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139

第139章 进入新阶段的印度次大陆

由于英印殖民政府态度松动,加上其余大大小小的独立组织分别与殖民政府开始谈判,所以安德拉共和国筹备委员会没有在一个月期限到来后恢复进攻,而是继续与殖民政府谈判建国事宜。

鉴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抨击印度的声音越来越响,英印殖民政府也吃不住劲了,终于在7月底8月初分别与各族独立组织商定,允许各族独立建国,但独立后的各国还是留在大英帝国版图内,是其自治领。各族看到英印政府做出了巨大让步,也就不为己甚,承诺成为英国政府的自治领,将在英国与其他各国发生战争时,与英国一个步调行事,最低程度保持中立。

最先谈判成功的是安德拉共和国筹备委员会,他们获得了后世印度的安德拉邦,面积27.5万km2,人口以泰卢固族为主,还有其他民族。钱德拉巴布?阿萨夫贾希承诺,允许其他民族迁往自己族人建立的国家,时间以安德拉共和国建立一年为限,超过期限不再迁移的将成为安德拉国民。未来的安德拉共和国计划于黄帝纪年4624年(公元1927年)11月16日建国,国都定于海德拉巴,官方语言为泰卢固语,第二官方语言为汉语,第三官方语言为英语。

第二个获得建国地位的是旁遮普族,他们将在后世的巴基斯坦国土、旁遮普邦、以及后世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建立巴基斯坦共和国,面积为104.46万km2,主要民族为旁遮普族、信德人、普什图人、俾路支人,面积比原位面中稍大。官方语言为乌尔都语,第二官方语言为汉语,第三官方语言为英语。未来的巴基斯坦共和国国都定于伊斯兰堡,他将是原英印地区名列前茅的大国。

第三个获得建国地位的是孟加拉族,他们将在后世的孟加拉、西孟加拉邦、米佐拉姆邦、特里普拉邦建立自己的国家,也是选择了共和国体制。国土面积为25.789万km2,国民主体为孟加拉族,还有米佐族(米佐族分为很多的亚族,其中最大的是Lushai,其他亚族包括有Ralte、Hmar、Paihte、Poi、Mara及Pawi)此外其他小族,源自Arakanese的Chakma族,国都定于达卡。未来的孟加拉共和国官方语言为孟加拉语,第二、第三官方语言为汉语和英语。他将于年前与巴基斯坦一道建国。

马地拉族第第四个获得建国地位的民族,他们将在后世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建立马哈拉特共和国,国土面积30.77万km2,首都定位孟买。国民主体为马地拉族,官方语言为马地拉语,第二第三官方语言为汉语、英语。

另外,古吉拉特人在后世的古吉拉特邦(18.7万km2)获得了建立古尔贾尔共和国的权利,国都定于艾哈迈达巴德;加拿达族在后世的卡纳塔克邦(19.2万km2)得到建立维查耶纳伽尔共和国的权利,首都定于班加罗尔;马拉亚拉姆族在后世的喀拉拉邦(3.8万km2)得到了建立马拉雅兰共和国的权利,首都定于特里凡得琅;奥里萨族将在后世的奥里萨邦(15.5万km2)建立奥扎德沙共和国,国都定于布巴内斯瓦尔;阿萨姆族将在后世的阿萨姆邦(7.84万km2)、梅加拉亚邦(2.24万km2)共计10.08万km2的地域建立阿豪姆共和国,首都定于第斯布尔;泰米尔族将在后世的泰米尔纳德邦(13万km2)建立泰米尔共和国,首都定于金奈;另外卡斯人在后世的尼泊尔建立了尼泊尔王国,国都加德满都;不丹王国仍然为英国属地,但地位提高为自治领;经过与中华的协商,喜马偕尔邦(5.5万km2)、曼尼普尔邦(2.2万km2)、锡金邦(7096km2)、那加兰邦(1.66万km2)作价1000万华元卖给了中华,与以往不同的是,当地居民除那加兰人外被中华迁往内地,享受国民待遇。新获得领土被内地新迁来的汉族移民填充,分别成为中华的三个中央直辖区,地位略低于省级行政区,高于地级行政区,那加兰人被驱往比哈尔邦。

