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月儿女情
35413800000003

第3章 浪迹江湖

袁白忽然问道:“你怎么对他的事知道得如此清楚?”

老人道:“我和你父亲交谊深厚,无话不谈。你父亲深深地爱着你母亲,所以对他和你母亲在一起的事印象深刻,许多细节都能记起。”

袁白道:“原来如此。”

老人道:“我刚才说到哪了?”

袁白道:“你说我父亲把那杨七摔到楼下,摔个半死。”

老人道:“嗯,当时你母亲看到那二十壮汉倒到地下,东倒西歪,呻吟不已。忙拉住你父亲,道:’袁大哥,我们立刻走,这店不能住了。‘你父亲听她叫自己袁大哥,心中高兴坏了,道:'我一个下人,怎佩小姐如此称呼?'跟着你母亲一起走了。走到外面,你父亲道:’何必如此匆忙?不用如此怕他们的。‘你母亲道:’所谓”明枪易躲,暗剑难防“。那杨老头是个有仇必报的小人,你把他手下打成这样,他岂能放过你?你武功虽高,但常言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再加上他们通过下毒放药等卑鄙手段对付你,怎会害不了你?“你父亲道:’小姐所言甚是!‘你母亲道:”我现在是个无家可归的人了,不再是什么小姐了,你以后就叫我翠云吧。“你父亲忸怩道:”这怎么可以?“其实心中很早就想这么叫了。你母亲道:’有什么不可以?人人平等,谁也不该做谁的下人。想不到你的武艺这样好。你既有这样的本事,怎么还甘到我府中做一个佣人?‘你父亲突然道:’要是能天天看到小姐,做什么都心甘情愿。要是看不到小姐,就算做皇帝也不快活。‘你母亲突然真眼看着你父亲,久久不说话,似乎陷入了沉思。你父亲赶紧赔礼道:’小的该死,小的不该如此胡思乱想……不,小的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非分之想。小姐不要生气啊……‘你父亲忙着陪不是,你母亲过了会儿,突然温柔地问道:'你委屈自己到府上来做佣工真的是为了我么?'’我……不委屈……不不不……没有没有……‘你父亲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你母亲道:’不说以前你对我的好,就说这次不是你,我可能已被那女人卖到杨家去了。两次都亏了你,我怎能不感激?‘你父亲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我也只是顺便帮了你而已,而且我也很快活,倒是你大大帮了我。‘你母亲道:’我有什么好?值得你为我付出这么多?我嫁给别人,你什么好处也得不到。‘你父亲道:’我知道自己佩不上小姐,只是看不到小姐,就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小的只希望能多在小姐面前待几日就心满意足了。‘你父亲突然有些伤感起来:道:’我们走吧!等我把你送到安全的地方,我就自去便了,小姐不用担心。‘你母亲道:’现在该说佩不上的人是我。你有这样好的本事,我家也没了,什么都没有了,哪里还敢有小姐珠高傲?‘你父亲不知道你母亲是否在暗示愿意下嫁,还是为不愿意嫁他找借口,又不敢问,害怕心中小小希望的火苗突然被泼上一瓢冷水,道:’一点点武艺算不了什么本事。我们还是赶路吧!‘你母亲不再言语。你父亲这时看到店外柱子上拴着二三十来匹马,道:’马车晚上是不能开了。我们且牵丹几匹马走,把其余的马,免得他们那么快回去报信。‘你母亲点点头,轻轻地’嗯‘了一声。你父亲于是牵了几匹马,把其余的马放走了。你母亲要来替他牵马,你父亲不让,他又找来了两个火把,拿一个给你母亲。由于晚上不辨方向,两人就沿着大路信步向前走。两人就这样走了一晚,一句话也没说。到了第二天,你父亲忽然想起一件事,道:’杨七那伙人能这么快追上我们,那他们是料定我们要到你舅舅家去,所以沿路赶来。如果你们我们再到你舅舅家去,只怕还是会被他们发觉。‘你母亲道:’对,那样还会连累我舅舅。我们是不能再去投奔他了。‘你父亲问道:’那你还有什么别的什么亲戚?‘你母亲道:’我外公家很穷,所以我妈一族的亲戚都没什么势力。去投奔了也只会连累他们。我父亲一族的亲戚只怕靠不住。‘你父亲道:’那怎么办?‘你母亲道:’那你有什么可靠的亲戚没有?‘你父亲道:’我的亲戚都嫌我光沉迷于武学不务农,家里又穷,处我父母生病后我们家就与他们很少走动。他们都是势力眼,去投奔他们只怕会被出卖。哎,该怎么办呢?‘你母亲道:’不用叹气,我们的银两还够我们支撑几年,这几年你可以带我到天下四处走走,我觉得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我还真不想被待在一个地方不透气呢。几年后,凭你的本事,我们应该不会被饿死吧‘,说着就笑了。能和你母亲朝夕相处呆几年甚至更久,你父亲当然是求之不得呢。从此,你父母两人开始了浪迹江湖、四海为家的日子。你父亲在母亲家待了半年有余,又和你母亲一起浪迹天涯半年多。这一年多是你父亲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他们在浪迹江湖时,遇到过骗子、小偷以及山上的强人,凭着你父亲卓绝的武功以及他们二人的智慧,都安然度过,处处化险为夷。这些经历不但没有使他们觉得害怕,反而让他们觉得很刺激,他们也自信能打败一切敌人。你父亲也天真地以为他一辈子将会这样快乐地度过。但那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有些事情可能是天注定的。人是不能和天斗的。”

