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常春藤的姿态
3579100000125

第125章 后记三:后会无期,未完待续

2015年春节前,这个故事终于暂时落下帷幕,没有什么如释重负或者依依不舍的感觉,因为我并没有觉得这个故事结束了,相反,它会一直留在我的案头上,作为一个永远进行中的开卷。

从存稿用完之后就一直处于一种懒懒散散的状态,先是断了日更,然后断了周更,再后来变成不定期更。我原以为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永远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可事实证明那是我高估了自己。

因为我是这样一个作者,有想法的时候就写,没想法的时候就不写。我没有办法在自己毫无思绪的情况下编写一些莫名其妙的文字,也没办法凭空堆砌一些废话来敷衍读者。

虽然有一份被编编称赞过的写作大纲,但是那份大纲是在整个故事雏形和思路都已经相当完整的情况下撰写的,而不是按照正常的思路先有大纲然后按部就班。所以自从提交了大纲以后,我基本上再也没有回去看过。而我所面临的问题不是怎样写出更多的文字,而是怎样让所有的元素各归其位,发挥它们应该发挥的作用。

很遗憾,所有的这一切,最后还是没能尽如人意。

但值得庆幸的是,它总算有了一个暂时的完结,对一直追书的读者和我自己也总算有一个交代。

【关于主题】

我最喜欢的作家是奥斯丁,她身上有很多创作特质都深深影响到了我,其中有一条便是:她无意引起人们对情感满足的共鸣,却深切而执着地关注作为艺术作品的小说本身。

当然,我没有那么极端。我在乎一个故事带给读者的情感共鸣,但相比之下我更在乎小说本身作为艺术作品所该具备的素质。而其中,我最在乎的是“主题”,就是作者想通过故事、人物和情节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将这一点做到极致的是塞缪尔的《等待戈多》。当然,如果要是每天都看这种类型的文,我觉得大多数人会崩溃。

我不是一个功利心很强的作者,所以点击收藏上架订阅什么的对我来说远远不及一个忠实读者从头追到尾并认真提出自己观点来得重要。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但在三万人点击第一章与三十人在回忆里始终保有这个故事相比,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你花时间和心情读我的故事,我也希望用真诚和努力回馈你一些东西,而不仅仅是打发时间。

当然,其实我觉得能够用来打发时间的故事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

而这个故事我想要回馈给你的在前两篇后记中已经啰啰嗦嗦说了许多,不过如果你自己有别的新发现的话,我会觉得更好,也乐意与你探讨。礼尚往来,最是奇妙!

【关于修改】

当有读者跟我说她心目中的这个故事不是这样时,其实我也想说,这个故事最初也不是这样的。

迄今为止,在网上连载完成的这一版本在我电脑里的文件夹记录是第十版,它的第一笔开始于十年前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人肯定会笑,写了十年改了十稿,就这水平?不好意思,就这水平。

不过我想表达的是,十年里它早已经被我改得面目全非,从一个有些畏缩压抑的故事变得阳光开朗起来。十年前的乔曦不是这个乔曦,十年前的骆启凡也不是这个骆启凡,甚至十年前的齐思朗和罗淇根本都不叫这名。他们之所以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也许是因为身为作者的我已经不是十年前的那个我,也许是因为他们在十年的成长旅途中有了自己的意志主张,并非全由我一人决定。

写过几年小说的作者大概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状况,最后出来的人物跟你最先设想的完全不同。

这太正常了。因为在时光的洗涤中,创作者在成长,而笔下的人物也在成长。

我觉得一个作者和一个作品最和谐的相处方式是,彼此尊重,彼此约束。你要尊重你作品的特性,不要为了迎合任何不属于你或者它的法则来强行改变它们。这样你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也才会尊重你的特性,表达出你想表达的东西。有此两样,才算是一种负责任的写作态度,才对得起花时间看你文字的人。

时至今日,这个故事之所以稳定下来,一是因为我对这个故事的新鲜感基本已经耗尽,实在是因为拖沓的时间太长。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故事里的人物都已经定型,他们的个性和感情都已经发展得比较充分,没有更多可以表达的了。这也是为什么编辑说写到50万字更好推,读者说扩充情节可以写到70万字,我却费心心思脑力始终只能停留在40万出头的原因。

坦白来讲,这个故事写到最后我仍然不是很满意,但庆幸的是,重读之后还有很多修改的想法,说不定将来还真的能长到50万字。

这个故事迄今为止的收藏和点击都很一般,上架无望。但有时候我会自欺欺人地跟自己说,永远不能上架也是好的。

为什么?

