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
3524500000039

第39章 周颂(4)

将予就之[5],努力呀,靠拢他,继犹判涣[6]继承国家大事,努力奋斗。

维予小子,我这幼稚的小子,未堪家多难[7]。家里发生许多祸事快要承担不了了。

绍庭上下[8],继承直道施行于上下,陟降厥家[9]。一举一动不曾离开家。

休矣皇考[10],美好啊,我的父王,以保明其身[B11]。他能平安又清明。

【注释】[1]访:咨询,商议。予:成王自称。落:开始。一说借为略,谋略,策略。止:语助词。[2]率:遵循。时:是。昭考:指武王。[3]於乎:同“呜呼”,叹词。悠:远大。一说忧。[4]朕(zhèn):我,成王自称。艾:阅历。此句谓年幼尚无知。[5]将:扶,助。就:因,遵从。之:指先王的法典。[6]犹:通“猷”,图谋,谋略。判涣:大。[7]多难:指遭武王之丧,遇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之乱”和武庚叛乱等事件。[8]绍:继承。庭:直、公正。上下:指官吏的升降,与下句“陟降”同意。[9]厥:其。[10]休:美。[B11]以:语助词,无义,或作“而”解。明:勉,尽力,勉励。保:佑助。

【赏析】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发兵讨伐商纣,一举灭商。按惯例必须保存商祭祀。武王封纣子武庚为诸侯,分商地为三部,命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各据一部,监视武庚,称为“三监”。武王灭商后两年病逝。其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当时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中;但是这个时候周朝统一天下时间并不长,国家大事又多又杂,百业待兴;再加上各国诸侯并没有完全归服于周。基于这些原因,武王同母弟周公决定摄王位,暂时代替小皇帝行使国政大权。管叔、蔡叔、霍叔等疑忌周公,在王位继承权上引起周朝内部的不和。武庚乘机勾结东方旧属国及淮夷等起兵反周;三叔造谣周公伙同武庚谋害成王,于是发动了所谓“三监之变”。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攻灭奄等十七国。从此,列国诸侯咸服宗周。周公执政七年,成王长大了一些,周公就还政于他。《访落》诗中有言:“未堪家多难。”所谓“家多难”,指的就是武王丧亡,三监之变。则知此诗当作于周公东征前后。

此诗与前篇《闵予小子》,后篇《敬之》、《小毖》诸篇意旨相同,写的都是周成王初即位、在武王庙祭祖时,表示延访群臣、追念皇考盛德、继承其道的意思。诗仅一章,十二句。首二句揭明题旨:延访群臣,属望昭考。三至六句,铺写素志,展望宏图。七至十句,反思家国得失,申述承继先王法度刻不容缓。结末二句以保身收住,仍归结为祈祷皇考。

《周颂》共三十一篇。从体制看,它是周王朝的庙堂音乐,用于祭祀祖先和神明。从内容看,多为歌颂祖先功德和祈年佑福。从形式看,与《风》《雅》相较,区别明显:《风》《雅》皆分章,且后章句法多复叠前章,《颂》多不分章,不叠句;《风》《雅》有韵,《颂》诗多无韵。颂诗这些特点,都可以从《访落》中体现出来。

宛转曲折,饱含情思。这是一首即政告庙诗,亦是一篇庄严肃穆的就职誓辞,也是一曲剖白心迹的歌唱。首二句发端,总叙诗旨;中八句就职誓言,意为两层,曲尽有致。前四句“一往追维皇皇如有所求而弗获之心”毕现。对于兴国富民的责任成王义无返顾,但毕竟年少,成王担心自己年轻,缺乏阅历,难以取得众人的信任。“所谓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方玉润《诗经原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慕道心切之情。故姚际恒评曰:“多少宛转曲折。”后四句再次强调自己年幼无知,以致力量内耗,禁受不住家国多难的打击。所谓“忽觉熏蒿凄怆,若或见之,则又孝思之感动不能自已”,内心世界之表白昭然若揭,使人有亲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而“於乎悠哉”、“休矣皇考”这些虚词的运用,更增强了感情的抒发,字里行间,充满感情。

