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水浒厚黑
37426800000014

第14章 挖林冲墙角

郭盛也不客气,上了山直接去找林冲,说明来意。

林冲听说晁盖要分些人到郭盛手下心中也是惊讶,很少有人肯把自己手下分给别人。就算是晁盖这样大肚的人也只是让林冲练兵,所有的喽啰都是安置大寨统一管理。

可以这么说,从林冲上山开始,不管是王伦还是晁盖都没有把自己的手下分给过林冲。晁盖也不过是安排了几个喽啰去贴身伺候林冲。

对于郭盛这种明目张胆自成小团体的人,林冲其实并不看好。他在梁山不管是王伦团队还是晁盖团队,做的努力都是融入他们之中。他认为山寨之中应该只有一个核心,都是围绕在寨主之下,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

所以不管高俅怎么陷害他,王伦怎么怠慢他,他都没有反抗的心思。把对高俅的怒火宣泄到了陆谦这些直接对付他的手下,而把王伦的怠慢宣泄到了无辜的路人投名状上。如果遇到的不是杨志,岂不是有无辜路人用自己的生命成为他发泄自己心中积郁的出气筒。

这一切都是林冲骨子里的根性,那种京城禁军出身的顺从。宋朝国策便是重文抑武,赵匡胤便是后周禁军将领出身,所以宋朝的禁军当然是被重点关照对象。

多少年体制内的冲刷,大多数都是被圈养的绵羊性格。以梁山好汉为例,武将系统之中大约分为两种,一是地方官,一是京官。

京官便是杨志、林冲、徐宁这种绵羊性格的。林冲不多说,杨志虽然为人严肃谨慎,但是对上级还是服从的,遇到梁中书知遇之恩想的是如何报答,结果做事过犹不及。徐宁入了贼窝就没了反抗之心,从此安心在梁山,出外征战只要点卯也无有不应。这也是一种逆来顺受的服从。

而地方军官基本都是一军之主,大都是没脑子的莽货,比如霹雳火、急先锋、董一撞,甚至花和尚。张清也是,放弃骑战的优势和董平去上山步战,最大的本事发挥不出来丢了性命。

和这些军官不同,会用脑子打仗的只有三个人:关胜、呼延灼、花荣。不是将门出身地位高端,就是出身卑微全凭本事。

在整个重文抑武的大体制下,不管是军官还是部队都失了野性,所以梁山才能多次打败朝廷军队,那是从弱小开始战无不胜慢慢积累起来的胆气威势。

真正出身军队系统而有反抗精神的只有一个半,那半个是王进不过也是见机不对的逃跑主义。不过此人能去边军讨生活,也是个血性汉子。

剩下那一个当然就是边军出身的鲁达鲁提辖了。身兼江湖野性和军队出身的他可能是梁山唯一一个真正战场厮杀过的军人,在大西北和西夏人。但是鲁智深的军事素养并不高,对于战局的把握没有关胜他们几个强。

可以说整个梁山没有一个能被称之为统帅的人,都是一些冲锋陷阵的猛将,执行军令悍不畏死,这也是梁山的优点。

和林冲约好午后一个时间,然后郭盛也不去聚义厅了,天天喝酒实在是顶不住。所以他就回了自己房舍,自然有喽啰送饭过来。

下午快到约好的时间时,郭盛取了自己压起来的那套行头。瑞雪三叉冠、寒霜镔铁甲、银花素罗袍一一穿上身,金钱五色幡依然不用。

早在外面等候的朱惇、高峻等到房门打开,看到了银光一闪,一身骚包的郭盛走出来。

这样的盛哥儿才是真男儿!朱惇心中赞道。在梁山长时间的低调,他们这些老兄弟都觉得他慢慢沉寂,再没有以前的大志了。

“怎么?”郭盛看到朱惇和高峻的神色不对,奇怪的道。

“没什么,只是突然看到盛哥儿你这副打扮,心中欣喜。”朱惇道。

“又有一天你会看腻的。”郭盛笑道:“但是不是今天,不是现在。不飞则已,不鸣则已。”

“郭大哥说什么啊?”看着郭盛越过他们走远,高峻迷茫的问道。

“平常让你多读书你不读。”朱惇摇头晃脑的说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高峻不忿的念叨道:“怎么都学了书生的酸腐?我们不是上山当强盗的吗?”

