完美的,但是会让员工心服口服。

联想集团掌门人柳传志说:“爬喜马拉雅山,可以从南坡爬,也可以从北坡爬。联想一旦决定从北坡爬,大家就不要再争了,哪怕北坡看似更远、更陡、更危险。”他的意思是说:企业要制度化管理,而且制度不是用来讨论的,而是用来执行的。也就是说,企业若想顺畅发展,就一定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所有人均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4.使刚性制度成为管理思想的传承

曾子说:“对于刚去世的人,要谨慎地处理丧事,对于早已去世的人,要真诚地祭祀、追忆,民众受到感化和教育,仁德之心就会更加敦厚、浓淳。”曾子认为,社会风气的改变,需要从“慎终追远”开始。通过这样的关键行为,最终达到引领社会道德方向的目标。

曾子提到的这一观点,与企业管理的方法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处。企业要想让管理制度为员工所接受,成为员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刚性的制度就要演变成软性的文化,使要求员工遵守演变为员工自觉遵守。

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家的韦尔奇曾说:“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大油门;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更换铁轨了。只有文化上的改变,才能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过,“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真正的管理在于赋予制度以思想。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曾说过,管理不是技术,不是工具,管理是哲学。企业家必须明确自己的思想路线,即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如果一个企业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那么这个组织就没有灵魂,管理方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管理思想决定着管理行为和方法,因而从根本上决定着管理的效果。

索尼是一家注重持续性和连贯性的公司,是世界公认的技术创新能力极强的公司。据美国《财富》杂志的统计,索尼公司每年要推出1000种新产品和零件,其中800件是以前推出产品的改进型,约200件是针对新市场应用的崭新产品。索尼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推出182件新产品,等于每个营业日就有一种产品推出。

很多人对索尼如此高的创新效率感到不可思议:是什么样的组织系统和企业文化,使得索尼公司能孕育出如此光彩夺目的创新成果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索尼一以贯之的创新追求。

索尼公司对创新有着许多刚性的规定,比如在索尼公司中,职位最高的18巨头每周都会参加中央研究所的“研究企划与协调委员会”的会议,并且每周向总裁报告公司的技术策略方向;中央研究所定期举办每年两次、每次两天的成果展示大会;每年举行一次技术流通论坛,为索尼的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搭建了一座桥梁;每季度还举办以技术性为主的技术研讨会,将已取得的科技成果整合进公司产品的创新流程。

这些规定的根源来自于创始人井深大早年亲自为公司制定的一份发展指南,日本管理学界对这份管理指南给出的评价是,在几十年里它一直是索尼的发展准则。即便在高速发展时期,这个准则也不曾被放弃或重大修改过。

正是注重创新管理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保持“每周”、“每季度”、“每年,这样彰显特色的企业管理方法,让索尼凭借创新力分得市场上较大的蛋糕。

注重企业管理的连贯性和持续性,能够使企业部门之间没有摩擦,企业的每项决策能顺利实施下去。连贯性和持续性培养出的是企业的一种习惯,是企业管理的好方法、好手段,一定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企业的连贯性与持续性是企业管理出成效的必要条件,没有连贯性与持续性,企业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2008年第一季度,丰田汽车在销售额和利润上双双超越通用汽车,成为国际汽车行业的新任霸主。许多人对丰田达到这样的高度并不感到惊讶,甚至会觉得这个成就应该更早一些降临。中国着名职业经理人唐骏曾说:“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个汽车制造商,那一定是日本企业;如果全世界的公路上只跑一种车,那一定是丰田汽车。”

丰田升任霸主的秘诀是什么?很多管理学家会轻易给出答案:胜在“丰田生产方式”。当这种生产方式如同谜底一样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被揭开之后,世界各国许多汽车制造公司开始热火朝天地学习、模仿,希望能将“丰田生产方式”成功复制。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真正将丰田方式复制成功。

学习失败者为自己找出许多原因,比如日本民族性格、日本员工工作习惯、商业环境、政策环境,等等。其实即便是在日本本土,学习丰田生产方式者也不在少数,不仅日本汽车行业里有,其他行业也有,但它们也没有学到真经。这就使很多企业商业人士内心都有这样的疑问:学丰田,到底应该学什么呢?

任何企业都可以学习丰田生产方式的形式,当管理专家在培训课上讲述相关内容时,总会讲到这几个关键词:看板、现场、零库存、流程、标准等,这些词语都和一线生产有关,学习者可以将丰田对生产的管理直接套在自己的生产管理上,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即便完美地搬来了形式,仍然不能产生令人期待的效果。

难道丰田还隐藏有不为人知的管理密码?这个密码就是思想。其实,丰田登顶是丰田思想的胜利。丰田汽车的经营思想并不复杂,核心是精细化。几十年来,商战风云变幻多端,而丰田却坚持自己的经营思想并获得持续胜利,成为最受尊重的汽车品牌之一。精细化生产方式成为丰田思想的标签,供追随者模仿、研究。对于对手而言,丰田独特的经营思想是难以逾越的高山。这也是丰田持续辉煌的根源所在。

思想使企业管理制度变得极其伟大和卓越,而企业精神则是企业文化的内核。企业精神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可以使员工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可以对员工产生激励力、凝聚力和鞭策力。企业精神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

企业就是一支军队,对于军队,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魂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为什么能强大?就是因为这支队伍中有一个魂魄:不抛弃,不放弃。企业商业人士要寻找、提炼的就是这种能同化员工理想与追求的精神境界,成就让员工魂牵梦绕的企业军魂。

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在1957年惠普公司上市之际,确立了一系列公司核心价值观,其主要内容是“客户第一,重视个人,争取利润”。公司围绕这种宗旨和价值观,制定出许多具体规划和实施办法,最终形成了被业界誉为“惠普之道”的惠普文化。

在惠普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惠普的制度曾经过多次调整和完善,但其核心价值观从未改变过。核心价值观使惠普这个从车库里走出来的公司,发展成一个享誉全球的大公司,不仅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建有分支机构,拥有近10万名员工,而且还被人们誉为“最受仰慕的公司”。

惠普前总裁卡莉·菲奥里纳说:“惠普取得持续成功的关键,就是惠普的创造力、惠普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的精神。”她认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技术,而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坚持以及在思想指导下保持管理制度的传承性。

企业就是一个生命体,需要有企业精神来做强大的支撑。企业领导要想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就需要在制定完善制度的基础上赋予管理以思想,在其指引下,强化企业文化内涵,赋予企业精神,从而使企业组织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

5.赏罚分明才是好的制度

在孙子眼里,赏罚更为公正严明的一方必然是胜利的一方。对于军队而言,赏罚分明可以提升军队战斗力;对于公司而言,赏罚分明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赏罚不明,一切制度都成了虚设。只有赏罚分明,制度才能得到巩固和完善。

德鲁克认为,在组织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处事都必须以奖惩制度为标准,都必须遵守规则,因为一个企业内在的价值观需要用外在的手段来执行和落实。而且,只有运用好奖惩制度,才能使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都认真工作、提高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