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云梦河山
37345700000041

第41章 汝州问题

一路上经过数个大大小小的坞堡、村庄,见杨璟兵威基本也都愿意投靠朝廷,送粮送人,而那些不愿意开门迎接的势力则被杨璟强硬的给消灭了,这一路上不仅有欢歌笑语,也充满着血流滚滚。过了两个多月,前方则是快要到达汝州了,一日张朝笑着对杨璟道:“将军,说句玩笑话,这半年的一路行来感觉我们更像是豪强大户,抢地盘抢丁壮抢粮食,哈哈。细细回想,将军你从京城出来时不过数十骑,我们从彭州出发时也不过三千人,刚到淮北之时连战不胜,还险遭大败,最惨时兵马不过两千出头,粮草仅够一月之用,将士们不仅士气低落且还要来回百里转战不停。那时候我几乎就以为要败了,从来没敢想居然能有这么一天,兵精马壮,粮草充足,士气高昂,并且还稳定了淮北方圆数百里,使之重新归于朝廷,将军真是功莫大焉。”

杨璟回头望着已经扩充到八千人的队伍,笑着回答张朝:“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说得我好像土匪头子似的。我们这么做,是为了朝廷君上,是为了江山社稷,更是为了黎民百姓。看着半年来经过我们努力后或能平稳前去江南或能有自己土地而生存下去的数十万百姓,我就觉得是值得的。”顿了顿后又正色地说:“是啊,半年了,经历过危险也看到过胜利,我们总算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司马莫要自满才是,前路漫漫啊!”此时的杨璟没有想到,汝州居然也有一摊子破事等着他去收拾。

汝州地方有两大股豪强,其中汝州城一个,名为徐风,乃土著豪强,趁乱占据汝州,不过名义上却没有自称官职,且还上表朝廷表示忠心,也被赐予将军号。离汝州不远的平县也有一个大豪,唤作李凡,虽未有官职衔头,但平时仗义疏财,结交各路英雄,所以也是有众多自愿归附者,由于李凡容貌交白,还被称为玉面李凡。这两股势力,占据汝州大城的徐风手下部众较少,才千五百人;相反占据小城平县的李凡因为仗义手下部众足有两千五百多人。两者虽然都向杨璟写信表示了欢迎和愿意重回朝廷治下的心思,但他们现在互相之间却正闹得不可开交。

杨璟在赶往汝州的路上就有幸看到了这一目。一片荒芜的田地上,两伙人马在互相对峙,足有几千人之多。刚看到时杨璟还以为有敌人出现,哪知哨骑回来后说是有两伙人在打架,各约有五百人,剩余的都是跑来看热闹的百姓。听闻得是打架而非打仗,让杨璟也是好奇,这阵仗居然是斗殴。

可能是看到了杨璟大军的到来,正在打架的那些人也都停了下来,勉强站成方队等在那里。杨璟带人过去看,两方各有数十人眉青目肿、口歪眼斜,一看就是拳头打的。杨璟把两方管事的喊出来具体询问怎么回事,只见两个管事一个嘴角淤青,一个脸肿的老大,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了这件事,不时还互相争吵,甚至还想动手,杨璟不得不让人把他俩拉开分别询问。

费了老半天劲,杨璟终于知道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原来这汝州徐风和平县李凡,都是本地豪强,后也都借战乱扩大势力,成一方大豪,趁着朝廷无暇顾及和北方之敌没有继续南下,各自当起了山大王。本来两人之间虽说不上关系多好,但也不至于刀兵相见,起因就在于汝州和平县之间的千余倾未开垦的荒地归属上。原来随着各自势力的增大以及各城南下百姓的众多,双方便把主意都打到这荒地上,但这荒地在两地之间,大概是汝州六平县四。其实两人虽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客观上也是让两地收容的百姓有口饭吃,出发点不能算是坏,但却办砸了事。

先是汝州的徐风派人占住了此地,准备开荒种田,哪知平县的李凡知道后也派人过来,看着徐风的人竟然连自己这边的也占了,当下便是大怒,仗着人多便把徐风开荒的人赶走了。徐风知道后又派人来抢,这次吃了亏的李凡部再次出来,双方就在这荒地上战成一团,竟然丢了数百人命。后来打着见不是办法,双方也曾想坐下来谈谈,而各自的条件是:徐风认为荒地在两城的归属是六四开,所以也应该按照六四分成;而李凡不同意,他认为徐风先抢了自己的地盘,才造成伤亡,作为赔偿,应该按照目前双方的实际控制面积也就是五五分成。