朱惇虽然又充满了希望,可惜他还是读书少,不知道除了一飞冲天之外,还有一句三年不飞。

晁盖是什么人?最重视兄弟义气的汉子,所以不管是他当保正的时候手下的庄客还是他当寨主时手下的喽啰日子过的都很舒坦。

但是这样的人只能当莽夫,打仗如同打架靠的是一股狠气。比如刘唐手下的喽啰,大多就是这样的,浑身匪气,一言不合就敢打。而且整个梁山上没有树立规矩,除了听头领、尊重老大这些潜规则,没有强制性的要求。

晁盖虽然没有明确分兵,但是其实底下的头目难免要选老大。而每个头领也都需要这样的心腹来打理自己的生活琐事。有滑头的跟着吴用,有好喝酒的跟着刘唐,同村的渔夫当然是靠着三阮,这都是人之常情。当然大部分头目都是晁盖庄客,对于底下人的心思他也了解,也不觉得过分。

毕竟谁没有个杂事处理,难道要事无大小都向他晁盖汇报?那一天还不累死。而且只有那么三五个头目,也成不了气候,晁盖自信这些旧日的兄弟还是和他一心的。

这其中当然也有佩服林冲本事的每日和他厮混,大部分是王伦旧部,怕不能被晁盖相容的,也只有两三个小头目。晁盖是个大气的人,也不在意,甚至把整个梁山的步军都交给林冲来训练。

当然了,这个交给只是名义上的,并不强制执行,也就是全看个人喜好,想跟着林冲学的就去那里。

郭盛盯上的就是这一批人,最起码比起那些整日偷懒、有买卖才火急火燎奔着下山的闲汉有上进心,且有一些枪棒基础。

林冲现在也只是教他们一套枪棒强身健体,真正的军阵、站位都还没有涉及。毕竟都是江湖人,对打仗也不感兴趣,只是觉得自己学到了京城禁军的武功秘籍而窃喜。

而且林冲也只是个枪棒教头,如果他真的精通排兵布阵,那就去当军官了。只是这几年在军中摸爬滚打,和那些将校们一起喝酒谈天接触到了一些基本的排兵布阵的方法。

而且禁军整体缺乏经验,太长时间没有参与过战斗了,那些前辈们的经验都是握在自己手里代代口传的。要说日后梁山,可能只有两个人会,一个是呼延灼的连环马,一个是徐宁的钩镰枪。

在战场上,三五人合击的方式,林冲也会,应该说这就是他的教授范围内的知识。可是他在梁山完全没有威望,人们只是尊重他,但是不会敬畏他。如果他杀了王伦之后自己坐上寨主,那么绝对是山寨里说一不二的存在,如同二龙山的鲁智深。但是他并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同时他也不是这样的性格。

林冲的性格好听点是温雅,这样的人是压不住山贼的匪气的,当然了,这时的郭盛也不能。所以他才要在林冲嘴里刨食儿,尽量选些老实的汉子。这样的人梁山也有,如同三阮一样在水泊里讨生活的人,并不是石碣村一家。

晁盖并了王伦这个外来户之后,那些过不下去的也都来投奔了,才能聚起几千人来。这样的人大部分都很踏实,跟着林冲努力学枪棒,虽然只是最简单的。偶尔林冲心情好的时候还会教一路太祖长拳,他们也是用心的记下。

这几日郭盛满山转悠,把这些事情都看在眼里,就算是其中不了解的地方,也让朱惇都去打听出来了。梁山的人哪有什么素质,也没学过保密条令,自觉没什么不好说的,几杯酒下肚开始吧啦吧啦,要不是朱惇和他们那些头脑简单头目不熟,恐怕头领们的腌臜事儿都会捅出来。

心中大体有了名单,郭盛还是和林冲说好,下午把肯来的人都列队站好,他要从中选出一百个人来。

当然了,郭盛现在没有威望,头领之中排名偏低,没有搞什么迟到半个时辰让他们太阳底下暴晒的把戏。

穿着自己骚包的衣甲,来到约好的地方,梁山的校武场。说是校武场,其实就是一块稍微休整出来的平地,几百个人等在那里了。

站的也不是很规整,每个人都提着一根哨棒,看着郭盛骑马而来,太阳的照射下映的闪闪发光。身后跟着二十个喽啰,每边十个,一边穿红袄一边传白袄,精神抖擞。

郭盛俯视他们道:“你们应该知道,今天林冲哥哥召集你们,是因为寨主哥哥许诺了要给我一百人,确切的说是一百一十六人,跟着我和吕方头领一起。”

说到这里,郭盛扫了眼在场的所有人,道:“但是,我不要废物。如果想要行尸走肉一样鬼混的人,我这里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