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会展经济
4706600000014

第14章 会展目标与选题立项策划(2)

在2004年广交会期间,因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倒卖摊位,百余件展品和十余家企业被逐出广交会。6C联盟在开幕前就开列了一份清单,要求广交会投诉站协助调查仍未向其交纳专利使用费的DVD生产企业。不少跨国公司还委托中介机构前往广交会,对参展产品展开地毯式调查。据统计,2004年秋季广交会开幕头两天大会投诉站共收到投诉44宗、涉及企业198家,其中认定侵权的10宗、涉及企业41家。美国官员还首次专程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来到本届广交会。开幕首日,美国大使馆经济处知识产权专员和美国驻广州总领馆经济政治部主管来到广交会展馆投诉站了解情况,对大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表示肯定。

三、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和统计标准

会展业各项规则的缺失,直接影响到我国展会的统一组织与管理,而由于国内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导致会展业各项调研活动的科学性大打折扣;没有科学合理的调研报告,严重影响到会展业的总体发展。

我国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与内地的情况截然不同,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办展特点,这就使行业协会的统一协调作用更加重要。行业规则制定不能缺少丰富的行业组织,和为会展提供各种服务的中介公司和营销机构等会展中介机构,如会展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会展统计首先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在明确我国会展业的产业规划,准确定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制定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游戏规则”。

德国的会展面积都很大,知名品牌的外商参展及国外的观众比例很高,如此大的展会规模形成的吸引力,除了经济、区域市场等客观环境形成的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归功于其高水平的组织管理工作。在展会的审计工作上,由FKM(展览自愿审计学会)作为进行展览审计工作的主要机构,对场地面积、国内外参展商总数以及观众人数(包括国内外人数及其比例)进行审计。观众人数一般由观众电子入场系统或电子登记系统来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还有分析报告。这些数字通常委托一家独立的审计事务所根据FKM的规则和规定来进行审查,通过这些报告,不仅能很精确地评判展览的质量,而且从中能得到很多宝贵资料。

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展览的专门审计,对于参展面积及厂商数一般通过展览会刊能了解到,但对于观众的统计则是最薄弱的一项。其中一个误区是通常认为人数越多,展览越旺。而大多展览是由组展单位估算出来的,数字多以万为单位计算,一眼就能看出其不准确性及不透明性。由于大多数场馆还没有观众电子入场系统,参观券也是免费的,很难掌握展览观众的数量和具体情况,这在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展览的对外形象,也不能满足参展商及主办单位了解观众真实情况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做好观众组织、统计及分析工作。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展览组织单位或公司逐渐认识到观众质量的重要性,相当一些展览进行了观众登记的工作,这对提高展览的管理水平,满足参展商对观众的要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已决定投巨资改造观众电子入场系统的软硬件,对在国展举办的展览观众人数有个准确的统计,并防止社会上对一些热门展览入场券的伪造。在确切统计观众人数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逐步实现参观的预登记,包括网上登记、观众基本数据登记,大大方便观众的参观及参展商对观众信息的需求,也有利于组展单位提高服务水平。

对展览主要数据的统计,提高了展览的透明度,对展览业的管理和竞争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展览行业组织均通过建立和实行展览会数据的审计机制来促进和维护公平有序的展览市场秩序,制定行业服务标准。为提高中国展览业的管理水平,我国这方面的工作也在启动。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透露,中国贸促会将聘请专业审计机构有计划地对一些展览项目的有关数据进行审计,2005年的展览会数据审计将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国内外发布,为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选择展览会提供一个客观依据。

