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将士疑惑不见时,潘美却依然明白了赵匡胤的心思。在众多开国功勋中,潘美立功最多,官职最小,赏赐最少,这是太祖皇帝在保护他呀!“功高、权高必定震主”潘美欣然接受了赵匡胤的安排。
自打建国以来,赵匡胤每次出征必带各位悍将在身边,只留赵光义和赵普留守京师,赵匡胤知道只有他自己才能镇得住这帮大将。
就在扬州破城时,赵匡胤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长江风浪有多大,我堂堂大宋皇帝,还怕渡不过去,不如趁此良机,攻打南唐。”
赵匡胤正在扬州琢磨着南唐之事,南唐李璟突然派使臣来见,南唐使臣奉上厚礼,代李璟恭贺赵匡胤平扬州之喜。
赵匡胤立即让潘美设宴,自己亲自款待了南唐的使者,并让使者给南唐李璟带话,愿两国友好交往,并亲自把使者送到江边,看着使者慢慢离开自己的实现。赵匡胤看着波澜起伏的江水突然意识到:“这帮大将只有自己才能镇得住,如果自己不在了,那么……”
想到这儿,赵匡胤感到后背一阵冰凉。我们都知道那段特殊的时代里,各路重兵将领、藩王起义之事实在太多了,不得不防啊!这成了赵匡胤心中最大的障碍。大家都认为这是赵匡胤多疑的心态,实则并不是,这是谨慎、谋局的表现。
赵匡胤在江边权衡利弊,思虑到:大宋基本稳定,一帮悍将留着身边,必定会是祸端啊!于是命令潘美通知所有人,明日班师回朝。
回到汴京,赵匡胤在皇宫中设庆功宴,犒赏文武百官。
在宴会上,酒杯碰撞,叮叮当当,赵匡胤一一向大将们敬酒,好似一片祥和景象。
当赵匡在酒酣时对凤翔节度使王彦超道:“朕昔日来复州投卿,卿因何不纳?”
王彦超听了立即降阶顿首道:“浅水岂能藏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实乃天意也!”
宋太祖听完哈哈大笑,也就不再追究过去之事。
王彦超虽入京担任右金吾卫上将军,可谓位高权重。但今日之事,王彦超深感京城决非久留之地,早在致仕前他就谋划着外迁之事。一方面他自己向皇上一再奏请卸任,要求致仕;另一方面遣子出外寻找安身之地。
赵匡胤见王彦超主动交出兵权乞归田园之举,赵匡胤十分赏识,赵匡胤料定王彦超是没有胆量反宋的,就让他继续担任右金吾卫上将军。
话说,庆功宴结束后。群臣陆续散去,赵匡胤留下潘美和赵普,对潘美说道:“仲询啊,你会不会怪朕啊!扬州一战,你是首功啊!朕不但不赏,然而让功于人!”
“圣上,臣怎会怪您呢!”潘美听到这番话惶恐不安地说道。
“你不怪朕就好!以后你会明白朕的苦心的!”赵匡胤语重心长地说。
赵匡胤深吸了一口说道:“今天就我们君臣三人,朕和你们俩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臣等恭听圣训!”潘美和赵普齐言道。
赵匡胤起身走到大宋版图处,望着大宋版图,赵匡胤说道:“自唐末年至今,五十余载,仅仅皇室就有数室之多,皇帝数十人之多,战乱频发,民不聊生,百姓过着妻离子散、水生火热的生活。朕想给他们一个平和的生存环境,两位爱卿可有良策啊?”
潘美说道:“皇上,您有如此抱负,实乃天下人之幸事。造成天下之乱世,不外乎一个‘权’字。”
潘美刚刚说完。赵普说道:“臣,赞同潘大人之言,想天下安稳,要做到三点!”
“哪三点?”赵匡胤问道。
赵普答道:“削藩、限财、收兵!”
“朕也有此意!两位爱卿,朕只是不知道如何做啊!”
“皇上。臣以为,皇上可以再找个机会请大家喝酒!”潘美说道。
“仲询之意,甚合朕心!”赵匡胤满意地说道,“今日之事,只有我们三人知道。不得外传!”
“臣遵旨!”两人说道。
“天色晚了。两位爱卿回去休息吧!”
“臣等告退!”
看着潘美和赵普的离去。赵匡胤心中的堵塞,已经慢慢地在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