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搜神录
3719800000011

第11章 平羌大佛

《搜神录》第二卷|巴蜀录|第十章|平羌大佛

从乐山乘船沿岷江上溯三十余里,便是大诗人李白咏赞过的平羌小三峡。平羌江水澄澈如莹,三峡风光旖旎若画。船过犁头峡,但见江水湍急,悬岩陡峭,气势夺人。崖壁上幽了个佛头像,传说是诲通和尚在开凿乐山大佛之前凿的,因为海通认为凌云山就是他修行的最理想的地方,凌云山下是大渡河、泯江、青衣江的汇流地,江水如万马奔腾,吼声震天,常常有船毁人亡。年复一年,人们只能望水兴叹,无可奈何。海通见此情此景,悲痛无比,他日夜沉思,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山岩上临江凿一座人世间最大的弥勒佛像,让他日日夜夜、万世千载面对浩浩三江,安澜镇涛,保佑苍生。

当年,海通和尚发下宏愿,要修一座举世无双的佛像。为此云游天下,欲选一个满意的地方。他从贵州步行到CD,又从CD乘船下嘉州。这天,船入犁头峡口,突然江水暴涌,江面陡然升高了一丈八。波涛汹涌,急流似箭,海通的船东簸西颠,不几下就被掀翻了。也算海通命大,他抱住一块船板飘到岸边,被船工救起。船工们告诉海通,这个峡口有水妖作怪,经常打翻船只。

海通见峡岸风光秀媚,峭壁千寻,正是造佛像的好地方。于是,决定在犁头峡依山凿佛,以镇水妖。他找来石匠,一合计,就迅速动工了。刚打头一凿,只见一个红胡子老汉找来,自称是当坊土地,质问海通为何不烧香就开山动他的石。

原来,这土地生前是个贪官,死后带了不少钱进棺材。他发现在人间用的行贿手段,在阴间也行得通,就用钱买通了判官,向阎王老子求情。吞头昏脑的阎王听信了判官,不但没给他任何处罚,还封他当了犁头峡土地。他见海通在他的地盘上修佛不送钱财,就敲诈来了。那知海通是个正直人,因看不惯人一世间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才出家当和尚。现在土地竟然要勒索他修佛的钱,十分气愤,义正词严地说:“要钱没有,要脑壳有一个。”

土地讨个没趣,心头暗骂道:“好个秃驴,竟敢得罪我,好吧,我就只让你修个佛脑壳算了。”他对海通说:“不交地皮钱也行,但限你在明晨鸡叫前完工,鸡一叫我就要封山了。”海通毫不在乎,说:“好吧,明日鸡叫前完工。”

海通和石匠们连夜赶工,大家一齐动手,凿好了耳朵,修起了眼睛。很快,佛头就出来了。土地一见心慌了,心想,海通的本事真不小,照这样凿下去,鸡叫前是凿得成的。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赶忙找到河对门山上那只石公鸡。原来,这石公鸡因偷吃了城隍菩萨的米,被罚到汉阳坝交与土地看守。土地吩咐石公鸡提前啼叫立功赎罪。石公鸡正想巴结土地,就一口答应了。正当梅通和石匠们凿得起劲时,石公鸡叫开了。这一叫不打紧,方圆几十里的公鸡也糊里糊涂地跟着吵吵闹闹起来。

土地来了,皮笑肉不笑地说:“海通师父,鸡叫了还在赶工么?”海通停了手中凿子,气恼地往山下走。他越走越觉得时间不对头。猛然,看见那只呢呢啼叫的石公鸡,才明白原来是这家伙在捣鬼。便一凿子打过去,将石公鸡的下巴打掉在河里。这掉了下巴的公鸡至今还在犁头峡口。

这样,犁头峡崖上只凿了个大佛头像。海通离开犁头峡,继续沿江而下,终于在嘉州的凌云山找到了一块佛国宝地,于是他就告诉大家自己要修建一个大佛。

建造大佛的消息一经传开,远近的能工巧匠都争先恐后的云聚到了凌云山。到了开工的那一天,千锤击石,喊声震天,场面真是千古少见。一方方巨石从高高的山岩上坠落江中,激起千重巨浪,那些深藏在江底的兴风作浪的水怪,都惊慌地窜出水面,仓皇逃遁。海通在大佛开工后,又肩负起了筹措资金的重担。他心怀宏愿,一衣一钵,足行千里,八方募化,历经艰辛,终于满载而归。

春去冬来,岁岁年年,大佛的轮廓越来越清楚,三江汇流处也越来越平静。一日,嘉州郡守听说海通手里有一大笔钱财,就带了一大批随从前来讨要。海通面对威胁,毫不畏惧,断然拒绝了,他斩钉截铁的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海通高傲和蔑视激怒了贪财如命的郡守,他不相信会有人有胆量挖出自己的眼珠,他恼羞成怒的说:“那你就挖出来看看!”面对寡廉鲜耻的郡守,海通威严的盘腿坐定,端起一只铜盘,毫不犹豫的剜出自己的一只眼珠放在上面,默默地举到郡守面前。顿时,郡守大惊失色,吓得失魂落魄,仓皇逃下山去。海通舍己献身的浩然正气感天动地,更激发了光大人民的造就大佛的雄心。可是没等到大佛完工,海通就圆寂归天了。后来,在唐德宗贞元初年,西川节度使韦皋继承海通未竟之业,终于在贞元十九年完工。大佛高71米,历时九十余载,为世界第一大佛像。

这个故事是茶涼的姐姐及姐夫去旅游的时候听导游讲的。现在也分享给大家,据说那里风景不错。是个旅游的好地方喔!附:海通和尚,出生于大唐开元初年,贵州人士,本名清莲,取自“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他十二岁出家,师从于高僧慧净,二十四岁时离师游历天下。最终他的宿命指引他来到嘉州的凌云山上,在那里搭起一间茅屋修行直到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