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荒野深处
3490300000021

第21章

经过三天的翻山越岭,江农生带领的第一梯队终于到达了距离大孤山三十公里的老君庙,与先期到达的童志鹏、刘文卫他们会合了。

说是老君庙,实际上这里并没有庙宇,也无人居住。两岸葱绿的大山夹着一条奔腾的犀牛江,山上长满了毛竹、各种树木和半人深的茅草灌木,放眼望去,满目苍翠。

话务员沈兰惊呆了,半天才调皮地学着江农生的口音感慨地说道:“太美咧,比风景画里的景色还要美咧。”

逗得江农生和身边的人都笑了起来:“你这个小沈,还有些语言天分哩嘛。”

步行了三天已经精疲力尽的队员,一看先期到达的同志已经搭好了帐篷,并且煮好了两大锅小米粥,顿时来了精神。

“大家辛苦了三天了,赶紧铺好床铺,洗把脸,好好地吃顿饭,抓紧时间休息。”

吃过饭,江农生把所有党员叫到江边说:“这里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要进入大孤山恐怕要费一番大周折,我的初步考虑是这样的:明天我和童志鹏、尚大有带上地图、罗盘,提前去探索进入大孤山的路径。其余人员由彭杰带领,上山砍竹子和树木,割茅草,抓紧时间修建几间房子,将来这儿恐怕就是我们的物资转运站咧。”

崔永杰磕磕旱烟袋说:“江队长说得对,我同意。这里山高林密,我们要想进山肯定会遇到不少的困难,提前做好准备是对的。另外,我觉着我们党员在这种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凡事都要往前冲,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有精神头。”

“崔师傅到底是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同志,说的这一点很重要,咱们都是党员,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千万不能让群众在背后说三道四,戳咱们的脊梁骨,给党的脸上抹黑,其他同志还有莫有不同意见?”

“没有。”

“那就这样,夜深了,大家回去休息吧,散会。”

第二天一大早,江农生和尚大有、童志鹏三人吃过早饭匆忙出发。没走多远,前面就没有路了。三人轮流在前面用砍刀开路,在茂密的植物缝隙里艰难地穿行。不一会儿,红彤彤的太阳出来了,林子里空气又湿又热,人像被放进蒸笼里一样,被汗水浸透的衣服紧紧地裹在身上,每一个人的手和脸不知什么时候被植物的枝叶划出了横一道竖一道的口子,他们全然不顾,气喘吁吁地继续往前走。

三十公里的路,居然整整走了一天,夕阳西下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孤山。

选择了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搭好帐篷,拿出随身带的干粮,就着水壶里的山泉水,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江农生边吃边拿着望远镜,借着落日的余晖往周围的山上观察着。

第二天大清早,三人回返,江农生心事重重,一声不吭。黄昏时分,他们终于回到了老君庙。

大家都围过来问这问那。崔永杰端着几碗饭挤进人群说:“有话等他们吃完饭再说,别都挤在这儿。”

江农生说:“莫事儿,这帐篷里太闷热了,走,咱们到外边去说。”说完,端着饭碗走到江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下说:“来来来,大家都找个地方随便坐下。”扒拉了几口饭接着说:“我们走了一个来回,困难程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大得多,要想在这儿修一条简易公路,即使咱们这些人全部上,昼夜不停施工,恐怕至少也要三个月。”

吃惊,嚷嚷:“啥!要三个月?那不到年底了,咱们的工作任务怎么完成?”

“江队长,要是实在不行,咱们向大队求援。”

江农生停下吃饭,抬起头来问:“求援?怎么求援?”

“让大队再派些人来,帮助咱们尽快把路修通。”

“对,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江农生摇摇头说:“这个办法行不通。”

“为什么行不通?”

“大家想一想,现在各个分队工作任务都很重,都恨不得把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哩,根本就抽不出人来;另外,咱们退一万步讲,就是大队同意派人支援咱们,也不可能一下就在短期内修通这条路,关键是咱们的找矿任务很重,根本拖不起嘛。”

大家顿时沉默了。

江农生吃完饭,看了看大伙说:“所以,咱们不能依靠大队,一定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没有一个人吱声。过了好大一阵,不知谁嘀咕了一句:“这要是在玉树沟我们就不会这么难心了,藏族兄弟一定会帮助咱们很快把路修通的!”