西海岸的果阿邦被定为英国直属领地,后世内陆的北方邦(24.09万km2)、中央邦(30.81万km2)、哈利亚纳邦(4.42万km2)、比哈尔邦(9.42万km2)和拉贾斯坦邦(34.2万km2)、恰蒂斯加尔邦(13.51万km2)、贾坎德邦(7.97万km2)、北安冾尔邦(5.34万km2)部分共计129.76万km2的内陆区域被合并成立了一个印度斯坦王国。英印政府为了回报印度斯坦族的善意,宣布该国为英王直属领地,英王兼任国王,原英印总督为副王,给予治下各族完整的自治权,建立议会,内部完全自决,年轻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为第一任政府总理,首都定于德里。该国人口最多,达1.7亿人,印度斯坦族占了绝大多数,另外近千万东南亚马来人也被其他各族驱逐到了该国,成为其不稳定因素。为了对外交通,印度斯坦王国利用拉贾斯坦邦的等额面积土地交换了衲尔默达河左岸古尔贾尔共和国的部分土地,与马哈拉特共和国接壤,避免了僻处内陆,没有出海口的窘境。

与此同时,英属缅甸省得若开、勃固、德林达依省共计11.95万km2土地在中华提供了贷款后,被缅甸王国亿1200万华元的价格从英国手里赎回,缅甸恢复了臣服于中华的状态。当然现在中华是共和国,不需要藩属国,但是在缅甸、暹罗、安南的镇守使依然存在。另外,在阿富汗的镇守使也继续存在,行使着宗主国的权利。但是中华国内已经对缅甸、暹罗、阿富汗失去了兴趣,当然安南除外,安南除了多一个国王外,已经与中华的省份没有任何区别。并且安南在驱逐了南部马来种的居民后,已经完成种族的纯化,全部为华夏后裔。且中华在接收了后世的老挝、柬埔寨、马拉西亚大部后,领土南端已经扩张到马六甲海峡,与兰芳共和国隔海相望。南中国海已经在华夏出版的世界地图上被命名为华夏南海,真正成为了“我们的海”。

到了黄帝纪年4625年(公元1928年)上半年,南亚次大陆的安德拉共和国、巴基斯坦共和国、孟加拉共和国、马哈拉特共和国、古尔贾尔共和国、维查耶纳伽尔共和国、马拉雅兰共和国、奥扎德沙共和国、阿豪姆共和国、泰米尔共和国、尼泊尔王国、不丹王国、印度斯坦王国已经成立,英国人的影响达到最低。

在华夏国家尤其是宋国、赵国、中华后来还有兰芳的积极参与下,这次印度次大陆的分割异常顺利,因为基本上都是以民族、语言建国,避免了原位面中由于英国人的存心不良造成的人为分歧,所以种族仇杀的局面没有出现。并且除了印度斯坦王国外,其他十二国都将汉语定为第二官方语言(印度斯坦王国将英语与乌尔都语并列为官方语言,汉语排在第三位),汉语开始成为这十三国的外交语言。虽然都还挂着英国自治领的名头,但都知道这是给英国人一个面子,这些国家,包括印度斯坦王国,都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且开始组建自己的民族军队,承担起自己国家的国防责任。原英印殖民政府的殖民地军队要么被各个国家接收,要么移居印度斯坦王国境内。极端的老牌殖民主义者温斯顿?丘吉尔在《泰晤士报》撰文称:“华夏诸国和平的埋葬了印度帝国”,引起了其他十二国以及华夏国家的强烈抗议。

但这次分治并不彻底,由于英国人认为制造了一个印度斯坦族,所以该族作为印度斯坦王国名义上的主体民族全部纳入王国,引起了达罗毗荼人(包括邦多人、科尔巴人、拜伽人、莫特拉人、恰布阿人、沙哈利埃人和高尔人)的强烈不满。并且这些民族与其他十二国的独立组织基本在同一时间成立,但没有达到其他民族的独立效果,他们当然不会满意。另外近千万原东南亚马来人种进入印度斯坦王国,虽然这些人或多或少具有印度次大陆人种特征,但不被其他十二国认同,在印度斯坦王国还受到歧视,他们也积聚了不少怒气,要求独立的愿望极为强烈。

为了不让英国人以及印度人太闲,周边华夏国家通过十二国向东南亚马来人、达罗毗荼人各个分支提供了经费、培训、武器援助,使得这些民族对邻国及华夏的好感大增(实际上在华夏拓土时,华夏国家自己驱逐原住民的时候极少,绝大多数都是被原殖民地宗主国驱逐或委托华夏运输,且华夏国家的宣传是自己并不排斥东亚原住民,但是需要这些原殖民地宗主国给予原住民补偿,但是这些万恶的殖民大国为了省钱,自己愿意去追逐原住民,所以这些被驱逐的原住民只会痛恨这些原宗主国)。在强烈的独立愿望驱使下,达罗毗荼人、马来人的暴动此起彼伏,令印度斯坦王国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