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录》第二卷|巴蜀录|第十一章|十九次怀孕的女人
给大家分享个近代点的奇事,怀孕十九次的女人。在西元两千零八年三月的一天,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来了一位年近40岁的产妇,按说呢,这高龄产妇在现在也不算稀奇,可医生们却发现,眼前这个产妇却和别的即将生产的产妇不一样。在她身上,发生着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奇迹!什么奇迹呢?这个结婚不过14年的女人,竟然先后怀孕十九次!
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李孟秋看到这对夫妇的时候,感觉到他们很焦虑、很害怕,没有一点儿高兴的感觉。看到两口子这副表情,李主任就安慰他们说,没事儿,高龄产妇也没事,你们两口子就把心放肚子里吧,咱们的条件和技术都没问题。肯定让你们的孩子顺利生下来。这时候,孩子的妈妈对医生说,她上一次怀孕,到七八个月的时候,孩子就死在肚子里了。怪不得这两口子没兴奋起来呢,原来是有过这样一段伤心的往事。为了让夫妻俩的心安定下来,李主任详细地检查了胎儿的情况,发现胎儿很健康。而且已经足月了。第二天上午10点多,这位高龄产妇彭英林被推进了手术室。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七斤四两的大胖小子出世了。快40岁的人了,终于喜得贵子,身为母亲的彭英林百感交集。
看着七斤四两的大胖小子白白净净、健健康康,父母都开心了,医生也跟着高兴起来。不过,因为孩子妈妈毕竟快40岁了,是个高龄产妇,属于高危妊娠,所以,孩子还是被送到了新生儿病房,要进一步观察。第二天一大早,新生儿科的刘医生就开始按惯例查房了,走到彭英林的宝宝面前时,他愣住了。他发现,这个孩子面部出现了明显的发黄。孩子肤色变黄了?出生的时候还好好的啊,这是怎么了?更要命的是,这孩子全身变黄的速度是那么惊人:一开始是巩膜,有个黄白的对照非常明显,眼球也变成了金黄金黄的,随后这个孩子的脸部、胸部、腹部一直到掌心都出现明显的发黄。其实,绝大多数婴儿在刚出生时,都会有生理性的黄疸。当然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根本就不需治疗,慢慢就好了。可眼下的情形有点儿不太对劲儿,通常的黄疸是在孩子出生两三天后才会出现。可这孩子,才一天就这样了。刘医生还发现,孩子不仅变黄的速度很快,而且这黄的颜色也和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一样。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颜色不过是淡淡的一层黄色,可眼下这个孩子却是金黄金黄的,像稻谷一样的颜色。而且他的生命体征也在急剧地减弱,医生们意识到出问题了,这根本就不是生理性黄疸所能造成的。难道孩子得了什么急症?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呢?医生们赶紧对孩子的身体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奇怪的是,他们始终不能找到根源,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孩子浑身发黄的症状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其实这时候父母啥心情咱都能想得到,而医生们除了为这个小生命担忧,还多了一份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孩子到底怎么了?大伙儿正束手无策呢,这时候一直沉默的孩子爸爸说了一句让医生们听了目瞪口呆、难以理解的话:“肯定是没有希望了。”
您说这叫什么话,医生还没放弃呢,当爸爸的自己先把路堵死了。是伤心糊涂了还是另有隐情?正当医生刚想问个究竟的时候,孩子的母亲彭英林说话了:“我呀,算这孩子,已经是第十九次怀孕了。”第十九次?没有听错吧。都说这女人怀孕生孩子。就像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按这说法儿,彭英林已经在鬼门关走了19趟了。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怎么就怀了这么多的孩子呢?
