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艺术大全集
4707600000062

第62章 辩论(4)

这是一种仿体式的反诡辩技巧,兼有表演性,能在行动上嘲弄诡辩者,从而诱使他发问,使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得不放弃诡辩,采取老实的态度。因为逻辑就是他的逻辑,事实就是他的事实,由此推出的结论,他只有接受。

(4)批驳引用名言的诡辩

名言很多,诡辩者很容易用名言作为他们的招牌,当诡辩者引用名言的时候,拆穿反驳的方法大体上还是上面所谈的几种:只要诡辩者引用名言,“拉大旗作虎皮”是一种常态,显示自己与名人和真理站在一起的架势,容易使人措手不及,一时难以应对。其实,冷静一想,名言的使用场合不

同,其含义也是不同的,可以用许多招数予以拆穿驳倒。

①例证法

名言的真理性是相对的。诡辩者往往脱离实际地引用名言,你可以指出这一点,但某些名言的背景情况不太容易一下子说清楚,所以,最好以事例来论证其引用的片面性。如,教育界有段时间强调智力开发,有人就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当然是针对只重传授知识而轻视想象力培养的教育弊端而说的,并不是在告诉我们知识丰富不重要。古今中外有许多伟人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都是既丰富知识又发展想象力,使其相得益彰的结果。

②辨析法

诡辩引用名言归根到底是对名言的曲解和滥用。有时候,只要我们对名言本身的词语加以辨析,就可以看出名言不足以证明诡辩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如,小王有错不改,不理会朋友劝告。朋友劝他:“小王,你不能总这样下去,应当争口气,何必让别人说呢?”小王回答:“他说什么我才不在乎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时朋友可以这样说:“走自己的路是指走正路,走积极向上、不断进步的路,而不是走弯路和邪路,如果前面是悬崖与深渊,你也会跳下去,也不听别人的劝阻吗?”

③顺意反诘法

迟到者不接受批评,反倒诡辩说:“睡觉睡过了头,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呀!列宁不是说过嘛,不会好好休息也就不会好好工作呀!”你可以说:“不错,这话列宁的确说过,但他难道说过为了休息好可以耽误工作时间的话吗?”如此顺意反诘,使其无法再狡辩,只好低头认错,甘心受罚。

④针锋相对法

这种方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一种。当诡辩者引用名言佐证时,你也可以引用名言来论证反驳。有一次,几个人争辩起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责任问题。女同胞认为做父亲的应负主要责任,并引用古语说:“我国古代就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而不说‘母之过’,可见做父亲的应承担主要责任。”听罢,男同胞一时无言以对,东道主连忙反驳:“这也不尽然。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在他论教育的名著《爱弥儿》中指出:‘母不母,则子不子’,这说明母亲对教育子女也应承担很大责任。”这下子,女同胞也语塞了。其实,对子女的教育,父母都有重要的作用和责任,强调一方面否定另一方面,或是推卸责任的诡辩,即使引用名言,也是可以揭穿驳倒的。当然,这个事例有点开玩笑的性质。但它可以说明针锋相对是可以采用的反诡辩的一种方法。它语言严谨,不给诡辩者半点可乘之机。

⑤极端法

有些思想保守固执的人曾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之类的话来否认正当的个人利益。那你可以告诉他:为了避免“人满为患”,请您做点无私奉献来个安乐死!行吗?这里虽然是说笑话,却正是把问题推至极端,揭穿了诡辩者的荒谬论点,使其在极端情况下不攻自破。

4.反击诡辩的其他方法

中外历史上许多名人大都有过一些借题发挥、巧妙打开反击缺口的精彩事例,他们的智慧思想流传千古,受到众人的赞扬。下面列举几例:

(1)侦破术

古代杰出的大军事家孙子指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雄辩家在论辩中也同样如此,只知道自己的理由和根据,不知道论敌的理由和根据,匆忙与之争辩,只能是若明若暗,胜负难卜。而要了解论敌的意图、所持的论点和论据,就必须使用“侦破术”。“侦破术”可以方便人们诱敌深入、察言观色、后发制人。具体做法是:偃旗息鼓,先不贸然出击,让对方先把话说完,从中了解对方的意图、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找到其弱点及突破口,再一鼓作气,发起猛攻。

当论敌按兵不动时,己方也采取静观侦破战术,还可采用“佯攻法”:在不暴露自己真实意图和实力的前提下,向对方提出几个辩题,迫使对方反驳,察知其实情后,再予以有力反击。“侦破术”的“侦”与“破”是密不可分的。“破”是“侦”的目的,“侦”是“破”的手段;只有“侦”得准,才能“破”得狠。如果缺少准备,实力不雄厚,难以破敌,那么,无论“侦”得多么多、多么细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二者并重。

(2)模拟术

惟妙惟肖地模仿论敌粗暴无礼或愚不可及的种种论调及口吻,既传神达意,又可以使论敌的谬误大白于天下,令听众或读者发出会心的一笑,将论敌置于羞愧难堪、无地自容的困境,这是模拟术才能达到的效果。

沃尔弗·威廉是农奴的儿子,在西里西亚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入狱,后来当上了法兰克福市议员。他曾模仿旧赞美集的章节发表一首赞美诗。诗曰:

