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官渡
4659900000003

第3章 竹楼三豪杰?

上珈蓝山的路没有太多平坦,几乎保持爬坡的状态,不过到了兼济山庄就完全不同,虽然一路曲折,但一行人在日落之前还是赶到了山顶,山路的尽头是一片空地,空地左侧是通向山庄的石梯,分三列而建,每列分六段,每段九阶。所用之石,皆为良玉。而空地右侧是镜湖,因清澈如镜永世不竭,则有镜湖之水天上来之誉,镜湖为四周绿树所环抱,湖中央有一竹楼,此处便是杜晔和他两位师兄的住处。

“师兄!”杜晔朝竹楼方向喊着,招手示意两位师兄过来,“冲哥,这是你的,嘿,先别看,收好了,给别人发现我就倒霉了。”

“嗨,没事,这次兔子比上次的肥多了哟,小子做的不错。”手里提着布袋翻看的便是老二庞冲,不要看其一身布衣,披头散发,此人自小奇赋异禀,天生神力,精通兵器,尤其箭术非常人所能及,十岁之时便可弯弓搭箭,于百步之外射落飞鸟。但山庄有禁令,所有人不得私自下山,违者驱逐无赦。

“墨师兄,这是按你说的,已长三年的紫竹,绝对是上等洞箫之材。”

“有劳师弟了。”

拱手之人便是兼济山庄学生之长,墨骁,身长七尺,肤如冠玉,头戴逍遥巾,身披秋白袍,手执碧色玉笛,器宇轩昂。先前所提汉筝便是他名动山庄之事。那是几年前,墨骁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后生,但性情孤傲,以吹奏弹拨见长,但此类人山庄内比比皆是,久不得志,直至一日,墨骁于课堂之上奚落祖师兼济先生为不懂筝之人,只知其表。使得老师大怒,于草堂之上厉声训斥。墨骁却不为所动,自称可超越祖师,并相约当晚于引月崖以证。

此事很快传遍了整个山庄,甚至庄主苍稽先生也闻讯前来,当初祖师初入珈蓝山,便引月崖发现一块天然的玉石,形似天然的汉筝面板,随即用牛骨与鹿筋制作成器,每逢皓月当空,此筝抚出之声如同天籁,引月崖由此而来。但因为材质不规则且坚硬无比,琴弦亦然,无法雕琢,且比平常汉筝长出不少。使得真正能驾驭此物之人寥寥无几,包括祖师本人也自称此筝与他无缘。

墨骁却称祖师不如他,所有人都等着嘲笑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的狂妄。墨骁却镇定自若,颇有胸有成竹之势,手提琉璃盏,慢步走上引月崖,放于几案之上,青烟袅袅,闭目盘坐于筝前,纹丝不动。等到明月当头,衣袖随着如珍珠落盘般的琴声拂动,时而和缓幽细如人窃窃私语,时而浑宏悠长如狂风骤雨,一句一调完美至极,毫无瑕疵,周围众人无不为之震撼,正当琴声渐入高潮之时,传出一声爆裂,汉筝的面板被琴弦掀开,碎玉散落一地,不少旁观者被砸伤,而墨骁捂着额头靠在一旁,慢慢起身手伸进爆裂的石墩,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他的手中,墨骁取出了一只碧绿色的玉笛,上面刻有四字“大道太平”。转身望众人,额头被牛骨划伤,一手执笛,一手放在背后。意在告之众人祖师口中的有缘之人即是我墨骁。

凭此,墨骁名声大震,之前被埋没的才华展现无遗,在山庄的威望日益增长,甚至被苍稽先生作为下任庄主的后继之人。

纤细之弦可断坚石,看来杜晔是受此启发,这时庞冲问道:“诶,瑶珞呢?怎么没见她?“杜晔瞥了一眼牛车,庞冲才发现瑶珞躲在车后不吭声,便走了过去,”嘭“,布袋掉在地上,抓来的兔子飞一般的逃跑他竟没有察觉,愣了半天冒出一句:”瑶珞,你,你今天好漂亮啊!”无地自容的瑶珞使劲推了阿墩一下,看都没看墨骁一眼,跑上阶梯,消失在了尽头。

过了许久。

“我的兔子那,啊,我兔子跑哪去了?“

“真是。。“杜晔无奈的摇了摇头,朝竹楼走去,墨骁也只是一笑,跟上了杜晔。

“冲哥,瑶珞姐让我转告你,先生让你们仨晚饭之前去寒箫阁,说是有事要交代。“

“知道啦,知道啦。“庞冲没多搭理阿墩,还在找兔子的踪迹,但最后还是空手而归,回到竹楼。

“刚阿墩说,师傅有事要交代,让我们待会去寒箫阁,会是什么事?“

“不清楚,前几天,我看见伙房的人去下山带了不少餐具,像要来什么人,看起来人数还不少,墨师兄,你都是准庄主了,肯定知道,就告诉我们嘛。“

“我确实不知,“正在研墨的墨骁回答道,”不过你们想想,祖师离世有多久了?“

“十年啊。“杜晔心算了一下,恍然大悟,”对啊,十年,当年的珈蓝山四子会重聚兼济山庄拜祭祖师。“

“珈蓝山四子?我只知道珈蓝山只有咱竹楼三豪杰。“庞冲打趣道。

“得了吧你,当年祖师本是云游天下之人,手下有四位学生,老师就是其中之一,经过珈蓝山附近得知有疫情,才到这山上取药救人。而后为什么定居在这我就不太清楚了,四位学生当惯了闲云野鹤,当时并不同意,无奈祖师心意已决不敢违逆,等祖师仙逝后才各奔东西,庄主却留了下来。“杜晔说的头头是道。

“那他们后来去哪了?“

“这个,墨师兄还是你来说吧,我分不清那一堆名字。“

“恩,珈蓝山四子分别后,都自立门户,排行第一自称辽远先生,回到了上山之前的状态,游历五湖四海,不问世事;排行第二的是藏龙先生,听说下山后投靠军阀,追名逐利,名声不小;第三则是华鼓夫人,离开后,与一郎中结缘,不幸丈夫早逝,华鼓夫人本精通医术,为完成夫之遗愿,创建锵兰坊,只收女弟子,游走民间,救死扶伤;而最末便是我们老师苍稽先生,留守兼济山庄,下山找寻如同我们一般在战乱中幸存的孤儿,带回珈蓝山抚养。人各有志,时隔十年,如真能重聚,实属不易。“

“原来如此,“庞冲扔了叼着的狗尾巴草,站起身来,”时候不早,我看我们也该走了。“

“恩。“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