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和新闻历来被合称为广播电视的两大始祖节目。
中国电视文艺节目是中国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电视文艺分类
除电视剧外,电视综艺节目、电视文艺晚会、电视风光片、电视专题片等都是当今中国电视收视率较高的节目。它们在开拓观众的知识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层次、陶冶思想情操等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一、综艺节目
20世纪80年代初综艺节目刚开播时,对于看惯了过去单一的剧场演出式的电视文艺节目的观众来说,确实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综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和特点的节目,使观众在茶余饭后较短的时间里,欣赏到了各种艺术的无穷魅力。
1981年10月,中央电视台为庆祝国庆推出了综艺节目《九州方圆》。节目中有歌、舞,并且有主持人。节目主持人既介绍祖国的大好形势,又串联歌舞节目。这种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是当今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雏形。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每逢重大节日,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地方电视台都会推出这样的综艺节目,以庆祝节日,丰富荧屏。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率先在辞旧迎新的除夕之夜,向全国亿万观众隆重推出一台大型综艺节目———春节联欢晚会。晚会节目丰富多彩,气氛欢快热烈,突出了团结、祥和、欢乐的主旋律,受到了全国城乡亿万观众的热烈欢迎,一时间万人空巷。从此以后的每年除夕之夜,春节联欢晚会便成为中央电视台送给全国观众的一份新年贺礼。经过10多年的连办,逐渐形成由小品、相声、歌舞、戏曲等节目所组成的表演格局。节目影响之大,在中国电视艺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收视观众之多,在世界电视史上也不多见。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表演艺术家、文艺明星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最佳舞台,使许多歌星、舞星、笑星一夜走红。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电视综艺节目逐渐成为中央和地方电视台每周的固定栏目。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综艺节目,有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等,这些电视综艺节目每期都有一个主题,在5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由主持人串联起歌舞、小品、曲艺、戏曲等节目,给观众以美的享受。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
但是,固定的模式、大致雷同的节目串联词、有歌必有伴舞、有小品必是喜剧小品的表演方式,以及有组织的掌声和喝彩声,使许多观众的兴趣开始减弱。电视综艺节目如何走出现有的固定模式,已是摆在电视文艺工作者面前严峻的课题。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使电视综艺节目永葆其艺术魅力。
二、电视风光片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电视风光片是最受欢迎的电视文艺节目之一。当时,由于经济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人们能出门旅游观光的机会不多,电视风光片也就成为开阔视野的最佳选择。曾经有一大批深受电视观众喜爱的电视风光片,如在中央电视台专栏节目《祖国各地》中播出过的《三峡的传说》《哈尔滨的夏天》《长城》《泰山》等。
这些电视风光片在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观众们既满足了对知识的渴求,也从优美的电视画面中饱览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与文化古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视风光片中,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有两部:长达25集的《话说长江》(1983)和长达32集的《话说运河》(1986),堪称中国电视风光片的经典之作。这两部电视风光片声画并茂,情景交融。通过两位著名节目主持人陈铎、虹云的谈天说地,话古论今,娓娓动听地向电视观众介绍了流淌在祖国大地上的浩荡长江与大运河。播出期间,电视台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观众来信,并及时在节目中得到反馈。群众的参与程度和这两部作品所产生的良好的社会效应,直到今天,人们仍记忆犹新。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外国的优秀电视风光片被介绍进来;同时,中国的电视工作者走出国门去拍摄异域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如中央电视台的《环球》《正大综艺》等节目。这类题材的电视片,使观众不出家门,便可饱览全球美景。
三、电视专题片
电视专题片主要属于社教性质的电视节目。它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时间,要比电视剧早一些,数量上也要比电视剧多得多。
电视专题片的内涵比较宽泛,粗分可以分为时政专题片、经济专题片、历史专题片、人物专题片、文化生活专题片、音乐专题片、体育专题片等等。电视专题片具有某种新闻性的特质,它讲究专题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有些电视专题片往往还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延伸,更深入地、多侧面地反映某一事件,使报道更有深度和广度,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等。
近年来,电视专题片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出现了一大批在全国亿万观众中很有影响的优秀节目,如大型政论片《让历史告诉未来》《解放》《大京九》《历史的丰碑》《邓小平》等。创作者们用历史的视点审视过去与今天,史论结合,有血有肉。播出后,反响强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993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大型纪实性专题节目《东方时空》,其中《东方之子》和《生活空间》两个栏目都是播出电视专题片的。前者介绍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和优秀人才,后者则“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时风靡全国。从1994年起,一些较有实力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这类电视节目采用隐蔽式采访,将记者和摄像机视线所及的细节、采访过程、环境转换一一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观众大开眼界。如反映公安战线缉毒的《中华之剑》,它将过去单纯对声音、图像的静态记录,上升到一种动态氛围的纪实,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贴近,看到一种不加矫饰的真实之美。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往往从小处着眼,关照普通人的生活,但绝非是琐屑小事的罗列堆砌,其中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都蕴含着哲理。观众通过荧屏了解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最终反思自己的生活,从而体味生活的喜吟悲叹,领悟人生的真谛。在国内电视界颇有口碑的《壁画的故事》《中国老三届》《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等专题片,都能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忍、善良、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品格。
