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5015400000015

第15章 凯旋的时刻(1)

有了金子,要把灵魂送上天堂,也是可以做到了。

——哥伦布

(一)

到2月14日的夜间,大海渐渐趋于平静,“尼娜”号已经撑起前桅帆,但对“平塔”号的情况却不得而知。因为在13日夜间,两船之间交换过最后几次灯光信号,此后就没了音讯了。

到了15日黎明时分,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后不久,陆地便开始出现在正前方。哥伦布确定,那应该是亚速尔群岛中间的一个岛了。但究竟是哪个岛,他也说不上来。有人认为是马德拉岛,还有人是葡萄牙海岸。

此时,海面上又出现了东风。经过3个昼夜的逆风航行,“尼娜”号才得以航行到一个岛屿附近抛锚。

哥伦布乘着小舟上岸,认出这个岛就是圣玛利亚岛——亚速尔群岛最南面的一个岛。随后,“尼娜”号在靠近安霍斯村的地方停泊下来。村子里有一个小教堂。据说,圣母曾经在一些小天使的簇拥之下出现在本地的一个渔夫面前,而这座小教堂就是献给圣母的。

船员们纷纷走下船,到这个教堂个还愿,以履行他们在海上时立下的誓言。

就在这里,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又遇到了一次小麻烦。事情关系到圣玛利亚岛的葡萄牙总督胡奥·达卡斯唐海拉。开始时,总督派人给哥伦布及船员们送来了各种食物,并带来口信让哥伦布派上岸3位代表在当地留宿,因为总督要听听他们讲一讲航海的经历。

哥伦布请求葡萄牙人派一名神父到教堂里为船员们完成自己在那一场暴风雨中立下的誓言,很快他就获得了准许。于是在2月19日这天,当有一半的船员只穿了一件衬衣(据说是为了表示悔过)来到教堂祈祷时,达卡斯唐海拉已经带了一队人在这里等着他们了,并且还把这些船员都抓了起来。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位葡萄牙总督怀疑这些西班牙人是非法航行西非回来的。他甚至跑到“尼娜”号那里,想逮捕留在船上的哥伦布和另一半船员——而他们本来是打算迟一些也上岸去教堂祈祷的。

就在这时,哥伦布和船员们发现有许多骑兵朝他们奔来,其中就有胡奥·达卡斯唐海拉。足智多谋的哥伦布在他的《航海日记》中是这样记录这件事的:

我要求总督放心大胆地登上我的船,并和颜悦色地对他说,我对他提的要求(他曾要求看我们的赦免证)都会一一照办。同时,我打算扣押这位总督,迫使他释放我的同胞。我不以任何军事行动来违背自己向葡萄牙人许下的不伤害他的人员的诺言,但他首先食言了,不遵守他许诺的和平和人身安全……

但达卡斯唐海拉并没有上当。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哥伦布出示了自己的护照,并指出这件事可能产生的政治后果。不过总督对此毫无兴趣,他强调,自己必须执行葡萄牙国王的命令,并要求“尼娜”号停靠到港口。

争论中措辞激烈,唇枪舌剑,两方相持不下。哥伦布甚至威胁说,他要用武力攻占该岛,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先前停泊的地点。因为船上除了哥伦布和船长之外,仅仅有3名水手和几个印第安人。

第二天,由于天气不佳,哥伦布必须要离开这个小小的停泊点。“尼娜”号企图在圣米格尔近旁找到合适的停泊点,但却迷失了方向,一整天都毫无结果地转来转去,始终没有望见圣米格尔岛,于是只好再次返回圣玛利亚岛。

这时,形势已经变得对西班牙人有利了,从而让哥伦布和船员们都摆脱了难堪的窘境。因为他曾扬言要诉诸武力,由一个公证人领导的代表团便让哥伦布出示自己的通行证明。几小时后,那些被扣留的船员们获得了释放。同时,达卡斯唐海拉总督还送给他们一些新鲜的食物、水以及压舱石等,这些正是哥伦布他们最需要的。

(二)

2月24日,“尼娜”号离开了这个不友好的岛屿,重新朝着西班牙海岸航行。哥伦布打算首先航行到圣维森提角,到那里的距离是800英里。在北风频吹的情况下,一周的时间应该够了。

可是,在这一带海洋里,冬天的气压通常都很低,而1493年的冬天又非常寒冷。所以当“尼娜”号离开圣玛利亚岛大约250英里的地方,新的飓风又袭来了。船员们再一次勇敢地同飓风搏斗,直至航行结束。

2月26日,灾难开始了。风开始转向从东南吹来,迫使“尼娜”号向东北方向航行而去。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

“眼看我们就要到家门口了,可偏偏遇上了这场鬼风,这可真叫人难受!”

