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电力高等教育
4856700000038

第38章 电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1992—2000年)(10)

多年来,各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具有重视教学管理的优良传统,本着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指导原则,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结合本校的实际,进行了教学管理改革。逐步地建立起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初步地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电力高专的教学管理经验在全国工程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得到充分肯定。沈阳电专、长春水电专科、南京电专等学校的教务处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先进教务处称号。

1.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教学规章制度是教学管理的依据,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各校都十分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并从教学规范、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研究、教学评估、教学奖励和实验实习等十一个方面,制定出便于操作、利于考核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这些较为全面系统相互配套的规章制度,使各校教师教学有规范,教学运行有规程,学籍管理有规则,教学建设有目标,教学评价有标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成果,为学校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包括对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学年校历,教学课表,教师任课安排,校、系(部)处工作计划等项。其中,专业教学计划尤其重要,它是高等专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早在1993年电力高等专科教学委员会在总结各校执行原有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为加大专业改革的力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集各校教改的经验,研制出台了《关于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教学文件,其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提出编制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1)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要以电力工业生产、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以及毕业生所从事的业务工作范围、技术领域岗位群为依据。(2)制定教学计划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到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都要坚持人才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3)制定教学计划要贯彻整体优化的原则。注意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要重视系列课程的建设,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4)制定教学计划要贯彻应用性和适应性原则。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加强主干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使学生知识结构针对性较强,又有适度的适应性。(5)制定教学计划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理论和实践教学都要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实践教学要与理论教学紧密配合、整体优化,要注意实践教学环节安排,重视实践。(6)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相对稳定的关系。制定教学计划要注意吸取改革试点专业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共识,但是也要注意保持教学计划的相对稳定性和严肃性。

一经确定,至少执行一个周期,才可做较大的改动。

二是提出编制计划的具体规定:(1)每学年以41周计三年共123周。(2)理论教学总时数控制在1900学时左右。(3)实践教学总周数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周数的1/3。(4)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演示性实验不计入)、各类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军事训练、公益劳动、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学时数按24学时为一周进行折算。(5)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增设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内容);各门课程都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训练;学生三年上机总时数不低于100学时。(6)外语要加强专业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笔译能力的培养,各专业都要开设专业外语课。(7)各专业应确定专业主干课,一般不超过8门。(8)制定教学计划时,格式要符合国家教委的规范。

《关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下发后,各校都积极地组织教学干部和教学人员学习体会其中的内涵,针对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逐一地进行修订。修订后的专业教学计划,普遍表现出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表述的更加具体明确;减少了课程门数,压缩了理论课授课学时(一般控制在1900学时之内);增大了实践教学比例(实践教学不少于30%);突出了素质教育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外语、计算机能力的训练和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知识的教学。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后,各校还注意到,既要保持教学计划的相对稳定性,避免随意性,同时还根据企业、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适时的对现行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以求专业教学计划更贴近客观形势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实践表明,在1994年的教育背景下,电力专科教学委员会在“中电联”的领导下,所研制出台的具有时代感和前瞻性的《关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指导性文件,现在看来,仍不乏其现实意义。

3.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建立可操作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规范教师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各校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质量意识的不断增强,普遍加强了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初步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其共同的做法是:(1)成立教学质量督导组。各校将经常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落到实处,普遍建立了教学质量督导组。其成员多数为学术水平较高、教学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处事公正、事业心强的老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组成。督导组在教学校长直接领导下和教务处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采取随机听课、现场观摩、随时专访等方式,针对教师授课内容、讲授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进行评议和评分。各校除建立校级督导组之外,许多学校还在各系、部、教研室组建了教学质量检查小组(听课小组)。教师间相互听课,各级领导随堂听课蔚然成风。

(2)建立学生信息反馈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应该是教与学的双向行为。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是实行教学质量监控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除在面上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外,还在学生中聘请几十名信息员,建立学生信息反馈网络。一方面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另一方面向他们通报学校教学改革的动态和所要实行的举措,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共同搞好教学工作。

(3)实行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多年来各学校都坚持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其做法基本相同。主要由教务处、督导组、各系(部)、教研室分工负责,以教师的教风、备课、教案、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进度、作业(含实验、实习报告)批改、辅导和学生的学风等,作为检查的内容。在检查期间,由教务处牵头,召开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师生座谈会,征求意见,听取反映。