敬之

敬之敬之[1]!警惕呀,警惕呀天维显思[2]。老天他是非常高明的。

命不易哉[3]!保命真的也不易呀无曰高高在上。莫说老天高高在上。

陟降厥士[4],万事万物由他在升降,曰监在兹[5]。每天望着众生。

维予小子,我这幼稚的小子,不聪敬止[6]。听着更是要警惕。

日就月将[7],日久天长,学有缉熙于光明[8]。学问积累得多来发光芒。

佛时仔肩[9],我来担当重大的责任吧,示我显德行[B10]。你们要告诉我正确的道德品行。

【注释】[1]敬:警戒。[2]天:天道。显:明显。思:语助词。[3]命:天命。不易:不改变。[4]陟降:升降,或指赏罚、奖惩。士:指群臣。[5]曰:每天,时刻。监:察看。兹:此,指人世。两句意为:升降、赏罚施于群臣,上帝时时在此监视。[6]不:语助词。聪:本义为“听觉灵敏”,引申义为“耳有所闻”。止:语助词。[7]日就月将:谓每天每月都有进步。就,久;将,长。即日久月长,日积月累之意。[8]缉熙:积渐广大,即深广的意思。一说为“奋发前进”之意。[9]佛(bì):通“弼”,辅助。时:是。仔肩:责任。[10]示:告诉,指示。显:光明。此句是成王对群臣的希望之词。

【赏析】《敬之》与《访落》作于同时,诗旨近似,但又似中有异。《访落》侧重咨询群臣,敬祖皇考;《敬之》侧重自我规戒,敬天勉己。诗一章,十二句,前后直贯一气呵成。但古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群臣进戒”说。这以《诗序》为代表。《诗序》云:“群臣进戒成王也。”后儒多因循之。(二)“双方问答”说。它以《郑笺》为代表。《郑笺》云:“王既承其戒,答之以谦曰:’维予小子。‘”以一诗断作两方问答之词。姚际恒亦说:“此群臣答《访落》之意而成王又答之也。”(三)调和折衷说。即协调上述二说之异。朱熹是这方面的代表。《诗集传》以为此诗的前半“成王受群臣之戒而述其言”,后半乃“自为答之之言”。

诗工发端,起手突兀。不同凡响,引人注目的开头,是古代诗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沈德潜说:“起手贵突兀。”(《说诗惖语》)谢榛也有类似的说法:“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四溟诗话》)说的都是开头要引人注目,使人产生迫不及待地想读下去的冲动。此诗开篇即以“敬之敬之”,大似劈空而来,突兀而起,“意甚警切”,融进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使人惊讶、警觉、醒悟,颇具吸引人的力量。在语言的锤炼上,诗人用了很多心思,不仅有些诗句如“高高在上”,迄今已为成语,而且有的还成为人们的座右铭。“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都成为后来学子们的座右铭。诗在句法上以四言为主,但又根据内容需要间有六言和七言的,显得整齐而不呆板,参差而有变化。此诗与一般无韵的颂诗不同,既讲究用韵,还采用转韵,赋予其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小毖

予其惩[1]!我真的要警戒啊而毖后患[2]。谨慎地防后患。

莫予帡蜂[3],没人一定要我到那儿去,自求辛螫[4]。那是我自找的辛苦,肇允彼桃虫[5],开始那个小鹪鹩,拚飞维鸟[6]。努力翻动身体想象鸟一样飞。

未堪家多难,我不堪国家多患难,予又集于蓼[7]。又把那辛苦都集于自己一身。

【注释】[1]惩:有所伤而知戒。[2]毖:谨慎。[3]帡(pīnɡ)蜂:掣曳。谓牵引而使之。[4]螫:事。辛螯,即辛苦之事。[5]肇:始。允:信,的确。桃虫:一名桃奎,即鹪鹩,为最小的鸟。[6]拚(fān):同“翻”。[7]集:逢,遇上。蓼:一种有苦辣味的草。

【赏析】《小毖》是《周颂》中的短篇,有人认为是周成王所作,据说这是周成王用来自警的,要谨慎从事,察微知著,防患于小,否则,小患将酿成大祸,俗话说:蝼蚁之穴,可以溃堤。作为一个统治者,能注意防患于未然,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很有见地的。《郑笺》说:“始者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成王信之,而疑周公,至后三监叛而作乱,周公以王命举兵诛之,历年乃已。故今周公归政,成王受之,而求贤臣而自辅也。”这是笺疏《诗序》的说法,近代学者大多认同这个说法。

方玉润说:“自《闵予小子》至此,凡四章,皆成王自作。……然除《闵予小子》一篇为祝辞外,余皆箴铭体。”它的着眼点是“攻疾防患”的警戒作用。刘勰《文心雕龙·铭箴》云:“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夫箴诵于官,铭题于器,名目虽异,而警戒实同。”从这个角度看,方氏对此篇体式、风格的辨析,是较符合事实的。