2004年,由上海浦东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浦东新区经济贸易局联合以浦东会展业为试点进行的顾客满意度测评,采用了目前国际通行的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CSI),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区域经济整体为测评对象的顾客满意度指数体系。问卷内容一方面涉及展馆硬件及相关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这次评估的重点,是展馆周边的配套设施、政策环境、浦东会展在业内的地位等几十个项目,涉及从客户期望值到价值感知、质量感知等各个层次。这一评估体系与国际同步,可以说是完整引进,从中可以直接看到浦东展览业与国际上其他成熟展览城市各参数的对比,发现差距后可对症下药。当然,浦东这次会展的区域评估还处于摸索阶段,还只是对会展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做了一个整体的评估,而对会展项目的社会化、会展的定位、从中寻找市场的商机这一层次还没有涉及到。同时,一项评估不但应该展示给政府看,还应当同时展示给投资者看,发掘商机,吸引投资。

四、发挥中介机构的信息传递和监督作用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存在三大社会力量:政府、企业和中介机构,当政府直接与企业打交道时就很容易产生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会展行业也不例外。德国展览委员会(AUMA)旗下有一个机构(SKM)专门给各类展览进行审批、调整、监督、管理。每年举办的展览均由AUMA进行协调,避免了多头办展、重复办展、分散混乱的局面。特别是德国每个城市办展都有明确的展览分工和展览重点。展览委员会会出示通过审批的参展商名单、参观者数量等方面的证明资料,主办方可以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宣传。由于这个机构属于个展之外的第三方机构,为了保证其权威性,政府也有相关的政策,假如该机构出示了虚假的证明将会被吊销营业执照。中介机构作为第三方,既可以在信用体系中发挥其独立性、公正性的作用,改变会展组织者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可以起到对会展项目的监督作用,一旦发现与会展信用有关的问题立即可以采取提示、警告甚至法律诉讼的方式加以解决。我国也应该建立会展业的法人资质评价体系,对会展企业进行资质与信誉评估,从而降低会展参与者的交易成本,促进会展业的优胜劣汰,维护会展业的市场秩序。

任何经济主体的决策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基础上。但由于知识、能力、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同一信息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有的人知道得多一些,有的人知道得少一些。这种对信息占有的不均衡性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信息不对称”。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会产生很大影响。骗展之所以能够得逞,主要是钻了信息不对称的空子。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会展市场就是一个信息的积聚与交易的市场,同一般的需求与供给方“一对一”的搜寻与交易模式相比,会展市场实现的是信息的“多对多”的模式的交流和交易。这种模式的转换,无论对信息供给方还是信息需求方来说,都极大地扩大了选择空间,降低了“交易费用”。

但不对称信息对会展市场机制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在会展市场上,参展商通常缺乏参展人数、专业观众人数、买家数量、展会服务质量等信息,特别是要取得有关参展商和专业买家的第一手信息,成本往往太高,而且十分困难。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参展商由于无法了解哪家展会更好,价格往往成为参展的重要决定因素,谁开价低就参加谁的展会。但事实上,价格太高,没有人愿意参展;而价格太低,好的展会就办不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效果好的展会退出市场,而效果差的展会则以低价、欺诈等手段保留下来,导致优质展会被淘汰而劣质展会得以生存的市场“逆向选择”行为,造成价格调节失效,整个市场机制失灵的局面。

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不对称信息对会展市场的破坏作用。由于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相对可靠的展会数据评估和查询体系,参展企业了解组展商的途径相当有限,对于某个展会的了解,多数情况下是凭组展商单方面的宣传,而对于组展商本身的信息则无从掌握,这就给骗展创造了条件。展览行业应该有一个权威性中介机构,比如协会或审计机构,使参展企业有地方查询办展单位的资信情况,该机构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是地方性的。这样的机构除了可以提供查询信息以外,对其会员行为本身也具有约束力。只有引入竞争,运用市场的手段,展览项目都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才能使一些没有实力的展览公司被淘汰,让有实力、有资质的单位举办会展。

§§§第三节会展业发展要有规划,既立足现实需要,又适度超前

中国会展业发展要有规划,要确立指导思想,设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如建立适应会展业发展的法制和体制环境,形成高质量的中国会展规模产业(如有一批名牌会展、有一批著名会展公司、有一支专业队伍),组建全国性会展中心城市加区域性会展城市的会展发展体系等。

