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人妻神妻
34487800000307

第307章 队长提前打好谱 南山顶上去耕地

队长提前打好谱,

南山顶上去耕地。

借耙巧遇张会来,

雪中送炭明大义。

弄清楚了问题的答案,就不叫人觉得怎么奇怪。还觉得事情本来就是这么样,就心安理得地干活儿。加上各方面得心应手,四分地很快就耕完了。

王学奎的责任田是四亩不错,有一亩是麦田,春茬地只有三亩。这三亩地不是集中在一片,前坡四分,后崖三分。南旺半亩,西沟八分,南山顶上一亩。晌午了,哪里也不去了,回家吃了饭再打谱。

刘队长说:“这才什么时候?十二点不到。咱找一个片儿大的,正儿八经地干一阵子,两犋牛干得快。等一个星期天不容易,到下一个星期又得六七天,还不一定是刮风还是下雨。咱从这里上南山顶最近,一亩地不用一个小时。耕完了,下去南山就是南旺,接着再把犁扛到南旺里去。那里离你家最近,喂牛、吃饭都方便,吃了饭再去接着干就是。”

队长说话就有队长的谱气,安排出活儿来让人佩服。王学奎点点头,一手提着犁,一手拿着撇牛绳,把牛挪到了南山顶上。又回去用嬐繁匙呕肥,让李春桃扛着铁锨,王军扛着耙子。在南山尖儿上的大石坝子上稍事休息,接着继续。

这一亩准备种花生,不用拉沟子,这样就会耕得更快。李春桃和王军只撒化肥不用荡脊子,也更省事。只是没有扛耙来,耕完了没有耙,地面就没有办法抹平。王学奎抬头一看,巧的是就在前面附近,前坪村张华的父亲张会来正在耕地,他那里有耙,可以借来使用一下。

王学奎从大石坝子上站起来,吆喝一声:“张大叔,有耙吗?”

张会来一看借耙的是王学奎,才知道王学奎家这里有地。他不但答应给耙用,还把他的牛也挪了过来,帮着一块儿耕。

这一亩地分成三块儿,三犋牛正好一犋牛一块儿,来来回回吆吆喝喝可热闹了。撒化肥,李春桃让王军跟着王学奎,她撒了刘德堂的又撒张会来的,忙不过来。张会来马上把正在刨地头子的老伴儿喊了过来,让她也参与——撒化肥。这样,大家就都不慌不忙了。

看到这种场面,就不由让人想起了两个词。这就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这两个词虽然都是表述帮助别人或被人帮助的,就像刘队长和张会来帮助王学奎;王学奎被刘队长和张会来帮助一样。这是属于“雪中送炭”呢,还是“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是你在寒冷的时候,孤独无援的情况下,一个人给你送来一盆火炭。哪怕是小小的一盆火炭,让你取取暖,也有让你熬过严寒活下去的可能。锦上添花,多么美丽的词汇啊,又是锦,又是花的。是你穿着暖暖的漂亮的丝锦外衣,再有人送你一朵美丽的花来增添色彩。其实也与雪中送炭一样的,也是有益而无害。

但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也有本质上的区别。雪中送炭,是你在穷途末路之际,你最真诚的朋友为你伸出的援助之手,把你拉出火坑,带你走出困境。是你在最需要、最渴望别人帮助的时候,有人来帮助你,这个人,就是雪中送炭之人。也犹如你即将渴死在沙漠中,别人给你一口救命甘泉一样。

锦上添花,是你在最风光得意的时候,许多的人都来恭维你,朝拜你。是你坐在高堂之上,所谓的朋友在对你大呼“万寿无疆”。此举可以让你威风的时候更威风,风光的时候更风光。锦上添花之人,犹如在你取得胜利获得嘉奖之时,为你点响鞭炮的人。

社会就是如此的现实,当你得意时,你的朋友会很多,多得你有时自己都分不清在哪里见过他,什么时候认识他的。

在饭店吃完饭的时候,服务人员会告诉你,有人帮你买完单了。你会诧异的猜测,是**?**同志做好事不留名,可没听说过**给人买过单啊?那一定不是。是海螺姑娘?也不象?海螺仙女,只是悄无声息的给做好饭,收拾好家,也没听说过她有给人买单的故事啊!那是谁哪?这就是所谓锦上添花之人的所为。

雪中送炭是什么?是你忍饥挨饿,又口袋空空的时候。别人请你吃一个五毛钱的馒头,加上两毛钱的热汤。这就是雪中送炭。其意义也远远胜过当你风光得意时,别人请你吃的山珍海味。正可谓“无时帮一口,胜过有时帮一斗”。

古人云: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很现实也很直白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是世态炎凉与锦上添花相对比的又一写照。在一个单位,如果在改选领导的时候,你更会发现,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区别。当你就差一票当选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雪中送炭的人是这么的少,这么的可贵。如果你当选成为科长,处长,或是部门负责人时,你马上又会发现,锦上添花的人是这么的多,人性又是如此的卑贱。

人生在世,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许许多多的艰难与困苦。当你遇到断崖险阻时,你需要的是帮助你架桥搭梯,雪中送炭的人。在这时帮助你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当你排除万难,穿过险峰,越过险阻时,那些给你送来花环,拿着美酒佳肴前来祝贺的人,你要当心,他们只是锦上添花的人,他们给你的友谊并非真诚可靠。

真正的朋友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分了地,多灾多难的王学奎又来了困难。刘德堂、张会来难能可贵不忘本,他们都来雪中送炭了。

结语:

耕完四分地,就要去吃饭。

队长不同意,打谱上南山。

南山种花生,没耙平地面。

借耙牛也来,张会来送炭。