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人妻神妻
34487800000037

第37章 短文教作文 还要有个日记本

一篇短文教作文,

还要有个日记本。

阅读背诵更重要,

学习名人效古人。

列宁的写作形式,给学生的帮助很大。课本上还有一篇文章,也让学生的写作受益匪浅。这篇文章虽然是在“练习”上的一篇小短文,可它讲到了能使作文进步的方法。文章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我”的现身说法,让学生觉得格外真实,格外有效仿的向心力。

短文的题目是《我的作文成绩有了进步》,现在打录下来,以供对学生作文感兴趣的读者一阅。

“过去每次作文,老师出了题目,我想也不想就提起笔来写。写了几个字又划掉,划掉了又写。写了很久,还是没写成一句话。

后来经过老师的帮助,我渐渐学会了作文的方法。

我先把题目想一想,想想可以写些什么。有时候可以写的事情很多,我就挑最有意义的或者自己最熟悉的写。

接着我又想想怎样写法,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地方要详细,哪些地方要写得简略。我一边想,一边在纸上记下来。把记下来的整理修改,就成作文提纲。

有了作文提纲,就可以打草稿了。打草稿的时候,我在行和行之间多留些空地位,预备修改草稿的时候用。草稿写完了,我反复地读几遍,一边读一边修改。发现句子不通顺的地方,前后不衔接的地方,说得不清楚的地方,就改好;发现写错了字,用错了标点符号,也逐个改正。

最后我再仔细读一遍,没有错误了,就誊到作文本上。誊完了还要读一遍,看看没有什么错误了,才交给老师。

作文本发回来,我还认真注意老师是怎样改的。”

这篇小文章,不但帮了学生的大忙,也帮了王学奎的大忙。这的确是一篇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好文章。《列宁在学校里》介绍的是作文的形式,《我的作文成绩有了进步》讲的是作文的方法,正适合学生当时的写作基础。

王学奎深知,有了这些方法,对于作文来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和作文有关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但万变不离其宗,最根本的就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录。他的学生从二年级就建立起了日记本,观察记录身边的人和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日记鸟之双翼。学生写的日记,不但积累了大量的生活资料,还有了大量练笔的机会。王学奎指导学生作文,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

王学奎告诉他的学生,写好一篇文章除了认真仔细的观察生活,经常练笔以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读书。书是别人对自己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的总结,读书可以了解别人、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同时又可以学习别人的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王学奎说:“阅读,能使我们见多识广。只有在读书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才会有作文的轻松逸乐。写文章无论是积累材料,开拓思路,联想想象,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必须有丰富的书本知识作基础。读书越多,知识越丰富,借鉴和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小学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多是文质兼美,素有评定的范文。不少是名人大家的杰作。认真学好每一篇课文,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王学奎经常对学生说:“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写作材料,必须在熟读精思上下功夫。熟读,就是要读到朗朗上口,精彩的词句段落要熟记成诵。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语感。这是建立良好的语言习惯不可缺少的一步。”

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对文章里词语的搭配、句式的运用、语言的气势格调都十分的熟悉了,好像自己也能这么说似的。他们对课本中一般的文章,都能读到朗朗上口。

课后要求背诵的,他们都能熟练的背诵。

《国歌》、《人人热爱***》、《我爱我的红领巾》、《丰收山歌》、《我当了一次会计》、《手拍胸膛想一想》这些诗歌,都不在话下。

《西瓜弟兄》、《列宁和卫兵》、《称象》、《找骆驼》、《踢鬼的故事》、《寒号鸟》、《大禹治水》、《光饼》、《李闯王渡黄河》这些篇幅较短的课文,困难都不大。

《刷墙》、《西瓜弟兄》、《信箱》这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本来是没要求背诵的,他们也都背过了。

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形成了。不论是哪一个同学,如果说出一句有毛病的话,马上就会被敏锐的觉察出来。

结语:

看着作文题,想想写什么。

意义拣大的,事情拣熟的。

定了写什么,再看怎么写。

安排好先后,再看详和略。

记下这些来,改改不行的。

打草行要宽,修改写在这。

草稿写完后,边读边改错。

字句和标点,有错别放过。

确认没毛病,作文本上写。

批改发回来,认真看红的。

练笔练观察,日记天天写。

读书下功夫,作文有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