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看懂中国史
4706300000011

第11章 东周(3)

赵武十五岁时,在德高望重的晋大夫韩厥等人的努力下,晋景公为赵氏昭雪,平反了冤狱,发兵攻灭屠岸贾,并尽灭其族,立赵武为大夫,恢复了赵氏的土地封邑。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赵武担任正卿,主持晋国国政,代表晋国到宋国的国都商丘出席了弭兵大会。

这次弭兵的建议是由宋国大夫向戌提出,而实际上体现了赵武偃武修文的政策。他一贯主张减轻各诸侯国对霸主的贡纳,加强礼仪方面的要求,各国都循礼行事,即可维持一个和平的局面。所以,向戌提出弭兵建议,晋国首先响应。在会盟中,赵武处处表现出息事宁人的态度,重信义,崇礼让,使弭兵活动取得了实际成效。弭兵大会由晋、楚两国联合发起,共有晋、楚、鲁、宋、蔡、卫、陈、郑、曹等诸侯国代表出席。大会约定晋、楚两国息兵停战,共做霸主。

主持晋楚弭兵大会,是赵武平生所参加的一次重大政治外交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扩大了赵武在诸侯国之间的影响,也增强了赵氏在国内的政治地位。晋平公十三年(公元前545年),吴国的延陵季子出使晋国。经过一番对当时晋国政治形势的考察和研究,延陵季子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说:“晋国之政卒归于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之后矣!”后来事实证明,延陵季子的论断完全切合实际。

赵武执政期间,在内政外交上都奉行稳妥平和的政治路线,虽然没有十分突出的建树,但保存了晋国的实力,维持住晋国的霸主地位,在与楚国抗衡中并未明显处于下风,还是有值得称道之处。故晋大夫祁午曾对赵武说:“师徒不顿,国家不罢(疲),民无谤言,诸侯无怨,天无大灾,子之力也。”

为了维护弭兵的成果,赵武曾“再合诸侯,三合大夫”,多次会盟。就在他去世那年(晋平公十七年),还与楚、齐、宋、卫、陈、蔡、郑、许、曹等国在虢(东虢,在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地会盟,重温宋国会盟时达成的协议,维护各诸侯国之间的休战状态。

周景王:子产变法和无射大钟

公元前543年郑国子产执政,他在周景王的支持下,率先在郑国实现了太子晋变法的主张。子产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承认土地私有,按田亩征税等等。接着,他又用二百多斤铜铸造了一只鼎,把新制定的保障改革成果的刑书铸在鼎上,放置于王宫门口,让百姓都知道新刑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刑鼎。新刑法由于限制了旧贵族的胡作非为,触及了贵族的利益,贵族们就用歌谣诅咒子产说:“硬逼我将好衣服藏在家,还将我的田产左盘右查。谁去杀子产啊,我一定参加!”

子产听了,毫不动摇,说:“只要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我死也得坚持,改革可不能中途变卦。”几年后,子产的改革已见成效,郑国的百姓就用歌谣来感谢他说:“我们的子弟,子产来教导;我们的田地,子产帮助我们把产量提高;如果子产死去,有谁能像他那样好?”

子产执政二十年,郑国内部安定,生产发展;对外维护了国家尊严,使大国不敢轻视郑国这一小国。

子产在郑国变法的成功,加强了周朝王室进行全社会变法的决心。然而,春秋五霸各自为政,根本不把王室的权威放在眼里。此时,周王室财政窘困,器皿用具都得向各国乞讨。有一次,周景王宴请晋国大臣荀跞,指着鲁国送来的酒壶说:“各国都有器物送给王室,为何独独晋国没有?”荀跞的随员籍谈答复说:“当初晋国受封时,王室就没有赐以礼器,目下晋国又忙于对付戎狄,送不出礼物来。”姬贵列数了王室赐给晋的土地器物,讽刺世代掌管典籍的籍谈是“数典而忘其祖”。这件事说明,春秋初年王室还能赐些土地器物给诸侯,这时却只能靠向诸侯乞讨度日了,天子的威望已经一落千丈。

公元前524年,周景王铸造大钱,是我国文献中关于铸钱的最早纪录。公元前522年,周王朝的国君周景王想造一套名叫“无射”的大型编钟,其中包括原来没造过的体积更大、声音更低的大钟。

为了这件事,周景王先征求臣单穆公的意见,问他对造无射钟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单穆公说:“不行!做大钱已经耗损民资,又铸大钟,会使耗损加重,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钟是为了让人听的,钟声太低,耳朵听不清,就不算钟声了。这就好像眼睛看东西,能看得比较清楚的,不过在一步左右;再看远一点的,也不过在一丈左右。能够听到大钟声音的细微差别的,不过只是个别人能做到的。何况先前的国君制钟,大不出两尺两寸半,重不过一百二十斤。还是不做为好。”