原来,彭英林两口子生活在大山里极其偏僻的一个小山村里。14年前,20岁的彭英林嫁给了丈夫孙遗银,结婚后的第二年彭英林就怀上了孩子,可能是因为住得太偏僻,也可能是把生孩子看做是很简单个事儿,所以他们没去医院。到了日子后,彭英林在自己家里顺利地产下了一名女婴。
可没过几个小时,丈夫孙遗银就发现不对劲了,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蛋儿突然开始变黄了。短短几个小时的工夫儿,孩子全身的皮肤就像黄铜一样了,简直像一个铜娃娃。当时村里有的人说是胎黄,有的人说很正常。听到这样的话,他们就没当回事儿,可孩子到晚上就不行了,4个小时以后孩子的呼吸就没了,这个“铜娃娃”似的女孩儿莫名其妙地就夭折了。夫妻俩尽管也很伤心,不过当时也合计了,彭英林才20岁出头,年轻,身体还很好,大不了再要一个呗。还别说,第二年老天爷就把一个大胖小子送到夫妻俩身边儿了。这大胖小子也挺给父母长脸,能吃能喝的,夫妻俩对这个孩子是百般的疼惜,可他们的喜悦仅仅维持了7个月。7个月后,厄运再次降临了。
一天下午。两口子正抱着孩子稀罕呢,突然发现这孩子脸色怎么有点儿不好。抱到外面仔细一看,坏了,这个孩子的脸色又像他们第一个女儿一样了,变得蜡黄蜡黄的,夫妻俩这次没敢怠慢,赶紧抱着孩子往医院赶,结果还是晚了。当天,孩子就离开了人世。两个孩子,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夭折了,伤心之余,夫妻俩不得不面对一个难解的问题:生出来还好好的孩子,怎么就都变成“铜娃娃”了呢?孩子的死肯定和这有关。在丈夫孙遗银的陪伴下,彭英林到了一家大医院检查了一遍,当时医生说没什么问题。事实上,为了找到答案,夫妻俩好几次走出大山去城里检查,可人家医生们说了,你俩身体挺好的,没什么问题。
两人一琢磨,既然医生都这么说了,那前两个孩子出现的情况没准儿就是巧合,就再生一个吧!结果第三次问题更严重了。孩子还没足月儿呢,就死在了母亲的肚子里。更可怕的是,把胎儿引产出来这么一看,又是一个全身发黄的“铜娃娃”!尽管这样,彭英林夫妇还是不想放弃,他们太想要个孩子了。简单说吧,14年间,彭英林先后18次怀孕,生下了12个孩子,可这些孩子呢,有的只存活了几个小时。没有一个逃拖夭折的厄运。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孩子在临死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状—全身泛黄。
在农村,人们都把生孩子看得特别重要,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孩子接二连三地夭折,而且还都是一个症状,全身泛黄,您想村里能不议论吗?甚至有人还讥讽嘲笑,你看你们,就这点儿本事,连个孩子都生不明白。当事人彭英林更是难受。看到别人的孩子,她就想起她那些一个一个离她而去的孩子们。在当地,有这么个习俗,夭折的孩子不能埋起来,只能烧了之后把骨灰撒在路上,彭英林家门前的这条小路就撒着他们孩子的骨灰,闲下来的时候,夫妻俩就在这路边儿呆呆坐着,仿佛那些远去的小生命还和自己在一起……
丈夫孙遗银每每回忆起以前孩子的模样,想着他们长得什么样,生下来是什么样,想着想着,就泪流满面了。为了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夫妻俩甚至开始求神拜佛,希望老天爷能同情同情他们,听人说自己家房子的风水不好,孙遗银干脆借钱又盖了一处房子,希望这个新房子能带给他们好运。或许是两口子的执著感动了上苍,搬进新家一年后,彭英林又怀孕了!可一想起之前的经历,夫妻俩无论如何也乐不起来,随着彭英林的肚子越来越大,两口子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这个孩子不会和以前的孩子一样吧?于是他们没敢耽误,赶紧来到朝天区医院。可是怕啥来啥,这个孩子居然又延续了以前孩子的厄运,也变黄了。
两口子这回真的彻底绝望了。这孩子肯定也没救了,他的症状和之前夭折的那些孩子完全一样。最后的这点儿希望也要化为泡影么?妻子已经快40岁了。难道还要再生下去么?还可能再生下去么?朝天区医院的儿科主任刘汉越已经有20多年的医龄了,在这20多年中,他还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现在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个孩子应该是病理性的黄疸,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现在还是个谜,难道是彭英林夫妇的身体有问题?