电视文艺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塑造出鲜明的屏幕形象,最终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
电视文艺有许多形式,如电视文艺晚会、电视音乐节目、电视歌舞节目、电视戏曲节目、曲艺杂技节目、电视文艺竞技节目等等。而其中以电视文艺晚会最为典型,也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欢迎和喜爱。同时其他的电视文艺样式也越来越融入电视文艺晚会中来,演变成综艺型的晚会,再加上晚会本身所独有的现场感、参与感和交流感,使得电视文艺晚会日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第二节 电视文艺晚会
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电视文艺晚会综合了歌舞、绘画、文学、诗歌、戏剧、影视等各门艺术之长,以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把观众和现场联结起来。
一、电视文艺晚会的播出方式
从技术角度来考察,电视文艺晚会大致有以下几种播出方式。
1.舞台演出实况转播
舞台演出实况转播,这是电视文艺最初采取的播放形式。其基本形态是边演、边播、边看三方同时进行。它将舞台或剧场里演出的文艺节目,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完整、艺术地通过卫星或微波技术,使不同地域的观众,得以在同一时间里共同欣赏到与表演现场内容和形式完全相同的文艺节目。这样,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场气氛,而且增强了电视观众的参与意识。舞台演出的实况转播,对编导者在总体设计、艺术处理上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2.演播室现场直播
随着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播出的方便和自由,各电视台纷纷建立自己的演播室。这样,在演播室里举行茶座式的文艺晚会,将现场的演出实况直接传递给电视观众,当然会比剧场演出的实况转播要方便、快捷得多。演播室现场直播,完全是为电视观众特意安排的文艺演出,因而在场景设计、造型处理、灯光布置、舞台搭设方面,都具有强烈的电视化特征。
3.电视文艺晚会实况录播
晚会的实况录像播出方式,是运用现代化的电子记录手段,将电视文艺节目声画合一,完整地录制在录像磁带上,然后通过电视编辑,重新加工制作,特别是对电视画面艺术性地组接,对文艺节目中细节部分的放大和夸张,以及对电视文艺节目局部和整体的协调统一,使其具有强烈的纪实性和观赏性。
4.电视文艺晚会节目的综合艺术制作
随着电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上先进的酝陨阅陨音乐电脑设备开始引入。加上大型电视投影屏幕作为舞台背景,使得画面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晚会演出融声、光、画为一体,构造出主体舞台的艺术效果。另外,充分运用电子技术、科学的时空转换技术,让舞台演出和外景实况交相辉映,在舞台中进行生活实景的穿插,甚至将艺术表演完全置于生活实景之中,使观众在欣赏精彩的文艺表演的同时,更增加一份生活真实感,获得多方面的审美享受。这是电视文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越来越趋于专门性和综合性的电视文艺晚会,对晚会的编导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编导,他既是各类电视文艺节目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同时又是多种电视技术手段的具体实践者。这样,他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及广泛的社会知识;他需要了解歌舞、戏剧、曲艺杂技等多种艺术门类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规律;需要熟悉电视摄录像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需要善于兼收并蓄各类艺术的长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创办出优秀的电视文艺晚会,满足广大观众越来越高的审美要求。
二、电视文艺晚会分类
按照目前电视界公认的观点,电视文艺晚会从内容表现上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节庆、周年庆典性的综合文艺晚会,另一类是表现行业特色的专题文艺晚会。
1.节庆晚会
电视节日文艺晚会,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初,每到盛大的节日,诸如五一、十一、新年、春节,电视台一般只为观众安排一些欢快的节目,以烘托和渲染节日气氛。后来,观众不满足于只看到个别好节目,而要求将社会上分散的、单一的文艺节目组合起来,串联为整体,在屏幕上播出,既有精彩节目,又有节日氛围,这样,电视文艺晚会的基本框架便搭成了。再后来,随着广大电视工作者的不断实践、摸索、完善,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电视节日文艺晚会就应运而生了。电视节日文艺晚会,主要是指在重大的节日期间,为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丰富老百姓的精神娱乐生活,特意组织的电视综合性文艺晚会。它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把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小品等文艺节目组合起来,经过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串联,将文艺与娱乐融为一体。其整体艺术风格的把握,力求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电视节日文艺晚会,多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
电视节日文艺晚会,常常有如下几个要求:①创造节日气氛;②注重节日内容;③安排与节日相关的节目形式。
节日晚会,顾名思义,是特指在节日期间播出的电视晚会,这种特定的时间也就明确了特定对象,即处于节日氛围中的观众对象。中国有句俗话“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下的观众对于节日中任何事都有了高要求。吃菜要吃好的,穿衣要穿高级的,家庭环境也装饰一新。由于这种传统思维的影响,看电视也要看好的,也可以反过来说,电视台的节日节目也应该是最好的。这种心理状态,必然加强了观众的欣赏承受力。如果这个节目在平常播出还可以算优秀的话,放到节日期间就只能算良好或刚刚及格。如果有些节目在感情浓度上吉庆色彩弱一些,就会招来更多非议。因为观众总希望节日晚会与自己的亢奋状态保持一致,传统思维和传统环境已不能使相当一部分观众以平常心来欣赏节日晚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