次日,风暴更加猖狂,海浪也更加汹涌,船只三天三夜都在偏离航行航行。到了3月2日的夜晚,气旋的暖锋面袭击了“尼娜”号,风从西南方向吹来,使“尼娜”号才再次走上自己的航向。

然而就在这一夜,由于赶上了冷锋面,凶猛的暴风骤然增大,把“尼娜”号的前后桅杆都撕破了,并在几分钟之内就令其全部变成碎片。哥伦布没办法,只好作无帆航行。咆哮的海洋毫不留情地把“尼娜”号抛上抛下,推前推后。到3月3日,风才重新改变方向,从西北方向吹来。

不过,这却不是灾难的结束。到这天的下午时分,天气更加阴沉,焦急的船员这时更加心焦如焚。哥伦布和领航员结算着航程,认为暴风会把他们笔直地吹到悬崖峭壁的葡萄牙海岸上去。只有出现奇迹,才能拯救这条船不会被岩石撞得粉身碎骨。

到晚上7点钟左右,太阳西下,危机又开始了。天上电闪雷鸣,巨浪从两舷翻滚上船;风也刮得异常强烈,“仿佛要将船只抛到天上去”。幸好后来月亮出来了,通过云层里透出的月光,船员们能渐渐看清前面大约5英里处出现的陆地。

为了防止船只碰到岩石上,哥伦布不得不采取古代每个船员都熟悉的困难策略:将船头朝上风迎风转向。海岸线自北向南伸展,风从西北方面刮来,他命令升起船上唯一的小四角帆,先设法令船只在浪花四溅中转向,再让它顺着海岸向南开行,让风从右侧船舷劲吹船尾。“尼娜”号在经受了飓风的连续打击后,竟然听从舵手的指挥,出色地完成了危险的转向,没有发生危险。从此,它也成为哥伦布特别喜爱的船只。

3月4日拂晓,风渐渐停息了。哥伦布断言,他看到了特茹河口以北,从辛特拉山突出海面的罗卡角。随后,他乘着这条死里逃生的孤帆破船驶入了特茹河,并迎着风浪找到了一个背风的停泊处。

随后,哥伦布毫不犹豫地派代表去见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向他报告了自己到来的消息,并请求他准许“尼娜”号驶入里斯本,“以免作恶者看到船上的黄金和现状而认为这只三桅帆船到过无人烟的地带,从而动脑筋干出一些无耻的行径。我所以这样做,也是考虑到要让葡萄牙国王知道,我是从印度回国去,并非来自葡属几内亚”。

在写以上这几行日记时,哥伦布一定感到了某种满足——当初,他曾遭到葡萄牙国王的冷遇和拒绝;如今,他从金光闪闪、丁香袭人的“印度”带着装载黄金的三桅帆船荣归了,这怎能不叫人羡慕呢?

起先葡萄牙人的态度并不太好。一艘大战舰在“尼娜”号旁边停泊,发现好望角的迪亚斯是它的第一副舰长,舰长是王家海军里一位有名的军官。不一会儿,迪亚斯就乘着小舟,带着武器来到“尼娜”号,命令哥伦布到战舰上报告自己的情况。

哥伦布保持着海洋统帅的尊严,拒绝到迪亚斯的战舰上去。这位热那亚人十分傲慢,并对迪亚斯表示:在他面前的是海洋统帅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先生。因此,不仅他本人,而且他的部下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离开“尼娜”号。

不过,哥伦布出示了国书,这让迪亚斯和舰长都感到满意。于是,迪亚斯和舰长便命令部下“打起鼓,吹起号,奏起各种管乐”,亲自登上“尼娜”号,向哥伦布及船员们作礼节性的拜会,并提议为他们供应粮食和统帅所需要的一切。

3月8日,国王约翰二世派特使前来,不仅同意哥伦布驶入里斯本,还下令无偿地为“尼娜”号供应眼前所需的一切物资,同时还邀请哥伦布到宫廷中相见。

3月9日,这个当年的请求者再一次站在了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的面前。国王热情地招呼他在对面的位子上就座,以此对他表示伊比利亚统治者保留至今的最高诚意。

哥伦布在这里停留了3天,与约翰二世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在此期间,国王一直兴致勃勃,而且非常热心。他善于掩饰自己的震惊,却又暗示哥伦布说,根据法律规定,哥伦布的这些发现应该归葡萄牙所有。

言外之意,约翰二世指的是《阿尔卡考巴斯合约》和15世纪中叶教皇颁布的敕谕。敕谕规定,博亚多尔角至印度的一切地区都归葡萄牙国王管辖。可能约翰二世认为自己已经即将占有哥伦布所发现的地区,并打算就这件事重重赏赐这个热那亚人了。

不过,哥伦布可没有这种打算,他深深地记得当初约翰二世是如何拒绝自己的。一位哥伦布的传记作家兰德斯聪曾引用过葡萄牙的编年史家的说法叙述了当时的情形:

统帅夸夸其谈而且傲慢无礼,竟然指责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当年拒绝了他的建议实在是犯了一个大错。国王的大臣们见到哥伦布如此狂妄,国王如此不悦,曾向国王进言杀死哥伦布,不让他把西航成功的信息带回到卡斯蒂利亚去,但国王没有同意。

(三)

1493年3月13日,哥伦布返回“尼娜”号。随即,“尼娜”号启碇离开里斯本,顺着风势绕过圣维森特角,经过17年前他在一场海战中泅水登陆的地点,并于15日中午,以英雄般的姿态驶入帕洛斯港。

此时,帕洛斯港周围已经人山人海,鼓乐齐鸣,欢呼声、号角声、鼓掌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人们在此已经期盼已久。在欢迎哥伦布和他的船队的人群中,有国王的代表、公爵、镇长、拉比达修道院的修士、船长、水手、工人、农民、渔夫、商人等等。他们都纷纷向“尼娜”号、向海洋统帅哥伦布行礼致敬。

哥伦布昂然地挺立在船头,身上穿着那件在“印度”登陆时穿的石榴红色大礼服,脚上蹬着一双装有金马刺的皮靴,腰间佩带着宝剑,还插着匕首,神采奕奕。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光荣和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