通过以上教学质量监控措施,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渐形成,并趋于系统化、网络化和规范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引起了管理手段的深刻变革。各电力高专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以教学管理手段改革为切入点,致力于利用微机实施现代化教学管理的试点。各校先后开发了教学计划、学籍管理、教学工作量、教学人员业务档案、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教学质量评价、试题库等软件,同时各校还引进了微机排课、实验室管理系统等软件,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中。有些软件获得省部级嘉奖,例如,长春水电高专研制的《开放式微机题库管理综合系统》获吉林省教学软件展评一等奖,并予推广应用。

后来各校在实施“示范工程”中,又相继建立起校园网,如资料的采集、信息交流、文件传阅、发表通告、召开会议、下达任务等,都通过校园网完成,各校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管理微机化。事实表明利用微机进行管理,对于精减机构、压缩编制、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各校的教学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国家教委为了全面贯彻《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和完成《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推进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尽快办出专科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于1993年7月下发了《关于遴选部分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通知》,提出从1993年起,在普通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中开展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其工作目标是,力争到2000年建成100个左右示范性专业;专业教改的基本思路是:从本行业、本地区工业、工程生产第一线对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改革专业教学内容体系、课程设置体系和推进产学合作、强化专业实际能力培养为基本内容,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试点专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专科教育模式。整个试点工作分为“试点申请、考察确认、试点实践和评估验收”四个阶段进行。

1.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申报

各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根据上述精神,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申报。申报分四批进行,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批提出申请并经国家教委审定的试点专业,有南京电专的电网监控技术专业、沈阳电专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北京电专的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之后,相继在第二、第三、第四批申报试点并被国家教委审定的有:北京电专的继电保护专业、燃料与工质分析专业;沈阳电专的电厂热能动力专业、热工检测控制技术专业、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长春水利电力高专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火电厂燃料输送系统机械化与自动化专业;山东电专的电厂热能动力专业;郑州电专的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南京电专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电力系统财务会计专业、通信技术专业;太原电专的电厂热能动力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西安电专的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重庆电专的热工检测及控制技术专业,计22个试点专业。从此电力专科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2.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实践

各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结合本网、省局和本校实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1)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各校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对比国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其共同点是:(1)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了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结构。(2)建立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素质教育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行三个体系并重的原则。(3)强调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途径。例如,沈阳电专本着“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原则,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等专业,构建了“技术岗位型”的教学模式。它有四个特点:一是培养目标明确。对于窄口径专业,逐步做到专业和岗位群对应;对于较宽口径的专业,以分设专门化作为过渡,覆盖几个相近的岗位群,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现场岗位的需求。二是知识结构优化。以现代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的要求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基础课在保证必要的素质教育的同时,主要是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则追踪现场发展不断更新,并根据岗位的需要“削枝强干”,增加现代科学知识含量。三是实践教学加强。改变了过去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按自身规律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同时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交叉渗透,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实践教学注意针对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四是能力培养全面。不仅注重试验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针对过去的一些薄弱环节,重点加强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南京电专的电网监控技术教改试点专业,构建了“两条线”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按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突破理论教学的学科性和实践教学的从属性,形成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相对独立、互相衔接、互相结合、交叉并行。以实现培养学生既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为了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当前和未来工作要求出发,北京电专的火电厂集控教改试点专业,构建了“优化融合式”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依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理论,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德育与智育的融合、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智商与情商的融合等。体现在课程教学中,主要是指“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加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时空距离,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量(信息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

太原电专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教改试点专业,构建了“一线两体系整体优化”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筑了新型的、模块化的树型结构课程体系和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之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并实行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保证方案的实施。

郑州电专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教改试点专业,借鉴CBE现代教育理论,构建了“能力目标型”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学校会同产业界(用人方)对本专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进行分析,提出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目标。再将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建立课程体系,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全过程的目标管理。

长春水利电力高专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教改试点专业,构建了“双体系,双向循环”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培养专业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遵循认识论的规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组成两个体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由初级向高级发展。

两个体系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互为基础,形成横向循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