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
5021800000045

第45章 借力:成功路上的唯一捷径(2)

一开始,戚夫人并没有想过跟吕雉竞争,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她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安安分分,不要得罪别人,自己就会在皇宫里相安无事。然而没过多久,她就发现,皇宫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错综复杂。尤其是吕雉打着刘邦的旗号诛杀了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后,戚夫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很危险,正在此时,戚夫人为刘邦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赵王如意。戚夫人顺理成章地打起了小算盘:要是我的儿子当了太子,将来就会登上皇帝的宝座,而我就成了皇太后,那时候谁还会拿我怎么样?岂不妙哉?于是她便挑了个时机向刘邦哭诉,说担心日后被吕雉所害云云。据野史中说,刘邦当时还听到了备受冷落的吕雉红杏出墙勾搭了审食其的传闻,总之在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刘邦动了废嫡立庶的念头。

于是刘邦在一次早朝时正式提出要废掉刘盈,改立赵王刘如意,大臣们大吃一惊,都说太子并无过错,不可无端废立。但刘邦不听,命令词臣赶紧拟诏,御史大夫周昌大喝一声“不可”,准备劝谏,但他是个结巴,越是着急越说不上来,最后把刘邦和满朝文武都逗笑了。刘邦一笑,反倒不再催促立写诏书,只说日后再议。这就给吕雉留下了一线生机。

多年夫妻,吕雉深知刘邦的个性——他已经铁了心废长立幼。但她自己实在想不出办法,便求助于张良。张良说:“如果能请到一些贤良而且卓有名望的人辅佐太子,皇上就会觉得太子既贤明又得人心,从而重新考虑废立一事。这样或许能够保全太子。”吕雉忙问到哪里找这样的人,张良便向吕雉推荐了“商山四皓”。吕雉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千方百计地请来了“商山四皓”。不久,刘邦召太子宴饮,借机考察太子。“商山四皓”听说后,便与太子一起进宫。当刘邦听说眼前四个须眉似雪的老者就是“商山四皓”时,不禁惊愕地问道:“我多次访聘几位,你们都不肯出山,今天怎么会跟我的儿子交游呢?”“商山四皓”回答:“久闻陛下轻贱士人,随意辱骂,我们怎肯受辱?如今太子仁厚爱士,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所以我们特意远道而来,辅佐太子。”刘邦听罢,叹息不已。宴会刚刚结束,刘邦便叫出戚夫人,指着太子等人的背影说:“不是我不想改立如意,实在是太子羽翼已成,不能废立了。”戚夫人听了非常绝望,当即悲泣欲绝。刘邦见了也很伤感,当下即景生情,为戚夫人作了一首《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冀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墩,尚安所施?

后来,刘邦再也没有提过废立一事,刘邦死后,吕雉独揽大权,先后杀害了刘如意和戚夫人,惠帝刘盈也因此郁郁寡欢,忧郁而死。

同是皇帝的妻子,而且戚夫人还占有更多的优势,但她只知道一味地哀求刘邦,最终不敌善于借助外力的吕雉,不仅大事未成,反而赔上了自己和儿子的性命。抛开权利与人性,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不甘平庸的人都应该学会借助外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巧妙地借力打力,从而赢得自己的成功。

3.顺势而为才能大有作为

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创业的时机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年轻的时候,有激情有精力,但没人脉没资金,个人能力也不够。等能力、资金、人脉这些都有了,年纪也大了,激情和精力都不如年轻的时候。那么,一个矢志创业的人,如何才能成为幸运的佼佼者?顺势而为是关键。

——李善友(酷6网创始人兼CEO,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看历史小说,有一个出勤率非常高的句子:“天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里面所说的潮流,就是我们下面将要谈到的“势”。

简单来说,势就是一种强大到一定程度的力量,或普遍到一定程度的趋势。举例说明,水大到一定程度叫水势,火大到一定程度叫火势,风大到一定程度叫风势,权大到一定程度叫权势。上述任何一种势,都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抗拒、扭转的。所以人们常说:形势比人强。至于大人物,自然也有“大势”为难他。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怎一个牛字了得,但到了“大势”已去之时,他也只能唱唱“时不利兮骓不逝,虞虞兮我奈苦何”的小曲儿。

