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曹昂新传
4693600000054

第54章 先发制人

曹昂话音尚未落下,大帐中众将官已然齐刷刷地将眼睛转向他,一脸期待地盯着他看,似乎是在等待他说出那个夺取黎阳城的计策。

曹操身穿黄色战袍,头戴金盔,身披金甲。跽坐于大帐公案后面的席上,问道:“昂儿有何妙计可破黎阳?快快说来!”

曹昂不紧不慢地说道:“孩儿日前曾派细作潜入黎阳城中查探,得知城内土硬水碱,树少草稀。守军和居民都缺少柴草,需要经常出城谯采。父亲可带大军暂时退往黄河南岸,同时如此如此这般而行。到时里应外合,便可抢在颜良之军赶到之前夺了城池。”

曹操问诸将:“子修此计如何?”

众将皆赞道:“大公子之计甚妙!”

曹操捻须笑道:“好,孤就依此计行事。”言讫,停顿片刻,忽朝帐下一侧叫道:“于禁。”

话音方绝,只见一个方脸大口,唇留长须的汉子起身走到公案前,拱手道:“末将在。”

这个年纪约莫四十岁的汉子正是曹营名将于禁。

于禁表字文则,乃泰山郡钜平县人氏。

他本是鲍信部将,中平年间随其旧主镇压黄巾军,屡立战功。

鲍信几年前为救曹操战死之后,于禁就投奔了曹操,历任军司马、陷陈都尉之职,不久前因功迁平虏校尉。

两年前,曹军在宛城被张绣偷袭,被杀得大败亏输。于禁引本部人马且战且走,退往舞阴。他沿途遇见许多夏侯惇麾下青州兵劫掠,怒气填胸,果断率兵追杀那些匪兵。

那些侥幸逃脱的青州兵赶到夏侯惇面前,诬告于禁谋反。夏侯惇信以为真,跑到曹操面前告了于禁一状。

曹操闻讯,派人去唤于禁来舞阴曹军中军大帐对质。

于禁听说夏侯惇告状之事,并不急着去见曹操,而是令部下抓紧安营扎寨,修建防御工事,防范张绣的追兵。

张绣的追兵退走后,于禁才动身前往曹操的中军大帐,向其解释青州兵事件的真相。

曹操听了于禁的解释,不但不怪罪,反而夸奖了他一番。

……

曹操稳坐公案后面,望着一袭青色战袍,银盔银甲的于禁,口里说道:“你在本部营中挑选精壮的步卒扮作平民,待城中百姓和军士出城谯采时混入其中,并随他们入城,等我大军前来,依子修之计行事。”

“末将遵命!”于禁抱了抱拳,领命而去。

曹操这时又对帐下众将道:“今日下午,全军拔营都起,向白马方向撤退!”

“诺!”曹昂和众将一齐起身,拱手应命。

当天未牌时分,曹军大部人马陆续启程,渡过黄河,朝白马方向佯动。

于禁头戴褐色帻巾,一袭褐色布衣,率两百名已然换上平民服装的壮汉悄悄出了曹军大帐,扮成樵夫赶到城东一片密林中砍柴。

却说黎阳守将蒋义渠得知曹军退走的消息,半信半疑,使人出城打探。

不久,探子前来报说曹军已然拔营起寨,南渡黄河,往白马方向撤退。

蒋义渠得报,仍不放心,只恐有计,教守军紧闭城门,不要出去。

翌日下午,蒋义渠料曹军已经走远,便命令守门兵丁将四座城门打开,放城内军民出城打柴取水。

于禁此时率两百死士潜伏在城东一座小村庄附近的密林中,听到袁军大开城门放人出入的消息,大喜过望。当即将两百死士分作数十队,每队人数不等,然后陆续赶到城边,混在出城打柴的百姓之中,进了黎阳城……

又过了两天,曹操命黄忠和高顺二人为正、副先锋,统领前军,自为中军,夏侯渊为合后,一齐返回黄河南岸,并强行渡河,再次赶到黎阳城郊。

那些谯采的百姓和袁家士兵见曹军又来,慌忙逃回城中。

蒋义渠闻讯,只得再次命令守军紧闭城门,严防死守。

……

当日亥牌时分,天空中繁星点点,如一颗颗亮闪闪的钻石镶嵌在黑色的幕布上一般。

夜色中,高大的黎阳南门楼傲然屹立,十分壮观。

几个袁家悍卒有的不时打着哈欠,有的一副似睡非睡的神情,皆手持长矛分成两队,站在门洞两边,守护着大门。

蒋义渠为维持战时秩序,在城中实行宵禁,故从南门楼门洞延伸到城中心的大街上空荡荡的,没有一个行人。

一百七十多个曹军死士人人身穿平民服装,分作数十队。在各自什长的带领下出了藏身的废弃民宅、道观或寺庙,悄悄赶到大街边数条巷子里待命。

不久,于禁和数十名死士也身穿布衣,赶着几辆运粪车,缓缓来到城边。

一个腰悬环首刀的袁家屯长猛然警醒,望着来人,厉声喝道:“什么人敢在大街上乱走乱动?不知道霄禁令么?”

于禁面色从容,答道:“我等要运粪出城,请军爷行个方便,将城门打开。”

“胡闹!”袁军屯长大声叫道,“现在是非常时期,你们也敢出城?滚回去等几天再说!”