载芟

载芟载柞[1],铲草皮、刨树根,其耕泽泽[2]。耕种那些肥沃的土地。

千耦其耘,许多的人在锄草,徂隰徂畛[3]。在田里、在田埂。

侯主侯伯[4],有家长、有老大,侯亚侯旅[5],有二弟、有众兄弟,侯惖侯以。有壮丁、有众伙计。

有笻其姒[6],送饭的来了,大家吃得香,思媚其妇,那个娘子多漂亮,有依其士[7]。那个汉子多健壮。

有略其耜[8],那犁头呀多锋利,烠载南亩。耕着南边的田地。

播厥百谷,播种那百样的庄稼,实函斯活[9]。种子胀开、种子发了芽。

驿驿其达[10],幼苗冲出地面拙壮成长,有厌其杰[B11],那先出土的苗儿真肥壮,厌厌其苗,大片的苗儿整齐地排成一行一行,绵绵其荝[B12]。仔细地锄草,不要伤到苗儿。

载获济济开始收获了,大家闹嚷嚷,有实其积[B13],一堆一堆的谷子在场上,万亿及秭。万呀亿呀、亿亿来计量。

为酒为醴,做清酒、做甜酒,烝畀祖妣[B14],献给祖宗来享受,以洽百礼。祭祀的礼品多花样。

有轲其香[B15],饭香喷喷的,邦家之光。是我们国家的荣耀。

有烠其馨,多么芬芳的酒呀,胡考之宁[B16]。为老年人增健康。

匪且有且,不但是这儿才这样,匪今斯今,不但是今天才这样,振古如兹[B17]。自古以来一直都是这样。

【注释】[1]载:开始。芟(shān):除草。柞(zé):除木。[2]泽(shì)泽:松散。[3]隰:新开之田。畛:田间界畔。[4]主:家长。伯:长子。[5]亚:众叔。旅:众子弟。[6]笻:众饮食声。[7]依:强壮。[8]略:锐利。[9]函:同“含”。[10]驿驿:接连不断的样子。达:出土。[B11]厌:美好的样子。杰:先生长的壮苗。[B12]绵绵:细密。荝:耘。[B13]积:堆在露天之中。[B14]烝:进。畀:予。[B15]轲:饮食之类。[B16]胡考:老人。[B17]振古:自古。

【赏析】《载芟》是西周时代的农事诗。《诗序)谓此诗为“春籍田而祈社稷”。这是就诗之为用而言。籍田的意思,就是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以奉祀宗庙,有劝人民农作的意思。并规定天子千亩,诸侯百亩。但天子亲耕千亩是不可能的,籍者,借也,不过是借民力治之,天子做做样子而已。不过这也可以说明天子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此诗对古代的农事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它的文学价值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全诗结构紧密,叙次井然,有许多既生动又具体的细节描写。特别是“侯主侯伯”以下数句,写“一家叔伯以及佣工妇子,共力合作,描摹尽致,是一幅田家乐图”(《诗经原始》眉批)。写农夫耕作时插入农妇送饭田垄及农夫“思媚其妇”的细节,神采飞动,刻画细致入微。描写禾苗生长的几句,尤为工绝。“’函‘、’杰‘是险字,’厌厌‘、’绵绵‘得态,语不多而意状飞动,所以妙。”(《孙月峰评诗经》)

良耜

簎簎良耜[1],犁头雪亮又锋利,烠载南亩[2]。先耕南亩那块地。

播厥百谷,各种各样的种子撒下去,实函斯活[3]。颗颗粒粒含生气。

或来瞻女,那边有人来看你,载筐及荥,背着方筐挎着荥,其塅伊黍[4]。送来米饭还冒着热气。

其笠伊纠,头戴草编圆斗笠,其奁斯赵[5],人们齐心协力挥锄翻土,以薅荼蓼[6]。除去杂草清田畦。

荼蓼朽止[7],杂草腐烂在田里,黍稷茂止。庄稼长得更茂密。

获之塅塅[8],手中挥舞的镰刀刷刷作响,积之栗栗[9]。场上粮食如山积。

其崇如墉[B10],粮垛高高像城墙,其比如栉[B11],栉比鳞次又多又密,以开百室。大小仓库都开启。

百室盈止,仓库全部都装满,妇子宁止。老婆孩子都放心了。

杀时闰牡[B12],杀了那头大公牛,有炌其角[B13]。双角弯弯美无比。

以似以续,用来祭祀社稷神,续古之人。前人传统后人继。

【注释】[1]簎(cè)簎:锋利的样子。[2]埱:开始。载:从事。[3]实、斯:均为语助词。函:包孕。活:生长。[4]塅(xiǎnɡ):送食物。[5]奁(bó):锄头。[6]薅(hāo):除草。[7]荼、蓼:两种杂草之名。[8]塅(zhì)塅:积实之声。[9]栗栗:众多的样子。[10]墉(yōnɡ):城墙。[B11]栉(zhì):梳篦之齿。[B12]闰(rún):牛长七尺为闰。[B13]炘:弯又长的样子。