我真是一个罪人。

我全身浸透了罪过。

就像浸透大葱味的俄国人。

主耶稣呀,请您抓住我这狗的耳朵,

扔给我一根仁慈的骨头,

把我这有罪的蠢驴,

扔到你那仁慈的天国。

这首用信神者口吻写的诗像闪电一样传遍了整个德国,使得不信神的人捧腹大笑,“虔诚的人”恼羞成怒而又无计可施。

在揭露德国柏林大学讲师杜林的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谬论的时候,恩格斯也曾模仿其蛮横口吻说道:“恶就是猫。所以,魔鬼没有犄角和马蹄,而有爪子和绿眼睛。当歌德使靡菲斯特斐勒具有黑狗的形象而不是黑猫的形象的时候,他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恶就是猫!这是不仅对于一切世界,而且对于猫也适用的道德。”杜林学术的荒谬性,经恩格斯“模拟术”的显影定形,早已须眉毕现、不遗纤毫了。

(3)纵擒术

欲擒故纵,先纵后擒,最早见于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之中,是军事家捕获顽敌的斗智手段。它的秘诀是,先张网退避,示敌以虚,待敌骄纵冒进,再反守为攻,一网打尽。聪明的论辩者在论战中也可以成功地运用这种“纵擒术”达到力挫论敌的目的。鲁迅在他的《半夏小集》中记叙了这么一段有趣的辩论:

A:“啊呀,B先生,3年不见了!你对我一定失望了吧?”

B:“没有的事……为什么?”

A:“我那时对你说过,要到西湖上去做二万行的长诗,直到现在,一个字也没有,哈哈哈!”

B:“哦……我可并没有失望。”

A:“您的‘世故’可是进步了,谁都知道您记性好,‘贵人言’,不会这么随随便便的,您现在也学会了说谎。”

B:“唔,无所谓失不失望,因为我根本没有相信过您。”

从这段论辩中可以看出,A明明自己是撒谎者,却指责B也撒谎,B以退为进,欲擒故纵,先用“为什么?”引蛇出洞,让对方自陈其伪,然后话锋陡转,以“我根本没有相信过您”作结,给予撒谎者以致命反击,令A无法招架,而B先生的纵擒雄辩法也就大获全胜,胜利凯旋。

(4)侧击术

“侧击术”,就是一种不正面攻击论敌的观点或揭露其丑恶本质,而是左右迂回、包抄、旁敲侧击,战而胜之的辩论方法。它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维天地。

《夏三虫》这篇言简意深、借物喻人的杂文,旨在揭露一伙杀人喝血不算,还要在饮血前先发一通人血该喝,饮后再发

一通人血不洁的“伪君子”,鲁迅在文中成功运用“侧击术”进行论辩。他首先不是说吸人血、传病菌的夏三虫——蚤、蚊、蝇谁危害最大,谁最可恨,而是问“最爱哪一个?”正是起语突兀、暗埋伏笔了。果然,他在肯定了叮人血时干脆直接的“蚤”最“可爱”之后,对叮了人血还要哼哼的“蚊子”略示不满,接着笔锋一转,继续用曲笔扯起野雀、野鹿,以及“苍蝇”的种种不雅行为来。直到文章的最后两节才以精练的语言点出题旨:那些喝了人血、反嘲其不洁的伪君子,才是禽兽不如!

通观全文,褒中有贬,贬中有褒,迂回曲折,一波三折,旁敲侧击,话中有话,使人在对“蚤、蝇”之辈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对“蚊”类的伪君子更生鄙恶之心,这正是“侧击法”的妙处,它先不直攻论敌,却能在最后使论敌画皮脱落,原形毕现!历史上著名的雄辩家晏子也是以这样的方法说服齐景公。

(5)借箭术

机智的雄辩家同样聪明,他们像草船借箭、料敌如神的诸葛亮一样,善于用雄辩的草船将论敌射来的攻讦利箭一齐收住,再反射回去,夺得论辩的胜利!这就是所谓的借箭术雄辩法。

曾经有一个外国通讯员在《晨报》上为混入革命阵营中的机会主义头子巴枯宁鸣冤叫屈,并引用了“宁愿和聪明的敌人打交道,也不愿和愚蠢的朋友讲来往”的谚语,来恶毒攻击马克思对巴枯宁的严正批判。马克思接过了这支箭,并没有否认它而将其折断,而是将它反射回去。他说:“完全正确,正是‘愚蠢的朋友’才不知道只有意见相反才有争论,只有从相互矛盾的论断中才能得出历史的真实,因而把这当做一种发现而表示大惊小怪。”经马克思的巧手点化,谚语所闪射的智慧之光更为耀眼夺目了:实际上,这位外国通讯员才是真正的革命者的“愚蠢的朋友”!只有他才不懂得,革命者与机会主义者的意见相反和互相争论是正常现象,马克思的“借箭术”可谓高明。

(6)入瓮术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一则武则天当政时的故事。一次,有人告了周兴,武则天便命来俊臣请来周兴喝酒,假意向他请教审讯的法子。周兴不知是计,醉醺醺地说:“这有何难,只要把犯人装进大坛子里,放在炭火上一烧,他便会什么都招认了。”来俊臣依计烧好炭火,备好一只大坛子,然后他脸色一变,厉声说:“周兴,有人告了你的状,请你老兄进瓮去吧!”周兴吓得面如土色,冷汗淋漓。

后来,“请君入瓮”便成了成语,比喻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论辩中,“入瓮术”特指诱使论敌自掘陷阱、自陷罗网的雄辩方法。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审讯冒牌记者乙的时候,审讯员甲是这样设瓮诱敌、戳穿其伪的:

甲:你是干什么的?(开门见山)

乙:×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