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乾坤
4026300000012

第12章 渭州之战(3)

薛天傲道:“除阵中将士之外,延州城中还有多少可调之兵?”范仲淹道:“不足四千。”薛天傲拱手请命道:“可有小道通向渭州?若大人信任在下,天傲愿率四千人马前往渭州城,以解渭州城之围。”范仲淹道:“城后却是有条羊肠之道可通渭州,但此去凶多吉少,范某怎能眼看少侠去冒险?”薛天傲道:“我军四千人对敌方数万大军确实是寡不敌众,但兵法有云:‘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范仲淹闻言颔首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少侠若能运用如当年楚将师叔,渭州便保全了。”说罢交给薛天傲一面令旗,道:“大宋兴亡,全在少侠了。”

薛天傲大喜,接过令旗,领了四千人马,与燕征南并辔而行,绕过留守夏国大军,风尘仆仆赶往渭州。

渭州城外擂鼓鸣金,是时两军短兵相接,匝地烟尘,李元英率三万夏精兵,杀得两万渭州宋兵狼狈逃窜。

渭州太守韩琦见大事不妙,连忙收兵,关上城门,与李元英对峙。

李元英阴险一笑,手一挥,一根粗长滚木已被百余士卒抬到渭州门前。李元英大吼一声:“撞开!”众士卒便共同发力,便听“轰”的一声,滚木已撞上城门,这一撞势大力沉,渭州城门几乎要被撞开。李元英手再挥,四辆弩车已缓缓开至城前。

韩琦不甘示弱,终于下令反击,城墙上弓弩手呼啸而出,连发三轮箭阵如箭雨般射向城下夏兵。夏兵忙筑起千盾之阵,以坚盾覆盖周身,边防边退,夏人的第一波攻势算被宋军化去。

未待宋军喘息,夏军第二波攻势已至。夏国将士们手执盾牌,待得宋军放箭才以盾阻挡,宋军箭阵一停,夏军又是垂盾前行,显然是为了消耗宋军箭矢。韩琦瞧得心急,却又无可奈何,下令稍缓射箭,须臾间李元英之军又行至城门口。

李元英甚是得意,方欲下令再遣攻城之具,忽听背后马蹄声声,薛天傲、燕征南带领四千宋兵,拍马赶来。四千宋兵个个以甲身护胸背,上身缀披膊,军帽顶部缀一丛长缨,结成数千之阵,威风凛凛,雄壮非凡。渭州城中将士见一支援军赶到,各个振臂高呼。

李元英道:“来得正好!”命手下将领李大猛率一万夏兵,前去阻敌。原以为一场恶战不可避免,哪知李大猛军刚与薛天傲军交手,便将薛天傲军打得落花流水,只听薛天傲一声令下,宋军便逃离了战场。

这一仗夏军士气大振,而渭州城上一片死寂,韩琦心中刚燃起的希望瞬间化为乌有。李元英长笑一声,命士兵继续撞门,却又听背后叫声四起,薛天傲和燕征南率宋兵再次攻来。李元英令李大猛率军再次攻击,李大猛军和宋军第二次相遇,宋军仍是不堪一击,坚持了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又狼狈退去。

渭州城下夏兵见李大猛再次凯旋,欢呼不已。李元英刚要赏赐李大猛,却见薛天傲和燕征南第三次率宋军攻来。李元英如法炮制,命李大猛第三次轻松击退宋兵之后,夏军原来已经振奋的士气竟膨胀为对宋兵的轻视和对自己的过分自满。夏军此时已不将宋军放在眼中,他们身心麻痹,先前的严明的军纪此刻开始松弛起来。李大猛见宋军几番退去,向李元英请命道:“大将军,不如令大军倾巢而出,先将数千援军剿灭。”李元英道:“穷寇莫追,谁知宋军是否乃诱敌之计。”李大猛道:“援军扰乱我军攻城,可恶的紧,倘若置之不理,怕是难使军心安定。”李元英颔首,对身旁数十骑军士道:“尔等前去查探,数千宋军之后是否有大批人马随后。”十余军士领命,一勒马缰,掉头驰骋。

薛天傲见夏国大军并不上钩,也是略微惊奇,命军士退到百丈之外,加以休整再行骚扰.忽闻嗒嗒马蹄声由远及近,若不是天傲身负乾端坤倪功,此等微弱马蹄之声却是绝不可能听到。天傲心念一动,知是李元英派人前来查探,命千余将士下马休憩,摆出一副懒散之状。

数十余夏骑由旁侧小道前行,遥见宋军怠惰因循,肆无忌惮,不禁心颤道:“莫非真有大军尾随其后,故如此有恃无恐?”马匹渐行渐近,却听薛天傲高声道:“大军还需两日才能到达,我等定要故布疑阵,为援军赶至争取时间。”夏兵闻此言心头一凛,知是上当,连忙调转马头,欲回营禀报。却闻箭声破空起,数支羽箭贯穿夏人咽喉,当即从马上摔下毙命。见同伴丧命,余下夏人发疯似的策马疾行,却一一难逃封喉羽箭,坠马挣扎数下便不动弹。其中一夏兵运势较好,羽箭稍偏,贯穿他的右肩,却没将他射死。却闻薛天傲笑道:“燕叔叔好箭法,若是让他们回去,计谋便被戳穿了。”燕征南大笑道:“燕某人手下不容活口。”薛天傲道:“此番甚好,探查之军士全亡,更能体现我军之肆无忌惮,李元英必将相信大军在后。”

