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政治经济学概论
4857100000023

第23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3)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使原有预付资本和追加资本中转变为不变资本的部分会越来越大,因而不变资本的增长速度会快于可变资本的增长速度。不变资本的物质要素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是转化为劳动者的工资,是用于购买消费资料的。因此,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然要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方面,第I部类的生产资料生产要比第II部类的消费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另一方面,在第I部类内部,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要比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得更快。工如列宁所说:“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这是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客观趋势。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情况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应包含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在内。

生产资料生产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理论,是列宁在研究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时,把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因素纳入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图式中提出来的。没有技术的高度发展,从而没有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生产资料的生产是不可能快于消费资料增长的。

但是,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井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高消费资料的生产而片面、孤立地优先发展。生产资料问消费资料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第I部类生产发展所追加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求,要依赖第II部类生产的增长。另一方面,第I部类生产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消费资料的生产服务,为第II部类提供更加优良的机器和设备,以使第II部类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消费资料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不变资本的生产,从来不是为了不变资本本身而进行的,而只是因为那些生产个人消费品的生产部门需要更多的不变资本。”工因为生产资料生产归根结底要受到消费资料生产的限制,因而,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生产资料生产呈现最快发展时,两大部类之间仍然也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扩大的问时,消费资料生产必须相应地扩大。如果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生产,其结果只能造成两大部类之间从而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生产资料生产增长也不可能快于消费资料的生产。

需要指出的是,生产资料生产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生产只是一种趋势,井不意味着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生产资料生产每时每刻都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在现实经济中,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每年增长速度的具体比例关系,是由各国具体的历史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决定的。由于各个不问时期其条件不问,生产资料生产不可能每年都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更快。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生产资料生产在一段时间内快速增长以后,随即出现消费资料生产较快增长,然后又出现生产资料生产更快增长的情况。不过,无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如何交错地出现快与慢之差异,只要技术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不断提高,生产资料生产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无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以及各生产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在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井不总是顺利进行的,而是充满着各种不可克服的矛盾,这些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生产的比例失调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自19世纪初开始出现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每隔若干年,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或者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就要爆发一次或强或弱、或大或小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大量商品积压,找不到销路,大批工厂停工或倒闭,整个社会生产急剧下降,大量工人失业,从而陷入绝对贫困的境地。

信用崩溃,现金奇缺,利息率猛涨,有价证券猛跌,许多银行、金融企业、商店纷纷破产。总之,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都陷入了极端的混乱和瘫痪状态。这些危机中的种种现象,都是由生产过剩引起的。但这种生产过剩,井不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消费的绝对需求,而是相对于广大劳动群众的购买力来说,显得“太多了”、“过剩了”。例如,1974~197S年的那次危机中,美国阿特西亚的加利福尼亚牛奶生产商协会在两天之内把相当于7S万多斤的牛奶倒入臭水沟。但牛奶价格却比1967年上涨达184.6%,这就说明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是相对于人们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的过剩。可见,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也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通过以下两个相互联系的具体矛盾运动,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第一,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使资本主义社会各部门、各企业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要求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使生产过程能根据社会需要有组织地进行。但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使生产过程服从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需要,这就使社会生产中的整体性被割裂开来。每一个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力求使自己的生产尽可能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然而,每个企业都是在竟争规律支配下盲目进行生产,他们井不知道整个社会生产的需求状况,而且资本家之间为了追逐利润展开着你死我活的激烈竟争,所以,从整个社会来看,生产处于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之中。资本主义社会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矛盾的激化,必然导致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比例关系失调。一旦比例失调达到严重的地步,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就会爆发。

第二,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问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贪婪和外部竟争的巨大压力,驱使每个企业的资本家不断增加积累,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使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伴随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的利润不断增加的问时,广大劳动人民的支付购买能力却相对缩小,因而出现了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当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供给与需求的比例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而发生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始终存在,经济危机具有必然性。但资本主义经济井不是每时每刻都处在危机之中,经济危机是一种周期性的,每隔若干年爆发一次的经济现象。从一次危机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爆发的经历的时间,就构成再生产的一个周期。从182S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算起,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前,世界上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美、法、德等国,先后于1836年、1847年、19S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共发生了9次经济危机。其中在18S7~1907年爆发的7次经济危机,都是世界性的。这些危机大约平均10年就爆发一次。

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地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本身的阶段性。资本主义矛盾是不断运动的,只有当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再生产各种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特别是生产迅速扩大和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相对缩小之间发生猛烈地仲突,大量商品找不到销路,才会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爆发又会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中那些矛盾得到暂时的、强制地解决,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恢复过来,又继续发展。经过一段时期,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各种矛盾又重新激化起来,又会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可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所以具有周期性,其根源也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运动的特点决定的。

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使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具有了周期性的特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一般来说,大体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危机阶段,这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它既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危机往往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最繁茉的时期爆发的。在危机阶段,整个经济处于衰退、瘫痪和混乱状态之中。危机发生以后,资本家为了阻止价格继续下跌,不惜采取破坏生产力的手段,毁坏一部分商品和机器设备,人为在把供过于求的情况改变过来,从而使危机阶段过渡到萧条阶段。

萧条阶段。社会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不再增加,商品价格也停止了下跌。但是仍有大批失业者找不到工作,商品销售仍有困难,商业萎缩,整个经济生活呈现一片萧条停滞的景象。资本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有所缓和以及市场状况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开始着手恢复生产,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尽可能降低成本,以便在物价低落的条件下求得生存。也工是由于固定资本的更新,引起了生产资料部门的发展,井相应地拉动了对消费资料的需求,这样一来,使整个社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萧条阶段也就转入复苏阶段。

复苏阶段。经过一段时期的萧条阶段后,商品存货进一步减少,市场销售有所好转,资本家开始进行大规模投资和扩大再生产,就业人数逐步增多,物价也逐渐回升,社会购买力开始增大,工商企业的活跃推动了信用事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开始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随着生产的发展超过了危机以前的高点时,复苏阶段就过渡到了高涨阶段。

高涨阶段。生产迅速发展,就业人数增加,社会购买力不断提高,市场商品畅销,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又呈现一片繁茉昌盛景象。但是,在一派繁茉的背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又孕育着新的危机。恩格斯曾经很形象地描绘了这个过程:“运动逐渐加快,慢步转成了快步,工业快步转成跑步,跑步又转成工业、商业、信用和投机事业的真工障碍赛马中的狂奔,最后,经过几次拼命的跳跃重新陷入崩溃的深渊。如此反复不己。”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也有其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固定资本更新。所谓固定资本更新,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物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而用新的物质形式来更新。为什么说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因为:(1)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必然推动生产资料部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进而推动消费资料部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经济从萧条走向复苏和高涨。(2)大规模固定资本的更新,一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急剧增长,另一方面造成社会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结果必然会增加社会相对过剩人口,引起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从而引起新的经济危机的到来。

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