因为作为第一篇,完美主义强迫症总是让我祈求能将它改得更接近完美一点,虽然这个希望可能永远达不到。但这种心情就像是“永远有多远”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所以,我希望能给它留下一个足够自由的修改空间。我无法保证说你下次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改头换面上升了一个台阶,但是我相信下次你看到它的时候肯定跟现在看到的它是不一样的。

第一情结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我们还是如此顽固地珍惜重视人生中的各种“第一”,这也是这个故事对我的意义。

【关于后记】

肯定有人会问你不好好写正文,写这么多后记做什么?

两个原因。

第一,我喜欢研究写小说这件事本身。

有很多出了名的作家都说,需要解释的小说最没品。其实无需多说,完全可以当做这故事本身就没品。虽然上语文课的时候也觉得总是分析一些过世作家的作品是一件相当滑稽的事情,心里还总嘀咕,你分析了这么多条条框框的大道理,说不定人家作者压根没想到那上面去。

可为什么自己还是喜欢分析自己写的东西呢?因为我发现这是对话的一种绝佳方式。

跟自己对话。后记一般是在正文全部完结之后才写的。通过写后记,你可以卸下一路走来越来越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重新回到起点去。这时候你会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最初想写这个故事的初衷,于是文中那些符合初衷和不符合初衷的东西都自动分作两边,一目了然。就好比是故事对你的回馈,优点与缺陷,修改思路,统统自动呈现在你面前。

跟读者对话。既然按照自己的喜好解读作品是读者的权利,那么按照自己的喜好解读作品也应当属于作者的权利。无论是说话、写作、美术、雕刻、建筑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创造的本身都是为了表达。如果没有观点要表达,那么所有的行为就不能被认为是创造。既然有观点要表达,除了以艺术的形式表现,还可以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就是故事和后记的区别。真正投入的读者会根据你的后记来判断你的故事是否表达了你的心意,哪些表达了,哪些没有,给你反馈意见,帮助你做得更好。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反正我很喜欢在故事背后看到作者的创作心得,有时候会让我更深地理解作品,有时候会让我更深地理解创作。

第二,字数不够,后记来凑。

签约的时候我答应了编辑要写到50万字,但是正文结束之后发现写不到了。最初我对这个故事的篇幅预估是35-45万字,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文就像孩子一样,它在酝酿阶段就如同**中的胚胎,有自己的命和气,决定着成形诞生后的格局,不能盲目妄求。

当初也问过编辑前言后记请假条算不算在字数之内,回答是肯定的,所以才答应得那么不经思考。无奈作者比较死脑筋,觉得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所以努力编写后记以填补字数。再加上新的修改思路中还有一些可以拓展的环节,所以50万字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不过考虑到也会有一些适当的删减,所以暂时还是先写一些后记作为储备,宁可多了再删。

再说,我觉得真诚的后记要比在正文画蛇添足还是好得多。

【最后的话】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创造出“乔曦”这样一个不讨喜的角色,还要赐予她那么多好运气?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者本人跟她一样,天生不讨喜,并且永远地“不合时宜”。

毋庸置疑,我不是一个好的网络写手。

我很尊重市场,但我不会去迎合市场,有一段时间走过弯路,写过一些可能增加点击率的段子,但幸运的是没过太久时间自己又绕了回来。我很珍惜读者,但是不会刻意讨好。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其实有高手帮我取过很多很讨喜的名字,但自己实在无法接受就没有采纳。冥顽不灵,所以失去了与更多读者见面的机会。

但与此相比,我觉得主题不够鲜明有力,情节拖沓过于平稳,喜欢啰嗦说太多废话道理,**设置缺乏感情煽动力,以及更新不及时长期欠更等原因,是它没能获得更多读者的原因。这些缺点我会在下一个故事中努力改善,让它更符合阅读习惯,也能更好地表达我所想要表达的东西。

庆幸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作者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故事,也很感谢有你们的陪伴和守候,才能暂时完结。我觉得对于一个还在努力学习的创作者来说,一部完结的烂作品还是要比一部永远停留在脑海中的作品要好得多,至少它诞生了,见到了光,见到了你。

我不能奢望今天的每一位若干年后还能陪伴着我,也不能以还未写出的作品来预支期待和人气,我只能说感谢有缘能让我们相遇。作为回报,我准备了一整个庞大的金银岛帝国来回馈你们。可这金银岛就像基督山,会不会建成,能不能找到,需要你的相信,也需要我的努力。

最后说一句:后会无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