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于崇祯年间
3609700000027

第27章 延迟婚期

可是李宗亮身处的这个时代,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他这个做小辈的是根本就插不上手的,说的残酷一点儿,可以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八个字来形容。当他意识到这门亲事的严重性之后,赶紧就板起一副非常认真面孔,言语比较流畅地复述了一遍李宗训认他为义子的事情,并说六月初六,就要离开李家庄,跟随李府其他三十几个家丁,把二十万斤新打出来的粮食送往京城。

“什么?宗亮,你刚才说李员外今天认了你做他的义子,还有,七日之后你要押运粮食赶往京城。你说这些可都是真的,没有狂我跟你的嫂嫂?”看到自己弟弟一副认真严肃的表情,不像再是开玩笑,李宗明听到这个消息后,简直像是五雷轰顶一样,大惊失色,一时半会儿,还无法接受李宗亮所说的话,

面对自己哥哥惊恐之色的询问,李宗亮却又无言以对起来,只是耷拉着脑袋,微微地点了一下头,一言不发。因为他知道自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和嫂嫂后,肯定在一时之间,让他们无法接受。

都连拜堂成亲的时间都落定了,就在这个时候,李宗亮突然说他要为李府去往京城办一趟差事,而且,启程的日期排在了成亲时间的前面,仅仅多了两天。明眼人一看就知晓李宗亮这是在逃亲,而脑子并不傻的李宗明和丁春儿,当然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是,既然李宗训还认下了李宗亮为义子,足矣看出这件事情的紧迫性,他们也不好横加阻拦,

一时间,让他们夫妻二人陷入到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一边是已经跟亲家王大富夫妇定好了成亲的日期,连聘礼都早早地下过,媒婆刘大娘的佣金也支付过啦,以及各项当天拜堂成亲的具体事宜,现在的情况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左等右等,这东风没有等来,等来的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另一边是财大业大权大的李家庄保正李宗训,竟然出乎意料地认下了他们的兄弟李宗亮为义子,如此重大的事情竟然没有事先通知他们一声,就这么先斩后奏了。而且,还要派遣李宗亮远赴京城运送粮食,对于一个从小到大,还没有踏出过李家庄半步的二八年华的少年来说,在他们看来绝对一场艰难困苦之旅。

看上去有些气急败坏的李宗明,不是拍桌子,就是砸板凳,问了大半天的话,李宗亮愣是呆在原地,嘴里也一个字儿都没有吐出来。因为他深知,木已成舟,李宗明即使去找李宗训讨个说话,想必也只能会无功而返。

等李宗明冷静下来,他的心情还是蛮复杂的,可谓是喜忧参半,让他感到欣喜的是,他日思夜想,希望有一天李宗训可以认下自己的私生子,没想到,这个老家伙比走偏锋,先认下李宗亮做干儿子,不管怎么说,只要这对父子关系更近了一步,总是值得让人为此感到欣慰不已,自然也让当初收养了李宗亮的他,更是为此而高兴。

除了欣喜,更多的却是忧虑,主要是他们跟亲家商量的婚事在李宗亮启程前往京城日期的后面,仅仅就差了两天而已。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一旦定下来了成亲的良辰吉日,是不能轻言随意更改的。他作为南方的家长,总是要向女方家长解释一番的,既然不能随意更改,唯一的办法就是暂时取消,等到李宗亮从半碗运送粮食的事情,从京城返回到李家庄,再请算命先生给定一个黄道吉日,让这对新人拜堂成亲。

第二天,实在是没有办法,李宗明向县衙请了一天的假,跟丁春儿一起赶到王大富家,把宗亮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述说了一遍。起初,王大富夫妇还以为公务繁忙的李宗亮,是来找他们确认一下王红跟李宗亮的婚事呢,没想到,他们听了半晌,才听出个子丑寅卯来,从李宗明的言谈之中,悟出了有点儿不太同意这桩婚事。

、“好了,好了,李兄弟,你不要在接着说下去了。是你弟弟去京城办事重要,还是他的终身大事重要啊?前天刚定好的成亲日期,怎么说改就要改动呢?李兄弟,你跟老哥透露个实话儿,你们这是不是悔婚?”王大富越听越觉得李宗明说的话儿不对劲,心情也随之变得急躁起来,脸色铁青,赶紧打断了他的话,像是连珠炮似的发问道。

“不,不,不,老哥,你误会兄弟啦。我们绝对没有要悔婚的意思,只是想推迟一下婚期而已。”李宗明一看,王大富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她说的那番托辞,一副很是不高兴的样子,赶紧解释起来,接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道:“老哥啊,刚才兄弟说的句句属实,我们村的李员外往京城运送的粮食那可是军粮,耽误了运送粮食,要是朝廷怪罪下来,谁也负担不起这个罪责呐。老哥,你说说看,是个人的终身大事重要,还是江山社稷的安危重要呢?”