又是一阵沉默。黑暗中不知谁低声咕哝了一句:“实在没办法,那就慢慢修路呗。”

坐在江农生身边的童志鹏一听就有点火了,大声说:“屁话!慢慢修路这个主意要是行得通,还用在这儿抓心挠肝的?”

后面不知谁说了一句:“那你说咋办?”

“我说?哼!天无绝人之路,山路走不成咱就不能走水路啊?”

“水路咋走?”

童志鹏一时语塞:“这……”

江农生在旁边琢磨着这句话:“山路走不成走水路……”过了一会儿,他忽然一拍大腿,高兴地说,“好主意!好主意!”

大家都莫名其妙地看着江农生。

“噢!童志鹏同志的话倒是提醒了我,大家好好想一想,假如走水路怎么个走法?”

尚大有扯着粗大的嗓门说:“水路好走,扎竹排呗!我家就在松花江边上,小时候我就见过好多木排从松花江顺流而下。”

江农生说:“对,扎竹排。”

彭杰笑着对童志鹏说:“没想到童志鹏还真给咱们出了个好主意!”

童志鹏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说:“哪儿是我出的主意,我是被你问得没办法了,就顺嘴那么一说,谁知道……嘿嘿嘿。”

大伙儿哈哈大笑。

“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犀牛江能不能漂竹排,所以,这几天还要好好地在水里试一试。我看这样吧,明天我和尚大有、童志鹏三个人在江里试竹排,其余人员继续修房子。好咧,夜已经深了,大家早点休息吧。”

第二天,江农生和尚大有、童志鹏三人费了好大的气力,终于扎好了一个竹排,抬到犀牛江边上。

第三天一早,江农生就和尚大有、童志鹏三人,找了两个充满气的废旧汽车轮胎绑到竹排上,大伙儿帮忙把竹排放到水里,在一片“小心点、注意安全”的叮嘱声中,竹排划离江岸,向下游漂去。

晚上十点多钟,所有的人都没有睡觉,站在江农生他们回来的路口,翘首期盼。直到十一点半,前面出现了三个黑影子,大家喊叫着一齐迎了上去。

一见面,江农生就高兴地说:“成功咧!

“噢——我们成功咧。”大伙儿顿时欢呼起来,一下子把江农生他们三人抬起来抛向空中,接住,再抛向空中……几天之后,江农生带人把扎好的三只竹排抬到江边,大家坐在竹排上休息。尚大有开玩笑说:“竹排已经扎好了,是不是应该给起个名儿啊?”

“哎!这个提议好,大家想一想,应该叫什么名字?”

童志鹏说:“起名那是你们文化人的事,我这个大老粗可干不了这个事。”

彭杰说:“不会起名,那你儿子的名字是谁起的?”

童志鹏笑着说:“那是我老婆起的。”

他这一说,大伙都给逗乐了。彭杰说:“我先说个名字,大家看行不行,我看就叫四分队水上运输队。”

“不行,这个名字不响亮。”

坐在一旁的沈兰歪着脑袋想了想,说:“我看就叫犀牛江舰队,大伙儿看怎么样?”

梁爱华接过话茬说:“嗨!这个名字不错嘛。”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好!那就叫犀牛江舰队吧,这事儿就不说了。我现在安排一下明天的工作。明天,大家一起把机器设备和生活物资装好后,除了家属、孩子和刘文卫、司机葛小宁留在这里以外,其他所有人员由彭杰带领,从山路向大孤山进发,山路十分难走,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和尚大有、童志鹏三个人,每人划一个竹排从水路运送设备向大孤山进发,下午我们在大孤山会合。”

第二天,江农生、尚大有、童志鹏各划一个竹排顺着犀牛江漂流。一向比较严肃的江农生今天显得特别高兴,一边划着竹排,一边放声歌唱:“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引得岸上走的队员也边笑边跟着唱了起来。起初,岸上走的人还和他们大声说话,但一会儿工夫,竹排就把岸上的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中午,到达了大孤山,他们把竹排拴在前几天搭好的简易码头上,就坐在岸边,吃了几口干粮,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又抓紧时间卸下帐篷和生活用品,选择了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开始搭建帐篷。

太阳快要落山时,从山路走的队员赶到了大孤山,大家胜利会合,禁不住都高兴得欢呼了起来,寂静的大孤山立即有了生气。

崔永杰顾不上和大伙儿一起高兴,乐呵呵地忙着做饭。梁爱华忙着给手脚被荆棘划破的队员擦药。

江农生对大伙儿说:“大家跑了一天的山路,都很累了,擦完药就抓紧时间休息,养足精神,明天就要投入工作了。”

天才蒙蒙亮,江农生就起床了,这是他自从进入老君庙以来睡得最踏实的一夜。虽然昨天晚上临睡前,感觉到累得骨头都快散了架,但经过一夜的沉睡,感觉到身体像充满气的气球,全身充满了力量。抬头往四周看了看,一层薄雾像轻纱一样,在山间飘来荡去,江里不时地有鱼儿从水里跃起,溅起层层漪涟,他心里沉吟道:“这里可真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啊!”

