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命运奏章
37063900000060

第60章 出兵邺城

众近卫这才缓过神来,一个个一脸错愕的转身欲走,却见狗娃子那黑塔般的身影从外堂走了进来。

刘天羽急忙快步走了过去,看着狗娃子,急声问道:“刚刚那人那?”

狗娃子轻轻挠了挠头,憨憨的有些不确定的问道:“你是说刚刚那个有点像娘们似的家伙?”看到刘天羽点头,很是无懈的说道:“那娘们也不知道生的哪门子闲气,出去这一路上都有些火急火燎的,俺送她到门外,连句谢谢都没有,骑着马奔东门去了。”

刘天羽闻言,对几名近卫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去追。”

狗娃子伸出双手将几人拦了下来,冲着刘天羽说道:“现在去追,我估计你们也追不上了。那家伙似乎和他的马有仇一般,那一鞭子下去都带着血迹的,就你们那些骡马,怎么可能追的上他。”

刘天羽闻言不由得一阵苦笑。自己这是怎么了?还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多大个人连这点城府都没有了?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死人妖’明显是张角身边的人,把他得罪了,他回去后,还不定在张角身边吹多少歪风那。不过话说回来,这‘死人妖’是不是太监那?要真是太监的话,这张角的心思,可就有点活泛了啊!

刘天羽一边思索一边重回屋里,除了猜测张角的心思,对书信的内容也有些好奇。

刘天羽和张角之间也有书信往来,只不过一般都是十天八天的,这次距离张角上次传信,也不过刚过三日,如此短的传讯时间,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要说刘天羽不好奇信中内容,那是不可能的。

刘天羽拿出绢帛凝神看去,信中的内容简短不多,却是让刘天羽大吃一惊。

张角信中所述,皇甫嵩的大军采用昼伏夜行的行军方式,已经进入兖州境内。若非机缘巧合,被当地流民发现呈报给波才部,估计波才部被围歼在陈留城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角已命令张曼成部即可起兵于波才回合,打算一口气吃下皇甫嵩的军队,给朝廷来一次凶狠的下马威。

之所以给刘天羽来信,是想叫刘天羽迅速拿下邺城,随后尽起大军挺近兖州,截断皇甫嵩得归路,打一个漂亮的反围剿。

刘天羽拿着书信,久久无语。

不得不说,皇甫嵩作为东汉末年最杰出的三大名家,却是有其独到之处,仅从其这种诡异的行军方式,和战略目标重点打击的对象就可见一斑。

兖州,前接司隶,左接豫州,右接冀州,背靠青、徐二州,可谓是四战之地,战略位置极为显著。一旦皇甫嵩全歼兖州,在兖州站稳脚跟,不但缓解了司隶的压力,同时也切断了豫、冀二州的联系,将黄巾军彻底分割,这份战略眼光真是相当狠辣。这种后果,绝对是现在的黄巾军无法承受的。

因为廮陶之战,刘天羽在朝廷中也可是挂了名的,这种‘名声’已经将刘天羽彻底绑在了黄巾军的战车之上。此时的朝廷,还是要兵有兵要将有将,就算刘天羽现在去投奔朝廷,朝廷也不会把他这种小杂鱼放在眼里。自古贰臣多薄命,顶着贰臣的名头,承受着同僚的排挤,受千人指万人骂,最后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现在摆在刘天羽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迅速出兵拿下邺城,帮助张角平定天下。他与黄巾军的关系,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时间不等人啊!

次日,刘天羽被迫无奈下,只能聚兵点将兵发邺城,至于训练上的事情,也只能在行军途中进行。

这时代的行军可不像后世般全是机械化部队,靠的就是兵卒的两个脚底板,拼的就是个体力活。好在,这时代的人,也不像后世那般娇弱不堪,哪怕是一天兵都没当过的农民,那体力也是杠杠的。想刘天羽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绝对是凤毛菱角。

大军的出城,得到了全城百姓的夹道相送,这与刘天羽颁布的与民无犯的军规密不可分。

战乱年代,兵与匪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限,很多时候,兵比匪更加残忍和霸道。其实,作为普通老百姓,他们的诉求很简单,有衣穿有饭吃,别有事没事去霍霍他们,他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想刘天羽这样与民无犯,还没事就施舍点粥米的部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能得到百姓的衷心爱戴,也是无可厚非。

大军一路所过,经曲梁、过清渊、踏阴安、占黎阳、抵邺县,沿途百姓自发的打开城门,迎接刘天羽所部的到来。

由于刘天羽在廮陶的‘仁政’,使得冀州境内的百姓,盼刘天羽的大军如盼日月,这也是刘天羽最开始没有设想到的结果。

刘天羽的大军进入邺县,再往前也就是邺城。经过多日急行军,大军已经呈现极度困顿疲惫之态。以这种状态迎接邺城的考验,那就不是装逼,而是准备找死。

刘天羽体会到不扰民的好处,命令大军在城外扎营,同时告诫众将士,任何人不得私自离营。刘天羽这一决定,使得军营中怨声四起,很多屯长都跑到刘天羽这里来诉苦,哭着喊着的嚷嚷这兵没法带了。

说实话,刘天羽自己都觉得,自己这种做法有些太过苛刻。大军连续急行军多日,基本就是风餐露宿。如今好不容易可以歇歇脚,却是有城不能入,这换了谁都会多少有些想法。

刘天羽除了不想让大军扰民之外,也考虑现在是非常时期,邺城虽然兵少,但谁敢保证有没有哪个虎玩应,就敢不要命的带人前来袭营,行军打仗不比和平年代,小心一些也没什么不好。况且这些兵也没训练出个一二三四,这撒出去简单,不过是上嘴唇碰下下嘴唇的事,可这要收回来,呵呵...估计得费上一番功夫。

大战在即,刘天羽为了能消除兵卒的怨言,保持兵卒们旺盛的士气。于万军前承诺,拿下邺城全军将士休憩三日。

可别小看这三日的奖励,这对刘天羽军中的士卒而言,绝对不亚于天籁之音。自从刘天羽整军以来,整个军营就一直处于紧张的操练之中,‘休憩’二字简直就是一种奢侈。

有了刘天羽的承诺,军营中的怨气才削减了不少。可别小瞧这怨气,古代战争,为将帅者,最怕的就是兵卒的怨气过多无处发泄,这种情况,很容易引发可怕的‘营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炸营’。

军中士卒,因为精神压力大或怨恨之气过重,导致的心理失衡,做出的各种过激行为或是无意识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引发的连锁反应,使得整个军营都呈现歇斯底里的状态,一般会引起兵卒的自相残杀或践踏,这既是所谓营啸。

打消兵卒怨气的同时,刘天羽还命令兵卒们战前停止训练,务必将自己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展现出来,为迎接邺城的悪战做准备。

内部矛盾解决完毕,来自邺城的压力,就直接压在了刘天羽的肩膀上。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虽然刘天羽在张郃处,听到了关于邺城的一些基本情况,但谁也无法确定会不会出现新的动态。要知道,这可是三国时代,在兵源不足的情况,很流行的一种做法就是拉壮丁。

邺城是冀州治所,就算是灾年,城中最少也能有万八千的青壮之人。这些青壮平时都是从事体力劳动,身体素质都极为过硬,拿起武器那就是‘兵’,很可能对战局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别说是一万青壮之人了,就是拉出来一万头猪,也够刘天羽的大军宰杀半日。若是做不到知彼,邺城之战很可能会让刘天羽饮恨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