那受伤夏兵佯装死去,趁宋军稍不留意,悄悄爬将开去,爬出数里,起身拔腿边跑。薛天傲见其跑远,笑道:“燕叔叔的箭法简直神了。”燕征南道:“我燕征南不想他死,离弦的羽箭也得遵命。”身旁的宋兵与两人齐声大笑起来。

那死里逃生的夏兵狼狈回到夏营,将惨烈经过说于李元英听,李元英蹙额沉思,李大猛却早已按捺不住,大叫道:“将军,还等什么,快下令剿灭这数千奸诈之徒!”李元英正犹豫不决,却闻帐外叫骂声又起,却是薛天傲领兵前来骚扰。李元英与众将翻身上马,命李大猛再率一万军士前去。李大猛甚是失望,不费吹灰之力再将宋军打退,他终于抱怨道:“大将军,不是我李大猛出言不逊,您是否怕了宋军,此等胆识岂不是让众军士看低?”李元英当下不语,集结人马弃薛天傲而攻渭州城。尚未开始攻城略地,薛天傲已是半路杀出,此番李元英再无可忍耐,长鞭一指,命全军围剿薛天傲等四千宋军。李大猛心中痛快,带领一千先锋,杀在最前。

薛天傲见状自信一笑,对众将士道:“此番先佯装败退,待夏人追上来,便可放开手脚,给他们瞧瞧咱宋军的厉害。”说罢拍马上前,迎向夏军。薛天傲使的正是兵法中的“走为上”之计,昔日楚将师叔正是采用此计七攻七退攻下了庸国。

见宋军不退反攻,李元英更下定全攻决心,他大喝一声,率三万夏军倾巢出动。薛天傲见夏军果真被引出,忙下令全军掉头,向东退去,而夏军已杀红了眼,不顾渭州城,竟尾随宋军,追出五里多地。

时机已到,薛天傲对宋军将士喊道:“现在迎上夏军,拿出你们的真本事,为了大宋,冲!”说罢身先士卒,冲入夏军中,连连出掌击毙了几十个夏兵。宋军见状,士气大振,阵型一转,变为锥形之阵,尾随天傲而入,喝声不断,与先前判若两军。

夏军本以为宋军还会像之前那样不堪一击,哪知还未回过神来,反被宋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伤无数。

李元英大叫中计,忙命大军后退,欲先避一避锋芒,却发现渭州城中两万将士已从后方包抄过来,夏军一时向腹背受敌,进退两难,不到半个时辰,三万大军,逃的逃,死的死,所剩竟已不到两万。

薛天傲大叫一声:“擒贼先擒王!”纵马向李元英奔来。

李元英一惊,带领十余名部下,往西边密林逃去。

薛天傲紧追不舍,进入密林之中,林中古树参天,杂草丛生,一时竟找不到李元英。

薛天傲飞身上树,居高鸟瞰密林,重重叠叠的树影之间,一条小河悄然流过,薛天傲心道:“莫不是顺溪逃了?”于是跳下高树,行至溪前。

刚到溪前,只见一个人影从溪对面一掠而过。薛天傲一惊,施展轻功,跃过溪面。

溪对面树木渐稀,乱石陡增,天傲紧追那身影,两个时辰后竟然跟丢,自己反而迷失了方向。眼见天色已晚,薛天傲便倚在黄石旁,欲养精蓄锐明日再找出路。黄石粗糙,地表坑洼,薛天傲睡意全无,不禁忖道:“这里环境与林间相差甚多,看来李洛神并无说错,花草树木的确于天地有益。”他一念至此,反笑道:“可是老乌龟说得却是绝了些,此地与溪前相隔天壤,原因之一便是罕有人至,缺少植树灌溉之手,故人与花草树木却该是相辅相成的。”他百无聊赖,竟闭眼思索起来:“究竟是人与花草谁先存于世呢?即使明了先后,人又是从何而生呢?”他在心海中细细搜刮过去曾翻阅过的典籍,却无得到半分关于此方面信服之说。薛天傲忖道:“人显然非女娲、盘古所创,但究竟从何而来呢?”他越想越觉得人之可笑,连自身都未探索完备,却个个喊要征服天地,天下无敌,岂不是贻笑大方?沉思中一夜过去,不觉旭日已升起,薛天傲打个哈欠,欲起身找路,冷不防后心一凉,竟被人从后面偷袭,点住了穴道,那人在他耳旁说了一句:“不要闹,看好戏。”说罢带着天傲跃上了路旁一棵槐树。

“是谁?为什么要偷袭我?为什么他的口音如此耳熟?”带着一连串疑问,天傲运起神功,欲要冲破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