周景王不听,又去问盲乐师伶州鸠。伶州鸠说:“我是不如单穆公的。我听说,政治像音乐。音乐要和谐,音乐所用的音要服从和谐的需要,音律的调整就是为了达到乐音和谐的目的。音乐中讲音高的标准,就是讲乐音要有一定的规律。古代的‘神瞽’(盲人乐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写定最好听的乐音的范围(从某个音到某个音),提出它的标准,决定某个乐调的标准音有多高,再用这个标准来调钟。钟调试准确了,奏出的音乐才和谐,和谐的音乐才说明国家的政治秩序完善,‘百官’才能有道有法,各有所施。”并且,他还给周景王讲了一大通音乐的理论,用这些理论去比喻治国的道理。但是,周景王不听,仍要造“无射”钟。

钟造好后,乐工们都说钟是“和谐”的,而伶州鸠则说“不和谐”。他说:“天子大约要由于心痛而死去吧!声音是音乐的车厢,钟是发音的器物。天子考察风俗因而制作乐曲,用乐器来汇聚它,用声音来表达它。小的乐器发音不纤细,大的乐器发音不粗犷,那样就使一切和谐。一切和谐,美好音乐才能完成。所以和谐的声音进入耳朵而藏在心里,心安就快乐。纤细就不能让四角都听到,粗犷就不能忍受,内心因此不安,不安就会生病。现在钟声粗犷,天子的内心受不住,难道能够长久吗?”果然,两年后,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

周敬王:勾践卧薪尝胆

周敬王姬匄是周景王的第二个儿子,周悼王的弟弟。姬匄在悼王病死后,由刘卷、单旗扶持继位,居于翟泉,时人称为“东王”。敬王继位后,和“西王”姬朝长期相互攻伐,争夺帝位。六年后,他在晋兵帮助下,击败姬朝,巩固了王位。

姬匄在位期间,吴国也强盛了起来,积极参加争霸。公元前494年,夫差以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倾全国之兵攻越。越王勾践不听谋士范蠡和文种的劝阻,贸然出兵会战,在夫椒(今江苏省太湖椒山)之战中,被吴军击败。勾践率领主力部队五千人退守都城会稽,被吴军包围。越王勾践这才听从文种的建议,以卑词重礼求降。伍子胥力谏夫差杀勾践,灭越国,以免后患;伯嚭因为收受了越国的贿赂,竭力劝说夫差受降。夫差听从了伯嚭的建议。

越国投降后,勾践和夫人及臣吏三百人被押往吴国。勾践为吴王驾车养马,夫人打扫宫室。他俩居于囚室,秽衣恶食,受尽屈辱。经过整整三年,历尽艰险,又仗着伯嚭阻止了伍子胥除掉他俩的主张,终于被赦免回国。从此,勾践君臣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计划,一方面不断地将西施、郑旦等美女和财物贡奉夫差,以结欢心,并且借此助长夫差的骄奢淫逸;一方面积极发展生产,繁息人户,整饬内政,招集贤才,加强军备,暗中养精蓄锐。为了激励自己,勾践特意给自己安排了艰苦的生活环境,睡的是草堆,吃的是粗茶淡饭,还在门口挂一只苦胆,出入时都要舔尝一下,以使自己牢记往日的耻辱和复国的志向,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卧薪尝胆”。越国逐渐恢复、强盛起来。

伍子胥眼见夫差放虎归山,养虎为患,再次劝谏夫差攻灭越国,杀死勾践。夫差不听,加上伯嚭的谗言,夫差赐剑伍子胥命他自裁。伍子胥接剑在手,站在中庭,仰天大声道:“大王,我伍子胥今日一死,明天越国就会来挖掘你的社稷了。”并回过头对自己的家人说:“我死后,可挖出我的双眼挂在东门,我要亲眼看着越国是怎样消灭吴国的。”于是引颈自刎。

夫差余怒未消,割下伍子胥的头颅挂在城门,用皮袋装着他的尸体,投入了钱塘江。果然,公元前482年,勾践乘夫差北上到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与晋、鲁会盟之机,统率五万大军直捣吴国,经过三天激战,攻克姑苏,活捉吴太子友。夫差闻讯回师,与勾践媾和。

四年后,勾践再次伐吴,三战三捷,第二次攻入姑苏。公元前473年冬,越军第三次攻入姑苏,夫差被围于姑苏山上(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只得派人向勾践乞降为臣。在范蠡的劝阻下,勾践没有应允。夫差羞愧难言而自杀。

姬匄在位时的公元前478年,卫国工匠们(手工业奴隶)因为受不了卫庄公的虐待,发生了暴动,包围了王宫。卫庄公求饶不成,只得带着太子疾和公子青从宫墙北面跳墙逃命,把腿也摔断了。这时卫都城附近受过卫庄公残害的“戎州人”也赶来,先杀死了太子疾和公子青。卫庄公逃入戎州己氏家中,哀求说:“救我一命吧,我把玉璧送给你。”

己氏的妻子曾经无辜地被卫庄公剪光一头美发,拿去给卫庄公夫人做了假发,这时便怒斥说:“我杀了你,那块玉还是我的!”就杀死了卫庄公。这次工匠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卫国的奴隶主统治集团,把奴隶主吓得胆战心惊。

