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洛神王朝
37483800000127

第127章 讲故事的白发老头儿

卓凌云隐约有些不安,不由自主得将眼前这个老人和洞中本应囚禁的那个魔头联系起来。

不过他怎么看,怎么想,都觉得疑点重重,那嗜杀成性,本应浑身杀气的魔头,怎会是眼前这位浑身都是祥瑞紫气的白发高人?

况且听姬长空说,那魔头本应被禁制囚禁,苟延残喘,又怎会自由自在得在洞中随意走动?

白发老人怎能猜出卓凌云的心思,他见卓凌云止步不前,以为他怕了自己,于是连忙解释道:“小兄弟,你别怕。我没有恶意…..我体质特别,沾不得阳气,这里寒气清幽,所以我才住在这里,调养身子。”

说着,老人转了身子,缓缓说道:“如若小兄弟不嫌弃,请随我去寒舍坐坐,我和你讲讲我的故事,也许和你此行前来的目的相关也说不定……”

卓凌云虽然还是心存疑虑,但他想既然这老人对自己有话要说,于是还是快步跟上了老人。

当然他还是和老人保持了三丈的距离,间隔三丈之地,以他的玄功身手,他自信逃的了任何高手的突然一击。

一阵泉水涓涓声越传越响,卓凌云实在没想到深海底下的山洞里竟然能生成泉水,有些引虚化物的道家玄妙。

只见前方有出自然形成的岩石裂缝,就靠在不断流淌出来的泉水旁。

卓凌云靠近了那条足足有一人高的裂缝,里面不断有冰冷透凉的寒气涌出,纵然卓凌云这般内修深厚之人,也是打了个冷颤。

“小兄弟……就是这儿了….”

老人语声和蔼,气色通顺:“我在这岩缝里边勉强收拾了间屋子,里边呢……有些冷…….小兄弟若是怕着了凉,可以禁闭云池,云膳,清滤三道穴窍,连接元神。不过我看小兄弟骨骼清奇,气息调理有顺,想必也是修行之人,这些闭穴通神的功夫也便不用我教了……”

卓凌云嗯了下,但他却并未闭穴除寒,一来他自持修为高深,不惧寒气,二来他还搞不准这老人身份来历,万一禁闭那三道穴窍有什么副作用,岂不是平白中了阴谋?

老人似乎毫不在意,他侧身走进了那道缝隙,然后不知从哪里寻来了烛台和火引,点燃了烛火,把缝隙内的洞天点亮透彻。

卓凌云悄悄在缝隙外打量着缝隙内的布置情景,发现里面是间很是普通简约的石室。

石桌石椅,石床石灶,石杯石碗,台子上挂着晒干的鱼干,还有不知道哪里弄来的卷心菜,都用石条串成串。

老人倒了杯水,摆在不大的石桌上,笑着邀请道:“小兄弟不进来坐坐么?”

卓凌云见没有半点奇怪之处,于是小心得侧身进了石室。

身处石室内,里边摆设便看着更加清楚了。石桌底下摆放着许多用来炼石打磨的工具,看来这里边的摆设,都出自这些石斧石刀之中了。

唯一算得上较为奇怪的是,石壁上挂着一件被黑布缠绕包围的事物,看模样,倒像是一把长刃圆月弯刀。

上面布满灰尘,看来是很久都没有被碰过了。

卓凌云正襟坐下,和老人隔桌相对。

老人欣慰得一笑,道:“看小兄弟腰间这把剑,是华山弟子?”

卓凌云有些惊讶,没想到这老人并非是不问世事的隐居高人,看来还是知晓些修行界之事的。

也许……老人入洞之前也曾是哪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后来失踪,也就无人知晓了。卓凌云如是想到。

于是他点点头,也问道:“前辈可否告知身份了?…..而且你我并无交集,前辈又怎敢断言你的故事和我来这里的目的有关?”

“……别急,别急…..”白发老人声音和蔼:“容我先问你一句。小兄弟这次来这个山洞,是不是与那关于被囚禁于此的魔头有关?…..”

