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会展经济
4706600000015

第15章 会展目标与选题立项策划(3)

优先发展的区域,首先是北京、上海、广州三个重量级的中心城市,因为这些城市已经基本具备了发展会展业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基础,无论是组展商、参展商还是一般观众,都能在这些城市找到参展与参会的理由。其次是特色城市,如大连、青岛、深圳、成都、珠海、苏州等,这些地区要么在城市风光方面具有垄断性,要么是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容易找出自己发展会展业的特色和“卖点”。上述城市在经济、交通、信息、人才、科技、服务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展览业初具规模,国家应重点扶持,强化其城市的“会展功能”,将其培育成地区性乃至世界级的会展中心。

城市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内外条件的全方位配合,如城市的可进入性、城市相关主体对会展业的支持度、附加的会议机会、住宿设施、会议设施、城市的会展经验、声誉及城市的环境等。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相比,我国中小城市在许多方面并不存在绝对优势,如果未经全面的统筹规划而盲目投资,可能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无序的低价竞争,从而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小城市的政府要发展会展业,首先要分清哪些该为、哪些不该为,要从政策、基础设施配置、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民素质等方面,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规范、安全、良好的市场环境;要依附中心城市,依托地方特色,突出其他城市无法取代的区域优势,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化和差异化会展业,以与会展中心城市市场错位发展、互补共存。

四、抵制重复办展,疏导密集会展,保护名牌展会

(一)抵制重复办展,疏导密集会展

我国展览业目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就是重复办展,主要表现在展览会主题雷同,同一类展览会的举办时间和地点经常撞车。第93届中国化妆洗涤美容美发商品交易会暨中国国际化妆品节,以及中国(上海)国际美容化妆品博览会,这两台内容相近的展会,前后脚在上海同一地点上海光大展览中心谢了幕,再一次凸显了目前国内美容展竞争激烈的现状。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美容展不下几十个,差不多每星期就有1至2个。展会如此高频率,而且组织者以民营为多,难免会造成质量的良莠不齐。同一地区出现重复办展,的确造成企业一定程度的迷惑。这也是我国展览业整体上规模小、效益差的主要原因,给我国展览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会展行业之所以很乱,是因为没有市场秩序,准入门槛没有一个界定,谁都可以办展览会,只要拿着批文就可以了。会展业本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运作,也必须靠市场经济规律保护自己。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有效的行业管理,抵制重复办展,保护名牌展会,疏导密集会展。同质化展会合则两利,分则两弊。联合办展不但能避免不必要的竞争,还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二)树立品牌意识,保护名牌展会

中国展览业要求得发展,一定要有品牌意识。好的品牌意味着好的会展环境、好的服务、好的价值、好的商家、好的产品,参展商就愿意来参加,经销商就愿意来洽谈。品牌代表了规模、信誉和企业形象,一个展会如果只办一次,通常来说是很难盈利的,只有创出品牌,一届一届地办下去,才可能盈利。国际上知名的展览公司都非常重视展会品牌,许多展览会需要历经十几年的培育,才能最终形成品牌。一个著名的品牌是会展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创立会展品牌,就要制定品牌战略,提升品牌质量,拓展品牌空间,加大品牌宣传,得到权威协会和行业代表的强力支持,争取获得“UFI”的资格认证,从而代表行业发展的方向,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形成较好的规模效应,从而获得应有的效益。

中国会展业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洗礼,在品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大连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及技术交流会等20多个展会品牌已获得国际展览联盟的认证,但是同德国等展览大国相比,我国知名展会品牌不仅数量少,而且国际影响力还不大。集中优势资源办品牌展,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品牌不一定要太多,但应该有特色、有权威,如杭州西湖博览会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展会之前做高质量、高标准的市场调查,对展商和观众有很清晰的定位。由于按照产业化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了品牌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因此西博会连续三年没花纳税人一分钱。

