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道悟笔记
34907400000035

第35章 悟真须有法——十一假期末赖床所思

题:悟真须有法

南怀瑾说天下修行人多如牛毛,然而知得橐龠者寥寥,知其名而不知其实者以为玄牝之门乃是一物,诸多学者未实修,认为此‘’众妙之门‘’即是所谓玄关。而南宋仑攻在《玄牝之门赋》中明确做了区分,卓语再做解读:

玄关在上,是接通宇宙真阴之处,其本质属阳,方位在离,心属火象,离位主火,故曰离龙。阴阳相吸,真阴之炁过阳关(玄关)即转为谷神之阴,正所谓阴之又阴,后天转先天,先天之又先天矣!

其位即三丰所言肾上心下,近膻中,医家曰黄庭,曰气海,然皆非黄庭气海。其位扑朔,若要寻他,须下功夫。

牝门之位在下,在肾水之间,在坎水之内,在石门之中。坎为水,其性属阴,此处却负阴抱阳,守着人体唯一一点先天之阳。人安命于此处一点元阳,阳尽则死。若牝门开阖,则可引通宇宙之阳,过身中元阳而成阳之又阳,上接玄门之阴,合为谷神之阴阳。

由此上下同开,应时而闭,是专气致柔,阴阳有法,动静有度也。

上下一遇,水乳互融。配以西震东兑,西震寓青龙,东兑归白虎。且震、兑皆主金,两金相合,犹如刀圭相接,铅汞相遇,龙虎交合。

吕祖曰,橐龠回风,正是道祖所说玄、牝之门。

老子有云,谷神不死。正因其有少阳少阴,太阳太阴之四变孕于其内,久而久之,丹基自成。

心肾相交,龙虎相媾,坎离相融,便是河车之源,秘中之密了。

橐龠回风丹自成,口鼻观想落下乘。

守一坐忘简而艰,确是万法中正途。

进红铅绿汞,文火烹调得丹阳一点,才能火里种金莲。子午前后搬运上,丹田一点玉阳回。

这就是玉液还丹。

包括禅家所言,中脉一通则顶上莲花开,也是道家修行必然的功果之一,都是开慧的途径。

佛道本是一家身,何来两种蔽塞言?

菩提心乃是先天修得,与生俱来,又叫慧根,常人不是没有,而是羸微。故而后天顿悟开窍之人也不是没有,而是凤毛麟角。

若有机缘走上修行之途,则任重而道远,不修则已,一旦上路便须有向死而生之心,不可违背,否则果报更快于常人。

后天智识助长识神,用意之途难成正道,气功之流贻害无穷,误人不浅。难耐真经难寻,寻到也搞不懂。一般人不如不看不问不求,畅人欲,尽孝道,顺自然。

道法佛法不乱世间法,顺则生人逆则仙,人代我生入轮回。

对于居家修行者,要断妄欲,养生气。黄帝多子嗣,因其深得房中之妙法,真坦无妄,寡欲清心。清有李庆远黄元吉,盖是如此。(注:房中术乃是道家修身之引导术,因为忌杂闹干扰,故而适于静室之中打坐问鼎,但凡把房中阴阳采补术想成男女之事者,皆是误人子弟的邪门!)

若说俗人愚昧,出家人中许多也是自欺欺人,名为修行,实为亵渎。目前城市里有在政策扶持下出现的大量以照看香火,将寺院与信仰当成生意经营的伪僧伪道,心无虔诚,空拿国禄,与贼无二。亦有以此招摇撞骗,开班误人,收取巨额学费等。网上骗子居多,神棍一堆,景点中安排诸多伪道伪僧欺骗游人,而非以靠真本事去做法事善事换取钱财,早已生了浮躁之心,令圣洁之地沦为钱财功利之所。末法时代世风日下,不可谓不令人扼腕心痛(此处并无贬低出家人之意,真正求知求道的出家人最应该受人尊敬)。

甚至修行者,心中无道德,修命只是守尸鬼。心中无菩提,学佛终是枉空虚。僧是佛罪人,秀才误孔圣。若说出家易,寺观亦红尘。若说红尘难,人生谁不难?道家说简缘,是要简化而显主次轻重,并非让人断缘。出家要看机缘,若连此生因缘都不珍惜,父母都不能赡养,连起码的孝道都不能尽,做人都有了问题,躲到寺院里难道就能静下心,问心无愧地面对佛祖面对祖师爷?金蝉子尚且要去世上十世轮转消除业障,司马承祯、王重阳、张三丰尚且要入世与众生打交道,公孙胜这个虚构的人物也要于人间修行一场,替老母养老送终才归隐山林,鲁智深这个大慧觉的人,也是在亲身体验了人间冷暖繁华之后才顿悟空性,自断了性命金锁。虽然是小说人物,但作者是将大智慧以大平实的形象展现给世人的。慧根要珍惜,乃是修身有法,但入世有道,繁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了结了因缘就走,毫不拖泥带水。出离物外当然好,倘若因为修行生了厌世之心,生了法执,那这样的修行也不是真修行,不要也罢。

我们居家修行之人,许多都是有父母家庭的人,这是几生几世修来的福报,切不可轻抛,好好生活工作,才有经济能力去赡养他们,不可轻耽。而我们做的一切,都会有回报的一天,等机缘条件成熟,自然有能力带着饱满无愧的心境去游访名山大川,静下心来结交高士,甚至定期闭关修行也未尝不可。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做到每天抽出几个小时专门去打坐已是不易,更不用说去辟谷、闭关之类,不太现实。如果能把修行带入一呼一吸,一举一动的生活当中,两不耽搁才是正途。

得道岂是易事?

得道者不仅世间少有,历史上也少有。我等凡修人每前行寸步,其悦其苦难以言表。

吕祖仕途不顺抑郁半生,每每烂醉于青楼忿而提剑刻诗,马钰抛家弃子追随全真祖师王重阳,王重阳天才绝顶却也科举落榜,仕途不顺,疯癫多年,若非偶遇钟离权也不得妙法。释迦摩尼放着安定富裕的王子不做,被印度婆罗门排挤,为何要去求佛苦修?仓央嘉措有慧根,却也历经磨难,英年早逝。

这些修行人,没有谁是活的轻松的。灵魂上的得道,必然经历磨难洗礼,凡人皆逃不过业力。若说修行是为了长生?差矣!是为了灵魂的真正解脱才对。故而世间因果难道就能忽视?躲到山里前世业力就会消失?非也!要化解黑暗,必先置身黑暗。

全阳子:神仙之耳目,道教之领袖尚且如此,何况寻常人?

修行人要消除业障,那么修身作舟就要承受更多。冷眼,非议,误解,嘲讽,诽谤都是家常便饭,若过不得此关,心性就还未修成,命功也难以精进。

更不用说修行路上各种劫难,鬼神算账,实在难言。

所以老子早就曰过,抱守归一,抱雄守雌,抱朴守拙。大道至简,无非抱守二字。只要把这副身国弄明白了,外物自然明了。外气一顺,内气自通。内气顺畅,又能反哺外相。心如明堂,肠肚坦荡,臟腑干净,为人亦如赤子。

修道乃是大丈夫真男儿所为之事,一旦涉足,便能让人明白信仰为何物,无怨无悔,便能明白它是一生修身之大事。

抱朴则养生,朴散则为器。当作事业去传道也好,当作自己暗自里修养之道也罢,终归都是好事。

然而这一条路,可是一条孤独的路啊。

西出阳关无故人。

屠刀一放,取经一去,正如陶潜感慨:实迷途其未远,知来者之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