【赏析】这是周王在秋收以后祭祀土谷神灵的乐歌。《诗序》说:“良耜,秋报社稷也。”此说甚是,因为诗中从耕田写到播种;又从锄地写到收获;还从丰年写到祭祀社稷。诗意与《丰年》相似,可以理解为也是百谷报成之际所作的歌。清人魏源认为,本诗为“周公西都之颂,在先后归镐京之日,及陈《七月》、《无逸》(《尚书》)之时。故诗中屡称成王尊号,在制作已成之后”(转引自《诗经直解》)。不管此诗是否周公所作,但诗为西周前期之作是可以肯定的,反映了西周前期作为发达的农业国的经济状况。

本诗虽为一气贯串的统叙,但写得却极有层次。先写耕作过程,再写丰收景象,最后写祭神求福,层层深入,而且首尾互相照应,读起来似乎有密不通风的感觉。此外,诗句多形象描写,显得生动而又鲜明。如写“良耜”,以“簎簎”形容。簎簎,可训为锋利,这样犁头尖锐的形象,立刻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再如,“实函斯活”一句,写得极为细致。宋人王质说:“此非习知田野,深探物情,不能道此语也。”(《诗总闻》)其他如写“荼蓼”,说它“朽止”;写“黍稷”,说它“茂止”;写“百室”,说它“盈止”;写“妇子”,说他“宁止”,都有形象思维的情趣,甚至牛的“其角”,还说它是“有抹”,也是以形象置于人前。还有,诗中所用的比喻,也非常合适。如“其崇如墉,其比如栉”,都是合乎现实的天然喻词,亦有以通俗为美的意味。

丝衣

丝衣其莄[1],丝绸祭服多么洁净,载弁俅俅[2]。戴的羽冠要端正。

自堂徂基[3],从那庙堂往门口,自羊徂牛,羊和牛都有,鼐鼎及龇[4]。大杯小杯都有。

兕觥其叴[5],犀角酒杯弯弯形,旨酒思柔[6]。美酒温和味道纯。

不吴不敖[7],不高声来不傲慢,胡考之休[8]。求得长寿好福气。

【注释】[1]丝衣:祭服。其莄(fóu):莄莄,鲜明洁白的样子。[2]载:通“戴”。弁:爵弁,以布、绸或革制成,色赤微黑,形如雀头。俅(qiú)俅:恭顺的样子。[3]堂:庙堂。基:通“畿”,指庙门边。[4]鼐(nài):大鼎。龇(zī):小鼎。鼎,古代三足两耳的器具。[5]兕觥(ɡōnɡ):兕牛角做的酒杯。叴(qiú):角弯曲的样子。[6]旨酒:美酒。思:语助词。柔:温和。[7]吴:喧哗。敖:通“傲”。[8]胡考:长寿。休:美。

【赏析】这首诗是周王朝祭神的乐歌,从古到今有不小的分歧意见。《诗序》说:“《丝衣》,绎宾尸也。”绎,祭后第二日又祭之名。尸,像神受祭之人。宾尸,即天子以宾礼待尸。灵星,即天田星,旧说以为是主稼穑之神。所以按《诗序》的意见,本诗当是天子绎祭后,以待宾之礼宴请灵星之尸的乐歌。孔颖达据《序》认为本首“所陈乃绎祭始末之事也”(《毛诗正义》)。朱熹撇开绎祭,认为是“祭而饮酒之诗”(《诗集传》)。其他还有认为是雩祭或蜡祭的,不一一细述。今人高亨另辟新说,认为本诗是“周王举行养老之礼所唱的乐歌”(《诗经今注》)。就诗论诗,同时参考古今多种学说,我们认为朱熹一说近似。

宋人王质《诗总闻》说:“将祭而视牲、视馔、视器之类也;既毕燕(宴)以劳之。’自堂徂基‘,自上而下也;’自羊徂牛‘,自小而大也;’鼐鼎及龇‘,自大而小也。言往复检校也。”可供理解诗意参考。

本诗有用韵:如第一、二、四、六、七、九句;有不用韵:如第三、五、八句。

酌於

铄王师[1],啊!真英武,武王的进攻,遵养时晦[2]。帅兵讨伐那昏君。

时纯熙矣[3],立刻光明照耀天空,是用大介[4]。成就了大事立了大功。

我龙受之[5],我周家应天顺人有天下,杼杼王之造[6]。威风凛凛兴一番事业呀。

载用有嗣[7],世世代代传下去,实维尔公[8],允师。武王秉公心,不虚假,大众信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