可以通过与国际著名品牌合作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伯明翰国际博览会是世界著名的消费品类专业博览会之一,为了实施名牌出口战略,扩大中国名牌商品对英国及其他欧盟国家的出口,商务部以政府组团的方式组织中国部分名牌出口企业在伯明翰秋季博览会期间举办“中国名牌出口商品欧洲展”,以集中展示我国名牌出口商品的整体水平和实力。此次中国名牌展除了选择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企业精品参展以外,为了有统一的形象,馆内全部统一装修,挑选高素质外派人员。许多地方和部门已意识到对重要会展和品牌会展给予支持和保护的重要性。深圳2004年出炉了《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的意见》对重要会展从财政、场馆和宣传等各方面给予扶持。

定期专业会展形成品牌是会展业市场日趋成熟的标志。中国现已形成一批品牌会展,23个被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可的就都是品牌会展。要树立展会的品牌,就要始终将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运作思路作为展会的灵魂来抓。首先,要重视展会贸易交流功能的建设,展会不仅要满足国内同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沟通,还要成为国内外专业买家之间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其次,要开发展会的信息交流功能,针对行业热点、焦点、难点展开讨论,从理论上解惑,给业界启发;展会还要发布各种引领时尚的潮流趋势,历届中国(上海)国际美容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归功于美容化妆品节、中国化妆品之夜、中国化妆品论坛等众多的主题活动。

五、运作上要有系统化、品牌化、专业化、集团化概念

(一)要把会展作为系统工程看待

会展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展览大国德国,展览主办方认为,一个成功的展会,并不仅仅在于展会名称、展馆档次和摊位的多寡,关键在于提高服务水平,细化会展流程。所办会展的内容应与当前国内外市场的趋势同步,吸引公众的眼球。

对于整个展览业来说,展馆和酒店属于展会经济的“硬件”,但展会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良好的“软件”环境。要建立一个会展中心,就要把相关的服务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单打一,还要考虑城市的交通、购物、宾馆、餐饮及城市的传统环境。系统工程概念还体现在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要把商品的展示和文化教育的展示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展示洽谈,又要重视学术和技术交流,要把会议和展览结合起来,增加发展后劲。由于展览业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政府在基础建设方面应为展会提供便利,如德国政府在每个重要路口都会为重要的展馆设置路牌;在展会期间,参观者可以凭借门票免费搭乘公交汽车。

2001年,为了成功举办CeBIT,汉诺威展览公司赶在开幕前,修建了一座可容纳1150辆汽车的多层停车场、一个新的展会入口、一座直通展会广场及东侧停车场的30米宽的天桥,并且在展览中心内组织免费巴士输送参观者;不同线路巴士的站牌和车窗上,都做出不同颜色的标志,便于外国参展人员识别。德国的多数展馆既是展览场地的经营者,也是展览会的主办者。作为展览的主办方,竭力提供良好的展览服务,为参展商提供展览信息、展览评估、展览策划等服务。

(二)要走专业发展之路

要向专业展会转变,提高展会效果。由于综合类展会门类较多,观众复杂,成交率往往较低。所以国外绝大部分展会都是专业展会,如船舶机械展、医疗设备展、专用车辆展、照明器材展、宠物展等。专业展会的优势就是观众绝大部分都是专业观众,也即“目标观众”。参展商与专业观众之间互为目标,即参展商希望将产品或技术销售给专业观众,专业观众也是为了解或购买意向选择参展企业的产品或技术,二者之间可以交流与互动。因此我国办展重心也应当向专业化转移。

针对中国展览业还不够规范甚至良莠并存的现状,展示与交流的专业化程度必须提高。向观众展示是展会的原始功能,但对于专业展来说,它同时又是行业内一次聚会的机会。专业展今后的发展既应注重通过配套的会议论坛,邀请业内专业人士进行有见地、有效果的高水平交流,也应注重通过组织专业观众,扩大观众规模,营造现场气氛,使交流与展示并重,帮助参展商发现客户、了解产品技术市场发展的最新趋势,提升参展商自身的知名度。

(三)加快企业集团化经营,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

会展经济应该实现规模化效益。针对目前会展企业“小、散、弱、差”的现状,加快企业集团化经营,组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打造名牌会展、名牌会展公司,实行优势互补、战略外包、联合促销,乃是我国会展业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第一,会展企业集团化经营有助于扩大会展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由于小、散、弱、差,我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会展是不赚钱的,而通过联合、合并、重组、控股等形式组建规模企业,就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只有企业规模做大了,才有实力举办大型的会展,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会展规模越大,收入也就越高;会展收入越高,各种支出所占的比例也就越低。