于禁笑嘻嘻地,边朝悍卒拱手边缓缓上前:“军爷行个方便!”

“滚,滚,滚!”屯长一脸不耐烦,朝于禁挥了挥手。

于禁不待屯长将话说完,猛然将他腰边环首刀夺到自己手中,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举刀刺向那厮的腹部。

那屯长不及提备,小腹被刺了个血红的大窟窿。他“啊”了一声,心有不甘志倒了下去。

于禁早已将带血的环首刀从屯长身上抽出,随即冲向城楼。

他身后数十名曹家健儿迅速从运粪车上取了兵器,跟在于禁身后和袁家守门兵丁厮杀。

“杀啊!”埋伏在大街边的一百七十多名曹军悍卒在袁家屯长即将倒地的那一刻,已然从小巷子中冲出,强行沿着楼梯登城。

在南门楼城楼上和门洞中站岗的袁家悍卒猝不及防,都吃了一惊,急舞手中兵器,呐喊着和曹军厮杀。

于禁身先士卒,手舞环首刀冲到城门边,将守门的数名士兵杀死,之后便和数名士兵一道将城门打开。

城门打开之时,许多曹军健儿已经杀死挡路之敌,强行登上南门楼,并在楼上放火。

倏忽之间,只见数尺高的熊熊烈焰腾空而起,照亮了城楼附近的夜空。

城外三里远处,黄忠和高顺统领的五千马步军兵,尽打火把,正迅速朝城边逼近。

却说蒋义渠在城内行营大帐中得知曹军潜入城中并攻打南门楼,急从榻上起来,命令部将张凯带本部人马前去支援南门楼守军。

南门楼上下,激战还在继续。

于禁指挥士兵打开城门,正要出去迎接友军,忽见一士兵来报:“大部袁军正朝这边杀来!”

他将环首刀一挥,口里大声叫道:“诸位随我上前杀敌!”言讫,持刀朝袁家援军那边杀去。

“杀!杀!杀!”数十名曹军健儿呐喊着,手持兵器,跟在于禁身后和张凯的士兵接战。

张凯冲在本部士兵最前面,不多时撞见于禁,二话不说便举起手中铁剑朝他头上砍去。

于禁躲过张凯的铁剑,挥刀劈向张凯的脖子。

张凯措手不及,被于禁一刀砍中,脖子上顿时留下一条粗长的血线。

他惨叫一声,倒在血泊中。

于禁振奋精神,率本部两百多个悍卒与敌厮杀,斩袁家士兵无算。

不久,黄忠和高顺引大部人马赶到,和于禁合兵一处,杀退陆续赶来增援的袁家将士,并冲入城内。

蒋义渠闻讯,知大势已去,只得带领败兵从北门出城,退保内黄。

曹军肃清城内袁军残兵后,全据黎阳。

……

次日未牌时分,曹操召集众将官在黎阳县衙商议下一步行动方略。

正说话间,探子来报:“颜良、文丑统领人马赶到内黄,和蒋义渠回合,准备南下攻打黎阳。

曹操喝退探子,问众将官:“贼军大部人马即将兵临城下,诸位认为孤应该如何应对?”

夏侯渊道:“我军昨夜一战,大获全胜,将士们士气高涨。末将认为主公可率大军迎战来犯之敌,挫其锐气,然后守城,待机破敌。”

曹昂摆摆手:“此举不妥。”

夏侯渊剑眉一皱:“有何不妥?”

曹昂不紧不慢地说道:“袁军兵多势众,虽然有黎阳之失,却未伤筋动骨。我方此战的目的,只是为了探彼黄河沿岸堡垒的虚实。现在这个目的已然达成,我军当避敌锋芒,携城内贼军留下的钱粮马匹南渡黄河,在白马、官渡一线布防。”

曹休道:“我军辛辛苦苦打下来的黎阳城,就这么放弃?”

曹昂道:“兵家常说欲成大事,不必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我方兵少,孤军深入,不宜久战。”

曹操这时开口道:“昂儿言之有理。”言讫,停顿片刻,同时朝堂下扫了一眼,道:“今日申时三刻,诸位引本部人马随孤出城,返回白马。”

“末将遵令!”曹昂和众将官一齐起身,拱手应命。

当日下午申牌时分,曹军各部人马陆续出了黎阳城,渡过黄河,返回白马。

一天后,颜良、文丑和蒋义渠引数万大军赶到城中。颜、文二人得知曹军已然退走,欲出城追赶,却被蒋义渠劝住。那两人于是命令本部军兵在城内大造船支和军械,同时派流星马前去向袁绍报信。

袁绍带中军赶到魏县,得知曹军攻破黎阳后迅速撤走,急召众谋士前来帐中商议。审配、许攸等人力主南征,田丰、沮授等人则坚持认为不宜南下。袁绍心生疑惑,不思进兵。

不久,袁尚旧病复发,袁绍爱子心切,竟领中、后两军返回邺城,给其子看病。

曹操到白马后,命刘延率三千兵马守城,又教于禁领本部两千军士驻扎在黄河南岸的延津,和白马守军成掎角之势,互相策引。自引大部人马前往官渡。

九月初三,曹操带中军大队人马动身前往许都。他临行前,命徐晃、张辽守官渡,曹仁守阳翟,程昱守鄄城,张绣守陈留,曹洪守宛城。

曹昂引本部人马跟随曹操的中军行走,三日后返回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