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天水麒麟儿
36107600000007

第7章 偏师北伐

上一章主要讲述了费祎的为人,以及他对蜀汉那不可磨灭的政治军事贡献。而这一章我们主要讲述在费祎当权的时候,姜维所进行的诸次北伐。

在《三国志》里可以看到,姜维实际意义上的北伐,其实是在蒋琬死后,其任卫将军、录尚书事开始的。

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可知,姜维是诸葛亮衣钵的继承者,因此他继承诸葛亮遗志,历来主张继续率大军北伐中原。然而,先前秉政的大司马蒋琬主张东路出兵,与姜维之意相左,故维不得志。而继蒋琬之后,当权的大将军费祎更是不折不扣的温和守成派,对姜维的出兵也多有限制。但是姜维不愧为武侯传人,凭借着少数兵马依然取得了可观的战功。

延熙十年(公元247年),也就是姜维升任卫将军的这一年,魏国西部出事了。原来,胡人和羌人们自兴势之战跟随曹爽损失惨重之后,就开始对曹魏滋生不满。他们日日夜夜期盼魏国能像蜀国对待蛮人那样对待他们。可是他们没想到,现在这个曹爽,一点也不如其父曹真,是丝毫便宜都不让他们占。他们越想越生气,同是少数民族,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于是乎,魏雍州、凉州地区的羌人和胡人在这一年终于忍不住了,宣布背魏降蜀,在陇西、南安、金城、西平等地包围城镇,并向南致信蜀汉,请求援助。卫将军姜维接到消息后,两眼冒金光,这可是千载难逢之机啊,于是,在得到费祎的首肯后,姜维率数千人出陇右,接应诸人。不料,却与前来讨伐的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相遇,遂大战于洮西。后来,由于姜维偷袭夏侯霸的战略计划被郭淮识破,终致此战功亏一篑,加之兵马不足,故而且战且退,最终将降蜀的胡族首领白虎文等迁至蜀境。而还未来得及迁走的胡人皆被郭淮击灭。

同年秋,由于魏国以暴制暴的政策,胡人和羌人们又不愿意了,一想到人家蜀国,胸怀宽广到能把孟获七擒七放(罗贯中《三国演义》),从不屠杀其族人。现反观着魏国,不就是反叛了一次吗,用得着灭族吗?不行,这魏国实在是呆不下去了,遂再次宣布反叛。魏将郭淮在听闻消息后再度出兵,在白土故城用声东击西之计大破羌族首领蛾遮塞。而为了响应羌人,胡王治无戴出兵包围武威,与魏廷对抗。郭淮整军后随即率军逼近西海,攻打治无戴,两军在龙夷之北发生激战,治无戴战败,后往东南逃亡,并向蜀国求援。姜维见状后又激动了,马上赶往费祎住处,请费祎允许他出兵。费祎面无表情,答道,那就拨给你八千人,快去吧。得到同意后,姜维兵出石营,直奔疆川,西迎治无戴,并让阴平太守廖化在成重山修筑军事营寨,安置胡羌两族的败兵、散兵,待其归顺后再迁至蜀地。郭淮见状,遂兵分两路,谴夏侯霸等人在沓中等地追剿姜维,自己则率大军强攻廖化。姜维闻郭淮出兵后,为营救廖化、躲避夏侯霸追击,故而回师成重山,因之也失去了蜀胡合兵的最好时机。

《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记载如下:“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是岁,汉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

《三国志·满田牵郭传》则有:“(魏正始九年)遣夏侯霸等追维于沓中,淮自串诸军就攻化等。维果驰还救化,皆如淮计。”

延熙十二年,后主与姜维假节,姜维大喜,复出西平,攻打魏国,只可惜,不克而还。

这时,狼狈回国姜维终于忍不住了。每逢局势有变,他欲出兵北伐之时,大将军费祎给自己所拨的兵马都不超过一万人,致使自己白白错失战机。于是,姜维强压着怒火,到大将军府找到费祎,与其商议,说自己长期在西部作战,又出生于天水,所以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北部曹魏地区的地势都非常熟悉。而且,自己智勇皆备、文武双全,在以羌人和胡人为羽翼的条件下,率大军北出伐魏,定可夺得陇西之地。所以,姜维恳请费大将军多给他拨点兵马,别一次几千几千的,连胡人、羌人都看不上。

而费祎呢,义正言辞地说道:“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尚不能收复中原,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固守社稷,兴汉大业就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侥幸心理,决成败于一举。若此而致失败,则悔之无及。”

言毕,姜维无言以对,只得诺诺而退。但姜维作为诸葛亮北伐大业的继承者,兴汉之业又怎能因费祎之言而中道折止?姜维暗暗地定下决心,即使兵将再少也决计不能停止伐魏。

于是,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十二月,姜维再次北伐,他出兵陇右,联合羌人,攻打魏国的西平,可惜又未克,粮尽而还。当然,这次北伐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货,姜维在交战过程中俘虏了魏国中郎将郭修。

有人说,郭修只是一个中郎将,虽说官职不小,但也不是很大嘛。而且,观郭修一生,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与诸葛亮北伐时伏杀的名将张郃相较,相距甚远,甚至连魏将王双都不如。耗尽粮草,抓住了这么个玩意,这种战绩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是的,这种理解很正确,郭修的前半生确实平谈无奇。但是,郭修被俘虏后却做了一件惊人的大事,这件事从侧面上也给姜维帮了大忙,而郭修的家人也因此事而飞黄腾达,魏帝曹芳因此事而下诏给郭修封侯,并允诺子袭父爵。更有甚者,还有人据此而认为,当时马谡并没有死,而是化名郭修,蛰伏寻机等待复仇。

那么,到底是郭修做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才引起了后人那么多的怀疑与推测?下章我们再对此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