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艺术大全集
4707600000070

第70章 交谈(1)

说话要表意明确

有位好学踏实的小伙子与人见面说话,常常“嗯、嗯……”声不断,让人听不出个所以然来;问好声似有似无,也不知道对方听到没有。结果让人觉得木讷、怯懦、胆小、没有朝气。尽管他工作没少做,在单位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升迁就更与他无关。

请切记,只有明确地把话说出来,才能准确无误地给对方传送信息。说话时必须吐字清晰、紧扣主题,才能达到叙述清楚、表情达意的目的。

1.说话要注意前提

说话,其实是一种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这里就出现听者能否理解、接受说者所传递的新信息的问题。演说人若想清晰地把自己的想法向听者表达出来,就要把话说明白。因为只有把说者隐含的信息理解了,听者才会完全理解与接受对方。这里所指的隐含信息,就是“说话前提”或称“说话背景”。

说话忽视前提,不注意背景,往往使听者难以理解其含混不清的语意。比如,甲对乙说:“他去出差了。”乙要知道他是谁才能弄明白这句话,不然就容易引起歧义。我们知道,不同时代、国情及生活经历的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可能迥然不同。同样面对一件新事物,要让他们产生相同的观点,实在有故意刁难之嫌。可见,注意交际中的“话语前提”是多么必要。下面是与此有关的一些改良建议。

(1)尽量避免语意含糊和易生歧义的词汇

同一班学生有两个张老师任课,他们都有可能有事要找学生C,学生A通知学生C:“张老师请你到他办公室去一趟。”学生C就会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张老师。学生A要想表达清楚,必须明确告诉学生C,找学生C的张老师是教哪一门功课的,或者说一下他有何特征。

(2)要表达出足够的信息量让对方理解

比如,甲对乙说:“前几天我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十分像你,是你吗?”乙很难回答这么没头没脑的问题。只有在问话中说清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必备的条件,方能让听者做出具体的回答。甲应该说:“昨天上午,我在唐人街上看见一个很像你的人。你到那儿去了吗?我遇见的人是你吗?”

(3)言语要有逻辑顺序,切忌语无伦次

比如到某公司去找一位平素未曾谋面的B君,你最好先做自我介绍,然后再说明来意。如果这一次序颠倒过来,就很可能让人觉得你莫名其妙。

2.不可忽视的措辞

要在交际中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有必要言辞高雅得体。如果一张口就粗话连篇、絮絮叨叨或者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即使话题再好,也难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我们需要在谈话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说话要尽可能地简明扼要

下属向上司汇报工作时语言越精练越好。上司一般情况下公务繁忙,时间安排得比较紧,哪里有时间和心情耐心地去听员工絮絮叨叨,反反复复说了一大堆,自己也不知到底要说什么。在其他场合里也没有人会喜欢反复地说也说不清话的人。如果你有此类毛病,一定要注意改掉。在开口说话前理清思路是一个好办法。

(2)不宜过多使用叠句

话语中的重叠句确实可以起到加重语气、引人注意的作用。但是,话语中时常出现重叠句,会让人觉得幼稚而且累赘。要避免过多地使用重叠句。

(3)尽量避免口头禅

很多人都有口头禅,诸如“没问题”“绝对的”“岂有此理”“我敢肯定”等。他们精于此道,常常脱口而出,更有甚者,开口不离口头禅,还自以为说话流利、出口成章,却没料到自己的口头禅早已成了别人的笑柄,它已严重损害自己的形象。

(4)要避免粗俗的言词

一个本来使人敬仰的高才生,在朋友聚会的时候不仅高谈阔论还粗话连篇,别人对他的敬慕之心马上会大打折扣、烟消云散。其实,这些人并非没修养,他们只是在追求语言的新奇和俏皮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沾染上了这种坏毛病。如果你有这种毛病,一定要改。试想,你在陌生人面前语言粗俗不堪,别人会如何看待你?对方可不一定认为这是一个习惯问题,反而会觉得你不尊重他或认为你没有修养,不值得深交。

(5)用词要富于变化

喜新厌旧是人性的一个弱点。单调的词汇只能让人滋生乏味厌倦的感觉,用语丰富多彩才能让人感到新奇、吸引人的注意力。

讲话还要讲究逻辑上的合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有一个合理的先后顺序。不然,就会让人觉得颠三倒四、云里雾里。讲话时还需要有个时间先后,或者讲究位置的远近、内外次序等。

还要注意一点,在一番较长的讲话之后,最好总结、强调一下重点内容。这样会让人对你的讲话有一个明确、完整的印象。

古人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的人说话时含混不清,逻辑颠倒,很容易让人误解,同时也给自身的形象带来损害,甚至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让人一见如故的说话技巧

初次见面,双方互不了解。因此,如果不注意讲话的一些基本要领,陌生人之间是较难交谈起来的。

同陌生人讲话,事实上也像寓言中太阳和风的态度一样,温和友善使人亲近,缺乏起码的礼貌只能使人退避三舍。两个陌生人之间,开始讲话时友善相待,双方的讲话气氛总会逐步融洽起来。