卓凌云点点头:“正是,若前辈又任何指点,但说无妨,在下洗耳恭听。”

“那请我再问一个问题吧…..”老人低沉了声音:“小兄弟是不是受了一个姓姬的人的嘱托,这才来此山洞的?”

卓凌云有些许惊讶,但还是点了点头:“不错,我此次前来,确实是受姬姓人士的嘱托。怎么,前辈也认识那人?”

“何止是认识啊?…..”老人叹声道:“请问小兄弟,那位姬光寒老兄…..唉,说起来他也和我一般老了……不知道他今日来过的可好…..他可有个有出息的孙子,现在估摸着也该有二十来岁了吧……”

“姬光寒…..老剑神?….”卓凌云嘀咕着,道:“难道前辈指的姬姓人士是姬老剑神?可……老剑神他…..在六年前已然在凉州仙逝,已不在人世了…”

“哦?姬光寒他死了?…..”老人听后,不仅没有悲伤,反而放声大笑,声音依旧那般苍老嘶哑:“这一年来那孩子不说,我竟还不知道……唉…..死了好啊,死了好啊。人生一世,苦多乐少,不如意之事,十之有八九,他姬光寒厉害了一辈子,也凄苦了大半辈子,解脱了才是好啊…..”

卓凌云眉头紧皱:“前辈……你是……”

老人没有直接回答卓凌云的问题,只是不缓不急得徐徐讲道:“我跟你讲个故事吧,你若有疑惑,我都可以全全告诉你…..”

卓凌云:“………”

“嗯…..让我想想,差不多有四五十年了吧,当时大夏国国运渐衰,内部皇室凌乱,西域属国各怀心机,暗中作弄…….

当时的大夏皇帝一生坚持只娶一位嫔妃,那嫔妃早故,因而只得两个皇子……大皇子英明神武,擅统兵,是大夏皇帝最为依仗的左膀右臂;

二皇子生性倔强,却不学无术,一心就知求佛问道,虚度光阴,因而十分不讨喜………”

“又一次吵闹,因皇帝责骂二皇子不配为大夏子孙,二皇子一气之下,便一个人逃离皇宫,一路向南,跋山涉水,一直走到了那冰天雪地的天山山脉。当时地冻天寒,气象异常,北境的大雪一连下了一个月之久,天山附近的村镇牧场,牛羊都死光了,许多人都逃向了东边的蒙元,或是一路向西,举家前往播夷海……

那个二皇子平时娇生惯养习惯了,哪里见过这种世面。身上带足了的银子没人收,身上的华衣丝绸反而没有件御寒的破羊裘管用,平日里沉迷的那些佛道经典全成了些没有半点用处的废话。

那二皇子一路走啊,走啊,最终迷失在了茫茫大雪中,四周都是荒芜之地,早就没了人烟。他听说天山山上有仙人施法修建的绿洲,于是便攀登天山,想求仙问道,叩问长生之法……”

老人停了停,喝口水清了清嗓子,看面前卓凌云在聚精会神得听着,于是笑着继续讲道:

“结果呢,天山上神仙那倒没见到,苦头倒是吃了许多。那二皇子出身富贵,本以为所谓修行不过心诚则已,天下之事只要心诚,则天必助之。可这世间阴险疾苦,又哪里像深宫别院里那般简单通透?

唉……那个时候,那位初经人事的二皇子才明白,他父皇之所以教他学习兵法,勤练武道之技,就是想让他早点懂得世态炎凉,有个立身于世的本领。等老皇帝百年之后,无人再能保护他的时候,二皇子也好在风起云涌的大夏政坛有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有一处容身之地。”

卓凌云似已听出了老人语气中带的玄机。只是他不愿点破,便假装兴趣盎然得问道:“既然那二皇子被大雪困在天山之上,渺无人烟的地方,他又如何能生存?总不成他饥寒交迫,最终死在了山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