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理科生读宋史
37246400000022

第22章 塞北之王

在第二次柴荣亲征南唐的时候,南唐派兵部郎中陈处尧经海路到契丹求见了契丹皇帝耶律璟。陈处尧献上了大量的钱财给耶律璟希望契丹出兵帮南唐解围,结果被这个“睡王”耶律璟钱照收人照扣。

契丹并没有大举派兵攻后周,但是契丹还是找到了北汉皇帝刘承钧商量了下攻后周的事情。

经过了几次不愉快的合作,刘承钧虽然不信任契丹但是也不敢得罪契丹。要不是契丹罩着北汉的话,现在的北汉估计早就被后周所吞并了。契丹这边把后周大举攻南唐的消息告诉了刘承钧,分析起来后周的大军都在南方,现在北方的防御不足正是个进攻的好机会。刘承钧觉得很有道理,但是打仗得花钱契丹人来打仗不能白白牺牲吧,所以又得北汉给契丹人钱财让契丹人帮着打。

这样北汉硬是凑了些钱给契丹准备大干一票。不过第一仗就让刘承钧傻眼了,双方的联军正要进攻潞州的时候契丹人饶了一圈就跑回去了,只剩下北汉的军队尴尬的呆在潞州城外。

没错契丹人拿了钱放了刘承钧的鸽子。这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在哪里去了,这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联盟吗,遇到这“睡王”在当皇帝一切也似乎也就讲的通了。

后周要开始反击了。

首先是潞州的守将李筠开始反攻北汉,一举攻下了北汉的六个营寨,这也算是给了北汉点颜色看看,要不是契丹罩着后周早就能灭掉北汉。

契丹依然占据着幽云十六州,对于后周而言这些土地都不是最为重要的。后周最头痛的莫过于幽云十六州都在长城以南,失去了长城的保护契丹人南下入侵毫无险要地方可守,一旦野外开战契丹又仗着强大的骑兵战斗力相当恐怖。退一步而言,即便契丹不来入侵就算在边境上骚扰抢劫老百姓就不好受了。幽云十六州是柴荣心中的痛,作为五代第一明君的柴荣志在夺回这片土地,把契丹人赶到塞北去放羊是柴荣最大愿望。

即便是契丹现在的皇帝是个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可是后周要进攻契丹有胜算么。要知道我们故事中曾多次提到契丹入侵其中还两次灭掉了中原地区的政权,后周建国后还未曾真正意义上的跟契丹大动干戈,双方的摩擦还仅仅称得上是契丹对后周进行过“骚扰”。

还记得我们在第十七篇的故事中提到的后周为了防止契丹的南下骚扰在河北深州和冀州之间的胡卢河(也称滏阳河)动工改造,把河床挖深形成了超级“护城河”吗,后周对付契丹一直都是被动防守。

回到开封的柴荣就开始着手整顿国家内务,随后的行程安排就是北伐契丹收回幽云十六州。

我们都说过很多次契丹在当时乃至很长一段时间都一直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号强国,这个国家究竟有什么配得上这个第一号强国称号的地方呢。

这点或许很奇怪,我们提到古代历史总爱说唐宋元明清,根本没有人说唐宋辽金元或者别的说法,就那我们今天的首都北京来说就没有经历过宋代,北京在历史上在唐朝之后连五代都没经历完就直接跳到了辽朝和金朝。一个在我国古代似乎不起眼的国家被我刻意夸大了吗?当然不是。

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扬,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要知道知道今天在俄语、阿拉伯语等对我们国家名称的发音都还类近似“契丹”这个词。甚至相传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就是寻找传说中的“契丹”。

所以说契丹在历史上曾经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契丹族无愧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民族。之所以契丹被忽视可能是因为我们太重视汉人自己的王朝了,从而忽略了对我们国家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一些少数民族了。

契丹这个民族最早记载于还是在公元四世纪。契丹名称的由来其实是汉人对他们民族的音译,契丹二字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意思是镔铁。镔铁就是当时最为锋利的武器,契丹人正是仰仗锋利的武器和强壮的战马为自己打出了一个伟大的世界。

那么契丹人是怎么来的?契丹人是我国古代鲜卑族的后裔,鲜卑族被击败之后整体北迁,也被称为东胡。他们生活在今天我国的东北,这一支族人又分为了南北两部,南边的就是契丹人,北边的就是室韦人。这个室韦人就是日后兴起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族的前身。

关于契丹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叫白马青牛。

相传在今天的辽宁和内蒙有两条古老的河流——潢水(西拉沐沦河)、土河(老哈河)。在这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一位久居天宫的天女,觉得云霄之上的生活枯燥寂寞,她乘云来到人间,坐着一头青牛拉的车,从一个叫“平地森林”的地方,顺潢水而下。另有一位“神人”,乘着一匹白马,从“马盂山”顺土河向东。坐青牛车的天女和骑白马的神人在潢水和土河的交汇处的木叶山相遇。天女和神人,松开白马,叱走青牛,满怀喜悦,相对走来。两人相爱并结合,繁衍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后来就形成了契丹八部。

