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漫谈
4677400000009

第9章 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电视剧(2)

该剧作为对古典文学名著改编,难度大、拍摄难。在改编古典名著《西游记》时,是掌握“忠于原著、慎于翻新”的原则;改编时着意于突现小说中不畏权势的抗争精神和不避艰险的进取精神。对原作中夹杂的某些因果报应、封建迷信等消极内容,则加以淘汰。古典名著改编要忠实于原著,但忠实并不等于照搬,也不等于完全拘泥于原作。改编,毕竟是艺术的再创造,何况由文学形象变成形、光、声、色、景、人、字有机结合的屏幕形象,有一个由语言文学转化为形神兼备、视听结合、有声有色的直观形象的过程,这就需要不少生发、升华、转化、取舍、润色的功夫。《西游记》的改编者首先是着力于第一主人公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因为《西游记》的思想光辉和艺术成就,主要闪烁在孙悟空这个神话英雄形象上面。孙悟空的形象立起来了,有了光彩,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也就站稳了脚跟,成功了一半。从已播映的社会效果来看,编导对这部“神魔小说”的精神实质的把握和孙悟空形象的塑造,是比较成功、比较准确的。编导大胆采用了当代最先进的声、光、化、电的表现手段,大胆运用假定性手法和特技手段,再创造了神话色彩的艺术境界,像“石猴出世”“闯龙宫”“闹天宫”“过火焰山”等,绚丽多彩、蔚为壮观,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喜爱。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获得1986年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特别奖;继之,又在1988年获得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连续剧”奖,六小龄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获同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还获得第八届(1987年度)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特别奖”“优秀美术设计奖”(含化妆、服装、道具)。电视连续剧中的第一主人公孙悟空勇于追求,敢于造反,不承认封建统治者的任何权威。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搅海翻江,担山赶月,撸斗移星,诸般巧事他都能干,就是砍头剁脑,剖腹剜心,异样腾挪却也不怕。他以神奇的力量大闹了三界,完全打乱了神的王国的秩序。孙悟空集猴气、魔气、仙气、人气于一身,这几方面气质的奇异结合,构成了孙悟空艺术形象的独特魅力。但归根结底,“人气”还是占了主导方面,孙悟空具备着人的性格,人的情感和人的愿望,编导还赋予孙悟空的形象和性格以丰富的喜剧色彩。六小龄童扮演的孙行者,对于孙悟空性格的刻画,是相当成功的,但在动作上也有过分渲染他猴性的缺点,因为孙悟空纵使脱离人界、仙界,回到猴界,他还是“身在花果山,心随取经僧”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编导对于唐僧,也是既尊重原著,又高于原著,着意渲染唐僧的悲苦身世和立志普济众生、不避艰险、求取真经的坚定信念,减少了原著中描写他胆小无能、是非颠倒、动辄跪地求饶及屡屡呵斥孙悟空、频频口念紧箍咒的场面,使这一形象既有“愚氓”的性格特点,又是一个有头脑、有情感的血肉之躯,“僧是愚氓犹可训”,不避艰险终于取回了真经。对猪八戒也有意减弱了其呆头呆脑的“猪”性,但贪吃、好色、好睡稍嫌描写过多,幽默风趣憨厚的“人”性仍感不足,用语缺乏明快、诙谐和“词微而显,旨而深”的特点。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忠于原著的浪漫主义风格,运用电视手法,把灵霄宝殿、瑶池胜境、阴曹地府、东海龙宫、妖洞魔窟等本不存在世间的诸般境界,变成五光十色、瑰丽多姿、美丑杂陈的具体的直观形象,带有一定的假定性,为观众所认可,但剧中又不时出现真景实物,完全脱离幻想世界,一假一真、一虚一实、一幻一常,假定性与生活化碰撞,虚拟性与实在性冲突,幻想的世界与“生活自身的形态”抵触,夸张、离形、变形、怪诞与真实、原形、本体、循规蹈矩交战,使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浪漫主义的风格不够统一,这是需要探讨和改进的问题,这在戏曲电视剧、科幻剧、神话剧中是带有共性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拍得太“实”,神奇性、科幻性、喜剧性、讽喻性还嫌不足。《西游记》是在忠于原著宏伟的艺术结构的基础上,把长达百回的鸿篇巨著改编成数十集的电视剧,必然有所增删、取舍。改编者舍弃前七回的闹天宫和后几十回的取经故事中的如来说法、魏征斩龙、太宗入冥等章节,以孙悟空开篇,即以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寻访取经人,途中点化孙悟空,孙悟空破山脱身,欣然接受护送唐僧取经的重任,承前启后,把唐僧身世也缩写成几节回溯性镜头加以补叙,丝丝入扣,环环相接,每集可以自成起讫、独立成章,而连贯起来又是一个整体。虚实、详略、浓淡、疏密、张弛,每集各有侧重,曳多姿,避免单调、呆板和乏味,就电视连续剧这一特殊样式的电视剧来说,《西游记》也作出了新的突破和贡献。《西游记》的主题歌中外传唱,流行很广,蒋大为因为演唱了这一主题歌,名声大噪,几乎家喻户晓。《西游记》不仅在国内播映,而且在欧美、东南亚国家播映,观众看过后,无不拍手称赞。