周敬王姬匄在位期间,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度过了他忙碌的中年和晚年。孔子名丘,鲁国陬(音邹)邑(今山东省曲阜县东南)人。他提出了一套维护正在崩溃的奴隶制度的政治主张和理论根据。他的保守思想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加以改造和利用,成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孔子兴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相传他晚年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春秋》,为保存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元王:越国称霸诸侯

司马迁的《史记》将周元王元年定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

周元王元年,越国围攻吴国姑苏。此后越王勾践、越国大将范蠡命令越军大举攻吴,吴军三战三败,溃不成军。十一月,越国军队包围吴都姑苏,吴王夫差完全陷入绝境。

周元王二年,五月,越王勾践派遣使臣访问鲁国、齐国,为日后北上争霸作外交准备。是年,越国军队继续围困姑苏。

周元王三年,四月,曾被吴王囚禁的邾隐公投奔越王,勾践恢复其君位。十月,勾践、范蠡率领越军对姑苏发起猛攻。吴国由于主力军已在中原战场基本损失,以至全面溃败。吴王夫差率领残部逃往姑苏台,遣使臣向越王求和。勾践不忍心,打算答应;范蠡坚决反对,断然拒绝和谈。十一月初四日丁卯,越军攻入姑苏,夫差被擒。勾践怜之,欲使夫差居甬东,夫差拒绝,自缢,在位二十三年。长达六百六十年的吴国宣告灭亡。

周元王四年,晋荀瑶攻打齐国。同年,吴国灭亡,越王勾践随后北上迁都琅琊,与齐国、晋国等诸侯会盟于徐州,周元王正式承认勾践为霸主。越王勾践号令齐、楚、秦、晋,共同辅佐周天子,众诸侯与他歃血结盟,服从号令。随后,勾践开始兴建琅琊,准备迁都。他把淮水上游划给楚国,把吴国侵占的宋地归还宋国,把泗水以东百里土地赠送鲁国,体现霸主的胸襟。当时,越军在江淮耀武扬威,宋、郑、鲁、卫、陈、蔡、邾等君主以及淮泗流域十二国,纷纷前来朝贺。八月,鲁国使臣叔青访问越国,越国使臣诸鞅回访鲁国,越、鲁两国关系不断密切。是年,范蠡在瓯江流域修筑东瓯城(今浙江温岭),作为南进闽中的战略基地。

周元王五年,晋国、鲁国合攻齐国。四月,邾隐公无道,越王勾践发兵将他俘虏,立其次子为君。十月,秦厉共公不服从越王,勾践调动吴越将士,西渡大河进攻秦国。秦国畏惧越国,越国也不愿真打。越军尚未列阵,秦国便赔罪求和,各国被越国大军所震慑,不敢违抗越王。闰十月,鲁哀公被三桓(孟氏、叔氏、季氏)逼迫,逃往越国,得到越太子鹿郢的保护。越王勾践诛杀伯嚭,作为奸佞不忠之下场。但是勾践担忧范蠡、文种功高震主,没有心思帮助鲁哀公讨伐三桓。最终,范蠡急流勇退,文种贪恋权势被勾践诛杀。

周元王六年,盗跖起义。盗跖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因其不满奴隶主的欺凌与压迫,率领奴隶九千余人大举起义,最后发展到几万人。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中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后起义失败,盗跖死于作战中。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下,盗跖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反面的人物,是盗贼的祖宗,这是不公允的。用历史的眼光看,盗跖实乃农民起义的先驱,反抗压迫的英雄。

周考王:墨子“兼爱”、“非攻”

墨翟(约在公元前468~前376年)是鲁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另一说是鲁阳人(今河南鲁山)。据记载,他是我国战国早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和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并著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的主要内容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并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等级之差”。他提倡“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物质利益互利联系到一起,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墨家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相传,墨子能顷刻间将一根巨木做成载重的车轴;他所制的木鸢能在天上飞翔;他和鲁班进行了一场智慧和工艺竞赛,把楚惠王(熊章)都征服了。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楚惠王请鲁班制造出了一种攻城的云梯。云梯制作成功后,可以将城内的目标尽收眼底,加上用起来十分灵巧,各诸侯国听说后都有些恐惧。其中最害怕的是宋国,因为它是楚国首攻目标。这时,墨翟用了十昼夜赶到楚国,连汗水都没擦,对鲁班说:“你这是一种不仁的行为。我劝你不要帮楚人发动战争,这样大家不一定有好结果。”于是,他将自己破云梯的方法在楚惠王面前演习了一番,结果鲁班败下阵来。

鲁班尴尬地看了墨子一眼,对楚惠王说有一个对付墨子的办法。墨子从鲁班的眼神中察觉到了鲁班的内心世界,他微微一笑,对楚惠王说:“鲁班又输了。他的办法是要大王杀我。可是,他不知道我的三百个徒弟都掌握了我的技术,正在宋国等待着迎战呢!”墨子用他超人的智慧征服了鲁班和楚惠王,楚惠王在智者面前放弃了征服宋国的想法,如果说是楚惠王屈服于墨子,不如说是屈服于一个新的学派。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

公孟子见墨子图家相对立的最大一个学派,并列“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