在今天的人看人这不过是个美丽的传说,但是在古代的契丹人非常重视这个传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经在木叶山建始祖庙。奇首可汗(即神话中的仙人)在南庙,奇敦可汗(即神话中的天女)在北庙,岁岁供奉,祭祀不断。每有战争,必祭告于此,祭祀的最高礼仪就是杀白马和青牛,以求战事捷顺。

最初契丹人还是处在部落时期,文明相对落后,契丹人对周边国家都先后进行依附,总之谁强大就依附谁,比如唐朝强大就依附唐朝,突厥强大就依附突厥。契丹就在开始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并且雄踞东北,契丹跟唐朝之间战争和掳掠不断,唐朝政府为了防御契丹,加强东北边防兵力,建立范阳、平卢两节度,重用胡人安禄山,结果酿成安史之乱。在唐朝中后期双边关系开始缓和,契丹在名义上“依附”唐朝,实质上属于自治。

作为游牧民族都有一个特点,由于依靠牧马放羊和狩猎为生,所以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随着季节气候变化他们必须随水草寒暑而迁徙。游牧民族之间又强弱相并,疆域大小,兴亡频繁。

秦、汉以来,游牧民族以匈奴最强。隋、唐之间,游牧民族以突厥最强,其后有吐蕃、回鹘崛起。五代之际,则是契丹最强盛。

在漫长的发展中契丹也从部落制向奴隶制转变,按现代的话讲叫做人类发展指数有了明显的提升。

契丹是由八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他们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像中国那么复杂的礼仪制度,更不会有中国一样庞大而又复杂的政治制度。在契丹部落的最高统治者是靠“民主”选举产生的,契丹可汗由部族首领投票产生,而且跟今年很多民主国家的选举是一样的,三年一任,而且最多连任一次也就是最多当六年。在契丹部落里的最高统治者叫可汗,汉语意思相当于大王,实际上更接近于酋长。

我们中原政权中皇帝之下权力最大是宰相,在契丹的可汗之下的就是于越。于越这个词也是用汉语翻译过来,跟中国的宰相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唐朝末年契丹于越是耶律氏单人的,这个于越有个侄儿叫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就天资聪颖,异于常人,他注定是个该要写中国历史的大人物。。

耶律阿保机非常聪明能干,这深得作为于越的伯父喜欢。这让这个于越伯父的亲儿子也就是耶律阿保机的堂兄心生妒忌,居然耶律阿保机的这个堂兄居然把亲生父亲的于越给杀了。这个逻辑似乎有些混乱,阿保机的堂兄嫉妒阿保机为什么不杀阿保机而杀自己的父亲呢?这是因为按照契丹的规矩,于越死后一般都是儿子继任,杀了之后他是准备自己当于越的。

于越是契丹人中的重要职务,于越一死契丹人就全乱了。阿保机堂兄还是失算了,后来耶律阿保机平定了叛乱后当了契丹新的于越。

尽管于越在契丹非常有权势,可是终究不如可汗,可汗是游牧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统称。

耶律阿保机是个非常权势的人,就相当于现代某个国家的普某某或者某某京一样。耶律阿保机就不甘心做于越,他要做可汗。

但是有个问题来了,契丹的可汗说起来是民主选举,但是也是有竞选条件的。这个竞选的条件就是在契丹人中的遥撵氏中选举的,耶律阿保机是耶律氏的,这样耶律阿保机是没有资格竞选的。但是在强大的耶律氏家族支持下耶律阿保机还是当选了契丹的可汗。但是这违反契丹原本制度的举措让很多契丹人不服,孔子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句话是永恒的经典,在契丹也是如此。

耶律阿保机为了让自己正名于是想到了上疏给中原政府,让中原的皇帝册封自己为可汗。这样就可以为自己的可汗之位正名了。

我们前面也说了其实契丹在“名义”上是依附于中原王朝的,这个时候正值五代初年的后梁太祖朱温的时代。朱温就是取代唐王朝而建建立后梁的开国皇帝。

朱温在这个时候就接到耶律阿保机的上疏请求册封自己为契丹的可汗。上疏的文章中耶律阿保机向朱温说明道:“原来的可汗去世了,根据原来的可汗遗命,安排在可汗去世后让耶律阿保机来担任可汗。”

朱温可不傻,虽然朱温不清楚契丹人的可汗必须要遥撵氏的人来担任。朱温知道耶律阿保机急于让自己册封耶律阿保机为可汗是有目的,所以朱温也不会白白册封耶律阿保机。

这事发生在公元905年,离唐王朝正式宣布“破产”还有两年,不过这个时候各地“债权人”纷纷开始要唐王朝“抵偿债权”,在中华大地上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国家。耶律阿保机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主动放弃了朱温的册封。你以为他就不让人册封他了吗?正名的工作是必须进行的,现在的耶律阿保机不过是要另外找个条件相对较低的人作为中原王朝的代表来册封下自己而已。

另外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在山西的晋王李克用。李克用是沙陀人居然当了唐朝的王,而且还是“一字王”。“一字王”可是要皇子才配的上资格册封的,作为外族人的李克用甚至姓氏都是唐朝赐与皇帝同姓,所以你可以看出李克用身份的显赫。这正是耶律阿保机要依附的合适人选。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作为出发点,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机一拍即合结成联盟,李克用反过来以中原王朝的身份接受耶律阿保机的依附。

耶律阿保机急需要中原政权册封,政治嗅觉灵敏的李克用也发现了这一点。李克用主动联络耶律阿保机,于是耶律阿保机带领着三十万契丹军队到云州(今山西大同)与李克用会盟。双方互赠金银和马匹,并且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机结拜为兄弟。

不过这是为了政治目的结拜兄弟,你觉得靠得住吗?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也都结拜了,靠得住吗?

