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私合营企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己出现。1933年德国的国家参与企业达11S家,193S年法国工商企业中政府拥有股权S0%以上的有11家。但总的说来这一时期建立国私合营企业主要是备战的需要。这类企业的数量和所起作用都很有限。随着S0年代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之一,国私合营企业也获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在西欧一些国家。法国到1976年国私合营企业己经有46家,所属子公司有23S家。原联邦德国1983年对国家参股企业的投资为8S.1亿马克,占国家投资总额的1S.9%。意大利国家参与制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到70年代仅伊利集团(工业复兴公司)、埃尼集团(全国液化燃料公司)和埃菲姆集团这三大国家参与制的企业集团就控制了近千家公司,年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3。这些国家参与制企业集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经济部门。
国私共有垄断资本和国私合营企业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形成:一是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合办企业。二是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共问投资创立新的企业。三是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加入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有的企业。国私合营企业的所有权分别属于国家和私人垄断组织,以国家持股为标准,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国家掌握控股权的企业,另一类是国家不掌握控股权的企业。前者实际上是国有企业的延伸,国有垄断资本在企业内可以起监督和控制作用,特别是起调节经济的作用。对于后者国有垄断资本的作用则不大,它的投入实际上是国家对于私人垄断资本的支持或资助。
国私合营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是显而易见的,与私人垄断企业相比,它又有着一些新的特点:(1)国私合营企业可以利用国有资本来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而且这类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从国家得到各种优惠,如在补贴、信贷、税收和定货等方面的优惠。但与此问时,它在资本运动上也将更多地受到国家的调节与控制。(2)国私合营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为得不到适当的利润私人股份就会撤出。但由于存在国家股和国家委任的董事,它们在企业内部的作用,又多少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考虑到国家的宏观社会经济目标。
(第三节)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国有垄断资本是国家直接表现为垄断资本而成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国私共有垄断资本是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而这里讲的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指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在这里,国家表现为参与社会生产的经济力量。在这种结合中,私人垄断资本仍然属于私人垄断组织或垄断资本家所有,但它的运动过程己不再像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私人垄断资本那样单独进行,而是在与国有垄断资本结合中运动,从而受到国有垄断资本的调节。
在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中,私人垄断资本与国有垄断资本的结合运动,贯穿在它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表现在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等各个方面。
一、在剩余价值生产方面的结合
(一)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直接向私人垄断组织提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这些形式主要有:
第一,国家以低廉价格向私人垄断组织出售或出租国有企业或国家资产,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生产资料。二次大战中美国以国有资本兴建大批为战争服务的军火工厂以及钢铁厂和有色金属工厂。战后初期,在向和平经济过渡中,政府把这类工厂大量售予私人垄断组织。
例如把政府耗用17000万美元兴建的6个制铝厂和轧铝厂,以S700万美元的低价出售给雷诺思金属公司,把价值22000万美元的日内瓦钢铁公司以4700万美元的低价出售给美国钢铁公司。
美国政府还把大量国家财产几乎是免费地出租给私人公司使用。
1967年美国承包军火生产的大公司使用国有财产达140亿美元。19S7~1961年美国13家军火承包商租用价值1S.39亿的国有工厂的厂房和设备,但实际上井不向国家缴付租金或只付极其微少的象征性的租金,等于国家无偿地为私人垄断组织提供固定资本。
第二,国家通过给予津贴直接为私人垄断组织提供资助。其目的在于鼓励某些急需部门的发展,或维持濒于破产的大公司,或支持某些商品的出口。1971年法国政府对私人企业的补助为229亿法郎,占国民收入的3.3%。意大利为21S00亿里拉,占国民收入的4.2%。
第三,国家通过提供优惠贷款帮助私人垄断组织解决部分资本来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资本大部分来自企业以外。即以企业自有资本增长最快、所占比重最大的美国来说,外部资本一般要占资本来源的一半,企业外部资本所占比重最高的日本,私营企业外部资本的比重更达到80%以上。外部资本主要来自国家贷款和国家支持的商业银行的贷款。例如,日本政府直接向私人垄断组织提供的贷款1970年达3S799亿日元,1979年更增加到183327亿日元。
(二)国家投入巨额资金进秆科学研究
这一方面为私人垄断组织提高资本技术构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垄断组织节省了大量科研支出。
二次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在科研经费上的支出占全部科研费用的比重相当大。美国政府拨款约占全部科研费用的60%~6S%,英国和法国约占S0%左右。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尖端技术和规模很大以致私人垄断组织无力负担或不愿负担的项目。由政府提供资金的研究项目、特别是实用性的项目,很大一部分是委托大公司进行的。美国科研项目主要承包者是大垄断公司,300家大公司的科研部门垄断了国家承包任务的99%。通过委托承包,垄断组织得以利用国家资金进行研究和试验,既无风险又可得到巨额利润,问时对于研究成果还可享受专利特许。
(三)国家投入巨额资本发展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为私人垄断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
基础工业提供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基础设施提供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都是进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国家在这些方面大量地投入资金,自然为私人垄断组织节省了资本耗费。而且国家经营的这些部门,可以为私人垄断组织免费服务或以垄断低价向私人垄断组织提供产品和劳务,这样就有利于私人垄断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井增加相对剩余价值。
以上这些方面实际表现出国有垄断资本参与了私人垄断组织的不变资本的再生产,参与了不变资本的补偿和积累。
(四)国家用大量资金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险,从而参与了私人垄断组织的劳动力再生产
为了满足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国家承担了私人垄断组织不愿承担的劳动力的培育和训练。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在教育事业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而且有日益增大的趋势。1961~1971年期间公共教育费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美国由6.3%提高到7.4%,英国由6.4%提高到7.2%,法国由4.S%提高到4.6%,日本由4.9%提高到S.3%,原联邦德国由4.9%提高到S.S%。在专业技术训练方面,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由于政府支出了大量教育费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了。60年代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S~33岁的公民平均受教育的程度分别为:日本11.1年,美国12年,英国11年,法国10.1年,原联邦德国9.4年。这样就满足了垄断资本在现代化生产中对合格劳动力的需要。
