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敢为天下先:邓旭初传
4854700000052

第52章 重振交大雄风

上海交大经过改革,在各个方面均取得骄人的业绩。1983年在49所大专院校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抽样考试中名列第一名;1984年在22所工科院校进行金工教学实习对口检查中荣获第一名;1984年在12所工科本科院校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的对口检查中荣获第一名;1985年在24所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对口检查中总分第一。在1985年、1986年,国家教委所属工科院校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8所院校,联合进行的硕士研究生高等数学统一入学考试中,上海交大毕业生的及格率连续两年名列榜首。在1985年京、津、沪第一届非物理专业大学生物理竞赛上海赛区中,上海交大学生囊括一、二等奖。

管理改革促进了科研的发展。1978~1985年,上海交大完成科研项目1500余项,先后获国家有关部、委、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300多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转动解剖分析系统,当时在我国微电子领域是一项突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船舶无首支架纵向下水新工艺(与沪东造船厂合作),已在200余艘船下水时采用,大大缩短了下水周期。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肾结石体外粉碎装置,集高电压、计算机、图像处理、机械工程为一体,引起了医务界的高度重视;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还有由上海交大和其他科技单位合作设计研制的7103工程。学校在机器人、光纤通讯、生物等方面也取得了一批重大的成果。此外,1985年交大承担的科研课题有1000余项,科研和科技服务费收入为2100万元,超过了学校教育事业经费总额。通过鉴定的新科技成果443项,获得国家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230项。

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成果累累。除了前文提到的为胜利油田解决世界性的难题、创建模具技术研究所、帮助新疆制定2000年经济发展战略、开展与乡镇企业合作、第一个创建高校公司外,1985年6月初,在首届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上海交大项目成交金额达160多万元,鉴定意向书22项,投标80余项,与300多个单位建立了联系,共推出转让、推广的项目60多项,产品26种,还荣获大会技术交易转让项目奖和教育部二等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交大冲破了僵化的办学体制,积极开拓跨国界、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的联合办学。与美国、联邦德国、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联合办学,取得良好效果。

经过改革的上海交大,瞄准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调整充实了机械、电机、造船、动力等老学科;有重点地发展海洋工程、能源工程、计算机科学、大规模集成电路、磁记录技术微细加工、光纤通讯技术、导波光学、材料科学、医疗仪器、机器电性物工程等新兴学科;恢复和新建了理科专业和管理学科、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专业。

经过改革,上海交大重振雄风,大大增强了综合实力,已建成为一所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科性综合性的理工科大学。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海交大被列为国家重点投资项目之一,并批准在闵行地区兴建新校区。

上海交大改革取得的成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各种媒体竞相报道,数百所高校纷纷来校访问参观,掀起了学习上海交大的热潮。1983年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了《上海交通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一书,向全国全面介绍上海交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上海交大的大发展,邓旭初开了个头,这是交大腾飞的开始,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迈出的第一步,是交大重振雄风的转折,是以邓旭初为首的交大人与时俱进、敢为天下先的结晶。邓旭初谦虚地说:“好戏还在后头,到王宗光同志主持交大工作后,上海交大真正重振雄风了。”

回顾上海交大在改革开放中所走过的发展道路,邓旭初和交大一班人一步一个脚印,从来没有离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时候,从来没有忘记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为天下先。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20多年过去了,现在可以回过头去看看上海交大重振雄风的曲折路途。上海交大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工科大学,当时人称南交大北清华,实际上上海交大比清华的历史还要悠久,可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迁校西安及“文革”十年内乱的干扰,精华丢失,上海交大仅徒有虚名,变成了一所处处带有造船帽子的“造船学院”了。而在文化大革命以后的短短十年中,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王震、万里以及柴树藩同志的直接支持下,邓旭初带领上海交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为天下先,甚至不惜将“乌纱帽”拎在手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尽心竭力,大胆改革,办好每一件必须办好的事,即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罢。正是因为有了邓旭初为首的这班人,有了这一班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上海交大终于站起来了,终于恢复了当年南交大的英雄气概,变成全国第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现在正在向世界第一流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功绩是明摆着的,困难也是明摆着的,道路的曲折险阻也是明摆着的。

但是,邓旭初带着上海交大人走过来了。面对已经重振雄风的上海交大,面对欣欣向荣的景象,只要没有偏见,用一颗平常人的和公正的心,绝大多数交大人,对邓旭初及其一班人在改革开放大业中,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不会不给予公正评价的。到今天,我们再来读一读几位杰出的老交大人对邓旭初的评价,就会觉得邓旭初以实事求是的代价换来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这些评价与邓旭初在改革开放中的所作所为,对邓旭初人格力量、精神力量都没有夸大。下面就是几位老交大人的公正评价。

邓旭初同志于1986年3月,离开了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岗位。何友声继任书记。同年5月,党委组织全校干部、教师就7年改革作全面回顾。何友声于5月30日向全体教职工作总结报告,他说:“通过回忆总结,全校干部和教师进一步认识到,上海交大的改革,从总体上看,指导思想明确,方向对头,成绩显著,增强了学校的活力和实力,赢得了声誉,使这所具有90年历史的老学校蒸蒸日上,出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上海交大的改革经验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支持。他们指出:上海交大的改革,不仅改变了一所学校的面貌,而且对全国高等学校的改革都是有重大影响的。原党委书记邓旭初在领导上海交大改革中所做的贡献,大家是公认的。”(文见1986年5月31日光明日报)

陈石英是上海交大的元老,吴有训任交大校长时的副校长。陈老先生在交大85周年纪念会上专门致函大会(他因身体衰弱,不能出户),表彰那几年的学校成绩,他说:邓旭初同志的作用可与历史上最有贡献的几位著名校长齐名。

舒文同志是原上海市教卫办负责人,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舒文同志在邓旭初同志《忆上海交大重振雄风》一书所作的序言中,列举了交大改革取得的几项最显著的成绩后说:“这几方面的成绩足够说明上海交大已经起飞并已跨出了大步,为向建立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他还说:“邓旭初个人对改革开放的胆识和奋发努力,确实是起了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