答案很快就见分晓了,耶律阿保机后来又跟李克用的死对头朱温结盟了,耶律阿保机怎么就成了一个背信弃义的人呢?

因为耶律阿保机是一个政治家,这就是一场政治博弈的游戏。朱温控制唐朝皇帝,朱温代表的是天子,李克用只是一个藩王,朱温和李克用的政治资本不是同一级别。朱温能以皇帝的名义册封耶律阿保机,还封册契丹为甥舅之国,而这一切都是李克用不能办到的。

之后契丹多次入侵李克用的地盘。在跟中原各地政府打交道的时候阿保机就是这么游刃有余。

就在唐朝灭亡的同一年,耶律阿保机绕过重重阻碍当上了契丹的可汗。这一当就是六年,上文我们说了契丹的可汗是三年一届,而且最多连任两届,现在该换届选新可汗了,可是耶律阿保机完全没有让位的意思。

很多契丹人不干了,最先反对耶律阿保机无限连任,闹得最厉害的还是耶律阿保机的亲兄弟们。这个原因很简单,可汗现在是在他们耶律氏中选举产生,作为耶律阿保机的兄弟他们都是有资格竞选可汗的,人人都想过把可汗瘾。

可是耶律阿保机并不愿意把可汗之位交出来,耶律阿保机曾经先后三次出现了这些兄弟的叛乱,历史上把这事件叫做“褚弟之乱”。

公元911年,第一次“褚弟之乱”,耶律阿保机的四个兄弟不满耶律阿保机长期霸占可汗的位置,于是四人密谋叛乱夺权。其中一个兄弟的妻子因为害怕他们失败后会祸及自己就像耶律阿保机告密了,耶律阿保机先发制人平息了叛乱。耶律阿保机因念及骨肉之情不忍心杀掉他们,于是跟诸弟登山盟誓,之后放掉了他们。然而这几个兄弟口是心非,他们正在酝酿着下一次的夺权的计划。

公元912年,第二次“诸弟之乱”,耶律阿保机的四个兄弟这次拉拢了更多的契丹贵族加盟。这次正巧是耶律阿保机在外,耶律阿保机当机立断,当天举行了隆重的继任可汗的烧柴祭天仪式和选举仪式柴册仪。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中,阿保机率领各部落长老,祭告祖先和神灵,向东南朝拜太阳神,郑重宣布继任可汗,重掌旗鼓和神帐,继续担任契丹八部联盟的可汗。契丹人选可汗的这个礼仪就叫柴幡礼,耶律阿保机这么一来就自行继任可汗了。这次叛乱有点搞笑的是,大战还没开始打耶律阿保机当可汗了,这让造反的四个兄弟立马就尴尬了,这样契丹贵族转向支持耶律阿保机了,第二次“诸弟之乱”再次被平息。仁慈的耶律阿保机还是没有杀掉作乱的四个弟弟,这让他们再次有机可乘。

公元913年,第三次“诸弟之乱”之后耶律阿保机的四个兄弟终于经过细心谋划夺取了可汗之位。不过耶律阿保机还是更胜一筹,经过战争又重新战胜了四个兄弟,四个人全被生擒。这次耶律阿保机给出了最为“严厉”的处罚,跟四个兄弟一起作乱的人全被处死,不过因为耶律阿保机不忍杀害四个兄弟所以再次赦免了他们四人。

有人说过越是强大的王朝,越是能宽容自己的敌人,这是一个王朝的自信;具体到个人的话,那就是个人的自信,他不担心自己别人会威胁到自己,相信自己可以让他们“臣服”于自己。正是有耶律阿保机这么英明的君主所以才有了强极一时的伟大帝国,契丹是个伟大国家,它值得让我们后世所敬畏。

但是即便耶律阿保机在此夺回大权当了可汗,以后他们还是有可能会再叛乱,毕竟可汗是三年就要一选的。这个制度并不适合耶律阿保机这种权力欲望强烈的人,所以必须改革。

可是要怎么改呢?

这个时候耶律阿保机手下的一个汉人谋士给了耶律阿保机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就是说:“我们汉人都是有皇帝的,皇帝是终身制的,没有选举的说法,一当就要当到死为止。而且皇帝死了也不会选举,而是让皇帝的儿子继承皇位。”

于是耶律阿保机决定自己来当契丹的皇帝。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耶律阿保机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汉文名字叫耶律亿。建立契丹国,建元神策,建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但是称帝就能强大吗,五代十国到北宋时期称帝的也不少,为什么没有一家能像契丹一样制霸一方呢?

契丹崛起之迷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