《西游记》首播于1988年春节。2000年春节期间播出了补拍的16集,从“险渡通天河”到“观灯金平府”,唐王听完唐僧九九八十一难的叙述,不胜赞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行四人排除万难、克服障碍、降妖除怪、一往无前、最后取得真经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刻苦耐劳、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精神的体现。除六小龄童继续扮演孙悟空外,唐僧由迟重瑞扮演,猪八戒由崔景富扮演,沙僧由刘大刚扮演。六小龄童和三个新演员通力合作,把孙悟空的人的社会性、猴的动物性和神的传奇性体现得惟妙惟肖。取经师徒性格各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由于引进先进的电脑特技和香港高人的武打动作,增强了观赏性和神奇感,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为2000年的到来平添光彩,鼓舞人们去迎接21世纪的到来,为中国各族人民增强必胜的信心和鼓舞力量。但《西游记》也存在不足,主要是人文精神上的文化意蕴挖掘得不深,情节变化不够,基本上是遇妖—降妖—救唐僧—继续前进四段式,缺乏变化美和强烈的吸引力。

§§§第三节《红楼梦》的电视剧改编

18世纪下半叶《红楼梦》的出现,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事。它总结并发扬了我国几千年文学的优秀传统,把我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推向新的高峰。它的作者曹雪芹,以其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给我国也给世界文化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集天下思想家、诗人、文豪、艺术家、美术家、民俗学家、典章制度学家知识之大成。《红楼梦》这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名著被搬上屏幕,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以36集的电视连续剧的形式播出,盛况空前,反响强烈,是对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大普及,对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影视史上改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又一次成功的尝试。《红楼梦》由周雷、刘耕路、周岭编剧,王扶林导演,李耀宗、许富强摄像。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荣获第七届(1986年)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特别奖”“优秀美术奖”“优秀剪辑奖”(剪辑:傅正义)。《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扮演者邓婕获同届“飞天奖”“优秀女配角”奖。多年来,以《红楼梦》为题材的改编作品不胜枚举。从清乾隆末年间仲振奎改编《葬花》一折开始,到韩小窗等人的《红楼梦》子弟书大量涌现,还有传奇剧、昆剧、越剧、京剧、评剧等剧种分别搬演过《红楼梦》的片段故事。我国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早在1924年便拍过电影《黛玉葬花》(民新影片公司1924年出品),主演黛玉一角。继之,无声片、时装片《红楼梦》纷至沓来,直到王文娟等著名演员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达到了高潮。但这些都只是“折子戏”或截取原著的部分章节。过去越剧电影《红楼梦》抓住了宝黛爱情这条线索做戏,删繁就简,剔除枝蔓,矛盾冲突集中,适合舞台演出的特点,也效果强烈,感人至深,但终究在广度和深度上比原著逊色。而由王扶林执导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是一部贾、史、王、薛四大家庭的兴衰史,是一部社会悲剧。反封建是这部作品的主题,编导者在悲字上做文章,用不断放出“小霹雳”“一步一步向目的走去”(席勒语)的手法,展示了金陵世家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败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