一、结合自身特点,抓住机会,制定发展规划

由于会展业产业关联度极高,是旅游、交通、商业、市政建设等发展的“引擎”,所以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不但能使会展自身获得稳健发展,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中国会展业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这些会展经济带要齐头并进并不太现实,应该以梯度形式发展,实现相互竞争和相互拉动。各区域应结合自身特点,如城市地位、功能定位、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社会经济实力等,扬长避短,制定切实可行的会展发展规划。要抓住机遇,如北京和周边地区就要结合奥运经济制定会展发展规划;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就要结合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契机,制定各自的会展发展方略;杭州和周边地区可以抓住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召开的机遇。各地应把会展发展规划纳入当地发展规划的子规划,从而明确相关硬件和软件的改造和提高,促进当地会展经济在组织结构、服务水平、规范运作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从而确保会展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为更好地发展会展产业,北京市政府多次召开有关部委办局的专题协调会,对会展场馆经营、主办、承办、运输、装修等进行协调,编制了《北京会展业发展规划(2004—2008)》,从而使北京会展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一个城市的知名展会应当与当地支柱产业相结合,例如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家电博览会,就因为青岛是海尔的大本营,利用海尔在家电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很容易促成展会的专业性,突出影响。

会展人才是会展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这方面也应该有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在会展人才培养上,已经制定了一个旨在助推上海市会展旅游的“10100工程”,并写入了上海旅游业新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三年内上海将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培养100名会展专业人才。

二、展览、会议与大型活动分类区别优先发展

是展览、会议与大型活动同步发展,还是分类区别优先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会展产品布局问题。从国外的有关研究看,不少学者把展览、会议与大型活动捆绑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会展业”。其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这三类活动都是长时期策划、短时期聚集、对餐饮住宿旅游等具有较大带动性的活动;二是因为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已经表明这三类活动之间的界限模糊,通常是展中有会、会中有展、大型活动中既有展又有会。但是,从活动目的和具体运作方式来说,三者又有很大不同。一般说来,展览尤其是商贸展览,其直接目的是促成交易,是商品买家和卖家的聚会,其寻找交易伙伴的目的性非常明确。而大多数会议的目的在于交流信息,或者是单向的宣传,或者是双向的交流,能否达到沟通的目的是评价会议成败的关键之一。相比而言,大型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以及各地的节庆活动等,其目的性比较复杂,可能是为了政治宣传,也可能是为了活跃居民生活,抑或是为了树立政府形象,从这一角度看,大型活动的市场化程度低,大多数需要政府出面,需要财政补贴。

鉴于这三类活动的不同特点,在制定政策时不能同步发展。具体说,由于贸易展览是一种交易成本较低的贸易方式,要采取鼓励政策,大力发展;会议市场比较复杂,具有促进经济技术发展的积极意义,但过多、过滥的会议又有“文山会海、浪费资源”之嫌,所以经贸类、技术类与学术类会议可以优先发展,其他会议要区分情况,加以限制;大型活动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的,虽然在宣传政府形象、活跃居民生活氛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政策上要加以限制,以防止各级政府好大喜功,误入歧途,浪费国民财富。

三、优化资源配置,分级发展,培植世界级的会展中心

要进一步促进会展经济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培植世界级的会展中心。世界会展王国德国会展经济那么发达,其会展业仍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城市,培育会展名城,以实现会展中心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我们更不能遍地开花,应该实现重点区域的优先发展。会展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并不是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地区都具备这些发展条件的,因而会展业不可能遍地开花,只能根据这些条件,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

国际博览会联盟(UFI)认为,一个城市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水平或以上,服务业占GDP比重过半,外贸依存度较高,行业协会的力量较强,就可以大力发展会展业。可见会展城市的发展,并非一厢情愿的事,而是要依据各个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而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