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明代宗族研究
4806700000030

第30章 明代的宗族乡约化(5)

4.每会行礼后,长幼齐坐,晓令各户子姓各寻生业,毋得群居、博弈、燕游,费时失事,渐至家业零替,流于污下,甚至乖逆非为等情。本户内人指名禀众,互相劝戒,务期自新。如三犯不悛,里排公同呈治。

5.本宗新正拜奠仪节,悉依定式。毋许繁简不一,乖乱礼文。各户斯文,互相赞行,无分彼此形骸,凡有奸盗诈伪、败坏家法、众所通知者,公举逐出祠外,不许混入拜祭,玷辱先灵。

6.各处祖坟为首人,须约聚斯文,如礼祭扫。遇有崩坏堆塞,即时修理,毋得因循。

7.为子孙有忤犯其父母、祖父母者,有缺其奉养者,有怨詈者,本家约正副会同诸约正副,正言谕之。不悛,即书于纪恶簿,生则不许入会,死则不许入祠。

8.子弟凡遇长上,必整肃衣冠,接遇以礼。毋得苟简土揖而已。间有傲慢不逊、凌犯长上者,本家约正副理谕之。不悛,告诸约正副正之。不悛,书于纪恶簿,终身不许入会。

9.亲丧人子大事,当悉如文公《家礼》仪节襄事,不得信用浮屠,以辱亲于非礼,以自底于不孝。尤不得拘忌地理外家之说,以致长年暴露。

10.古者丧家三日不举火,亲朋裹粮赴吊。今后有丧之家,不得具陈酒馔,处人以非礼。

11.时祭忌祭,子孙继养之至情,当诚敬齐戒以从事,不得视为泛常,苟简亵渎。

12.各家男女须要有别,有等不学子弟,结交群饮,往来闺间,诸大不韪,皆由此起,如有犯伦败俗显迹可恶者,从公照律惩治,毋得容恕。

13.本宗子妇有能砥砺名节者,临会时公同适门奖动。里排斯文,仍行报官申请旌奖,以为祖宗之光。

14.本宗每年钱粮官事,多因过期不纳取恶官府,贻累见役,殊非美俗。今后凡遇上纳之类,俱行会所,酌议定期,毋仍拖延,以致差人下扰。

15.凡境内或有盗贼生发,族里捕捉既获,须是邀同排年斟酌善恶,如果素行不端,送官惩治,毋得挟仇报复,骗财卖放;或令即时自尽,免玷宗声。如果素善,妄被仇扳,里排公同保结,毋令枉受飞诬。

16.各户或有争竞事故,先须报明约正副,秉公和释,不得辄讼公庭,伤和破家。若有恃其财力强梗不遵理处者,本户长转里纠治。

17.妇人有骄纵动以自缢、投水唏人致死者,置弗问。如母家以非理索骗,约正副直之。实受屈致死者,与之议处。其女子出嫁有受屈致死者,约正副亦与议处。如以不才唏挟死者,置弗问。

18.本里宅墓来龙、朝山、水口,皆祖宗血脉,山川形胜所关,各家宜戒谕长养林木,以卫形胜。毋得泥为己业,掘损盗砍,犯者公同重罚理论。

19.本里岁有九日神会,以报功德。西峰清净之神,安肯受人非礼之享,赛棚斗戏,启衅招祸,覆辙相循,昭然可鉴。况值公私交迫,何堪浪费钱帛;风景萧条,有何可乐。自今宜痛革陋习,毋仍迷惑。管年之家,须以礼祭奠,庶不致渎神耗财,渐臻富厚矣。

20.各户祖坟山场、祭祀田租,须严守旧约,毋得因贫变卖,以致祭享废缺。如违,各户长即行告理,准不孝论,无祠。

21.本都远近山场,栽植松杉竹木,毋许盗砍盗卖。诸凡樵采人止取杂木,如违,鸣众惩治。

22.乡族凡充里役者,须勤慎公正。以上趋事官长,以下体恤小民。不得违慢误事、挟势涯骗,以自取罪戾。

23.本都乡约除排年户众遵依外,仍各处小户散居山谷,不无非分作恶、窝盗、放火、偷木、打禾、拖租等情。今将各地方佃户编立甲长,该甲人丁许令甲长约束,每月朔各甲长侵晨赴约所,报地方安否何如。如本甲有事,甲长隐情不报,即系受财卖法,一体连坐。如甲下人丁不服约束者,许甲长指名禀众重究,每朔日甲长一名不到者,公同酌罚不恕。