医生们一方面对孩子进行抢救,一方面对彭英林夫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第一,母亲没有病毒性肝炎,新生儿肝炎导致的黄疸被排除了;第二,母亲没有疟疾,她生活的地方也不是疟疾流行区,疟疾引起的黄疸也被排除了;第三,在宫内没有明显感染的证据,生产的过程和产后也没有感染的症状,所以新生儿败血症引起的黄疸也被排除了。要想彻底救活孩子,就必须找到发病的根源。可现在呢,能导致孩子发生病理性黄疸的原因都被排除了,大伙儿都有点儿束手无策了。既不是彭英林自身的问题导致的,也不是什么家族式的疾病造成的,那就怪了,为什么彭英林生下的孩子全都无缘无故地迅速变黄继而夭折呢?想来想去,一个当初谁也没留意的问题嗖的蹦出来了—是不是新生儿溶血症呢?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我们都知道,胎儿和妈妈是通过胎盘和脐带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血流就是双向的,孩子的血可以通过脐带流到妈妈的体内,妈妈的血可以回流到孩子的体内。如果孩子的血型和妈妈的血型出现不合的话,他的红细胞进入妈妈体内就会刺激妈妈产生抗体,而这些抗体通过胎盘又和孩子的红细胞结合在一起,导致孩子在妈妈子宫内或者出生后发生大量红血球破坏,于是出现黄疸,心力衰竭。要是抢救不及时,就会造成脑性瘫痪、呆傻,甚至死亡。这种情况通常以母亲O型、子女为A型或B型最多见,可拿到验血报告这么一看,医生有点蒙了,这彭英林也不是O型血啊,新生儿溶血,母亲是B型、孩子是O型是不会发生ABO溶血的。
灵机一动,医生们决定重新检查彭英林的血型。这一查不要紧,医生发现彭英林根本就不是B型血,而是一种很少见的RH阴性血型。在汉族人群里,RH阴性血所占的比例也就是万分之一,所以这种血型也被称作熊猫血,而孩子是啥血型呢?经过检查发现,这孩子的血型是常见的RH阳性,两者完全不符。经过血型检查,院方判断孩子出现的症状,是RH血型不合的可能性比较大。
原来啊,这新生儿溶血症有两种类型,一种属于常见的ABO溶血,而另一种就是极为罕见的RH溶血。而且,RH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症里最严重的一种,如果真是这种情况,那救治孩子的唯一办法就是—换血。由于朝天区医院条件有限,孩子被迅速转到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此时婴儿已经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了。
到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副主任陈娟看到孙遗银那焦急的表情,那种乞求的眼光,真是有了一种既可怜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心说了,你来得实在是太晚了,这时候婴儿体内的血红蛋白已经只有70多克了。二话没说,陈主任直接给他们夫妇下了“病危”通知书。医院迅速寻找血源,准备给婴儿换血。关于血型的选择是有严格要求的,一定要选择RH阴性的血,普通人RH阴性是比较少的,而且要通过CD市中心血站在献血源中筛查,通知献血源临时来给他献血。
血液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华西二院,当陈娟教授要为孩子换血的时候,又一个意外发生了。这刚出生的婴儿血管太细,扎不上动脉,扎上以后很快就破了。孩子的血管才多粗啊,根本承受不了这几百毫升血进入体内的压力,通过动脉注射是不可能了,只能另想办法。面对这急迫的情况,陈主任迅速做出决定,采用脐静脉换血,脐静脉换血相对来说就容易一些,脐血管要大一些,尽管脐血管已经扎住了,医生们还可以通过外科切开,分离脐静脉进行cha管。时间紧迫。医生用最快的速度将婴儿的脐静脉切开,救命的血终于输进了孩子的体内。随着新鲜血液的不断输入,那危险的黄色标志逐渐褪去了,孩子慢慢恢复了健康的白皙和粉嫩。
终于,彭英林的这第十九个孩子健康地活下来了。彭英林,这个,也不必再继续承受痛苦煎熬了。故事到这儿也讲完了。说实话,心里挺矛盾,回过头来看,“铜娃娃”的出现病因似乎也很简单,怎么就非得接二连三地夭折了那么多孩子才弄明白呢?当然了,这里面有两口子自己的问题,不过,另一层面也说明,咱们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普及还不够,医生的水平和技术也有待加强和提高。当然了,不管怎么说,总算有个比较不错的结果,还是值得我们高兴和欣慰的。感谢科学吧!是它,让所谓的“铜娃娃”变成了金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