第二,会展企业集团化经营管理有利于节约交易费用。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指出,交易费用是指运用市场机制的费用,如人们在市场上搜寻有关的价格信息、为达成交易进行谈判和签约,监督合同执行等所花费的费用。一个成功的会展需要各相关企业如会展场馆、运输公司、广告公司、交通通信、饭店、旅游服务等的通力合作,但由于各自的利益所在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常有一些意外情况发生,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如果实行集团化经营,就可以把相关企业纳入一个统一的运作体系,原来各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变成了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举办会展的费用。

第三,集团化经营可以在规模、生产力水平、国际化水平以及技术创新上缩小与国际大型会展企业的差距,增强会展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会展企业经营成熟之后可以上市筹集资金。我国上市公司中以会展业为主营业务的目前只有首旅股份和中国国贸两家。首旅股份所属的北京展览馆是北京第一座综合性的大型展馆,连续多年营业收入过亿。根据旅游、会展、高科技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定位,首旅股份利用2000年上市募集到的一半资金近2亿元改扩建北京展览馆,使企业有更稳定的经济增长极。

当然,会展企业的集团化运作也应该是市场化行为,不能由政府来搞“拉郎配”;不能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而应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注意提高会展经营管理水平,否则,欲速则不达,可能会出现很多纠纷和弊端,甚至反而把一些原本还可以的企业给拖垮了。

会展企业集团化经营管理的策略。

§§§第四节会展发展应谋求合作多赢

目前,中国除广交会外,在国际上还没有叫得响的知名展会。会展发展多而不精、大而无名,“声势浩大,发展滞后”。必须借鉴国际先进模式,学习他们的思路、做法、流程和服务,改变中国会展业的落后状况。从目前现状来看,中国的一些会展“大腕”大都是“海归派”,他们带来不少外国会展的发展思路和成功经验,如展厅的多功能及智能化建设、轻便和易于拆装的现代化展台建筑材料、电子门票防伪技术及资料搜索等,都是“洋为中用”的巨大成果。

一、会展的区域合作和错位经营

2004年8月6日,中国会展杂志、广州市贸促会和广州大学三家联合主办的“泛珠三角会展产业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泛珠三角几个主要会展城市都认为泛珠三角区域会展业应打造政务合作平台、品牌资源平台和人才交流平台;办好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和泛珠三角会展产业发展论坛,并在重点会展城市间轮流举办;也可以将城市间同类型的展会置于泛珠三角城市知名会展项目中,在城市间轮流举办,提高单个会展项目的影响力,进而打造成更知名的品牌。在展会评定及推荐方面,可以考虑制订相应的展会等级评定及推荐制度,并在区域内认定有效,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各地都表达了强烈的合作交流的愿望,但同时又都强调要在互相尊重、自愿互利的原则下,按市场的要求推进区域合作,怕在合作的大旗下迷失自己,失去了自身固有的优势和特色,这种心态在我国很普遍,说明区域会展业的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区域间的会展合作事实上在不断运作和发展着。在成都与昆明这两个地域如此接近的城市举办性质雷同的电脑节所产生的“双城争霸”格局已经现实地摆在了两地政府的面前,两地都想将电脑节打造成一张城市的“黄金名片”,而在电脑节的框架设置、议程设计等方面都相当近似,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产生对双方都不利的局面。必须在差异化上下功夫,以期实现两地的良性竞争。今后,城市间的合作将是应对竞争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间的资源互补和城市产业的整合协调,使得跨地区的会展得到有效整体发挥。城市间的合作实现了城市展会资源的共享,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可以降低成本、创新技术、开拓市场、扩张规模、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拉动规模效益。

二、展会间的合作

人们已经明白了展会+展会=规模经济的道理。展览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化经济,办一个一万平方米的展览跟办一个五万平方米的展览在精力的投入上、成本上是相差不多的。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其影响力和权威性才能得到根本的提升,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竞争。而一个展览本身的成长是比较缓慢的,强强联合是迅速做大做强展览的一条捷径。如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法国爱博展览集团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联合了与之具有产业链关系的国际包装和食品加工技术展、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同期举办;北京城市房展与北京青年报的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