帐篷后面传来悉悉率率的声音。他蹑手蹑脚地走到后面一看,原来是炊事员崔永杰。

“崔师傅,你怎么起这么早啊?”

正在做苞谷面发糕的崔永杰回头一看说:“这人老了,瞌睡就少,不像你们年轻人贪睡。”

江农生看了看崔永杰,只见他眼睛里布满血丝,一脸的倦容,心疼地说:“你尽瞎说,毕竟上了岁数了,可再不能这么玩命地干,啊!”

“我知道,你不要为我担心,我没事儿的。”

看见一大盆鲜嫩的苦苦菜和蒲公英泡在水里就问:“这野菜你啥时候挖的?”

崔永杰朝周围的地上努努嘴说:“你看,满地都是,这下咱们可再不用为吃菜的事情发愁了,天气这么热,赶明儿我再做上几大盆浆水,大伙儿干完活儿又热又饿,每人吃几大碗苞谷面浆水漏鱼,既解渴,又消暑败火,嘿!那才叫美呢。”

“好是好,可不能把你给累趴下咧。”

“你放心吧,我这身子骨硬朗着呢!唉!你不去忙正事儿,怎么在这儿跟我聊起天来了?该干啥干啥去吧,这儿我一个人足够了。”

“好,那我先洗脸去咧。”

“去吧,去吧。”

江农生端着脸盆向江边走去。

洗完脸,爬到了对面山的半山腰,仔细地看了看,他心里沉吟着:现在搭帐篷的地方地势有点低,过两天得搬到后面的高台上去。慢慢走回到帐篷附近,听到大伙儿陆续起床后的说笑声、唱歌声、打闹声在山谷里回荡。

两天后,钻机就正常开钻了。

江农生又带人在帐篷后的高台上建起了两排简易房子,并且把山上的一股山泉用竹筒接到了院子后面,“噢——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了。”欢呼声一片。

接着又抽调八名坑道工,沿着犀牛江开始往老君庙方向修筑简易公路,隆隆的炮声震撼着群山。

“把储油罐、机器配件都搬到台上来吧。”

“队长,施工在对面山上,搬上来要用的时候还得再搬下去,来回折腾太费功夫。”

“那就暂时先不动。”

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后,崔永杰和高凤香、沈兰在厨房旁边挖出了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左右的小池塘,大伙儿抓来的鱼、虾、螃蟹都放到池塘里,等积攒得够大伙儿吃一顿时,就捞出来做好给大家改善生活。

“到这么好个地方来工作,可真的是享福了!”

“哎——山上的人出来——”江面上飘来了一个竹排,是经济员刘文卫,竹排上装了不少东西。

大家都迎了上去:“财神爷又给我们送什么好东西来了?”

“这回你们还真猜对了。”他拍拍身后的大帆布包说,“想知道吗?要想知道就赶紧往下卸,卸下来就知道了。”

大家七手八脚把竹排上的东西卸了下来,打开帆布包一看,原来是一台崭新的机器,纷纷问:“这是啥玩意儿?”

“这可是好东西,叫柴油发电机,有了这东西,咱们坑道里再不用点火把,宿舍里再不用点自己做的柴油灯了!”

晚上,刘文卫到江农生宿舍里,对江农生说:“江队长,你看,我蹲在转运站,除了过个把月送一回给养,平时都快闲出毛病来了,你看能不能给我换个工作?

江农生一听,瞪了他一眼说:“换什么工作,你的工作也很重要,把你换到这儿来,我再派谁去?别胡思乱想,服从安排。”

刘文卫愣了一会儿说:“不行就这样吧,你给我再派一个爆破工,我和两个嫂子加上葛小宁,我们几个从老君庙往大孤山修路,这总可以吧?”

“嗯,这个主意倒可以考虑,我想一下,明天给你找一个,你们一块儿回去,你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