隆庆六年正月初四日同立乡约人

每年照此阄定依序循环,毋得慢期废会。如违,通众鸣官惩究,仍依此序。

该资料主要反映了两大方面的问题。一项是文堂陈氏乡约的组织形式。首先,该族的轮会制度是在里甲制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即将本宗一十七甲按年轮当者(排年)分合为十二轮,按月轮当,一年为一讲会周期。“户大人众者自管一轮,户小人少者取便并管一轮。”(第1条)各户确立户长以主各户事务,称为会宗。会宗多年高难任事者,另择年稍长有行检者为约正,又次年壮贤能者为约副,一起议事(第2条)。该资料文后附有十二轮各轮管会次序,我发现这些轮管者就是文后所附的“同立乡约人”,也就是说原来的里甲排年订立了这一乡约。文后也附有约正副、约赞、首人名单。约正副共二十七人,其中陈璠、陈敞、陈崧、陈圣通、陈积玉、陈德洪、陈神祐、陈设八人又是立约人,即为排年的户长,而其余占绝大多数的十九人,当是另行选出的年纪较轻的约正副。约赞中有编订本书的陈昭祥、陈履祥兄弟,看来他们在族中主要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因此乡约就不仅是宣讲,还像里甲一样具有地方行政职能。凡遇约中有事,不拘常期,赴祠议处(第3条)。而且每次讲会族人要互相批评,对于三犯不悛者“,里排公同呈治”(第4条)。乡约与里甲联合起来管理族人。里排还有与斯文申办妇女旌奖之责(第13条)。遇有治安问题,乡约“邀同排年斟酌善恶”,乡约还与里排公同保结受诬冤枉族人(第15条)。其次,各户设立斯文负责礼仪之事。除了刚刚提到的申办妇女旌奖外,各户斯文要赞行宗族元旦祭祖礼仪(第5条),协助墓祭(第6条)。又次,本家约正副与诸家约正副会议制度。对于不孝、不尊、各户之间冲突等族中大事,采取该种做法。再次,送官惩治制度。捕获境内盗贼,乡约会同排年送官惩治(第15条)。户长也可将族中不遵约束之人呈官究治(第16条)。最后,将散居山谷的佃户编甲(第23条)。应当指出,乡约的贯彻也以宗族为基础。如讲会是在祠堂进行的,约正副遇事赴祠议处,处罚违反孝道者“死不许入祠”,将败坏家法、混入祭祖者逐出祠外,宗族祠堂成为乡约活动的舞台。

《文堂陈氏乡约》另一项主要内容是乡约的职责,或者说是乡约对族人的要求。该约开头指出了制定乡约的背景是,乡族俗渐浇漓,发生败坏礼节、逾节凌分甚至为奸为盗、丧身亡家种种事情。为了辨别是非、劝惩善恶、管理子姓、整顿乡里秩序,在官府的支持下制定该约。陈氏乡约对族人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各执一业,不得成为游民。二是奉养父母、祖父母。三是执行尊崇长上的礼仪。四是以礼处置丧事。五是认真祭祖。六是男女有别。七是按时纳税。八是妇女不得以死要挟。九是保护风水,爱护林木。十是痛革赛会陋习。十一是不得变卖祖坟山场。十二是保护山场树木。十三是里役要公正。这十三方面是当时文堂陈氏俗渐浇漓的主要表现,乡约的职责就是对此移风易俗。“况值公私交迫”,也反映了当时祁门地方社会的总体状况。

《圣谕演》篇幅最长,内容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不厌其详地解释圣谕六言,劝说族人服从。

列于该书最后的三篇序,对我们认识《文堂陈氏乡约》有帮助。三篇序都提到当时风俗变坏,陈证说:“迩惟族繁人衍,贤愚弗齐,父老忧之。”陈昭祥指出:“迩惟斯文中替,豪杰不生,氏族既繁,风习日圮。”陈明良讲:“迩惟生齿繁夥,风习浇讹,致以古先圣王之道为姗笑者十人而九矣。”他们都认为人口增多是风俗变坏的重要原因。三篇序也都涉及陈氏乡约的制定经过。陈证谈到廖知县立乡约实行一年,行之有效。陈昭祥说族内父老欲立乡约,他与弟侄辈“商其条款,酌其事宜,定之以仪节,参之以演义,乐之以乐章。以复于诸父老,父老咸是其议,因以请于邑父母廖侯,复作成之。行之数月,盖帖焉”。陈昭祥作为士人为乡约的设立贡献了不小的力量。他还说刊布该书是“梓以布于乡人,以便朝夕观看,以惕厥恒心焉”。陈明良引用廖知县的话,指明了乡约的作用:“月朔群子姓于其祠,先圣训以约之尊,次讲演以约之信,次以歌咏以跃其性情,又次之揖让以约其步趋。不知孝顺尊敬者,约之孝顺尊敬;不知和睦教训者,约之和睦教训;不知安生理毋作非为者,约之使安生理毋作非为。”这种仪式化的教化活动,在族中也有不小的阻力,从陈明良下面的话中可以看出:“族之人间有阳借其名而实则背之者,是之谓乱约;心知其是而故訾之者,是之谓毁约;疾其不便己私而阴欲坏之者,是之谓蛊约。”保持乡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该书最后写有“崇祯元年文堂置”字样,可知是书不断被族人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