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童兵自选集
4855100000057

第57章 跋:留下一串小跑的脚印

编完这册自选本,不觉产生这样一个印象:从1978年攻读硕士学位以来,这25年就像在一路小跑,始终不得闲暇。挑选过去发表的文章时,撰写这些文章的日日夜夜不时浮现在眼前。

我过去的岁月往往是这样度过的:这学期的工作还没有做完,假期就到了;假期里忙忙颠颠地把这些事赶完,计划在假期完成的工作又落空了。于是在唏嘘之余,又迎来了下个学期,下个假期。就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我平生不指望升官发财,只渴求两点:用不完的自由支配的时光和享不尽的自由写作的权利。现在我们写作的条件比过去好多了。我有几百万字的着作与论文问世,便是一个明证。我是邓小平路线的受惠者。我从心底里感谢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我期待随着岁月的推移和改革力度的加大,研究氛围更加宽松,民主空气日益浓厚。

我自信不是一个偷懒的人。这些年我一共独立和与他人合作出版了21部着作及教材,发表400余篇论文。这几百万字是我一路小跑步留下的一串串汗水,一串串脚印。

我也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我一路跑,一路看,一路想,一路写,所谓:观察政治风云变幻,审视媒介生态易换,透视传媒业界演革,感悟中外学者心路,展望传播发展前景。这几百万文字,从总体上说,是我观察与思考的记录,是冷眼看世界独立看人生无畏看权威的印证。

我不稀罕鲜花掌声,我习惯于斜阳孤影。我不敢担保我看事物的角度一定正确,也不敢说所持观点不会片面,但有一点我问心无愧:我的观点和我的作品都是独立思索和反复论证的真实记录。我固守这样的伦理信条:一个共产党员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遵奉这样的治学与做人的规范:迫于某种客观或主观的需要,我可以不说真话,或保持沉默,但绝不说假话。

我可以再写10年、20年,但愿在向马克思报到的时候,我可以对他说,我的人格和文品没有玷污你的旗帜。

几十年来,我遵循上面的人生原则生存和写作。这次出版自选本,也以这样的原则重新考量,欢迎读者和我的同事监督与批评。

记得郭沫若写给他的一个读者的信中有这样的句子:郭老不算老,诗多好诗少。我在这里斗胆仿用一句:童兵文多好文少。因此,这本自选本自然难以完全依据文章质量入选,而主要依据内容需要以及所涉及范围来遴选。我想尽可能广泛地向读者展示自己曾经走过的学术领域,同时也借机检讨自己在这些领域所付出的劳动及其价值。

我的理论兴趣主要在宏观层面,因此选本中新闻学基础研究的论文入选较多。除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同我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相关的领域外,我的研究主要涉及传媒生态,即新闻传媒及其传播行为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互动。在应用研究方面,重点挑选那些关系传媒体制、机制、管理法制以及传媒人的论文入书。此外,对于舆论监督这个表达学者良知和涉及我的教育部重大项目的论题,对于新闻教育这个同我的职业有关的论题,以及我在境外任教时信手拈来的有关新闻调控监管的论题,对于同我经历有关、平日较为关注的我国企业报、产业报、地市报的论题,各收二三篇。我从应几十本着作的作者之命而写的序言中选了两篇,表达我对这些作者的敬意,这是我作为第一读者的心得与体会。

我生性好动与好思,因此对事物的变动特别敏感,平日所思所写不少是针对新闻传播界新变动以及党与政府监管传媒的新举措所发表的意见。我不敢说这些意见对实际工作有多大的推动,但至少通过文章让新闻单位及主管部门听到了部分学者对这些举措的评价。“位卑未敢忘忧国”,是我作为学人多年来的处世哲学。由于文章常常论及敏感问题,有时写得就不那么透彻深刻,不能鞭辟入里,淋漓尽致。这种文翰,常令我愧疚不已。

这次选编过去的文章,多处发现这种难以掩饰的弊端。但我必须尊重历史,也便于读者、我的同事与学生认识历史的我,所以入选的文章只字未改。文气不足,除了媒介生态方面的缘故,还由于自己智慧的缺乏和训练的不够,这是我今后需补学的课业。

在拙作即将付梓的时候,我感谢时代、师长、学生和读者这些年来对我的厚爱与宽容,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接纳我编辑这套丛书的建议和我的这册自选本。感谢李晓静同学在《倾听传媒论语》一书中对我的专访,自选本借用了这段文字。同时我也感谢我的家人对我一贯的支持与关爱。诚如我的朋友们所了解的那样,我的许多文稿都由我的夫人一手打印和校改。

童兵

2003年10月31日于

上海文化佳园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