1.见微知著

交谈前,你应使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多了解对方,再分析研究种种细微信息,由小见大,由微见著,作为交谈的基础。

讲话时务必看清对方,以他的爱好、个性、文化及心境为出发点。初次见面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见微知著,由细微处见品性。

白先生有一次去拜访一位陌生人,白先生见他玻璃板下压有“制怒”二字,便猜测他想克服易怒的缺点,便与他谈了一些古今名人制怒而成大事的实例,双方一下子拉近了距离,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2.适时切入

看准情势,不放过说话的恰当时机,适时插入交谈。适时地“自我表现”,能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陌生人如能从你切入式的谈话中获取教益,双方会更亲近。

3.借用媒介

寻找媒介物,引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你见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一本厚书,可问:“这是什么书?这么厚!您一定十分用功!”对别人感兴趣,通过媒介物引发他表露自我,交谈也会顺利进行。

如果陌生人比你更害羞,你就更应该跟他先谈些无关紧要的事,如天气之类,让他心情放松,以激起他谈话的兴趣。

和陌生人谈话的开场白结束之后,特别要注意话题的选择。尽量避免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为此,当你选择某种话题时,要善于察言观色,一旦发现对方有厌倦、冷淡的情绪时,应立即转换话题。

初次见面交谈,要努力缩短距离,力求在短时间里了解得多些,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来。我国有许多“一见如故”的美谈,初次见面要想谈得投机,就要在“故”字上做文章,变“生”为“故”。

让闲谈成为深入交往的准备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觉得闲谈纯属浪费时间,岂知一般社交性质的谈话,多半是从“闲谈”开始的。实际上,之所以有些人能说会道、关系广泛,就是因为他们善于“闲谈”。

但有人就是讨厌“闲谈”,他们觉得像“今天天气怎么样?”和“吃过早饭了吗?”这一类的话题,都是无聊透顶的废话,他们不喜欢谈,也不屑于谈。他们不知道这类话似乎没有任何意义,在一定的情况下,却还是有作用的。什么作用呢?就是为交谈作准备,就像一个人在开始做运动之前,一般都会伸手踢脚、蹦蹦跳跳,做一些柔软体操或热身运动一样。

“闲谈”带动了交谈。说些看来好像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其实就是先使大家轻松一点,熟悉一点,造成一种有利交谈的气氛。比如,碰面时谈谈天气,正是因为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太密切了。天气很好时,不妨同声赞美;天气太热时,也不妨相互发发牢骚。如果有什么台风、暴雨或是季节流行病的消息,更值得拿出来谈谈,因为那关乎每个人,大家也都乐于了解。

其实,万事都有个开头,就是交谈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也不例外。一开始搭话就想谈得热火朝天,的确是需要相当的经验和绝佳的口才。一个人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场合、面对着各式各样的人物,想要面面俱到实属不易。大家都知道,倘若交谈开始得不好,不仅不能深入交往,而且还会使对方感到不快,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实际上,谈话也是对自身资源的一次挖掘,是对个人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的考验,因此,平时除了留心自己感兴趣的事外,还要多储备一些和别人“闲谈”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应轻松、有趣,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除了天气之外,一些常用的闲谈资料还包括:

1.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无伤大雅的笑话

例如,买东西上当啦,语言上的误会啦,等等,许多人都爱听这类笑话。如果把别人闹的笑话拿来讲,效果固然一样,但对于那个闹笑话的人,就未免有点不敬。当然,只要你不指名道姓也可以。然而讲自己闹过的笑话,开开自己的玩笑,不但能博人一笑,还会显得平易近人。

2.惊险故事

自己或朋友的历险故事,最能引人注意。人们的生活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天大家照常吃饭睡觉,可是忽然大祸临头,或是被迫到一个很远的地方,路上可能遭遇到很多危险,应如何应付这些不寻常的局面,机智地死里逃生,都是一些永远不会令人漠视的话题。

3.健身与医疗,也是人人都有兴趣的话题

谈谈新药、医生及流行病,自己或亲友养病的经验,怎样可以延年益寿,如何增重减肥……这一类的话题,也许纯粹就是一家之言,但它能引人注意,且有益无害。特别是遇到对方自己或家人健康有问题的时候,假如你能向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那他更是会对你非常感激。事实上,任何人都难免遇到这样的问题。

4.有关家庭方面的琐碎问题

对于家庭知识,例如,儿童教育、购物经验、夫妇之间怎样相处、亲友之间的交际应酬、家庭布置……这一切,也会使多数人引发兴趣,家庭主妇对此更是津津乐道。

5.运动与娱乐

夏天聊游泳,冬天谈溜冰,其他运动如足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大家普遍都感兴趣。娱乐方面,像盆栽、集邮、钓鱼、听唱片、看戏,什么地方可以吃到著名的食品,怎样过节……这些话题大多数人都很感兴趣。特别是有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足球队前来表演的时候,或是有特别卖座的好戏、好影片上演的时候,这些都是很好的谈资。