而就是因为这一成土地谈不拢,便再次刀兵相见,又丢下些人命后,两人都认为因此死人不值得,所以改打群架。但是仍没有结果。后来就演变成,每日间各方都派人过来巡查,以破坏对方开荒种地的行为,由于这种破坏行为又导致双方打群架,后几乎是每日必一打。而打群架也容易致人死亡,于是又变成了单挑、三对三、十对十等等。这也成了此地的每日娱乐之一,所以有老百姓前来观看,甚至还有以此为赌者。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杨璟不禁感叹:这都是些什么烂事啊。

当下杨璟先是让受伤的治伤并且让其余等人在荒地的属于两州的两侧开始忙碌,然后让众军就在荒地之中扎下大营。看着杨璟的军威,这些人当然也不敢再打了,乖乖地去招募人手开荒种地。过了一个多时辰,果然如杨璟所想,有人来访了。最先到的便是汝州的徐风,因为汝州较为近些,营帐中,徐风进来就响杨璟行礼:“在下徐风,见过杨将军。”杨璟一边回礼一边让他坐下,然后就开始了客套,无外乎就谈了些对于杨璟的欢迎、对于朝廷的忠心以及杨璟在淮北的战事等等,令杨璟感到惊奇的是,这徐风居然只字不提和李凡的矛盾,当然杨璟现在也不会主动去问。

说了一会,徐风说道:“将军和众将士们怎能在这荒郊野外驻扎呢,还是随我快快到汝州城里才是啊,我在城中为将军摆酒接风。我徐风虽未有多少家财,但管着众兄弟吃喝还是没有问题的。”杨璟心想果然,怕是到了汝州城才会和我说这事吧,到时就算在怎么说李凡也无法如现在这般可以立刻找人对证。这杨璟还在这里想着,忽听得门外大叫:“杨将军,还是到我这平县来吧,汝州虽大但好酒好菜却是不如我平县。”听这内容,不用想就知道是平县李凡来了。果然一人走进帐中,杨璟看那人面容白净,长相也是十分秀气俊美,看起来就和一些女子一般,真不知道这李凡为何与仗义疏财的好汉挂到了一起。

杨璟起身说道:“这位莫非就是人称玉面的李凡李头领?”那人躬身拜到:“在下平县李凡,拜见将军。”看着李凡在自己对面坐下,徐风不由得哼了一声,杨璟心中笑道:这两人,有意思。然后又和李凡聊了聊之前已经和徐风说过的一些事。等了一会,杨璟忽然开口问道:“听说两位头领之间有些小小的误会?”徐风闻言说道:“既然将军如此相问,想必将军已是听说。但在下还是要在说一遍。”当下便是把大概事情又讲了一遍,和之前杨璟知道的差不多,只不过突出了李凡强占自己汝州的土地之事。

听了徐风的叙述,杨璟还未开口那李凡站起来指着徐风破口大骂:“好你个徐疯子,要不是你先抢我的地,哪会有死人,我怎会又占据汝州土地?”不甘被骂的徐风也是站起来回骂道:“你个小白脸,现在是你占着我汝州的土地……”看着两人越吵越激烈甚至就要撸着袖子动手了,杨璟不由得头疼,然后大声让他们停下来,问道:“听着你们说了那么多,我已经略知事情大概,不过我有一言相问两位:普天之下,土地都是谁的?”两人闻言也是十分惊讶然后还是回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两位头领能够认识到此事,那么就休要再争论了,现在两位先自回去,三日后杨璟自会给你们个交代,怎么样?”两人也都点头同意,然后各自离去。

知道此事的张朝问杨璟怎么办?杨璟笑的十分诡异地说:“那还不简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他们听我的就好办了,毕竟咱们占着大义名分。”“那将军怎么知道这两人会听咱们的?”“原因有二:一是两人心中还心怀着朝廷和百姓;二嘛,咱们拳头大,不听的话就灭了谁,我想另一方也乐于见到,就算他们联合起来又能怎地。不要忘了,咱们本就不是当和事佬的,看看咱们这一路行来留了多少鲜血。”“可是光靠打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啊?”张朝又问,“放心吧,我会提出一个占着大义的方法,让他们无法拒绝,还能收百姓的心。”

转眼三日就到了,两人先后来到杨璟这里,让他们感到惊异的是军营中居然聚集着数千百姓,而且两人还被分别带到两座营帐中去。

杨璟先去见了徐风并向他问到:“徐头领还是不愿意让出一成的地?”听得杨璟如此问,徐风不满地说道:“难道将军的办法就是和李凡五五分吗?这实在不是好主意,就算在下答应,那汝州的百姓也不会答应。”“哦,这么说来,徐头领如此为之全是一心为了汝州的百姓?”“将军明鉴,汝州涌入大量的北方百姓,需要开垦新的土地来养活他们。”“那以头领所说不是为了装进自己的粮仓,扩充自己的势力,而全是为了百姓?可否当真?”“那是当然,”徐风一边心中暗自诽谤一边又不得不十分大义凛然地说到。问完了徐风,杨璟又去问了李凡,李凡的回答也是大致如此,说如果不是平县南下的百姓过多也绝不会一直纠结,但是想让也是不可能的。