除教育费用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还在社会福利的名义下,支出大量社会保险和社会补贴费用。把教育费用、社会保险和社会津贴等福利费用加在一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费用一般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S左右,个别国家甚至接近1/3。例如,英国政府1986~1987年度,用于“福利国家”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1%,占政府总支出的S3.7%。美国1987年社会福利支出达8344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4%,占政府总支出的S3.S%。包括教育费用在内的社会福利费用和工资一样都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不过前者是通过社会化方式间接支付的,而后者则是由企业直接支付的。这表明,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在劳动力的再生产上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起来,或者说,国有资本参与了私人垄断企业可变资本的再生产与补偿。
二、在剩余价值实现方面的结合
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间题的尖锐化使私人垄断组织在剩余价值实现上的困难日益严重。为了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进行,国家就积极开辟国内外市场,力图缓和实现间题的矛盾。
在国内,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组织大量定货,为它们提供一个有保证的市场,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最终产品1/S以上是由国家购买的。例如,美国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从19S0年的38S亿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S384亿美元,30年内增加了13倍。国家采购的主要部分是军事采购,美国19S0~1980年期间,这部分约占联邦政府采购额的6S%~86%。因此,那些主要生产与军火有关的产品的大公司,在产品实现上对国家的依赖更大,这工是这类大公司积极支持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原因。国家的采购和订货,给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相对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给他们带来了有国家保证的垄断利润。垄断企业还可以从政府订货中得到预付的定金,相当于使用了国家的无息贷款。所以,国家的采购和订货使私人垄断企业得到巨大的经济利益,问时也调节着这部分私人垄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国际上,国家通过国有垄断资本的输出来为私人垄断组织开辟市场。因为,通过国有垄断资本的输出可以带动私人垄断企业的商品输出。
三、在剩余价值分配方面的结合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中是互相结合的。在剩余价值分配中,企业通过向国家缴纳利润税把部分剩余价值转入国家手中,国家通过财政渠道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各种形式保证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润税在公司利润中占有很大比重,私人垄断组织利润总额中有一半左右通过利润税集中在国家手中,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通过利润税集中的公司利润日益增大。美国1910年利润税只占税收总额的0.9%,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39年利润税在税收总额中也只占14%。到了1969年这个比重上升到46.8%。国家手中集中了大量资金就能以此作为物质基础,实现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从而加强对私人垄断资本运动的国家调节。这是通过上述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组织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过程中的结合来实现的。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与私人垄断组织进行商品和劳务的采购及供应中,通过低价售出高价购入,把国有企业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大部分,甚至部分国家资产转化为垄断组织的利润,或通过参与私人垄断资本剩余价值生产的种种方式把集中在国家手中的资金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私人垄断组织的资本。这都说明,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剩余价值分配中的结合是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全面结合的一个基础。
(第四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调控
自由竟争时期,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经常存在局部比例失调和宏观比例失调。前者的解决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后者则只能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来暂时克服。1929~1933年的空前的经济危机,粉碎了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调节社会经济使之达到均衡的神话,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而且为一些国家奉为政策指南。但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全面调节,只有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才可能有全面发展。
一、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调控
国家作为上层建筑承担的社会职能,包括一般意义的经济职能,即维持和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工常运转的一般外部条件。国家的这种职能随国家的产生便己存在。至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为一般意义的国家与垄断资本在上层建筑领域结合,执行一般意义的经济职能时,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守夜人”。一般垄断转变为国家垄断后,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传统作用大为加强,国家为进一步维护和巩固垄断资本的统治,也进一步加强了其“守夜人”的职能。国家垄断的形成,使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了鲜明的V重身份和V重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V重身份是:它一方面是作为上层建筑主要构成的政权机器。另一方面是作为经济基础重要构成的所有权主体和市场主体。作为所有权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国家与垄断资本在经济领域相结合,共问参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全过程。这时,资本主义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总代理人”。国家直接作为所有权主体、市场主体,作为构成经济基础的重要力量所起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以前任何社会形态。这问单纯代表上层建筑的国家的职能有很大的区别。国家的经济活动己渗透到社会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等各个领域。它的经济调节己深入到社会经济运行的一切环节。国家的经济活动与经济调节,己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再生产工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总之,资产阶级国家的职能,己由过去的单纯上层建筑变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结合,由单一职能变为V重职能。这一重要变化,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创造了重要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