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于崇祯年间
3609700000024

第24章 求助

当李宗亮听到了李员外要派人往京城运送粮食的消息后,以前,他向来都是李府发生的一些事情漠不关心的,但是,这两天,他却开始对这件事情上了心。起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并没有多么的在意,但是,随着双方家长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他似乎预感到,并不如他所愿的这门亲事,很快就会落定。

而更让李宗亮感到火烧眉毛的是,刘大娘向他的哥哥李宗命要去了他的生辰八字,拿给一个在陶县远近闻名的一个算命先生去瞧,结果令双方家长皆大欢喜,他跟王红的生辰八字竟然被算命先生夸赞为“天造地设”的一对。既然如此,那双方家长就趁热打铁,赶紧商讨起来了关于婚事的一些事项。

于是,李宗亮就盘算着,如果他这次参加了李府往京城运送粮食的这次行动,那么,往返搜花费的时间,要是路上一切都顺利的话,少说也得个把月,但是,要是在路上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的话,那就得两三个月。反正只要是可以延缓一下时间,哪怕是十天半个月,在他看来也是可以的。

而现在他必须要解决一个首当其冲的难题,那就是他听到其他的家丁们说,这次招募的家丁对象,都是在李府做工的工龄超过一年才可以报名参加。而他刚来李府才一个多月的时间,根本就不符合报名参加的要求。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就连这个运送粮食风惨绿苏的苦差事,都要论资排辈一番。

李宗训之所以定下这个条件是因为,凡是参加往京城运送粮食的家丁,在运送的途中所花费的时日,都可以拿平时三倍的工钱,而且,沿途的食宿都是表笑的。这等好事,在他们这些目不识丁的家丁们看来,绝对是一件美差,当然,家丁们都争先恐后的报名,本来只招募三十个人,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有七八十个人报名。

这个结果大大出乎了李宗训的意料,他原本以为家丁们对于远走他乡办差事的积极性不是多高涨呢,没想到现在报名的人数是需要人数的一倍还要多。如果是谁报名都可以参加的话,这七八十个人两个月左右时间的开支,加在一起的话,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当然,就要设定一个门槛,刷下去一部分人。

思来想去,李宗训简单的看了这七八十个人填写的个人信息后发现,他们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都是半年前招募的家丁。他先是手捋胡须,再是背负双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不知道来回走了有多久,突然就停下了脚步,眉头一皱,计上心头,便定了一下规矩,那就是凡是在李府做工的时间没有超过一年的家丁,取消他们的报名资格。这样一来,符合条件的家丁也就只剩下三十来个人。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多出来几个人,总比多出来几十个人要好的多。由此看来,李宗训出的这一招,效果还是蛮明显的。起初让大管家李安去想个妥善的解决办法,他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想了一天一夜,也没有拿出一个像样的方法或者措施来,还是作为李府的当家领导人英明果断,不出一个时辰,就想出了这个妙计来。

当李安从李宗训哪里得到这个计策的具体内容后,当天就提笔在纸上写了下来,做了一个通知,在快要开午饭的时候,命人贴在了家丁们经常聚集吃饭的地方的一堵墙上,待家丁们对着白纸黑字的告示围拢起来观看后,引来了不少人的扼腕叹息声。这也让原本大有希望的李宗亮,如热火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无奈无助无法之下,李宗亮只好找到了在李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管李安。之所以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找李安,是因为前几次,当他遇到了困难或者解决不了的事情,都是李安出手相助的。虽然,起初,他对于李安的印象并不好,但是,自从他进入李府做工后,隐隐地感觉到李安还是挺照顾他的。

“李大管家,我这次来,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想请您给帮一忙,不知可否?”李宗亮在前院的凉亭里,找到了正在喝着着清茶纳凉的李安,环顾了一下四周的环境后,看到没有其他人从这里经过,他靠近了李安,压低了声音,一脸焦急的请求问道。

“李兄弟,快请坐,老夫刚切好的一壶清茶,有解暑去热的功效,你不妨陪老夫一起品尝一下。”李安听到这个不速之客有求于他,一副慌慌张张地样子,忙拉着李宗亮坐在了他旁边的一个石凳子上,并未他沏了一杯香味四溢的清茶,和颜悦色地说道:“里兄弟,咱们前些日子,也算是不打不相识。虽然你年纪轻轻,但是我老夫看出你是后生可畏,前途不可限量啊。一直都把李小兄弟你当做朋友对待,你说吧,什么事情,只要是我李某能够办得到的话,定当竭尽全力以赴。”

自打李宗亮进了李府做工,李安就觉得很碍眼,再加上上一次在李府别院粮食仓库旁边发生的那档子事情,大少爷李承杰还一直都他那次的变节行为耿耿于怀呢,好说歹说才算是原谅了他帮助李宗亮他们全身而退。然而这才过了十几天的时间,被李安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李宗亮,这次又要找他帮忙,他又不得不去应付,