老人望着外面远处山水树木,怅然若失,似乎陷入了无尽的回忆中。

袁白道:“然后呢?然后我父母就遇到歹人,身遭不测了?,

老人道:“对,然后我们来到新丰,遇到了王世充。”

袁白道:“就是那个害死我父母的那个王世充?”

老人道:“对。这厮懂兵法,善于打仗。你父母到达新丰时,就听说他因军功被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后又升至兵部员外郞。又听说他慷慨好义,招贤纳士,奉养食客。你父母遍游江湖时,也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就有不少好结纳英雄豪杰的名士。当时你母亲就对你父亲说:‘这王世充倒真有些像战国四公子,专结纳有本事的人。你有这么高的武艺,想必他也会倾心结交。我们不如去投奔他,多交这样一个朋友,岂非好事?’你父亲当时心中对他也有些仰慕,两人于是便去投奔王世充。”

袁白道:“那你是什么时候认识我父亲的?”

老人道:“就是你父亲在王府逗留时我们认识的。”

袁白道:“听你口音不像本地蜀人,难道新丰人?”

老人道:“我也是太原的,因事到新丰,认识了你父亲。我们都痴迷武学,又是老乡,所以一见如故,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好友。所以他把他和你母亲的故事完完本本告诉了我。”

袁白道:“你当时到新丰办什么事?难道也是去投奔那王世充么?”

“这……”老人想了想道,“具体什么事我也忘了。我不是去投奔王世充。反正这事与你父亲无关,用不着多问。问这么多、这么清楚干什么?”

袁白道:“看来你们情谊确实很深。你自己的事都忘了,我父亲的事还记得这么清楚。”

老人道:“那是当然!当时你父亲在王世充家呆了半个月,一日无聊,到新丰游玩。街上有人耍杂技卖艺。他们耍了几手杂技,有表演了武功,有拳法、刀法、剑法、枪法……有一人独自表演,也有两人或几人相互拼斗。当时我们两人都在观看,在他们表演武术时你父亲不时来几句切中要害的评价。我见他说的十分有理,便和他边看边谈论武功的玄妙之处。待表演杂技的都走了,我们还在谈论。我们一见如故,一同到店里喝酒,边喝边聊。后来我们得知又是老乡,更是舍不得离开对方。”

袁白道:“看来你们的情谊可以和我爹对我妈的情谊相媲美。”

老人道:“现在我与你谈你父母的仇人的故事,你还有心情开玩笑,真是妙极!”

袁白深感惭愧,但他被父母的故事感染了,觉得他们很幸福,情不自禁地有些开心,却忘了他师父正要说他父母的悲惨故事。他立即道:“徒儿不孝,再也不敢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