然后,杨璟把两人叫到一起,把两人刚才的话都原原本本地说了,两人一边互相怒视一边等杨璟下文。杨璟对两人说道:“既然两位头领都是一心为民,那杨璟便有了办法。三日来我也把这片荒地转着看了看,确实能够开出不少良田。但是想要完全开垦却是不可能的,这前倾荒地中也分布着不少的土丘和水塘,还有些地面是石头而非土壤。既然两位都是为了这些被迫南下的百姓,那么杨璟想可否让这些百姓在荒地之中而又不能种田的地方上盖房居住,当然这就不要分哪个州县收留的百姓必须住在哪里了。除了这些不能开垦的土地外,我估算了一下,两地剩余的可种田大约都是三成过半,不满四成。怎么样?我这个主意两位如何看?有何疑问?哦,当然了,你们若非是心怀百姓,那还有另外的解决办法,不过肯定不是什么好主意了。”

徐风问道:“将军这主意是不错,不过在下有一问题,将来这人丁田赋如何收取呢?”看着也有此疑问地李凡,杨璟严肃地说:“呵呵,这不很简单,人在哪边,哪边收税,地在哪边,哪边收税。只不过这话不该两位头领来问吧,人丁土地赋税向来属于朝廷掌管,朝廷说怎么办就怎么办,难道两位还想管两城一辈子甚至万世千秋?两位举城归附,朝廷肯定恩赐有加,但是否为官,哪里为官都还需要朝廷决断,难道你们可是知道了什么消息,或者说是如同我所说的那样?”

两人闻言已是十分惶恐,真要像杨璟说的那么做与造反何异,马上杨璟或许就兵临城下了。两人纷纷说道:“将军误会了,我等就按将军说的做。”杨璟让两人坐下,笑着说:“当然了,这样两位或许有一定的损失,但杨璟有一法子:一是这片土地以后形成的村庄集镇可以让两位头领给命名,村子数量是五五分;二是给两位的事迹刻碑记载,传颂千秋。这样两位头领虽财物可能有些损失,但名声上却是大大的赚了啊。你们这下觉得如何?”

听得杨璟说可以宣扬名声倒是都很乐意,纷纷点头同意。见此杨璟便带着两人来到营中聚集的数千百姓前面,然后上到临时搭起的台子上面,杨璟先是向百姓们行礼,然后大声向下呼喊:“众位乡亲们,我知道你们遭受到了敌寇的劫掠,不得不南下千里,谋取生活。如今我要对大家说一个好消息,经过商量,这汝州的徐头领和平县的李头领决定,这片荒地让大家开荒种田,并且荒地中不能开垦的地方则让大家盖房居住。大家说怎么样啊?”众位百姓闻得纷纷是大声叫好,有的听说有地方住有田种已是激动的流泪,杨璟压了压双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继续说:“既然众位乡亲们都说好,那么此事就这么定了。我杨璟向大家保证,只要我们每个人能够勤劳干活,就必定能够生存下来,另外还告诉大家,开垦的土地前两年不用交任何税赋。大家要感谢徐头领和李头领啊,都是他们一心为了你们才这样的做的。”众百姓闻言又是纷纷说:感谢徐头领,感谢李头领,心怀百姓等等之类的。台上的两人见百姓纷纷流着眼泪感谢着自己,有的已经给自己跪下了,也是不自觉得热血高涨,先后上前说了些一定帮助大家,向大家保证之类的话语。

过几日,杨璟准备率兵先去汝州再去平县,表示这两个地方再次归于朝廷所有。杨璟正在收拾着东西,张朝说道:“我看呢,这些百姓最应该感谢的是你。要不是将军你,他们两个怎么可能这么做。不过将军的主意也是绝了,果然是一心为民。”杨璟笑着说:“不过些虚名而,能够让百姓得到好处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这个让他们和解的法子,实在是他们因斗一口气,而压根就没发现这两地交界处是不能开垦的山丘,水塘。”

杨璟率军开拔后,这荒地就彻底热闹起来,开垦者、建房者忙个不停。杨璟部先是进驻了汝州,自然受到了徐风的热烈欢迎,两部交流也是相谈甚欢。数日后,杨璟率部再去平县,临走前徐风也慷慨地送给杨璟许多粮草财物等以做军用,当然了在杨璟的“暗示”下,顺带也送了五百余精壮。然后杨璟到了李凡的平县,受到了和汝州同样热情的迎接和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