6.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

假使你有一些特有的新闻或特殊的意见和看法,那便足以吸引听众。

7.政治和宗教问题

倘若你们具有相近的政治见解,或是具有共同的宗教信仰,那这方面的话题就变成最生动、最热烈、最引人入胜的了。

8.笑话

当然,人人都喜欢笑话。假若你满脑子笑话,而又富有说笑话经验的话,那你恐怕是最受人欢迎的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觉得闲谈纯属浪费时间,岂知一般社交性质的谈话,多半是从“闲谈”开始的。实际上,之所以有些人能说会道、关系广泛,就是因为他们善于“闲谈”。

谈话要注意场合和身份

人们常说的入乡随俗,就是说,我们在说话时要适应时间、场合以及自己的身份,否则,既会影响表达效果,又达不到交际目的。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什么身份就该说什么话”。《战国策》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卫国有一家人去娶新媳妇,这新媳妇一边上马车,一边对婆家人指指点点地说:“车辕两边的马是谁家的呀?”赶车人说:“是借的。”听到这话,新媳妇赶忙对驾车人说:“轻点打它,也别猛抽那驾辕的马!”

马车走到婆家门口时,伴娘搀扶着新媳妇下了车,新媳妇又指手画脚地对伴娘说:“做完饭,要把灶里余火弄灭,不然,会失火的!”

当新媳妇走进院子,石臼摆在当路上,她又连忙说:“快把它搬到窗户下面去,在这儿会妨碍走路的!”

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笑话她。

从上马车到进婆家门,这位新媳妇一共讲了三次话,从这三次讲话的内容来看,都是很有道理的,而且非常重要:第一次,嘱咐赶车人不要猛打驾车的马,因为马是借来的,故应该好好地疼惜;第二次,让伴娘把做完饭后的余火熄掉,新婚之夜,宾客乱纷纷的,稍有不慎,引起火灾,就会乐极生悲;第三次,指使仆人将妨碍走路的石臼搬到窗下,以利行人往来。可是,人们为什么要笑她呢?原因就是她说这些话时没有考虑具体的场合与身份。她的三番话,若是在娘家说,人们会觉得她是个很体贴家人、很会过日子的好姑娘;如果是婚后三天说,人们则会称赞她是个善于持家的好媳妇。依照旧时的风俗习惯,新媳妇进门三天之内是不能多言多语的,何况是在新婚之日呢?所以,虽然新媳妇的话说得很合情合理,但因所处的场合与身份不同,却受到了别人的嘲笑。

由此可见,时间、场景和身份对说话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的话语应和时间、身份相适应。此外,还要依据场合的不同把握好分寸。根据不同的情况,场合可做多种分类,而每一类别,对说话的风格都有不同的要求。

首先,场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场合指公共活动的场所,如课堂、会场、办公室等,这种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不能随便乱扯。非正式场合指日常交往的地方和娱乐场所,如家庭、商店、街头、饭店、电影院、舞厅等。这种场合可以说话随便一点,像聊家常一样,平易、通俗、幽默、风趣,而忌摆官架子。

其次,场合还有高兴与悲伤之分。喜庆场合一般指婚宴、节日、联欢会等。这种场合说话应轻松、明快、诙谐、幽默,有助于欢乐气氛的增加,让人不高兴的话千万不要说。曾有个小伙子,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来宾接受新娘新郎的敬酒时,小伙子见身着礼服的新娘比平时俏丽得多,便说:“你今天真是‘面目全非’。”接着,又对新郎说:“来,让我们‘同归于尽’。”两句话把新娘新郎说得心烦了好多天。其实,不光这毛头小伙子说话不分场合,在这方面梁启超也有过失误。

1926年,徐志摩和相恋三年的女友陆小曼结婚,梁启超为证婚人。因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结合是婚外恋的结果,对此,梁启超很有看法。于是,在婚礼祝辞时,就对他们教训了一番。

他说:“徐志摩先生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学问上难有成就。其次,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从今以后,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你们俩人都是离婚而又再婚的人,要痛自悔悟!祝你们今天是最后一次结婚!”

听了这段祝辞,徐陆两人面红耳赤,宾客们也面面相觑,不明白这梁公怎么在人家的婚礼上说出这么一段话来。

梁启超的婚礼祝辞为什么会带来这种效果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在祝辞时没有注意区分场合。梁公作为学者名流、徐志摩的前辈,平时劝解徐志摩几句是理所应当的,可是,在人家结婚的大喜之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出这种训诫的话来,未免不近人情。

有伤、病、亡者的处所称为悲伤场合。在这种场合说话,忌讳很多,比如,去病房探望病人,一定不要说“死”“好不了啦”等听着让人不痛快的话。但有的人却不在意这种常理。有位朋友就曾对笔者说过这样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