《吕氏春秋》有云:“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意思是说,让当时最着名的大力士乌获去牵牛,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牛尾巴就往后拽,那么就算用尽全身力气,把牛尾巴都拉断,也不能使牛移动半步;但是,如果顺应牛的习性,牵着牛鼻子上的圆环,即便是一个小孩子,也能让牛听任使唤。大力士都不能奈何一头牛,我们这些普通人又能奈“势”何?所以,我们办任何事情,都不能蛮干。

《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睽卦卦象也与牛有关:一个汉子赶着一辆牛车,走上了岔路口,汉子赶紧跳下车,想叫牛朝后退几步,但他不吆喝牛,而是用双手扳住车子向后拖。而牛没听到往后退的命令,仍拼命朝前走。于是,一个向后拖,一个朝前走,就在大路上顶起牛来。当然汉子再有劲也没牛劲大,因此被牛拖着走,他越来越生气,但仍不放手……毫无疑问,这不是牛的错误。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卦象中的汉子是不懂驾车(实际上驾驭拉车的牲口)之道,空费了不少蛮力,生活中的很多人则是不懂得驾驭生活,不懂得因势利导,把本来轻而易举的事情搞得越来越费劲,或者把本来不太糟糕的事情搞得无法收拾,回头还要像那个跟牛较劲、跟牛生气的汉子一样,跟生活较劲,跟生活生气。

生活需要智慧。历史上关于顺势而为的例子不在少数,但最经典的莫过于齐桓公智若箭镞的典故。

公元前697年,齐国第十四位国君齐襄公继位。他在位期间,穷兵黩武,残酷好杀,并且因与其妹文姜私通谋杀了妹婿鲁桓公,导致齐鲁关系恶化。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担心遭受迫害,先后出逃他国。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于是他带着两个师傅管仲、召忽逃到了鲁国,得到了鲁庄公的庇护;公子小白则带着师傅鲍叔牙逃到了莒国。

公元前687年,齐襄公派大臣连称和管至父于瓜熟时节率兵驻守葵丘,允诺来年甜瓜再熟时派人换防。但到了第二年,齐襄公爽约,拒不批准连、管二人换防的请求。二人怀恨在心,便勾结齐僖公的侄子公孙无知,乘齐襄公出游受伤之机谋杀了他。弑君后,公孙无知自立为齐君。第二年,公孙无知出游雍林,雍林人对其弑君行为痛恨不已,便在雍林袭杀了这个乱贼,并告知齐国大夫:“公孙无知弑君自立,臣等诛杀了他,请大夫从齐国诸公子中挑选当立者,我们定会惟命是听。”

公子小白因为与齐国大夫高傒等人交往密切,所以高、国两家大夫在众臣商议立国君之初,便暗中派人去莒国接小白回国即位。鲁国国君闻讯后,决定亲自率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位。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离齐国很近。万一他回到齐国,事情就不好办了。让我先带一支人马在路上截住他。”结果,公子小白一行在路上被管仲发现,拈弓搭箭射向小白,只听小白惨叫一声,倒在了车里。管仲以为小白已死,便报告公子纠说:“主公,公子小白已经死了,您现在可以安安稳稳地登上齐国的王位了。”可他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过是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小白大叫倒下,其实是假装的。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公子小白早已在高傒等人的拥立下做了齐国国君,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本来没被射中,却将计就计倒下装死,在于他对当时的情势有清醒的认识——对方早有预谋,自己不死,必不会善罢甘休。只有自己暂时如了他们的愿,他们才会放松警惕,自己也才有逃出生天并抢得先机登基的机会。而这一切思绪,都是在几秒钟内完成的,不能不令后人折服。

总之,顺势是最高明的借力方式之一。不过,“顺势而为”并非无往不利的四字真言,在股市等投机市场尤其如此。一支股票看起来挺“牛”的,但你刚刚买完,它就毫不客气地“熊”了;当你咬牙切齿自认倒霉把它卖了,它却开始反弹,让你后悔不迭又百思不解……“势”不会凭空出现,你眼中的“强势”和“弱势”很多时候是那些庄家和大户们炒作的结果。但仔细想来,这种炒作的结果的反面不就是我们追求的“势”吗?这么说来,顺势而为终究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