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清惊天大案
4906400000010

第10章 熊廷弼牵连案件(3)

工部郎中万燝继杨涟之后第一个上疏攻击客魏,魏忠贤正怒火中烧无所发泄,就拿万燝开刀祭旗。他矫旨将万燝在午门前廷杖,致万燝被抬回家中不久就因伤势过重死去。中书舍人吴怀贤在家中私读杨涟的奏疏,读到激愤处,情不自禁地击节称叹,被锦衣卫侦知,逮捕入狱,活活打死。

几场报复得心应手,魏忠贤胆子越来越大,决定将身在廷臣最高位的首辅叶向高拉下马。叶向高是东林党的最主要依靠。他为人光明正大,老成持重,外圆内方,处事不像杨涟等人过于激烈。魏忠贤以叶向高的外甥、御史林汝翥鞭笞手下为名,准备逮捕林御史。林汝翥事先得知,逃到遵化,魏忠贤遂派人围住首辅叶向高的宅院大肆搜捕。明朝二百多年来,从未出现宦官围攻首辅之事。叶向高自觉受辱太甚,上疏请辞。天启帝极力挽留,魏忠贤却矫旨应允。叶向高的离职,给东林党带来重大损失,使得原本在东林和阉党之间的力量平衡迅速被打破。

叶向高倒台后,魏忠贤开始指使手下制定东林名单,准备按名单逐一捕杀。其养子崔呈秀为其作了《东林同志录》,列陈宗器等词林部院卿寺等大臣,登名造册,以供阉党抓人有依据。阉党心腹王绍微又献《东林点将录》,以水浒一百单八将为蓝本,并将《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的诨号各自加到东林人物头上。如其“首领”为“天罡星”三十六人,托塔天王李三才、及时雨叶向高、浪子钱谦益、圣手书生文震孟、大刀杨涟、智多星缪昌期等;又有“地煞星”七十二人,包括神机军师顾大章、旱地忽律游大任等。这两部名录为魏忠贤株连东林人物提供了依据。

熊廷弼与六君子

天启四年(1624年)十月,阉党核心人物、御史崔呈秀在巡按淮扬时贪赃枉法,左都御史高攀龙发现其贪贿情状,上疏弹劾,吏部尚书赵南星议处崔呈秀充军戍边。崔呈秀跑到魏忠贤那里哭诉求情。魏忠贤遂下手报复,将东林中坚赵南星、高攀龙罢职。两人的下台,让东林党失去了对吏部、都察院的控制,形势更加严峻。

十一月,魏忠贤又以杨涟、左光斗与吏部左侍郎陈于廷勾结,在推选官员时“恣肆欺瞒,大不敬,无人臣礼”为由,将杨涟、左光斗削籍。但仅仅削籍,根本不能解除魏忠贤的心头之恨。他决定兴起大狱,极力株连,将政敌东林党派一网打尽。他物色到了一个不甚起眼的小人物,决定从他身上打开缺口,这个人就是汪文言,后面有详细的介绍。

我们回过头来再说熊廷弼案。熊廷弼案当时又称“辽案”、“封疆案”。熊廷弼经略辽东,因与辽东巡抚王化贞不和,造成明军在与后金军队作战中惨败,结果丢了广宁,使辽河以西大片土地被后金攻占。封疆失守,按照当时的律例要斩首。但是,问题比较复杂,因为熊廷弼和王化贞的问题,不是两个人的问题,而是牵扯到朝廷里面阉党和东林党的党争。

对熊廷弼前后处理的过程,历时三年半的时间,开始是停职调查,接着革职回家,后来又下狱听勘,然后就论斩,最后传首九边。这个过程,恰恰是阉党和东林党之间斗争彼此消长的一个过程。

熊廷弼被下狱问斩,因为辽东失守不是他的主要的责任,所以就想方设法找人暗地疏通关节,以求能保住性命,结果就找到了时为内阁中书的汪文言。汪文言是个奇士,字士克,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人。他本是一名布衣,没有参加科举,用银子捐纳了一个监生身份,做了县令。他为人侠义,刚直聪慧,活动能力很强,有纵横之才。他以监生身份入京后,结交了宫中的实力派人物王安、首辅叶向高等人。由于知道汪文言与王安关系非同一般,魏忠贤杀掉王安后就剥夺其当时监生的身份,并一度把他收监。汪文言打通关节出狱,凭借昔日名声广游于朝官之间。汪文言曾用计破朝中齐、楚、浙三党,深受叶向高的赏识,破格提拔他为内阁中书。就是这么个小人物,谁也想不到魏忠贤会让他承担诬陷东林诸贤的大任。