在李安的内心深处,对李宗亮还是心存芥蒂的。但是,老爷对他的吩咐,他又不能公然违抗,不然一旦出了岔子的话,那么,他这个大管家的位置恐怕也就要当到头了。他跟在李宗训面前,鞍前马后了二十几年,对于他的为人处事,虽然谈不上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但最起码,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就以往的经验而言,凡是李宗训亲自吩咐下去的事情,如果办事的人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的话,那么,对于这个办事不利的人处置,轻者让他卷铺盖走人,重则就要动用李府的家法进行惩处的。李安作为堂堂的李府大管家,犯不着跟李宗亮这样的小角色过不去。再说了,李宗亮求他办的事情,对他而言都是小菜一碟。

“李大管家,你也知道,我要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也不会这么急着前来麻烦你老人家的。”李宗亮先是客套了一番,犹豫了片刻后,这才开门见山地问道:“我这次找李大管家您就韦一件事,就是请你帮个忙,能不能通融一下,让我也加入到往京城运送粮食的家丁行列中去,不知道,大管家您可以做这个主么?”

“原来是这个事情啊,不瞒李小兄弟说,李某在这件事情上真的是无能为力,你要是说其他的事情,我或许还可以帮得上忙。因为这件事情是李员外亲力亲为的,我一个看家护院的是做不了里外援的主的。这次,恐怕让李小兄弟你失望了。”李安连连摇头,故作一副很是为难的样子,扼腕叹息了一番后,婉言拒绝道。

话刚说完,李安就在心中暗自狂喜了一番:没想到,这家伙竟然是为这件事情来向我寻求帮助的,而很不凑巧的是,这个规则是李宗训这个老家伙制定的,我在这件事情当然是无能为力的,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地拒绝他的这个请求。即使是让李宗训知道了我今天拒绝了李宗亮的请求,他只有自责的份儿,怪罪不到我头上,信可乐也。

“李大管家,你的意思是,在这个事情上,只能是李员外说了算吗?”李宗亮并不想就此知难而退,他迫切希望自己可以成行,哪能这么轻易就放弃呢,狠了狠心后,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儿来,打破砂锅问到底地问道。

“不瞒李小兄弟,这个规矩是由咱们的李员外制定的,要想打破这个规矩的话,当然还是得找他老人家,我只是一个管家而已,再怎么管,也不能管到他的头上去啊,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呐。你,明白我的意思么。”李安想要以此来吓退李宗亮,让他不要再在这个事情上报有任何幻想,就把李宗训给搬了出来做挡箭牌,装腔作势地回应说道。

“原来是这么回事,多谢李大管家的提醒,既然,在这件事情上,李大管家您帮不上什么忙,呐我就直接找李员外去,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让我也跟着参加。”李宗亮长长舒了一口气后,暗自下了决心,若有所思地说道。

一听到李宗亮要去直接找李宗训帮他解决这件事情,李安当即就惊出了一身冷汗,在心中大骇道:这小子不是把我往绝路上逼么,老爷再三地叮嘱让我好好地照应他,统统满足他的要求,不能怠慢。他这次要真的去找老爷帮忙的话,老爷还不得认为我办事不力,就这么点儿的事情,还要他亲自过问么。这要是惊动了老爷,那我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啊,这可怎么办,如何是好呢。

“呃,这个,这个事情,也,也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依,依老夫来看的话,李小兄弟就不必劳烦你的大驾,万一惊扰道咱们日理万机的李老爷的话,呐咱们可都是吃不了兜着走啊。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先去粮食仓库那边干活儿,我过一会儿,等李老爷午睡醒了的时候,就向他通报此事,你等我的消息如何?放心吧你就,李小兄弟,如果咱们李老爷同意与否,我都会尽快给你一个答复可好?”李安的态度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刚才的那股子自鸣得意的劲儿消失全无,陪着小心,磕磕绊绊地应承道。

不敢不从命的李安,只好好言好语地大费口舌,喝干了刚沏好的那一壶清茶,他依然感到口干舌燥。好在是,总算劝走了一门心思只想着参加这次往京城运送粮食家丁队伍的李宗亮,却搞的他是精疲力竭,额头上浸满了豆大的汗珠。

原本李安以为自己只要搬出来李府老爷李宗训做挡箭牌,就可以让李宗亮知难而退,而他自己也就可以全身而退。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宗亮竟然不识抬举,逆势而上,,想要直接跳过他这一级,直接去找李宗训。他当然不能让李宗亮这么做,只好自己硬着头皮把这个事情接了下来,亲自去向李宗训汇报。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李宗亮,前脚跟刚走,李安后脚跟,就赶紧去找李宗训汇报这个突发事件,以便可以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