“这还用说,当然是国家大事重要,在它面前,别说是个人的终身大事了,就是个人的生命都是微不足道的。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别看王大富是一个卖豆腐的老头,却也小时候上了几年的私塾,对于这些大道理,还是知晓。这不,他接了李宗明刚才的话茬儿,头头是道地回答说。

倾耳一听,李宗亮从王大富的话语中,感知到这个买豆腐的老头儿,还是明事理,识大体的,并不是一个么那不讲理的人。既然,大家都是讲道理的人,那么,他就拿定了主意把自己刚才的那个大道理,扯到他的兄弟李宗亮身上去。别看,李宗亮是个胡子拉碴的老爷们儿,在县衙浸淫了多年后,办起事儿来,还是粗中有细,在他粗犷的外表下,却是藏着一颗缜密的心,实在难得。

“你看看,老哥都这么说了,那咱就举一个例子,就那我家兄弟李宗亮来说吧。李员外已经把列入到了去往京城运送粮食的人员名单当中,而且,还把这个名单早早地就呈送到县衙里了。事已至此,连我这个县衙捕快是无权干涉的,根本就无法挽回。他这次京城运粮之行,是必去无疑。要是有那么丁点儿回旋的余地,我也不会厚着脸皮,心急火燎地赶到老哥这里来。依兄弟,这样好不好,咱们这个亲姐还是要做的,只是婚期要延迟一下,待我家兄弟从京城返回来,咱们再定一个好日子,把婚事给办了,好事多磨嘛。”李宗明在抛砖引玉了一番后,终于说到了他弟弟李亮亮的身上,慢条斯理地说道。

听完李宗明这番长篇大论后,王大富微微颔首,暗自思忖道:既然事情也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看来我的这个乘龙快婿非要去一趟京城不可了。既然,李兄弟没有打算悔婚的意思,那么不妨就先把婚事放一边,按照他刚才说的,等到他家的兄弟从京城返回来后,就再定一个好日子,把这门婚事给操办咯。

要是论辈分的话,一旦李宗亮跟王红拜堂成亲,正式结为夫妇后,李宗明就不能再跟王大富以兄弟相称,他需要叫对方一声“叔叔”。而如今,李宗训背着李宗明,已经认下了李宗亮作为他的干儿子,原本两个平辈的人,一下子就分出了一个高低来。恐怕李宗明以后再见着了李宗训,也得叫一声“叔叔”。转眼之间,不到几天的功夫,李宗明却突然多出了两个叔叔来。一想到这里,李宗明自己都有些忍俊不禁。

“好吧。别看我只是一个买豆腐的,却也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刚才,我也仔细地想了一下,李兄弟所言极是,那就按照李兄弟说的办,等到你家兄弟从京城返回来,咱们就抓紧时间,把小女跟你家兄弟的这桩婚事给办了,免得让我夜长梦多。到时候,可别再弄出幺蛾子出来。”王大富只好点头答应,话到一半的时候,有些担忧地说道。

“老哥,你把心踏踏实实地放进肚子里去就行了。只要等到宗亮从京城回到李家庄,我立马委托刘大娘通知你,到时候,大主意老哥你来拿,我们依你的意思来做。你看,这样行不行啊?”李宗明一听,在自己费了好一番口舌之后,王大富终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只是话语中流露出几分担忧,他便送上一枚定心丸,和颜悦色地说道。

看到李宗明的态度如此的恳切,王大富也渐渐消除了心中的疑虑。不管怎么说,这次李宗明的游说还是相当成功的。原本他是可以直接找李宗训,把李宗亮直接从运粮护送人员的名单里摘出来。但是,他没有这么去做,而是退而求次,选择了前来游说王大富。至于什么原因,想必只有他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