汪文言为搭救熊廷弼,四处打通关节,最后七拐八绕,竟与魏忠贤搭上桥,并许以四万两黄金以换得熊廷弼不死。魏忠贤听闻之下甚是高兴。但熊廷弼为官清廉,“不取一文钱,不通一馈问”,就是不贪一分钱,不拿一文钱的贿赂,因此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银子。

这事如果放在别的贪官身上,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不见银子不出手,也就罢了。但魏忠贤心胸狭隘,感觉被耍弄,心里大为恼恨,便打定主意要将熊廷弼处死。并又由此想出一个毒招:反诬与他有仇的东林党人接受了熊廷弼的贿赂,将他们从重治罪,以泄自己的私愤。

于是魏忠贤指使心腹梁梦怀上疏复劾汪文言,天启五年(1625)三月初五,汪文言被逮下镇抚司狱。魏忠贤指使手下五虎之一的北镇抚司许显纯严刑拷打汪文言,逼汪文言诬指杨涟受过熊廷弼的贿赂。

此前,天启四年(1624年)四月,左光斗的老乡阮大铖想谋求吏科都给事中的职位。未想赵南星、杨涟、左光斗认为其性情浮躁,难当此任,改由本党人物魏大中担任,而让阮大铖担任工科都给事中。阮大铖恼羞成怒,唆使同事、浙党人物傅櫆弹劾汪文言结纳杨涟、左光斗,谋求官位。魏忠贤认为打击东林时机已到,即刻将汪文言下诏狱,准备让他诬攀东林党人。

东林人士叶向高、左光斗、魏大中上疏反驳,认为证据不足。东林人物、御史黄尊素与掌管诏狱的镇抚司指挥使刘侨相熟,嘱咐其不要牵连他人。刘侨和东林党人一向关系不错,因而在审讯汪文言时,只将汪文言革职了事,没有牵连杨涟等人。魏忠贤对刘侨很是失望。这年冬,首辅叶向高致仕,赵南星被逐,杨涟、左光斗等削职,为完全控制镇抚司,魏忠贤将刘侨撤职,改由心腹许显纯主持镇抚司。

这次汪文言再次下狱,于是许显纯完全秉承魏忠贤意图,严刑拷打,残酷备至,欲让汪文言以移宫罪牵连杨涟、左光斗,污蔑杨、左在处理李选侍移宫时“无人臣礼”。此前,魏忠贤为污蔑东林,指使手下大翻梃击、红丸、移宫三案,指斥东林挟私报复,逼迫宫廷,原先被东林否定的浙、宣党人物和事件都被翻了过来。此时,魏忠贤又想以移宫罪处置杨、左。大理寺丞徐大化认为单以移宫罪牵涉东林党,杀之难以服众,就劝说魏忠贤说:“但坐移宫罪,则无赃可指,若坐纳杨镐、熊廷弼贿,则封疆事重,杀之有名。”魏忠贤大喜,命许显纯以“封疆案”处置。魏忠贤将杨、左等人牵涉进封疆大案,诬陷他们收受封疆大吏的贿赂,为之开脱罪责,事关国家生死存亡,性质骤变,自然成为重案。

汪文言为人是条刚烈汉子,在狱中两个多月受尽常人想像不到的刑讯,至死不攀诬诸大臣。许显纯力逼他指称杨涟受熊廷弼之贿,汪文言仰天大呼:“哎!世上岂有贪赃的杨大洪(大洪是杨涟的别号)天下人谁信!”。许显纯又逼他诬指左光斗等人,汪文言愤然回答道:“你怎能用这种手段来陷害清廉之士!我死也不会承认的。”

汪文言不承认也不要紧,许显纯自己动手撰写汪文言的“供词”。汪文言从昏迷中醒了过来,睁开眼睛,紧盯着许显纯,说道:“就算你会要奸弄巧,我将来是要与你当面对质的!”许显纯为了杀人灭口,当天就将汪文言拷打致死。然后抓住已经被打死的汪文言手指往案卷上“按手印”。

天启五年(1625年)秋,按照许显纯所伪造的供词,副都御史杨涟、金都御史左光斗,给事中魏大中、御史袁化中、太仆少卿周朝瑞、陕西副使顾大章等6人被捕入北镇抚司狱,吏部尚书赵南星等15人被撤职。

朝中群臣和民间百姓都知道这6个人的冤枉。逮捕杨涟时,几万人拥上道路为他送行。老百姓还用烧香拜佛、念经祈祷的传统方式,祝愿杨涟能活着回来。逮捕左光斗时,桐城(左光斗的家乡)的父老子弟拦住锦衣卫的马匹,痛哭流涕,声震原野。被派去执行逮捕任务的锦衣卫亲兵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逮捕魏大中时,嘉善(魏大中是嘉善人)的几千名乡亲哭着为他送行。

阉党许显纯备极楚毒,严刑拷掠诸人。杨涟等人在狱中受到五毒(械、镣、棍、拶、夹棍)备具的残酷野蛮的刑讯。一开始,他们拒不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其间,左光斗对同牢的人说:“阉党杀我辈有两法,乘我等不服罪,严刑致我们死地;其二,在狱中暗害我们,慢慢报称我们是病死。不如我们现在先行认罪,执送法司,或可免于立死。”诸人觉得有理,就暂时忍辱招供,承认了受贿的罪名。魏忠贤早有准备,见他们已经屈打成招,就指使许显纯“追比”。所谓“追比”,又称“杖比”,即犯人每次受杖刑,均定出下一次交出贿银的日期,到时候交不出,又会再以大杖伺候。一般是每五日一比,犯人只能被迫说出下一次交银日期。只要吐不出所承的受贿银两数目,就会五日一刑,无休止折磨下去。于是杨涟等人继续遭受酷刑,根本没有转到司法部门处理,再求申冤昭雪的希望。

天启五年(1625年)7月26日晚间,杨涟、左光斗、魏大中三人在诏狱中被牢头叶文仲等人杀害。叶文仲等人将铁钉从耳朵钉进他们的头颅,在他们挣扎的时候,又把塞满泥土的麻袋压在他们身上直至身亡,其惨状让人不忍卒睹。为了向魏忠贤报功,许显纯用刀子剔出他们的喉骨,放在小盒子里面,作为“验明正身”的证据。不久,袁化中等人也相继被残杀。自此东林义士几尽惨死,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东林六君子狱。

魏忠贤一伙商议:人都死在诏狱里,不好向天下百姓交代,不如移送法司定罪,用皇帝的名义公告于天下,才能使百姓无话可说。于是,刑部尚书李养正迎合魏忠贤的意旨,将六人判成死刑。魏忠贤则用“诏书”的形式公布了这一判决。

次年,魏忠贤又兴大狱,要把已罢官归乡的七位东林党人周起元、周顺昌、高攀龙、缪昌期、周宗建、李应升、黄尊素害死。高攀龙闻讯后焚香沐浴,投池自尽,其他六人被捕至京。这六位东林党人,也在狱中被残害,史称“东林后六君子”。

魏忠贤又命人编纂《三朝要典》,颠倒梃击、红丸、移宫三案是非,定东林党人王之寀、孙慎行、杨涟为三案罪首。至此,东林党人被杀逐殆尽。魏忠贤总揽内外大权,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莫不遍置死党。

天启五年(1625年)7月,阉党以熊廷弼封疆失守和贪赃枉法等罪名将熊廷弼在北京西市斩首,并传首九边。其后,阉党当廷杖死熊廷弼姻亲、御史吴裕中。对于被害诸臣家属,魏阉党人仍不放过,继续严刑求比。据史书记载,熊廷弼死后被抄家的时候,要他儿子兆珪交出贪污的赃银30万两,结果拿不出来,被逼自杀了。熊廷弼80多岁的老母,替他这个孙子辩护,当地江夏的知县王尔玉为了讨好阉党,将其杖责40。官员和百姓无不对王尔玉为之愤慨。

杨涟、左光斗等皆惨死于阉党之手,而天启帝丝毫不觉,甚至连高官杨涟被害多日,都不知道他已死。朝廷上正人君子殆尽,政治黑暗已极,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天启帝就是将这样一个烂摊子留给了继位的弟弟崇祯。弥留之时,还不忘叮嘱崇祯帝要重用魏忠贤。

1628年,崇祯帝继位后,除掉了客氏及魏忠贤,铲除了阉党这个大害。崇祯帝还下诏免除对熊廷弼追赃的处罚。大学士韩爌、工部主事徐尔一等都上疏为熊廷弼申冤,崇祯帝才诏许其子将熊廷弼的尸体归葬故里。但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仍未停止,直到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